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一抔热土一抔魂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一抔热土一抔魂】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2020年的清明节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年份,我们一起为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牺牲烈士和全体民众祈福致敬。这个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沉痛,更多的是感动。

感动他们的付出和坚守,感动我们的配合与援助。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抗疫一线中,有那样一个身影——带病上岗、用生命守护生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疫情严峻,刘智明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带领职工改造病区,腾挪病房。最终按时将东、西两个院区按照要求分区,并迅速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十个工作组,然后开始救治病患。这是一位刚刚年过半百的老人,但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青春与活力,这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执着与信仰。

为了防止感染自己的亲人,他在病中拒绝妻子的陪护。他说:“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这是因为插管抢救会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当看到他的妻子流泪一遍遍翻看他发来的信息,说出“我再也见不到他了”这句话时,我是真的很心痛。只有真正体会过生死离别的人,才会发现曾经的一切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像刘智明这样的民族脊梁还有很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素昧平生,却甘愿埋头苦干。我们沉痛于他们的逝去,感动于他们的付出。我无法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我内心对于他们最诚挚的感谢,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着他的家人能够早日走出伤痛。

对他来说,我是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然而于我而言,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何为偶像?那是能够在你迷茫时为你掌灯的引路人,那是你人生的导师,让你学会爱与责任。对于家庭,他付出了爱;对于社会,他承担了责任。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在爱与责任中抉择,对于爱,我要去守护;对于他人,我要负起责任。我开始意识到,我不能再任性下去了,成长是我的必修课。

一寸山河一寸泪,一抔黄土一抔魂。逝者已逝,生者已矣。一份感动撑起了我成长的天空,但愿这份感动不会被辜负。

【篇二:一抔热土一抔魂】

家乡,是我出生的地方,在这片热土上,我快乐、幸福的茁壮成长。

清晨,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照着大地金灿灿的,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有的拿着锄头在地里翻土,有的在洗衣,有的小孩子在玩耍,大地倾刻间生机勃勃。

看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春天,竹笋儿从大地里冒出来,象征着新生活的旺盛。竹笋的用处可多了,可以提供我们食物,等到长大后,还可以用来做筷子,做竹筒等等。夏天,竹林提供我们乘凉的地方。小孩们在竹林里捉迷藏,时而传来笑声,时而传来哭声,真是变幻莫测。秋天,各种植物都换上了黄装,竹子的叶子一片一片从天而降,此时此景,可真美啊!小孩子就把这些叶子拿来烧了,多么天真的孩子们,若一不小心,就会弄出个火灾,所以还是不让他们烧竹叶。冬天,竹杆上光秃秃的,多么顽强的生命啊,竹笋儿正埋在地下,等着明年的新生。

家乡四面环绕着山,一眼望去郁郁葱葱与蔚蓝的天空相连接,山影倒映在水中,人不用抬头就可看到,但这美景被划板搅碎了,荡起层层波浪。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也藏不住一个劲地往上跳,也想一饱眼福。下暴雨时,岩石上出现一条瀑布,在村里真是一个难得的景象。

啊,我爱家乡的这一片热土,它蕴藏多少风俗人情。在这片热土上,孕育我们祖祖辈辈。我愿永远随你——这一片热土。

【篇三:一抔热土一抔魂】

在这片热土的天空下,需要的,不是其他的,而是一颗心,一颗爱国心。

——题记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被土地孕育的人们。他们怀着这份感激之情,用自己的汗水耕种,将满腔的热忱投入祖国大地上,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阴暗潮湿的监狱里,是谁,写下了不朽的诗章?是谁,屹立了不倒的精神?又是谁,洒下了不悔的热血?面对尽锁的让人进出的门,敞开的让狗爬出的洞,还有一张张狰狞的面目还在高声喊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他们渴望自由,却深深的知道:人的身体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于是他们选择了死亡,用滚烫的鲜血来唤醒麻木无知的人们。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的鲜血,花儿开得愈加灿烂,愈加夺目;因为他们的鲜血,草儿愈显青翠,阳光衬得愈加耀眼……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铁栅外的阳光和雨露,让他们舍弃了铁栅外焦虑的亲人?是心灵!他们是时代的先驱者,他们用醒目的颜色来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爱之片土地,因为爱之利的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唱出了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心声,揭露了历史天空下百姓的痛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节书生,柔弱不已,可脆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铮铮铁骨和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亡算什么!死亡仍无法阻挡他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望。临终之际,留下殷殷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心跳停止了,那份爱,依然紧紧地凝固在历史的天空,散之不去。

在这片热土的天空下,有雄伟的山川,碧绿的河流,青翠欲滴的森林,勤劳朴实的百姓。这片土地,又怎能燃人不爱,不为之付出?李贺亦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又何尝不是这种心态?为君,更是为国为民。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其他的,仅仅是一腔热情,一种意志,一颗爱国心!

