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初识龙女士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针见血的笔杆子给我以公民意识的启蒙。而《目送》与《野火集》大有不同,少了那种犀利,多了柔情,亲切而含蓄,令人感叹。

《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字里行间,写尽悲欢离合,令人动容,感同身受。这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作者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目送,一个简单温暖的动作却穿插了我们的一生,那些倏忽而去的背影是否应经带走了人们太多的记忆、温情和牵挂?在目送中,时光悄然带走了满头的黑发,带走了挺拔的身躯,带走了如火一般炽热的凝望。然而,在那个不断变化成长背影后,目送的人一直都在,那份落寞与希冀一直都在,直到有一天,他或她再也无法目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是一个谈不上奢望的等候,目送的落寞便悄然由那些转身而去的背影再也没有回头开始延……那些倔强的背影一次次伤者母亲或是亲人最柔软的内心,那些等候中的一瞥一次次充塞着生命中的凄伤,而原本不该是这样,原来也不是。

那些长大了的身体总渴望摆脱父母、家庭的束缚,那些渴望飞翔的翅膀,总有一天希望高舞晴空,却从来没有想过回头,从来没顾忌过曾经栖息过的温暖胸怀……

生与死,也许就在这目送之间,也许,别离是每一个生命必须的演绎。然而,站在生命之路上的两个人,有一个却始终紧紧拽着那根牵绊的丝线,把自己的柔情一丝丝年捻进短暂却又漫长的时光里,等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读着这样的落寞,我久久不语。今生今世,已说不清有多少次目送。然而,每一次背影转身的瞬间却始终刻在心间,那是一个母亲漫长时光里最真切的回忆,也是一个母亲最落寞的回忆。

《目送》一书,可视为龙应台的人生笔记,不仅仅就内容而言,从写作态度来说,本书体现了她真正的实质,比较接近生命本体的、巨大问题的关注和回答。作为读者的我,仿佛也进行了一次“目送”人生的旅程,有些情绪体验能够感同身受,有些因为缺乏经历而不能体会。没关系,这本书足够强大,留待日后慢慢品味。

【篇二: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篇一:渐行渐悟——读《目送》有感】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抚平心中的焦躁,细读龙应台的《目送》。等一朵花开的时间,悟一场人生的别离。

目送,就是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龙应台的书里,写了许多种目送。她目送着父亲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目送着母亲一天天老去,直到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再记得。目送着儿子长大,看他从离不开母亲成长嫌弃母亲是个孩子。目送着朋友,目送着世间万物的离开……字里行间满满的忧伤、寂寞与不舍。

或许人们提到《目送》,想起的总是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是通读全文,我最喜欢的却是那句“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你是否还记得父母总是说起你小时候的模样;你是否还记得朋友说要陪伴你一辈子;你是否还记得亲人对你的点滴关心……

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目送着父母、朋友、亲人离去,若他们都离开了,孤身一人的我们是否会张皇失措?是否会悲痛万分?生活总是会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却从没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失去。或许面对着失去我们也只能是在心底宽慰自己、告诉自己总有一些路,要勇敢独自闯吧。

书中的作者也曾独行走过一条条或繁华或萧条的道路,这种感受或许就是“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们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又或者说,父母亲人他们总是目送着我们长大,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可是我们却没有回头看看他们,你是否会注意到:又有一条细纹爬上来母亲的眼角;父亲额鬓又染上了几缕白发;奶奶的手又多了几道伤痕……

龙应台的文字,时而如刀光剑影,时而却温柔婉转。她的散文,细腻而深沉,或许反复品读才可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读目送,悟出人生之珍惜当下,悟出失去时勇敢面对,悟出独行之寂寞忧伤。

