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游扬州镇江有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游扬州镇江有感】

“杨柳吻,三月春,窗外雨纷纷,烟花泪我再送几缝,四月绣花针;烟雨楼,恋几分,心事有谁问?二十四桥月光亦难留。”相信你已经从歌词中知道这是哪儿了吧?是的,这便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之中所描述之地——扬州。这次研学之行,我们便来到了扬州镇江。

金山寺是我们研学旅行的第一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寺庙里所供奉的佛像。一进入,便有一股檀香扑鼻而来,紧接着便被一尊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佛像所吸引,佛像好似被镀上了一层金光,给人以佛光普照的感觉。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们沿着较陡的石阶向上走去,站在观景台眺望,已被惬意的风、亭台楼阁、绿树掩映的景象所征服,手中的相机咔嚓个不停,想要把美好的一刻记录下来。

西津古渡——最令我怀古的地方,别具一格的装饰,古香古色的道路和建筑,独自漫步在这青石铺满的小巷中,心中涌起思古之幽情,仿若我便是千年以前走在这古渡上的过客,青石巷悠然的音乐在我的耳旁响起。望着繁华的西津古渡,有一种穿越回明清时期的感觉。别具用心的仿古建筑,古渡的小码头街,琳琅满目的店铺,古朴沧桑的昭关石塔,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西津古渡的韵味久久挥散不去,之后我们来到了镇江醋文化博物馆。人未到,便已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醋味,之后便是导游精彩的演说,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那一小杯醋的品尝,可谓是让人精神抖擞,据工作人员说它还有不少功效呢。

寄啸山庄——晚清第一园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两所园林之一,我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我眼前所看到的了。“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嵌在墙上数量繁多的花窗,样式精美,时时刻刻给人以美的感受。中西结合的建筑也建得毫无违和之感,仿若他们天生就该配一对一样,在《向氏家训中》中可以学到许多,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画卷之中,无处不彰显着那个时期的特色。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的美景美不胜收,杨柳依依,绿水掩映,绣球花开得旺盛,纯洁的让人不敢玷污她,瘦西湖虽不如西湖那么优美、典雅,却也清丽、素雅。“窈窕曲折湖,翠绿绕堤柳。”五亭桥上的风铃叮叮地响着,让我的心不自觉地静了下来,微风拂过我的面庞,我真想就这么沉醉下去。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领略到了繁花似锦的扬州、古朴悠远的古渡、气势恢宏的金山寺的美。研学之旅,难以忘怀。

【篇二:游扬州镇江有感】

我的家乡扬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名城。这里有风景如画的瘦西湖、古色古香的东关街、美味的扬州炒饭、可口的冶春包子……我十分喜爱这座城市。今年,扬州迎来了建城2500周年。为了这次城庆,扬州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增设了许多景点,人文气息更浓厚了。

首先闪亮登场的是2500个“月亮”。中秋节那天晚上,妈妈带着我来到“月亮”所在地——扬州广陵新城市民中心广场。在那里,我不仅看到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还看到了讲述扬州历史文化的灯光秀、可爱的“熊猫”科技馆、香气扑鼻的美食街……最令我惊奇的就是2500个“月亮”了。那天晚上天气晴朗,市民广场上悬挂着的2499盏月亮灯与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交相辉映,把扬州城点缀得流光溢彩。

其实,新增的景点还有很多呢!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扬州乐园、马可波罗花世界……让扬州城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彩。今天的扬州是清新的,宛如一杯甘醇的梅子酒,让人久久沉醉;今天的扬州又是秀美的,二分无赖的月光下,又有多少故事引得文人墨客低吟浅唱;今天的扬州更是现代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天桥、地铁、高铁的出现,城市的交通也会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我们这座城市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人文扬州、科技扬州、精致扬州,这样的扬州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伯伯在城庆献词中说道:“双手勤,则百姓富。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劳致富,人勤地灵。”作为小小扬州人的我,会时刻将“勤劳”二字牢记在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为扬州的发展出一份力。

