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那个远方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那个远方】

那个远方,令我神往。——题记

“那个远方,什么模样,萦绕着发烫的梦想……”mp4里播放着这首我听了无数遍的歌曲。它是那样的动人心魄,每一个音节仿佛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而我的思绪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从前。

“同学们,这是你们步入初中以来的第一堂政治课。”多么令人怀念啊!就在这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理想,我便照做了。至于什么是理想,我一点儿也不清楚。只是写了一个近似于梦想的“理想”。现在看来,当时自己真是可笑,把理想这个字眼看太轻。当然,老师那里也给过我们提示。她说,理想不是空想,他就在远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才要一步步走向远方,走近他,慢慢看清他的面孔。可惜我当时并没有好好听这句话。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一年前,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训戒我们,告诉我们许多人生道理。但是,我却没有牢记,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到了初二,我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于是,班主任的每一次教导,我都认真倾听,仔细捉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现虽然我比以往更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但是却变得更加懒惰了,所谓的计划都是成了空谈。因为我总有一大堆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实现,不去努力,不去坚持。

初二的生活波澜不惊,平静如水。但谁能料想,就在初二生活临近尾声时,不幸的事发生了——班主任逝世了!这个事件一发生,我宁静的生活迅速被汹涌的波涛所打乱。也许,人只有经历了重大挫折后才会大彻大悟吧。在那个时候,我一想起老师对我的希望,就不由得痛心疾首,悔恨交加。生活被打破,又被重新拼上。正如历史老师所说:“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生活的开始。”

现在,到了初三,面对新的生活,我愿意开始“新的开始”。回首往事,我们不过是倒下了又站起,站起后继续行走,朝着远方。汪国真曾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的那个东西,望不见,够不着,令我向往。而人生路上的羁绊便是我们走向远方的不竭动力。

“那个远方,什么模样,萦绕着发烫的梦想。就奋不顾身撑起手掌,够不到又怎样……”歌声依旧回荡在心中。

【篇二:那个远方】

白云,飘向远方,是为释放与天空为伴;雄鹰,翱翔蓝天,是为寻找更宽阔的视野;我们,奔向远方,是为寻找那抹绚丽的光芒。

开一扇窗,眺望远方,清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灵魂的向往,心的追求,我心中的那一片天正向我招手,举步巨艰,远方,等我……此时的我,怀揣着一生的追求,一世的梦想。在充满泥泞的路上,摔倒,再爬起来,也许就在那一刻,我滞带了自己的懦弱,忘记了前方有什么,爱我的人,我爱的人正在为我鼓励、正在看着我,给予我爬起来的力量。自己的征程,自己每走一步离目的地就会更近一步,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呢?

远方,有着自己幻想而未能实现的世界,兴许会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也会有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愁,还会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处境,但我们仍然向往,因为人生须尽观,一处不得意,不代表处处受挫。沿途的风景很美,不要忘记前方的风景更美,无以伦比,别因沿途风景而停滞,因为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远方,在等你!

放飞心灵的渴望,敢于追求,敢于梦想,因为梦也终有一天会变为现实,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生机勃勃我们没理由安于现状,没理由停下脚步,没理由……很多东西都因我们追求所得,前方纵使有恶虎,有猛兽,我们也要搏一搏。我们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终身受益,为自己的壮举而感到自豪。

远方,我来了,踏着梦想,乘着清风,不要辜负爱我们的人,他们是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因为他们使我们离自己的远方更近一步,有父母殷切的期盼,有朋友的支持与鼓励,纵使世界上没有人看好你,你也一样要证明给他们看,因为只有最好的成果,才是证明的最佳配方。远方,我向往的圣地,灵魂的归宿,我将梦想寄以你,朝着你步步走来,因为我相信能和太阳肩并肩,相信自己,永远没错,想要有令人佩服的目光,须弃向远方。

远方,风景独好,采撷一叶扁舟,驶向远方,我相信远方风景独好,无以伦比?

【篇三:那个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字肺腑之言,在网络上掀起了巨浪。这封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辞职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位最富情怀的顾老师放弃了三尺讲台,转身走向世界,走向远方。华丽的十字背后的,是她对远方的坚定与执着。

曾记得有位音乐人说过:“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远方”,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世界”,多么诱惑人的一个词语。然而,当今社会中,为压力所迫而苦苦坚守本不愿坚守的职位的例子数不胜数,最终碌碌无为,“苟且”一生。生活的压力磨平了他们棱角,磨平了他们的内心。无法享受世界的美好。

古之饱学之士,无不向往着行天下,访遍名山大川。李白心系远方,便出蜀而云游天下,广交仁人志士;司马迁心系远方,走遍天下方成史家之绝唱。记录真正的历史;梭罗心系远方,便来到瓦尔登湖独钓一天星河,享受世界的美好。他们离开了,追求了,到了远方,看了世界,传为一段佳话。

走向远方,不仅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方式,更是对自己的锻炼,对生命的热爱。正如李白终成一代诗仙,司马迁终成史圣,梭罗著得《瓦尔登湖》。在远方,更是一种学习与磨炼的过程,予人情怀,给人力量。

有人说,现实很残酷,容不得你因情怀而怠慢弃工。然而心系远方不是对现实的怠慢,而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有了理想,有了远方,人才有了依托,有了灵魂。否则,人,不就沦为了只知道干活的机器,满脑子都塞满了现实的行尸走肉!

