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安之若素,备预不虞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安之若素,备预不虞】

生活,总在平淡中变幻莫测,有着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亦有着难以揣测的风云突变。生活,即是备预不虞的生,安之若素的活。

“行成于思,毁于随。”生活中,有许多事的发生都源自于因果联系。就像落过雨后,可以预见到潮湿的土地,就像昼夜的更替,四季的轮回,就像那一切合乎逻辑的自然规律。对此而预测,是一种准备。这时的预测,不能说是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不是那无妄之测,而是有依之断。在不是所有人都能将突如其来的事件应对妥当的情况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了事先的准备,才能更加靠近成功的脚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的变数往往令人难以预测,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一些事情,就像我们无法预测最后一颗星辰将何时陨落。当这些变化迎面而来时,原先的预测可能已被打破,原来的准备变得一无是处,我们所能依仗的、不变的,只有我们那颗炽热坚定的心。无论变化是好是坏,只要心够坚定,便能顺应环境,在逆境中成长,在逆境中绽放。

因而,我们应将预测生活和应对变数有机结合,备预不虞与安之若素兼备。

如“防祸于先而不至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所言,若在事前,我们能够根据事实依据,结合逻辑推断,预测一些可以预测的事,的确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方便,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亦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如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虽谋略过人,却依旧出了曹无伤的变数;老谋深算的范增,虽有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却仍是回天乏力。这时便只能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这变数,去挽回一丝余地。

生活是备预不虞,是安之若素。备预不虞,不是宿命论,不是虚无的解梦、算命,不是仅为了心安理得地活着,或是浅尝辄止的借口,而是带着使命感去规划未来的每一步。安之若素,不是对变数不闻不问,不是面对未来的机遇与困难毫无作为,而是能适应所有不如意的境况,接纳所有的不如意,坦然面对未来的生活。备预不虞与安之若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应道,吾心安处便是家”……

纵然未来的生活大多难以预测,我们仍应秉持“备预不虞,安之若素”,不仅是观往知来,还要预测规划;不仅要活在当下,也要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唯“备预不虞,安之若素”不可遗。

【篇二:安之若素,备预不虞】

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道家思想,继而孔子也受益于儒家思想,成为后人眼中的“圣人”。而在现代,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思想名著。寒假我就再次翻开周国平老先生的《生命的品质》,进行了人生的探索。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文字,感觉再读时又美如初见,直入心底。感觉在阅读与思考中与伟大灵魂相遇,而这种相遇使你摆脱红尘阡陌的束缚,生活在一个更广阔、更崇高的世界里。它像一剂良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都能从中找到诠释,回归淳朴,回归本真,把平凡生活过好,生命的内在意义就是好的。

慢慢的,活在当下的我们可以感觉到: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为了财富、权利、地位、名声在活。在生存需要能够基本满足之后,是物质欲望仍占上风,不断膨胀,成为主导。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生命的感觉日趋麻木。

而如今,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耶稣说:“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那些在名利上折腾的某些职场人员等,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生命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近几年,屡屡曝光一些“”现象。例如:染色馒头、婴幼儿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小吃里放入大量的地沟油……这一个个丧尽天良的举动,无不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与挥霍,他们用不合理的手段,赢得了企业竞争之间的荣誉,殊不知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私欲,不仅危害了他人的健康,还在无情又可悲地摧残着自己的生命。

但是周国平先生仍在做真实的自我。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始终写下最真实最淳朴的文字,与世无争,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那脱俗的境界,从容地走在他认定的那条道路上,他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工作与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极高的生命质量。

在阅读《生命的品质》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安之若素,淡然处之,醍醐灌顶,顿然豁然开朗,令我沉醉,沉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