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生者长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生者长存】

死生亦大矣。

我并不习惯把死看作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理所应当地接受着生,日复一日,疲于生中的每一个细节,很偶尔才会想到生本是一个整体,死是生中万千琐碎的终结。然后这样才发觉在这一整体面前,眼前的不愉悦或是丧的情绪,都渺然得像高清摄像头下的小半个像素点。而我们都执着在这小半个当下。我也不常常想生命,因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井井有条地活着,井然有序地老去,与我相对静止着前行,让我可以忽视生的运动性。

几个星期前的一个晚上,奶奶如往常一样与我搭话时,突然冷静而沉重地说道:“你知道吗,我的一个朋友没了,三轮车撞没的,正大前天的事。就是老坐在巷口打毛线,话不多的那个。”我并没有从她的描述中回忆出到底是哪位老太,内心却很震动,不知是因为去世的是奶奶的朋友,还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非正常的死亡方式。接着她又向我费力地阐述了车祸时的惊险场景,她当时并不在场,所以应当算是转述了她另两位朋友的话,谈及当时那辆三轮来得如何突然与危急,若不是车头转向一边恐怕三人都当即丧命,又说到那位去世的朋友如何倏然倒地后便再没醒来。

我也变得很沉重。我暗自庆幸这不是我的奶奶或是其他亲人,却又想到这也是另一位孙女或孙子的慈祥的奶奶,便不由自主的假如起来:倘若真是奶奶……但我不允许这样假如,于是很大人气地对奶奶嘱咐:“今后你也少上街,平时走路要小心。过马路也要看灯,不是常跟你说要走斑马线……”我知道这些其实无需嘱咐,但又很不放心,于是絮絮叨叨地又重复了几遍,仿佛奶奶才是那个过马路不知道看红绿灯的孩子。

我明知道,正如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却仍然小心眼地、敏感地预测着某些必然。我习惯了对奶奶的颐气指使,现在又央浼着求老天不至于给我一个残忍的告别。奶奶和世上的所有奶奶别无二致,她只有无限的泛滥的爱,努力让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个孩子。而我也需要让她知道,她也是以我为主语的爱的宾语。

很多关于死生的痛和恨,大多出自遗憾。逝者已逝,留下生者的嚎啕。爷爷去世时我满脑子都是那个下午我赌气出走,已经重病的他到处找我的画面。倔强的孩子会长大,但当年那个高大而伛偻的身影却已颓然倒下。我的苦痛也许不尽来自于这件小事,但却因了这样的遗憾而被无限次重复放大。我只希望在逝者的离去后,不是无尽的悔恨,而是那个夕阳落日下的温情。后来渐渐明白,不为了死而过分悲伤,是对逝者的很好告慰,也是对生者生命的最好重启。对爷爷的遗憾,最终可以在对奶奶的和言细语、温情陪伴中找到最好的交代。我庆幸我有这样的机会和奶奶心平气和地谈天说地,甚至可以讲一讲流行的衣服样式和最新的电视情节。

我最终想到,生命的延续,不是逝者已逝的往复,而是生者在长存中的思考,对如何更好地生以及如何淡然面对离别的思考,然后享受在死生之间的生的希望和那小半个像素点中的幸福的迸发。

【篇二:生者长存】

我曾去过一个地方,那里的景,深触人心;那里的鸟,自由活波;那里的人,朴实清纯。一个如花美丽的地方,却又如花儿枯萎一般脆弱。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起初,我对它并不了解多少。来这个地方,也不是我的主意。

和家人一起走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几个穿着简朴的导游。我们一行人乘船游玩,导游还一边介绍这里。从他的话里知道这里的占地面积有3957。6公顷,真是显得人小了点。导游还说明了它的位置,坐落在衡阳市耒阳市永济镇中。北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距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耒阳,同样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东距衡阳的南岳机场,不仅如此,还与亚洲最大的鸟岛——江口鸟州隔江相望。

光是说话的功夫,船就驶入了宜园。我们从导游一番细心讲解之知道,它建于2002年,是由宋君宜先生,花费了8年之久的时间、精力与心血而成的。

入宜园,山水环抱,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古香古色。一边游船,一边观鱼,这一番情趣,不就是袁宏道所谓的“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吗?出宜园,便是“金线钩葫芦”的葫芦口,一幕瀑悬于溪口,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与宜园告别后,又下船来到江口鸟洲。刚看到了“呷浪之鳞”,现在眼面又是“曝沙之鸟”。

你可能无法想象,成千上万的鸟聚在眼前,举办着一场“飞鸟宴”一般的场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这一切有那么真实。我激动得刚想要上前走去,鸟儿就扑天盖地地飞了起来。它们在天空中盘旋着,鸣叫着,宏伟壮丽。我又马上退了回来,接着躁动与不安消失不见,眼前又是鸟儿安逸的天堂。