【篇四:一抔热土一抔魂】

我感受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说句实话,最美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尽管,她没有桂林那么飘渺,没有黄山那么瑰丽,也没有泰山那么庄严……可我却把所有的情感注入其中。

家乡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它不及陶渊明笔下那"世外桃源"的难寻,它欢迎世人到来。它就是赤壁风景区。

你最好找一个非节假的期间,独自一人到这来感受自然给予世界的美。徒步走进它,你会发觉两旁的绿树和小溪伴随着你每一步。

站在山脚抬头望着远山,简直是绿得深不可测。沿着石阶向上攀登,一路上你会拥有松树和泉声等伙伴。这儿的松树,没有黄山松那么婀娜多姿、雍荣华贵。但它们十分挺拔、笔直,异常的毅力让人为之生敬。这儿的泉声没有鼎湖山的泉声那么层次百出,可它们清脆悦耳,不凡的纯净令人陶醉其中。

顺着小溪往上登,在半山中遇见了一条飞瀑。站在石岩往下望去,似有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站在水潭上的木桥观赏,仿佛是一缕青纱从石岩上抛下。

站在山顶向下俯视,景区的风光尽收眼底,像是天下奇景尽在眼前,心中有种壮志凌云之气。脚下的山峰,就是乐峰。从侧面瞧它,像是条腾空欲飞的巨龙。

从山的另一面下去。在半山腰,分出了两条岔路:一条直达山脚;另一条,在它的尽头,你可以望见一座石峰,看它似一根巨大的蜡烛。它传说着这样一个神话:

从前,一条神龙因触犯天条,而被玉帝困于此地。刑期满后,玉帝无心释放他,特命他在规定时辰内点燃此神烛,方可返回天庭。而他在被困期间,神力尽失,无法将蜡烛点燃。最终,他只能永生呆在此,心中充满不快,逐渐变成先前提过的那座乐峰。

景区中,还有一绝。深夜里,你无须打开任何人为的音乐,只要注意倾听,大自然的音乐将会奏起。听,那山中传来了悠扬的乐声,使人沉浸其中,无穷回味。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间的美。

看过这儿的山、石,听过这儿的"音乐"。再来一次人生的冲动。坐着小船在溪水上随波逐流,途中会有种种阻碍,你必须克服它们,才能让船走得一帆风顺。

这溪,应是人生的凝缩。

【篇五:一抔热土一抔魂】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祖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咏月诗句,经久不衰。可字里行间也浸透着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多少游子只能木然地望着空中皎洁的月光,独自怆然泪下,正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故乡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随着月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

我的故乡是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虽然没有庐山的俊美,没有九江的繁荣,也没有城市的喧闹,但它却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静谧,充满着芬芳的农家气息。走进村庄,你就会感受到亲近大自然是多么的温馨、祥和。

也许你会认为面对这些重重叠叠的山峰,实在是太枯燥了,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山,村民们才躲过战争的噩运,保住了性命,听老一辈人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曾经来到这个村庄,企图侵略这里的人们,虽然我们人多势众,可是敌人有枪、有炮,而我们只有赤手空拳,硬拼只会白白丢了性命,于是人们就借助多册的有利地势,纷纷往山里躲,等到敌人来时去搜索,可是森林郁郁葱葱,再加上地势陡峭,敌军搜索了大半天,也没个人影,他们认为村庄里有埋伏,赶紧灰溜溜地跑了,村民们才免于一难。

我一路漫步在林中的林荫小道中,欣赏着道路两边的风景。不知不觉间就快走到了桥上,这是由巨石整整齐齐搭建而成的石拱桥,在石面上现已经长出一大片苔藓,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正当我想象当时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修建石桥的画面时,调皮的春风迫不急待地用它那纤纤细毛抚摸着我的长发,滤去我内心的倦意,阵阵凉意涌上心头,我顿时感到轻松了许多。驻足观望,在桥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鱼儿们自由地游动着,一会儿露出水面,表演“鲤鱼跳龙门”,一会儿躲入水藻中,像一个害羞的美人。河岸两旁是被春风吹绿的青青细草,它们正合着风跳着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舞曲,再往远一点儿,几个妇人正在溪边手里拿着木棰拍打着衣服,一起一落很有节奏,白色泡沫不时划落水面,惹起粼粼涟漪。往岸边瞧,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地,勤劳的人们正在忙着插秧、播种,溪水灌溉着农田,秧苗显得神采奕奕,虽然劳作的农民已经汗流浃背,但他们相信,到了秋天,会有丰硕的成果……

我爱家乡,爱家乡的每一处风景,爱家乡的每一个人民。

【篇六:一抔热土一抔魂】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2020年的清明节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年份,我们一起为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牺牲烈士和全体民众祈福致敬。这个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沉痛,更多的是感动。

感动他们的付出和坚守,感动我们的配合与援助。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抗疫一线中,有那样一个身影——带病上岗、用生命守护生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疫情严峻,刘智明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带领职工改造病区,腾挪病房。最终按时将东、西两个院区按照要求分区,并迅速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十个工作组,然后开始救治病患。这是一位刚刚年过半百的老人,但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青春与活力,这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执着与信仰。

为了防止感染自己的亲人,他在病中拒绝妻子的陪护。他说:“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这是因为插管抢救会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当看到他的妻子流泪一遍遍翻看他发来的信息,说出“我再也见不到他了”这句话时,我是真的很心痛。只有真正体会过生死离别的人,才会发现曾经的一切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像刘智明这样的民族脊梁还有很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素昧平生,却甘愿埋头苦干。我们沉痛于他们的逝去,感动于他们的付出。我无法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我内心对于他们最诚挚的感谢,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着他的家人能够早日走出伤痛。

对他来说,我是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然而于我而言,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何为偶像?那是能够在你迷茫时为你掌灯的引路人,那是你人生的导师,让你学会爱与责任。对于家庭,他付出了爱;对于社会,他承担了责任。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在爱与责任中抉择,对于爱,我要去守护;对于他人,我要负起责任。我开始意识到,我不能再任性下去了,成长是我的必修课。

一寸山河一寸泪,一抔黄土一抔魂。逝者已逝,生者已矣。一份感动撑起了我成长的天空,但愿这份感动不会被辜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