弹指一挥间,你竟已遥远,青丝蘸白雪,来路生云烟。

【篇二:多一份耐心与关爱,少一份斥责与无奈——读《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题记

合上《目送》这本书,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第一篇文章,它写的是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这篇文章出自伟大的作家、教育家龙应台之手。与其说这本书是龙应台对自己生活的诠释与感悟,不如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写照。书中一幅幅熟悉的画面,一件件普通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亲人的离去,朋友的挂念,一幕幕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中学生的我,或许对生命理解的并没有那么透彻,对亲人的离去也没有感触那么深。但我却对龙应台目送儿子华安上学的这件事深有体会。龙应台以母亲的角色来向我们诉述看到儿子头也不回的走向登机口的画面,即使与儿子是同一所大学,儿子宁愿去坐公交车也不愿意与母亲坐同一部汽车回家,过马路时再也不愿意让母亲牵起自己的手。虽然这看上去是一件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作者的内心却造成了伤害。这也让我明白了,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我,平时随口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对父母是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记得每一次放寒暑假,我总是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不仅没有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还喜欢给父母增添许多麻烦。每一次妈妈用关怀的眼神问我“做完作业了吗”“吃了饭吗”我总是很随便的回应妈妈的关心。有时我甚至在想,不要放假,赶快回学校,这样就可以脱离爸爸妈妈的管教,不用听妈妈在家那令我厌烦的唠叨,我认为上学是种解脱。因为是寄宿学校的关系,父母无法给我们打进电话,只能是我们给父母打电话。然而我一学期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用手指头也能掰出来。看完龙应台的文章可以感受得到,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自己孩子冷漠的态度,内心是多么的伤感。

现在回想起我之前对父母做的种种行为,心里特别的惭愧。我不能以青春期为借口,去发脾气,无理取闹。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耐心的听父母的教导,他们的啰嗦只是为了造就一个更好的我。在节日时,要主动的给父母打通电话或者再忙都要发一条暖心的短信,告诉他们我很好,我长大了,不需要他们担心这么多。或许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就能温暖到他们,让他们安心。

不要再这么任性下去,多一份耐心与关爱,少一份斥责与无奈。也许最后的目送难以避免,也许生命的轮回我们无法抗衡,但在不得不放手之前,请好好珍惜爱你的人,之后也要坚强的面对人生。

【篇三:那个家,那些人作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目送》,写的是被时间带走的父亲,长大疏远的儿子,以及渐渐老去的母亲,还有龙应台自身的落寞、脆弱和不得不放手时的无奈。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渐渐开始与父母疏远了。这是我最近一次和爸爸聊天才发现的变化。当时,我靠在厨房的操作台边看着爸爸洗水果、切水果,动作熟练。我们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也忘了是在说什么了。突然,爸爸叹了口气,说:“女儿,你最近怎么都不和我说事儿了?”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不想告诉爸爸我在想什么了?小时候那个总是抱着毛巾,拉着爸爸衣角去上学的身影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挎着书包,和朋友在路上飞奔却不回头看一下的背影。不知不觉,我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那个将在小路的转弯处消失的人。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拒绝接受父母的关心。对着递过来的外套,我们会说“外面不冷,不用”。妈妈费心为我们热了牛奶,端到书桌上让我们写完作业之后喝,我们曾否偷偷倒掉?下着濛濛细雨的时候,对着爸妈递过来的伞,我们会回答“雨那么小,淋不湿的。”我们又何时注意过,被拒绝之后的爸妈,是多么落寞。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只是金钱或者物质的付出,更多的是离开,放弃你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没错,成长意味着你的心智将会成熟,你的思考事情的方式会更加的理智,你会变得更加独立——但这也意味着,你的父母,你的家,会被抛在后头。太阳还会无休止的升起又落下,花朵也会绽放而又再次凋谢,身边的车水马龙也转瞬而逝。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时间里停留,包括那个家,那些人。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去珍惜、去感受。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还在身边的父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样,我才可以在我垂垂老去的时候,再重新听听妈妈炒菜的声音,家中弟弟妹妹嬉闹时的声音,爸爸教我功课时的声音;再重新感受夏夜里粘稠的晚风穿过头发的感觉,清晨陪着家人去买菜时市场的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钻入鼻子的感觉,还有和爸爸赤脚踩在草地上时脚底所传来的刺痒的感觉。这样,我才能拥有一段年老时能够拿来当做珍宝的,幼时的回忆。

