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诵读诗歌的过程,无疑是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更是一段享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

——题记

从舞台上走下来,留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更有那份“和诗以歌”的文化情怀。诵读诗歌,不是单纯地去诵读它,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去读“懂”它。有些人可能会说:“读懂一首诗,不就是要理解它所要传递与表达的情感吗?”这句话对,也不对。读明白诗歌的内容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只不过是迈出了读“懂”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国维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佛语中亦有人生三境界,同样,我们读诗也有“三境界”。

“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自有颜如玉

这第一境界,只是看到了事物(即诗)的表层含义。我们平常说的读书读诗,大多停留在这个境界,读“诗”只看黄金屋,读“诗”只看颜如玉。举个例子,有的人在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时,可能会有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读《潼关吏》,看到一个悲惨的农户家庭,因战争而家破人亡,三个儿子已经战死两个;读《新婚别》,又可以看到新婚夫妇依依不舍、痛苦分离的场景。他们会觉得他们已经读懂了这些诗,而且还学到了诗的语言、写作手法。如果这样就认为是读懂了杜甫,那是浅薄,更是无知。单就杜甫的这组诗来看,绝不仅仅是语言和手法上的成功,更需要理解的是杜甫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能结合时代背景,拓展延伸。通过作者其它的诗,真正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从而真正享受读诗所带来的快乐。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人生自有诗意”,真正把诗意代入人生,把诗中所学,诗中所想,诗中所悟与人生相交融,那么这样才算读“懂”了诗,就像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被贬谪到黄州与囚徒无异的官员也能拥有如此旷达的胸襟,实在是难能可贵,而我们更是应该从中读到点什么,他的豁达,他面对事情的态度,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也许你读一篇还没有印象,但是我们把苏轼在黄州的作品放在一起来看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最高境界的读诗便是让自己生活充满诗意。这比前面又近了一步,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去创造诗意。例如在读杜牧《清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改编为词或剧本……在古人的文章中加入今人的思想,才会领跑数百年的时代。苏轼有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有诗意地栖居,才会有诗意的人生。

从秦到汉,从唐到宋,从元到清……从古到今,一个繁华的落幕总是另一个繁华的开始,诗歌的繁荣代代相传,从未改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穿透时空,倾听元曲高歌的回响,叹息那美丽的错误。

我们从诗韵中一路走来,脚步不停,诗韵不绝。

【篇二: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清晨四五点钟的时候还是阴沉沉的,一种独特的、药草涩涩的气息在空气中缓缓氲散开来。立在河畔的草丛间,深吸一口气,迎面而来的凉风轻手轻脚地爬到身上,一寸寸地抚摸着你的肌肤,又一点点沁入心脾,带着雨后初来的清凉与草木的馨香。

沿一条仄仄的小路,步入田间。被雨水浸润的泥土似乎不忍你的匆匆离去,牢牢地咬住你的脚,好不容易才拔出来。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直通向远方去了,“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不知走到尽头,是否可以遇见一缕诗魂,飘荡在历史的云水轻烟中,以《楚辞》独踏轮回,缘《离骚》俯仰千年;才华之馥郁可撼天地,忧国之忠心能鉴日月。“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一觞雄黄烈酒,祭奠那不朽的忠魂,看了吴钩,拍遍栏杆,在汨罗江畔且行且歌,唱绿了一片青艾。母亲说,摘七枚艾芯揉搓后用来擦脸,可以一年之中不被蚊虫叮咬,艾草在手心中渐渐溢出少许青绿的汁液,擦在脸上,浓郁而苦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给人一阵突如其来的清醒,满溢着青绿的诗意。