【篇三:游扬州镇江有感】

天幕中,有着点点繁星在闪烁。我行走在京杭古运河的桥边,感受着迎面扑来的热风,抬头望向不远处那金壁辉煌的东关古城。

扬州是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幽深僻静的胡同巷子;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别具匠心的园林艺术和品尝美味小吃;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具有古代风情的屋檐……而扬州的夜,更是让我流连忘返。每当这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纷纷骑着电动车往家赶,路口往往是电动车的海洋;许多老奶奶、老爷爷手持蒲扇,优哉游哉地提着椅子出来乘凉,更有甚者,直接躺在凉亭内的石板上,若无其事地酣睡……夜带走了白日的燥热,让整座城市陷入到夜的安祥中。放眼望去,各种屋檐上的霓虹灯亮了,五彩缤纷。我走进白天很平凡的东关城,却被它的美丽吓了一跳:一座高大的城门上缠绕着橘黄色的灯,城内人来人往,热闹繁华。它就像黑夜里的明珠,璀璨夺目。进入城内的夜市,小贩的吆喝声,观众对卖艺人的叫好声一齐涌入耳中。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人群,东张西望着。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时,我看到一个吹糖人的小摊前挤满了人。我赶忙凑上去,只见老板的双手时而翻转,时而捏紧手中的糖,不一会儿,就如变魔术一般捏出了小马的雏形,他麻利地将木棍插入马的体内,将将马的尾巴递给顾客,让其吹气,随着气体进入,原本一匹瘦弱的小马驹成了一匹昂首嘶鸣,威风凛凛的骏马。老板又用手摁住马头定形。旁边的观众纷纷目瞪口呆,却又拍手叫好,我也在心底暗暗为他叫绝。

看完了吹糖人,我又去欣赏了艺术字表演。那位师傅手持手笔,面前摆满颜料,精神抖擞。告诉了他要写的字后,他便胸有成竹地在纸上龙飞凤舞。你以为那只是普通的毛笔字?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瞧,那个字左面是竹子,右边是莲花,那不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吗!我心想:“他真厉害,写得和画的竟融为一体了。”

转眼间,已是深夜了,但,扬州的“小桥流水人家”,扬州的别具匠心,已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不可磨灭的记忆。扬州的夜让我难忘,扬州之旅让我难忘。

【篇四:游扬州镇江有感】

“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三毛

春日迟归,我倚在窗前,望见一幅山水,烟雨朦胧。似梦一般,念念不忘、回响绵绵。

飞移的夹竹桃与新发的嫩色垂柳飘散在我眼里,点点嫣红牙白,渲染了水光与青色,化成一片细碎的残影飞去我身后。远处的鱼塘水映出灰白的天空,一片片的新稻茸软而青翠,划破了水色天光。鱼塘水田边的一幢幢黛瓦青砖飞檐的民居,氤氲在雨丝风片里,并了四面江南恬静温婉的风光,映出一片如诗如画。

我遇见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有着2500年历史的扬州,春秋时建国名邗,后作为中国古代的九州之一,涵盖江淮。历史上的广陵、江都,皆是扬州。

在我的印象里,扬州是个歌舞升平的地方。春江月夜,夜夜笙歌,光影重重。杨柳岸上晓风残月,才子佳人共演一出出缠绵悱恻的折子戏。这也只是百年前的景象了吧,扬州总也逃不出现代工业的摧残。我在来这里的路上想。

当我来到扬州,我却看见她一袭盛装,鎏金的簪,如墨的发。新颜摄人,浅笑嫣然。似乎千年岁月从未改变她什么,时间流走,她就不疾不徐地停留在原地,巧笑晏晏,娟然如拭。那隋朝的古运河如此,东关古渡如此,东关街也如此;瘦西湖如此,大明寺如此,晚清的园林亦如此。而足下陋见,我认为,最能代表扬州之美的一处,是为个园。

桃月廿九。正是春好时。

买过票后,我从正门步入这一座晚清时当地盐商建造的园林。春日惫懒,空气中隐有燥热,入园却只觉清凉扑面。隐有叮然悦耳,抬头目光便触及绿意间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风铃。清风入竹,它们便随风轻吟。

竹称君子,端明秀丽;君子为竹,品行高馨。个园称“个”,得名于竹叶之形,一枝三撇。春阳明媚,光从新叶间透过,映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翠意,润泽而明净。阳光下,这一座万竹之园,目光所及处尽是绿意。然而在这温润的江南,她在冬日里也是不曾沉寂的。水泽丰厚,延绵草木的生机,只待春日迟归,便在草长莺飞的四月天里舒展腰肢,欣然张开她的睡眼。

个园中最出彩的景观,是四季假山。有时人评之: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一道回廊串起四季,八角宫灯高悬,猩红毡毯铺满高阁。

廊自春山起,春景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门外脉脉盈盈,杏花微雨,是早春之景;门内庭院深深,丹芍争艳,则是深春之景了。

回廊突转,夏山初现。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

秋景是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倚伴嶙峋山石。山上有三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迂回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山中幽暗,几度回桓,我在其中几次摸不清方向,而躲过石阶岩脚,却已经不自觉地走到山顶,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园中春色尽入眼底。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白体圆的宣石。假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造出北风呼啸。雪石造山之时,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或跳或卧,或坐或立,憨态可掬,甚是活泼。

江南多水,园林中山水入画,微缩成一处处景观。而江南园林千变万化,不变的是一池绿水和锦鲤若干。扬州历史上位于古运河的枢纽位置,曾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古时盐铁官营,江浙盐商富甲天下。个园是历史的遗珠,几经战乱,却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存留至今,于这个春花满画楼,柳絮燕啁啾的春日与我相遇。

