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原谅时间,记住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元宵节前一天的下午,奶奶走了。
  
  当时,我刚从上海飞抵北京,坐上机场巴士,期盼着第二天的团聚。不一会儿,巴士停靠在了车来人往、嘈杂喧闹的三环主路上,正当我下车的那一刻,手机响了:“你奶奶没了!上胡同倒垃圾,心脏病突发躺地上了……头磕破了,流了好多血……”一分钟的通话,父亲几度哽咽。
  
  去年年底奶奶生病住院,出院检查时连医生都不敢相信,87岁的老人各项指标竟然如此正常。看着老人身体一天天康复,我们的心情是喜忧参半的。过了初一就盼十五,初五之后,奶奶更是每天都会问一遍:“离十五还有几天?”盼望的心情和操持的劳累,最终没能让她等到下一个团圆。
  
  两天后送走了奶奶,回到家中的父亲已是筋疲力尽,躺下不一会儿,一阵有节奏的哭泣声传到了我的房间,侧耳倾听,是父亲的鼾声,可是这鼾声不同以往,那一刻,我分明感觉到了他一呼一吸之间深深的颤抖。万感苍茫,竟付无声,多少童年的光阴被奶奶暖暖捧在掌心,台灯下,奶奶的音容在我的思绪中一点点晕开。
  
  奶奶没念过几年书,遭逢战乱,幼年是在东躲西藏中度过的,20多岁来北京当了一名橡胶厂工人。在车间工作时,她要戴上厚厚的棉口罩,过去的口罩没有压条密封住鼻子,防尘效果远不及现在,每天八九个小时干下来,人脸黑得就像小鬼一样。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又脏又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工作,奶奶却干了几十年,也先进了几十年。
  
  奶奶住在东四,退休后,每天去十条的早市、夜市卖衣服成了她的“主业”,从进货到卖货全靠她的一双手,而且永远是风风火火、雷打不动,直到70岁时,她才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卖掉了那辆蓝色三轮车。那些年,我们几个孙辈寒暑假时常住在奶奶家,爷爷还在上班,最难忘的是天寒地冻的早上奶奶收摊回到家,掀开车斗里平放的衣服,里面是一兜冒着热气的茶鸡蛋,或是几串红得发亮的糖葫芦。
  
  20多年前,鲜龙眼还是北京的稀罕水果,有一年冬天,不知是谁串门送的礼,其中有一盒鲜龙眼。那时,每个星期天爸爸都会带我去看爷爷奶奶,午饭过后,奶奶把那盒鲜龙眼悄悄拿到了我的面前,只见二三十颗深黄色的果实捆成一把,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脑袋,十分乖巧。我打开保鲜膜,揪下一颗剥开,那是我第一次吃龙眼,细嫩的肉质、浓郁的汁液顿时在舌尖上绽放,于是我接二连三地吃了起来,很快就下去了一大半。当我一抬头,发现奶奶正心满意足地注视着我,还不时用食指蘸我滴在桌子上的果汁,吮在嘴里尝尝味道。
  
  爷爷走后的第二年,奶奶80岁,正是从那时候起,她胖乎乎的脸庞由原来的黑红色逐渐暗淡下来,但她没有歇过一天。家里做饭缺什么东西了,她蹬上自行车就去胡同西口儿买,我们要去她还不让,嫌我们慢。下雪天,她拿起扫帚就出去扫雪,扫完自家小院和门口,连邻居家的门前也不放过,一直扫到大门口,而且每隔一会儿就扫一次,邻居们怕她摔着,但劝她又不管用,没办法,大伙儿只好赶在她下次出来之前把雪清扫干净。如果老街坊遇到什么难事来找她念叨念叨,离开时心里一定是舒服、敞亮的,因为“马阿姨可会劝人了”。
  
  屋外,父亲如哭如泣的鼾声依旧,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在奶奶身前,全家人一声声泣诉——您不该那么要强,不该那么辛苦,不该那么任性,不该不顾年纪……然而,所有的“埋怨”到最后都化作了追悔莫及的自责。如果声音也有表情,我想,白天的泣訴和此刻的鼾声一定有着同样的表情。
  
  举头窗外,一轮皓月当空,父亲的鼾声渐渐平缓而清晰,像是在诉说。我心中默念着“人有旦夕祸福”,可是,为什么千百年来“祸福”总是和“旦夕”连在一起?那是因为祸福往往来势之快让人毫无防备。是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被时间锁定,我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可就是有那么多的无常悄悄地躲在时间的背后。
  
  原谅时间,记住爱……
  
  今天,奶奶摆脱了病痛,终也去了爷爷所在的地方,安息天堂,相伴相依。回忆可以让生命重来,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在细长的胡同尽头,爷爷奶奶依然站在高高的院门外,不时张望着等候我们归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