芋头叶刚刚长成,上面已缀满了硕大的露水,使人疑心那是诗人为天下苍生洒下的泪。据说,集端午这天的露水擦脸,不仅可以防蚊虫,还可以明目,不知到底是否属实。老人们称这种活动为“拉露水”。清凉的水滴缓缓透入皮肤,带来一抹安然,使整个心灵都静了下来。母亲已折了桃枝来了——端阳插桃枝,说是可以辟邪祛灾。看那桃树已是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却生出了几颗青绿的桃子,绿茵茵地映着这碧水长天,带来一种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覆盖了历史的苍凉,绿得明艳不可方物。满山的青碧!任是如何成功的画家也无法调出这写意山水般的翠绿,模糊在晨雾中,飘洒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洇开了一片缤纷的水墨青花。

粽子的香气混合着艾叶煮蛋的气息缠杂在湿润的空气中,打开粽叶,黑米与红枣、花生纠缠在白瓷碗中,一如春秋战国时纷乱的江山,浸在屈原的叹息中,低徊着粽叶的清芬。芳香便黏住了唇舌,一切都带着草木的诗韵。剥开蛋壳,里面的蛋白已被染做青绿,轻咬一口,淡淡的苦涩在舌尖徘徊,流连,又沁出呼之欲出的清新。

何时又飘起了霏霏细雨呢?仿佛有一声穿越时空的轻叹,越过这缈缈青烟,将远处两只白色水鸟惊飞了。雨水打湿了衣衫,掩映了河岸,苍老了时光,吟起一阕《离骚》,荡漾在这端阳佳节。且将艾草与历史共煮一壶新酒,一杯倾向汨罗,以祭忠魂;一杯独饮,淡品传统的风雅,书写佳节的诗意。

【篇三: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诗人是用血泪维持生命的诗人,是用孤独的笔杆阐述着一代又一代无限蔓延着的浮萍般的无奈,匆匆走过。

匍匐在纸上的句子经常咬到我,他们整齐排列,像风中悬挂的铃铛悦耳地响着,那些围在墙角,栅栏边生长的藤条,缠绕着色的记忆,轻吻向我的指尖,我的指甲盛满韵,透明如昔。

那是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个“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眼里,他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她饱受战争之苦,丧失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

韵,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麗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于糟粕吸收。

韵,悠扬而壮烈,如楚王与虞妃在乌江之畔的诀别;韵,清冽而浩瀚,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苦冥;韵,刚劲而缠绵,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韵,悲切而欢乐,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

心灵与韵的选择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只有懂得韵的人才能活出真我的风采,才能让生命美丽一次,出自内心真正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出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渲染那香炉峰的紫烟……

风穿过我的双耳,纸上飘出的声音像金属一样坚定而磁性地响着,闭上眼睛,古往今来的大千世界多少事浮出,闻一闻空气,满载着诗韵的味道。

【篇四: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泯一口香气扑鼻的茶,令我陶醉其中,给予我精神的慰藉,我像一只贪婪的狼如饥似渴地吸允着知识。

望一轮皓月当空,繁星如许。便不知不觉想起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的一句写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漂泊在外的游子就像柳絮一样到处飘荡。随遇而安。而心里的苦就像那滔滔不绝的江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前我觉得那些诗人应该过着抚琴作诗,饮酒作对的日子,可不曾想是这样的。我想李白内心的孤独应该是无人能懂得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脑海立即浮现出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才华横溢,心有鸿鹄之志,而并没有获得荣华富贵,也没有身居高官。他看不惯官场的官官相护,尔虞我诈。不愿看那些人阳奉阴违狰狞丑陋的嘴脸,不愿与人同流合污,毅然离去。虽然李白在仕途上没有飞黄腾达,但他始终坚守自我,坚守心境的清明。从中我懂得凡事要学会释然,不必斤斤计较。在这大千世界里,试问又有几人能不随波逐流,始终如一坚持自我?当我们真正学会释然,不追名逐利时,生活中的狂风暴雨,看起来就是风轻云淡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仍平生”的豁达令我钦佩不已,“飞蓬”一词,形容苏轼的一生真是名副其实。苏轼的仕途一直崎岖不平,屡遭贬谪,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但他始终都淡然面对,一笑而过,并没有垂头丧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没有极好的心态是不可能的。顿时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真是自愧不如。一次次考试成绩映入我眼帘,痛在我心。我感觉我的生活都是黑暗,黎明还遥遥无期。我的锐气几乎被成绩磨光了。我像一只一只垂死挣扎的蚂蚁,准备乖乖认命的时候。但又出现了一线生机。苏轼的故事感染了我。生活中的事儿都不是事儿。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心境是自己的心态。往往我们不是接受生活的考验,而是在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考验。心中一定要坚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读诗使人灵秀”。读诗的日子是快乐的,诗韵漂荡在心间。