【篇四:读《目送》,品人生】

目送,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两个字时,是在一次考试的阅读题目,它以一个阅读题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只一眼,便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这个寒假,我再一次与它相遇,原来是一本散文集,一本由著名作家龙应台倾心奉献的书,给予人启示与教育,滋润人们心灵的书。

我按照以往的读书习惯,先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几个醒目的字:“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带着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我翻开了它,第二次品味目送,这一次给我的感觉又加深了。“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引人深思的文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多么的依恋父母,沉浸于家人带给我的温情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嫌母亲啰嗦,许多饱含关怀的话语被我用尖锐的话硬生生的顶了回去,逐渐疏远父母,作者也是一位母亲,当我读到她因儿子的冷漠而倍感惆怅时,我的心像是被扯了一下,感到有些愧疚。这让我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里面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骨肉深情,我被深深打动了,领悟到了在这世间的种种情感中,惟有亲情是永远不会变质的。今后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

在这本书中,作者与他母亲之间的事也深深打动了我,其中有一篇文章《雨儿》,向读者透露出年迈的母亲有点老年痴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女儿,但作者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帮助母亲回忆,由此可见作者对自己母亲的一片深情。我从别的一些作者写关于母亲的文章中,还捕捉到作者母亲另外一个特点——爱美,永远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种不服老的精神是许多老年人应该学习的。

读《目送》,品味的是人生,这些哲理很多都是在这个年纪的我难以悟出的,然而,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领悟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篇五:不必追——《目送》读后感】

没有人可以永远陪着你,任何事情都没有永远。

龙应台的《目送》写出了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的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寂寞;目送父亲渐渐老去的背影,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那些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午后,坐在窗边,望着窗外已经枯萎了的花花草草,读着这本书,不禁又想起曾经最疼爱自己的奶奶,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奶奶种的。

那一天我走进奶奶的病房,坐在床边,看着日渐消瘦的奶奶慈祥的脸上正挂着微笑,她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手上的吊针正沿着高处慢慢地滴下来,表面上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我知道,奶奶正在承受的痛苦,是我无法承受的,那时她的生命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原本明亮的眼睛现在是那么的黯然失色,她张开嘴想说些什么,但是又咽下。

那天回家,晚上睡觉的时候梦见了奶奶,她对我说:“我要去一个地方,一个离你很近的地方,你不用哭泣,不要害怕,我会找到你的。”我想抓住她的手,但她却走远,给我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瘦弱的背影,我去追,一直追,一直追,直到被一个东西绊倒摔跤,当我再次睁眼后,我却在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被子上,刚刚的真实感让我感觉这不是一场梦。

我下床转了几圈发现没有人,电话这时候突然响起,与往常一样急促的铃声却让我有了不安的感觉。

“喂?”

“那个,奶奶走了,她再不回来了。”听筒的另一边传来断断续续低微的啜泣声。

“可是我还没有跟她说再见。”哭了。

“你准备一下,待会接你来医院”。

脑子里面像爆炸了一样,一片空白,瘫软无力的滑下冰冷的地面,眼神呆滞地望着桌上小时候与奶奶的合照,把它拿在手心,以前奶奶和我的美好记忆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大粒一大粒的滚烫的眼泪划过嘴角,滴落在相片上,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多么希望这不是真的,多么希望奶奶现在可以出现在我面前像以前一样将我抱起,像以前一样问我今天想吃什么,但是她在也不会出现了……仿佛隐隐约约又看见她的孤零零的,瘦弱的背影,一个人,渐行渐远……

再次回家,没有听见以前奶奶的“你回来啦,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菜,快来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以后也再也不会了。