湿地公园,人们知道你会花开花落,而他们不愿看到凄凉,人鸟绝迹的你。请你展现自己的风采,世界一定要看见你;请你保护自己的美丽,让人类关注你;请你长存自己的秀丽,让我们将一举一动化作大自然中的保护盾。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了你的美,了解你的心,清楚你的情况,也许我们只是擦肩而过的偶遇,也许我会只是一个路人,也许我们就此别过。但是,就是这样的初次见面,只是萍水相逢,让我看见了你,看见了你的希望,才要更加珍惜你。

【篇三:生者长存】

有一种精神长存心中,有一种信念永不磨灭;有一个人默默的伸出他的手,无私的奉献他的生命。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所做的一切只为别人。他的气息永远穿梭在岁月年华,他的爱心流淌在山川大海,他的精神烙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他,是雷锋。

3月5日,我们踏着历史的脚步,感受雷锋叔叔走过的岁月。骤然间,我的心底涌出一种敬佩,一种感动,一种震撼。

我敬佩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当雷锋叔叔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试想一下,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我感动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叔叔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叔叔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试想一下,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能否能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与温暖。再想想山区的贫困孩子,我们又能否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们走上求学之路。我想这都是可以的,只要人人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充满欢声笑语。

我震撼雷锋叔叔崎岖而伟大的一生。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从小就知恩图报,帮助六叔奶奶干活,虽然去砍柴常被当地地主欺负,但他从不害怕。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雷锋历经各种困难,终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一直爱国家爱人民,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一九六二年,年仅22岁的雷锋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风风雨雨,你是否坦然面对,我相信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一切不可能皆可以化成可能。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谁没有跌跌撞撞?往往经受住这些考验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能克服种种困难,说明你已经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人生的价值又何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只是一味索取,永远也不会明白奉献的快乐。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别人时,心是温暖的。就像雷锋叔叔,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他在人民心中就如一轮太阳,永远闪烁着光芒,可以说雷锋叔叔依然活着,他就像一缕阳光,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田。

现在常有一句话“雷锋叔叔黑户口,三月里来四月里走”我认为雷锋精神是需要长久坚持的,而不仅仅是在三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雷锋精神,要把它当作生活习惯的一部分。雷锋叔叔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作为祖国希望的花朵,应该积极发扬雷锋叔叔的精神。雷锋叔叔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他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永远的温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毛主席写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朱德也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还有许多伟人都为雷锋叔叔题词,雷锋叔叔能得到这些伟人的认同,是因为他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所以,我会时时刻刻谨记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长存心中!

【篇四:生者长存】

盘古开天之前,混沌大地之上,盘踞着一条巨龙。他深沉的呼吸声幻化了世间万物,庞大的身躯弯成了华夏嶙峋的地势。永无尽头的历史长河,冲破了阴暗的堤坝,染绿了炎黄二帝的田垄牧场;冲走了一切硝烟与铅华,留下的是史书万卷,芳名百世。

永远难以忘怀的是,昨天我们曾拥有的朝阳。悠悠古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四大发明”早以其震撼大自然的伟力推动世界文明的车轮向前驱使。唐风宋韵的风采,诠释着昔日的繁华盛世。不断革新的丝织技术,编织了华夏五彩文明。

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如此沉稳,是一股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在风雨中,这座“大山”永葆青春。

战国乱世中,豪杰并起,诸子百家,各施其术。至秦王一统天下,唯儒家终得其所,非仅为其保守、守旧“信而好古”的思想,抑亦“变”之理。孔子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如此“变化”,同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的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明曾趋于自闭。当外国大炮敲开国门时,也唤醒了这条沉睡的巨龙,多少中华儿女的心为之牵动,多少革命志士浴血奋战。还记得,狼牙山五战士舍生取义,挽救部队主力;梅兰芳蓄胡明志,拒为倭寇出演。此皆忠国之士、爱国志士,他们屹立在历史的长廊里,熠熠生光。此般忠志之士,犹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连成万里葱郁竹林。

如今,新生的中国抖落了近百年历史的尘埃,挟着新世纪的霞光,在经历了时代震荡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道路。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歌唱;我们栉风沐雨、轻舞飞扬;我们走得沉稳,走得舒畅,走过了六十三年的辉煌与灿烂,走过了六十三年的艰难与沧桑。先辈们为祖国的文明史,谱写了多少华丽的篇章,而今这本史册传到我们手中,我们理应不忘国耻、续写辉煌,把这颗绿宝石擦得更晶莹、更耀眼、更闪亮。“忆往矣,峥嵘岁月,壮志已酬;看今朝,百花吐艳,满庭芳华。”

中国之如山,在稳健中求发展,是亘古不变的哲理,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魅力。寿哉,少年中华!志哉,中华少年!

【篇五:生者长存】

当一阵微风拂过,每一朵花都会骄傲地昂起头,它们开在旭日初升的阳光下,开在白雪茫茫的悬崖边,更开在普通百姓的心中,这些花儿点缀着神州大地。它们的香气晕染者浩浩荡荡的中华魂!

