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人之所以为人,有别于其它生物和东西,是因为有其独立的意识形态,能够将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转变为具体信号为人脑所识别;能够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能够辨别是非好坏;能够去做出凌驾于本能之上的选择。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计算机的确有可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但正像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的那样,这并不值得担心。人类既然能将其创造出来,就能再将其毁灭,那些“机器人统治全球”的传言并不可信。

其实,真正可怕的、令人担心的是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地去思考、去办事、去生活。

计算机只是一个死物,它不懂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要你给它一个程序,它就会一分不差地完成好,固然不会有差错,但同样也被框死了,不可能会有创新。可以说计算机是绝对理性的,它不像人类会被自身的主观情感所干扰,因而它也就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去创造、去迸发自己的灵感。

如果人类真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失去了礼仪仁的人类还能称得上是人吗?整个社会、世界都会陷入一种混乱和冷漠的境地吧!

社会上没有了见义勇为、平民英雄,当然也就不用去纠结“老人倒下扶、不扶”的问题了。我们做事不分好坏,也没有评定是好是坏的标准了。其实我越写越觉得有点毛骨悚然,难道这样的情形不眼熟吗?中国现今的社会越来越与之相近了。

虽然不好说是统治,但电子产品的确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人生,使我们成为了一个个低头族。网络的发达让我们拥有了畅所欲言的权利,于是“黑子”、“喷子”和各路小编就出现了,不辨事情的好坏真假就一通乱说,注意力经济下的标题党迅速膨胀。类似的“小悦悦”案层出不穷,“扶不扶”问题备受瞩目,不正是同情心在渐渐衰退的最好表现吗?孔老夫子的“勿以善小而不为”早已被忘在脑后。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我们的无脑附和、因为我们的犹豫不决才造成了现今这种情况,所以还是醒醒吧,别让那些花里胡哨的虚假消息再蒙蔽我们的双眼,真正的摆脱计算机,像个人类一样地去思考吧!

【篇二: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仅存于科幻小说中遥不可及的臆想,而是在几年内便成为热门的话题。当人工智能首次破解了据说组合性最多的围棋时,举世哗然,不禁有人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思考已经远远地胜过人类了吗?那么人类的思考在它们面前还有意义吗?

毋庸质疑的是,人工智能在学习能力上是占有极大优势的,但究其本质,它则是人类智慧集体的凝聚,因此并不能就此否定人类思考的价值。

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认为,比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更值得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这的确值得引起我们的警醒。

人类是鲜活的生命,而非由指令操纵的机械。因此。人类的思考具有感知他人情绪的意义。我们能经由察言观色向对方做出适时的反应,因为对方的表情能激起我们的切身体会。这是千百万年的进化才给予我们面部灵活的肌肉,这是让目前不具有自身情感的人工智能极难做到的。然而,当我们行走在路上,不难发现有些人终日沉浸于虚拟的世界里,维持着僵硬呆板的面容,对周遭的世界置若罔闻,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由于受到过后天的教育,具有道德准则、法律规章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约束,才能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性进行判断。而人工智能只是人工干预的成果,是依照其内部的程序指令去达成目的的,它不会去深究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就如许多影片中的科学狂人一样,他们一心为达成目的,却失去了本来“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可以推广来说,当所有人都如计算机机一样思考,那么未来绝不会是美好的。

或许有人会问,人工智能在科技的引领下不是也可以达到这些吗?诚然,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达到或达不到只是因为时间的早晚问题。但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正是思考,它让我们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自身的情感,也不过是具有智能的行尸走肉。到这时,我们就该推位让贤,让出“万物之灵”的宝座。

我们不应该对未来持盲目的悲观态度,但也应时时保持警惕。当我们的思维为科技所改造时,这个世界将变得黯淡。

【篇三: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我并不赞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人类适当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反而于人类社会有益。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根据其被输入的二进制数码指令作单调判断,只有“是”与“否”,绝对理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走向绝对理智的道路上前进。举“同态复仇”为例,古巴比伦文明将其镌入法典明文许可,儒家亦曾高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励手刃仇人,现代文明却不约而同地逐渐反对这种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机关统一的量刑取而代之。这样的改变从某个角度看来,岂不是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无论加害者先前如何对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坚决执行“报警处理”,摈弃委屈、愤怒与仇恨?但它实际上增添了对可能只是一时失手犯错之人的同情与包容,树立了不以个人一时感受为计较而以公平客观来评判对错的更理智的价值观。

除绝对理智外,逻辑周密也是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所展现出的特点。当我们由“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推导出“木之性日以离”时、当我们由“欹其直枝”“删其繁枝”推导出“梅皆病”时,我们焉能放任自己摧残树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计算机一样循着程序执行步骤,将每种输出结果推导一遍,哪怕许多人因此唯结果、利益驱动,社会便能减少许多冲动、短时带来的祸患。

换句话说,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更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和同情心,更明确自己每个行为的后果。

事实上,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同时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是目前社会主流所推崇的两个方向。前者自不必赘言;后者,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我国目前鼓励中小学生从课内至课外逐步培养应用“计算思维”的意识,既有研究问题时思路清晰、结论完备的意义,更旨在进一步推动人们在生活中像绝对理智与逻辑完备靠近。

当然,只有0与1、非是即非的决策可能会让一部分最终做出好结果的人仍显得冷血可怕,然而,很显然,人类永远无法抛却与生俱来的情感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机器。更何况,完全不具备“计算思维”,偏听偏信便凭一腔热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侠”,恐怕更是令人头痛、害怕的现象吧?