真的好想她,无法忘记,悲伤无尽地蔓延,多么希望她可以听见我的思念。昨日依然那么清晰,今天就离我而去,我蓦然发现,日子再也不一样了。

【篇三: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合上书时,这句话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久久不散。

前几天,我在朋友那借到了一本书,是龙应台的经典著作《目送》,一部很文艺的散文集。我匆匆翻了翻,也许并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意义,但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引用富有哲学的语句,将千回百转的故事置入其中,产生让人潸然泪下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写作手法让我不禁对龙应台产生一种崇拜之情。

看了这本书,我对亲情有了新的认识。那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组词语,里面还包含了真情厚意,那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深沉而又最浓郁的爱。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论你伤心与否,生活总要继续,太阳依旧会伴着云霞缓缓升起。浮云落日,星辰流水,亿年不改。有很多人终究会离你远去,但反之,也有很多人,不管你是忧愁还是欢喜,都会一直陪着你,即使你有可能是一颗绊脚石。能遇见这样的人,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梁继璋说,亲人只有一次缘分。无论这辈子彼此会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但愿繁花开满城,记忆犹在意微醺。

【篇四: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初读《目送》,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心灵触动,仅仅是有种不明所以的缓缓升起的想让人叹气的忧伤。正如序中所说的“看见”,我也只是看见了她的忧伤,只可惜啊,这忧伤,仅仅在我的心外。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还正值年少吧,路并没有走多久,也没有走多长,一开始同行的人大多都还在身边,那些不小心走失的亲爱的人,都已经在我不懂珍惜的时间中渐渐忘却,所以无法理解作者对于“舍”、对于“伤逝”的落寞。

我曾经是多么相信我拥有这世上的每一个永恒美丽的瞬间啊,可现在已经离别将至,我不得不对那个自己说再见了。而我曾经多么相信我们一直能到永远啊,可没想到,竟连一瞬也没有。

面对紧闭的门与空荡的街,我从不曾感到过,或是说没有意识到过,已经有人与我渐行渐远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发现也有一些永不再见的人仍在我心中停留,他们的音容笑貌都还在记忆中,但记忆却是一条光线明灭的长廊,最初欢声笑语,最终形影寂寂,如此反复,他们也仅仅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耳边响起悲壮深刻的音乐,我才知道那是在暗示我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他们留给我真实的东西只会是一个萧索空寂的背影,或许,就连一个背影也没有。

在这突兀的当下,我终于想起了他们对我说的最后一句——“不必追”。于是,终于开始了不曾明白过的失声痛哭。

哭声渐歇的日子里,我渐渐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而所谓的父女母子朋友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合上书本,在这哭声渐歇的日子里,我看见了另一面的我自己。

【篇五: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在早晨浅浅的阳光里,我看见行道树的影儿散落一地,零零点点碎碎。太阳一步一步地升起,懒懒的鸟儿也登上枝头,叽叽喳喳啾啾。树儿披着夕阳的光,像夕阳中的新娘。繁星点点带来夜的光芒。等着时间的推移,你看,夜深了。

一样的时间模式,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年。无言,稍纵,即逝。今天的阳光,明天便是不一样的,时间在流转,带着世间的万物悄无声息地做着变化,时间会包装一切。以至于让我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所以我们被时间迷惑,还是一如既往的挥霍。悄悄,在弹指间溜走,抓不住他,后悔莫及。

时间让小生命成长,时间又让大生命老去。小弟的长大,祖母的老去,让我往下看,仰望年少的生机;让我往上看,生命的高度。最亲爱的人永远是用他们的背影对着她,我的亲人又何尝不是背对着我?我想,母亲有一天或许也会忘记我是谁,也会指着电话机,傻傻地盼望孩子的归来;我想,我也会哼歌轻轻拥她入睡,那么甜美;我也会帮爱美的她化妆,轻轻打扮便把她变做美丽的模样,惊喜地说一声“你多漂亮”;我会环抱她的身躯,在她耍小脾气的时候填颗糖放去她的嘴里。顺便回想,儿时,我怎样在这伟大的女人怀中徜徉。会觉得他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惹人疼爱。