一墙之外,是东关古街。

绣鞋轻踏,一园翠竹在我身后隐去。这一幕大概已在这园子里发生过几多。仍是扬州,春阳明媚,有燕双飞。恍然梦醒,裙袂翩然,带一抹绿意,清浅入画。

【篇五:游扬州镇江有感】

就算整个世界在变化中旋转,朋友,在烟花三月,跟我下扬州吧。

我也曾经对许多的古镇心驰神往,于是慕名而去,可当那些梦里水乡都变成了相似的面孔,找不出一丝特点时,我的希望最终幻化成了泡影。也许丽江的柔波是荡漾的,周庄的桨声仍是让我怅惘而听不得的,但毕竟这个变化的时代给它们换上了新颜,倘或想寻找一些天荒地老都不曾改变的东西,终究要败兴而归。

然而扬州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从那些倒映着浅粉桃花的古典诗词中存活下来。我在梦境中无数次见到了烟花垂柳、桥边红药,听过玉人吹箫,爱过波心荡月。梦里有那样一个面目不甚清晰的游子,对我说他的思念比西湖还瘦,烟花三月的扬州啊,好一坛喝不完的酒。

待我真正步入扬州城时,就知道扬州还是那些诗词中的模样,眉宇、气质从未曾改变。穿梭于狭长的东关街,时光还如李白杜牧们的时代,寂寞地滚着落花;漫步于城中的一条小巷中,所见之景全是最平凡的烟花气息,如果你一回头,就会发现那些飞檐下歪歪曲曲淌下的水渍,像极颜真卿的书法,书写了一支扬州小令。年轻人开着电动车进入小巷也不自觉地停下,推着车走,生怕惊扰了门环铜绿前一只酣睡的小猫。杨花絮絮地从空中翻飞下来,落在了人们的衣襟上,可人们却掸也不掸,仿佛这是福气。

徜徉于扬州的大街小巷,我为它的坚守而惊叹。现代主义正在打造一个没有细节的世界,可扬州仍是一个细节天堂,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护持着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彰显着它的底色。尽管大多时候,细节像诗一样无用,可扬州的韵致,就在于它的每一座石桥,每一个园林都充盈着细节,就像明代家具上那些镂空雕刻的繁复曲线,无不流露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美感。

我当然知晓现代主义的逻辑,直线总是能最快到达目的地,于是我梦里水乡的曲径通幽都变成了通衢大道;光明总比晦暗更引人注目,于是我记忆里那些琉璃瓦下的灯笼都成了彻夜不眠的霓虹。这变迁的时代啊,哪里有往昔的美神?

兴许只有扬州了吧。那么来年烟花三月,你愿意与我一道下扬州吗?

【篇六:游扬州镇江有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当读到这句名诗,就会对扬州心生向往之情。虽然三月的扬州如同“仙女”下凡,但我敢说,扬州冬季的景色绝不逊色于它春季的景色。去年初冬,我随着老师和同学们前往扬州,欣赏扬州风景,体会扬州文化。

说起湖,杭州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扬州瘦西湖也毫不逊色。据说,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在清乾隆年间,一位老者为它重新命名。从此,这湖便叫瘦西湖,后来也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

一进景区,竟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景区里到处都是绿:丛林里灌木的深绿、宛如少女般的杨柳叶子的浅绿、地毯似的草地的墨绿……不时夹杂着象征秋天的红黄色。从远处看,真像是一幅山水墨画,水清,树荣,草盛。

向前走几步,便见到了瘦西湖。那何止是“瘦”西湖:碧蓝的湖面宛如一条纯色的丝绸,顺着曲折的河道铺向远方。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几只富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黑天鹅,扑棱着翅膀向我们游来。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黑天鹅——细长的脖子,小巧的脑袋,芝麻似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来自远方的宾客。这时,仿佛一切都静止了,人、景、物、情融为一体。

继续前进,便是几座巍峨壮丽的楼、塔、桥。导游说的没错,在瘦西湖景区内只能看到古代风格的阁楼木屋。远远望去,它只是像普通的古风建筑,伫立在那里,屋顶别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它的门和窗。走近一看——精致的雕刻,雕刻中的花草仿佛活了一般,发散出阵阵木香,有“雕栏相望焉”的奇妙感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二十四桥。它全身雪白,如同一块巨大的白玉打造而成的,没有一点瑕疵。它共有24层台阶,整齐有序,故名“二十四桥”。站在桥的顶端,仿佛能把整个瘦西湖一览无遗。此时的瘦西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沿着瘦西湖边走,看到的满是扬州著名的杨柳。有的挺直腰杆,仿佛致力于做一个捍卫瘦西湖的士兵;有的则“倒”在地上,树干几乎与水面平行,却又显得十分坚固;有的弯成了一个漂亮的圆弧形,宛如一位窈窕美少女……它们形态各异,却极力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美。它们与湖水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