总而言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并没有那么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担忧呢?

【篇四: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在我九岁的时候,我和我爸爸都喜欢钓鱼。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掉到很多鱼,而我却钓不到任何东西。于是我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他却总是回答说:“儿子,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说:“我又不是鱼,怎么像鱼那样思考?”。爸爸总是笑一笑不说话。

我慢慢地长大,终于也开始懂得爸爸的意思。那一年,我上初一,刚刚步入初中的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做事。于是入学没几天,我就成了班上臭名昭著的的“小霸王”,所有人都躲着我,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于是我在孤独和寂寞的伴随下生不如死的度过了初中的第一个学期。那年寒假,我又和爸爸去钓鱼,我依旧问了爸爸那个老掉牙的问题,爸爸也依旧是那个老掉牙的回答。可就在那一刻,我仿佛懂得了什么,也是在那一天,我成功的钓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条鱼。第二个学期终于开始,我努力的把自己想象成班上的每一个人,厚着脸皮尝试和他们道歉,与他们交往……慢慢地,我收获了友谊。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我依旧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个老板对我说的那句难以忘怀的话:“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都需要像顾客一样思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年华。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就请像学生一样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就请像小偷一样思考……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

【篇五: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夜幕再次降临,漆黑的令人不安,工地上发出聒噪的机械碰撞声,粉饰得太平整的绿化带也许是人们自己对那所谓道德底线的支撑。

我这么望着窗外,微眯着眼,喃喃说道:“明天怕是大晴天罢。”说完,向抽屉伸手。四处张望后,小心的抽出。这是《读者》,我觉得他是我汲取知识的一大来源。一股香远益清的油墨清香笼罩着我,突然,“嗒、嗒、嗒……”。我连忙收起书,翻出本名著。呼,原来只是幻听罢了。

再次沐浴在书中,已是深夜。我感到只有我和他,他与我叙述着新闻时事等我感兴趣的事。我平静地看着他,听他说,就静静地听他说。手上摸着书签,也不困。我笑了笑,真是受益匪浅啊。我与《读者》已不知交流了多久,我只知道看过的可以放满两个箱子。

他继续说,我终是按捺不住睡意,放玻璃一样仔细,轻轻地放回抽屉。我闭着眼打了个哈欠,钻入被窝中思考着他说的,哲理与思考伴我入眠。也许他就是真理的代言。

睡意恍惚中,我似乎明白了所有世界未解之谜,相通了几何,钻透了哲理。从床上挣扎起来,来不及披上外套就急忙翻开,可大脑却如同洗衣机洗过一般,空空如也。原来这只是一个梦啊。看看墙上的钟,六点多了。我伸个懒腰,喝口水。望着窗外,微红的日光,极目远眺,想是望见尽头,他在向我招手。

一路书香,一路思考,他照亮了我的思考,也照亮了我的思想。成长中的痛,他会替我分担;成长中的苦,他会替我承受;而成长中的快乐,我也和他分享。我想说,谢谢你!

总有几次遇见,愿意用一生去发现;总有几个人物,愿意用一世去品味。

我看着暮秋窗外的树,几只鸟儿上下跳动,欢快的啼着。也不知是怎地,对着那片绿色的空隙,笑了……

【篇六:像个人一样地思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在我们的世界迅速发展,几年前虚构出的一些高科技,如今正在一个个实现。其中发展迅速的佼佼者当属不断在创新推出的苹果公司了。在大家都注重科技的时代,人们都想着计算机什么时候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为我们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但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认为他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库克所说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不是完全指程序化死板的思考,更多意在失去人类该有的情感。

不知从何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即使对门的邻居,我们也不曾说过一句话,更不用说那些陌生人了。当今,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自然灾害和各种枪击案、杀人案。生活在上海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许都没体会过或遇到过这些,但当这些事情在其他地方发生时,我们也许嘴上说着好可怜,但心里一万个庆幸:还好我们在上海,还好我们安全,捐钱?两块钱够吗?捐十块会不会太多了?我自己都不够花,不捐……

一些明星、公众人物做了许多慈善许多正能量的事只是被草草报道,热门搜索上甚至不到一分钟就被其他娱乐八卦压了下去,在娱乐八卦上大做文章。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这样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去扶老人都要摸摸自己口袋里的钱够不够,捐钱时也要考虑我捐的钱是不是被某些领导捐去大酒楼了。什么时候开始明星做了好事也成了博眼球,捐款多就是博好感?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但好在,我们的世界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名校的大学生去山区支教,在开始自己的大好前程前回报一下社会。能看到陪流浪汉一起吃汉堡的外国青年。能看到扶老人时两张真诚的笑脸。能看到明星在繁忙的通告中抽出时间去做志愿者……

用我们人类温暖的情感去思考,像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样去思考,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去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失去我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尽管世界险恶,我们也要保持心中温暖的火种,去温暖别人,去照亮别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