我愿意是一朵迎接蓬勃朝阳的花,因为他们正是那灿烂朝晖下的青春之花!

他们别出心裁,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马鞍山最繁忙的公交线上,投放了许多“爱心零钱盒”。当人们昏昏沉沉挤在公交车上,因为匆忙而忘记带零钱而着急时,看到这温暖贴心的爱心零钱盒,一定会欣喜万分。这就是几位普通中学生的善举,其中有一位同学李霞说“爱心零钱盒已经实行了一个月了,许多市民借了零钱后都不忘归还,我们要让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这一小小的善举,有多少人为这些花儿般的少年点赞!

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在早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大地时,绽放出了最明丽的姿态,他们那清新的香气唤醒了人们还未完全苏醒的心。是啊,你闻,善行之花,芬芳长存!

我愿意是一朵花,一朵挺立在茫茫雪原中的花,因为他们是那白雪映衬下的师德之花!

看了一篇西藏地区急需老师的报道,他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即使他俩当时已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3年后,妻子带着3岁的女儿也去了西藏。夫妻俩创办了一所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他们就是胡忠、谢晓君夫妇。“我就是喜欢听到娃娃们的读书声,真美啊!”胡忠说。这一听,就是12年。这12年,他们当起了藏族娃娃的老师、家长,甚至保姆。他们带上自己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这对意志坚定的夫妇,他们用极致的深情,谱写着自己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那香远益清的花香,缭绕在藏族娃娃渴求知识的心上。是啊!你闻,师德之花,芬芳长存!

我愿意是一朵花,一朵沁人心脾的花。因为她正是那抚慰人心的淡雅之花!

她的名字让我想起“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怜霜”的诗句。那是吟咏兰花的,我却以为那是吟咏她的。她叫叶兰花,是浙江衢州市一个社区调解主任。在民事纠纷调解的六个年头,叶兰花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纠纷,她就随叫随到,先居民之忧而忧,后居民之乐而乐。为了方便老百姓找到自己,叶兰花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开通了“兰花热线”,全天免费服务。平均每天接听至少5个以上求助电话的叶兰花始终认真负责,对每个电话的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及时回复、解决。六年来,不分昼夜,从未间断。

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忧,解开多少人心头的疙瘩,抚平了多少人心灵的褶皱。叶兰花,她正如兰花般散发出丝丝缕缕馨香,沁人心脾。是啊!你闻,善德之花,芬芳长存!

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五千年泱泱大国,我深知祖先“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不能没有后人传承。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应当向美德少年程宝留、李俊杰学习,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敢为人先,做一个能给别人快乐也快乐自己的人。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善德是一丛美丽的花,我是那当中最平凡的花,但我决不平庸,我会和这些怀揣梦想的少年一样,让风儿带走我们那疏朗清新的芬芳,让人们爱上这芬芳,让这善德的芬芳代代相传,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

善德如花,绚烂绽放,芬芳长存,塑我国魂!

【篇六:生者长存】

上帝只在我心头灌注宁静的蜜露,赐予我一片不受干扰的心境。——写在前面

水,奔流不息,人永远只看到它不停地流动,何曾注意到它静下来的美,那种让人陶醉的美;人,追求不断,永远只想着得到更多的金钱权力,却不曾记得淡泊名利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愿静若止水,本心长存。

静,是种本心,不为外界动摇,不被金钱权力迷惑。任它车水马龙,任它灯红酒绿,我只要竹屋一间,留住那世间的清凉,我只需古琴一架,弹走那世间的繁华。

车水马龙,静不是一无所有,静反而让人收获更多。古代名僧,他们看淡一切,只留一颗本心,诵明静之诗,歌本心之章,洗涤内心的污垢,看尽世间繁华,心中不起涟漪。也许这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著名画家齐白石,晚年因为外界的高扬,失去了那颗原本让他功成名就的本心,被名利所包裹着的他不再关注画之基本功,好在艾青的举动点醒了他,并且把“名利”这层外衣剥去,宁静致远。

并不是必须经受过什么痛苦才会静,而是一定会在失去某些东西的那一瞬间恍然大悟,当自己真正静下来时,困扰、痛苦、名利都是浮云。屠呦呦说,“名利已成为过去,不必再想,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冥想:屠呦呦应该是已经习惯了默默地工作,静静地奉献吧。她想的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是又能贡献自己力量的静若止水,本心长存的生活吧!

如今,社会繁华无限,喧嚣随处可见,我们能保持本心静若止水吗?请暂放手头的工作,品一杯茶,回味一下人生,这就是静;做一件好事,不徇私,这是本心。

上帝赐予许多人才能和美丽。财富是平凡的,名望也不稀有,但心灵的宁静才是他爱的最佳象征。心之静,本心方可长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