两个年头之前,最爱的祖母离开了我。悲伤笼罩了心头,看不见乌云缝隙中的太阳。我曾经埋怨时间的无情,掠走我最爱的人。那些天,朝与暮之间,我选择逃避,逃避害人的时间,逃避无情的世界。只想与祖母在一起久一点,不要那样快地消失,不然我的心会疼。越发的想起之前祖母与我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我想,祖母年轻时候也是个美人呢,芊芊细指撩动诱人的头发,只是时间让她变得不堪一击,一点点的岁月,让她老去。只是默默的泪水,默默地流,我害怕哪一天,我的亲人会像祖母一样无声地离去,那样我的世界里,还会剩下什么?我想快点挣脱悲伤地束缚,我奔跑,满头大汗的时候,太阳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我想,生命或许不完全是永恒的,也会老去,像时间一样,那无言地就这样远离。

我更加喜欢在家中享受。深深的胡同中,到处洋溢着醉人的芳香,在心中,这是花园,满载儿时的梦。我想留住家中的所有人,拍好多全家福,覆盖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让家变的冷清,不让家变得寂寞。让家被时间破坏的轻一点,存活的更长久一点。

静静的深夜,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苍穹中还有一弯明月,难以入眠的我总是幻想明天的未来,此时的现在。等待时间的久一点,让我诠释生命的美妙。飒飒的风,总是那么惹人爱,带来清凉,带来时间的安排。风儿,在身边久一点吧,让我感觉到你的存在。

轻轻的时间,潺潺地漏,一点一点的不停息;生命伴随着时间老去,他们像是一对甜蜜的恋人,一起走向长久。

我想我没有和时间谈判的资格。我不忍去碰心里最柔弱的地方,是时间,是生命,是悄悄的离开,是努力让他长久一点。

【篇六:凝望中的落寞——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一想到“目送”这个词,我的脑海里便会出现一幅凄婉的画面:窄道、落叶、凉风、一双含泪的眼、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当然这本书并不只是这样,封底的一段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这本书的内容:《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默,如烛光冷照山壁。

当我我得到这本书,我准备一天到晚捧着书马不停蹄的读、飞速的浏览。我知道如果这样读书会是囫囵吞枣,体会不了其中的味道。可是当我沉浸在其中时,我又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因为它实在太吸引人了。就像有人说的,这是一本人生之书,其中蕴含的宝藏理应是被深深挖掘。我总是不忍错过一字一句,因为不论错过哪里,都是读者莫大的损失。

龙应台的文字,自有一种力量,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去品读,它在荒凉与无奈中倾诉,在噪杂与混乱中低语。她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的故事,会让我不禁莞尔,也会让我潸然泪下。她的情感,缓缓地,静静地,就涌入我的心田。《目送》包含了很多的故事,但是整本书是连贯的,写进了一个人一生的感悟。每当我翻开书页,便会沉浸在书中不可自拔。

是啊,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目送,期间的情感或是充满期许、或是依依不舍、或是肝肠寸断。记忆中的那些片断,都是时光长河中的一粒小傻子,我们只能呆立在岸边,目送着它们随着河水奔流而去,向着大海的方向,自己却无力挽留。或许那个方向,也是我们最终去到的地方吧。目送,是对故人的目送,对情感的目送,对时光的目送,以及最后,对自己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曾被多少人口口相传。其实不论父子母女一场,这世间所有的情与物,不都是这样的吗?

合上书时,我总是在思考。我也是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慢慢地、慢慢地体会。我们在目送中失去那么多,可是又在目送中得到那么多。我会珍惜生命中的每次目送,直至人生时光的尽头。

就像封底的一句话所说的: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