【篇五: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午后的琴房,总是静谧而安详。掀开琴盖,黑黑与白色交织,和阳光相互挑逗,音符也按捺不住寂寞了。纷涌而出,踏着洁白尽情地跳舞。

叮叮咚咚地轻抚琴键。是雨丝轻抚花房的轻柔,剑艳湖水,画船听雨眠,陶醉。浩浩荡荡地十指齐下。是激流拍打礁石的激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壮阔。拂去厚厚的尘埃,历史的卷轴仿佛被突然唤醒,缓缓地展开图卷。当音符遇上诗歌,是灵魂的碰撞,却又是如此契合。

我爱读书,尤其喜欢那平平仄仄的诗句。每一篇都是一段往事的倾吐,每一个字眼都是饱含真情的诉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诛的一句感叹可坑苦了儿时的我。从《静夜思》到《春晓》,从初夏到暮冬,也只是茫然地读熟,但这首和那篇,还是傻傻分不清,仅仅是牢记罢了。就像顽皮的猫咪在琴键上嬉闹,发出混沌的断音。如同新埋的酒一般,最初只嗅到了它的涩味,日子久了,便会散发浓郁和甘醇。

当觉察到时光的脚步时,发丝已从肩头垂至腰际。“鹅鹅鹅”的日子已渐行渐远,迎接我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先秦至盛唐,元宋与明清,在诗经里摸索前行,感触柳枝的依依轻拂,骑着快马奔驰,不知能否“一日看尽长安花”?柳七的深情令人揪心,易安的脸庞比黄花还要消瘦。黛玉的花锄更是将花瓣埋进了每一段青涩时光。

在我看来,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流动的图景,拥有永恒的灵魂。低哑的重音呼啸,仿佛凝固了空气,清脆的琶音掠过,音符跳到了空中,与云儿共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琴音与琵琶,如此美妙。

缓缓睁开眼,阳光的身影依旧闪烁,琴声却已终了。岁月的溪水旁,捡抬起多少闪亮的诗行,时光的花田里,开出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断章。用心弹奏诗韵,用生命去释放,我愿用一生的热度去扣响洁白的琴键,我愿一生拥抱你。

【篇六: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家中的书架好久没被打开过,不经意间瞥见那本《精读诗词》,想起来还是一年前买的吧!这么久竟一直没看。

翻开扉页,古诗那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也跌入了那烟水迷离的长安城……

李白,当之无愧的诗仙。一首《静夜思》道出多少游子“低头思故乡”的情结。一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那忧愁、那苦闷又被多少人看透。尽管如此,面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他竟说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是的,他是诗仙,更是酒仙。可为何对着“金樽清酒”他又“不能食”?那个时代,李白活得寂寞,可正是这寂寞,造就了他的浪漫。

元军攻宋,看着国家灭亡,文天祥在零丁洋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谁人不赞赏他舍生取义效忠国家的“丹心”。

在分离面前,王维写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偏偏不喜欢荣华富贵,不喜欢功名利禄。他宁愿到“南山陲”安度晚年,宁愿去欣赏山林中的闲适安逸。否则又怎会过着那闲云野鹤般神仙似的生活,而写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呢!又怎会令人羡慕他“胜事空自知”的喜悦,幽静的心态呢!

遇不到机会,杜牧愤然写下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刘禹锡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皓月当空,李白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无奈。对此,苏轼却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诗,是我国的瑰宝,是奇葩。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寄托了无数诗人的情愫,承载着无尽的思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