有人说,社会需要的是安稳平定,而不是这种异想天开的流浪历程。的确,社会需要安稳,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绝对平稳。社会更需要活力,需要这种“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的创造力。这才是社会的强心剂,为它注入精彩,注入生命,注入灵魂。

顾老师为自己选择了人生之路,值得赞扬,值得敬佩。但她那种欣喜远方的情怀,更加令我肃然起敬。人生在世,可以不走向远方,但定要在心中留出一片净土,承载着远方。也正是这样情怀,给予人莫大的勇气与力量。

让远方成为每个人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用心来感受世界,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篇四:那个远方】

遥望远方,是永远触摸不到的地平线。远方,曾是我孩提时的梦想。

在小学时,读到关于地平线的句子。于蝇多了一个远望的习惯。闲暇时,我常伏在窗口,踮着脚尖,目光越过瓷砖铺就的窗沿,向外望去——

高耸的楼房,冰冷而坚硬的水门汀,阻挡了一个孩童稚气的发问。

地平线呢?地平线在哪儿?

曾幻想过能到达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儿有童话中的一切。听到那些出门云游的史事,便无端地有了一丝羡慕。

如果我也可以这样,该多好。

直到有一天收到朋友的明信片,跋涉了万水千山,从遥远的蒙古寄来。反面是一片草原,一望无际,鲜活的青翠一直连接到了天的尽头。看着看着,就仿佛那抹绿意植入了心里,耳畔响起风的声音,牧人粗犷的呼喊,还有一个曲婉转牧歌在遥遥天际萦绕。我走进了一个梦里,一个关于远方的梦。

仿佛答案突然揭晓,这就是地平线啊,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远方。

不久,我便告别了那段美丽纯真的岁月,步入人生的新阶段。那些愿望和幻想留下剪影,然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也曾悲伤过,但毕竟时光是永无休止的,唯一的选择是接受。

上了初中,学业明显地繁重起来,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再像从前那样透明。一天天匆匆流逝,也再没有时间去远望,那张承载着我幼时梦想的明信片不知何时悄悄地消失在书架上,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只有在夜里,偶尔还会梦见若隐若现的苍翠。

似乎是冥冥中注定要有一次警醒,在长达一个月的“自我放松”之后,我的成绩急转直下,一次又一次,摔得心神俱疲。那段日子,我徘徊在低谷里,似乎再没有站起来的希望。

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我烦躁地摔开笔,把书“呯”地合上,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试图平静下来。目光偶然扫到窗外,猛地定住了。

一缕夕阳温和地洒在窗棂上,有温暖的金色。窗外几只飞鸟恬静地滑过,霞光绚烂。

我静静地看着,绿意在心底再次悄悄蔓延开来。我有多长时间没再好好看着窗外了?

我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我特意起得很早,轻轻上到楼顶。扶住栏杆,呼吸着微凉的晨风,安静地注视着远方。

我在等等,地平线在等待。

终于,远方的一角露出金色。我睁大眼睛,害怕错过每一个瞬间。

慢慢地,慢慢地,地平线上跃出了一个金色的火球,温暖、安详而热烈。当一缕阳光洒在我的脸上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仿佛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我知道,我找到了,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远方,那是属于我的远方。它从我读到地平线那天开始,就在我的心里,从未离开过。

我的成绩慢慢有了起色。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遥望的习惯,我知道远方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再是梦想。

遥望远方,即使我们永远触摸不到地平线,路在脚下,希望永存于心中。

【篇五:那个远方】

有很多对远方的幻想,幻想远方是美丽的,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是不可触碰的。但远方真的只是一段很长的距离吗?

天真懵懂的时候,远方就是父母的代名词。我摸不到他们的脸,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我就会问我的奶奶:“奶奶,爸爸妈妈在哪儿啊?”这时候,奶奶就会摸摸我的头,“你的爸爸妈妈呀,在很远的地方哟!他们会回来看你的,你要听话啊。”其实我很想问,远方是个什么样子,为什么能够让爸爸妈妈呆在那里不回来。后来,我就明白了,远方是一段好长的距离,它能让亲爱的人碰不了面,让彼此的思念悠长。远方就像一个美丽的梦,可想不可及。

年岁稍长,便向往字里行间所描绘的世界,那么美丽的远方。有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想象着,我在埃菲尔铁塔俯瞰浪漫的巴黎;想象我在尼罗河领略埃及的风采;想象我在泰姬陵感受泰国风情。我想象我游遍天下,留下我的足迹。为什么呢?因为当我慢慢长大,就像一只慢慢学会飞行的鸟儿,期待那广阔蔚蓝的天空中,留下自由而肆意的弧度,飞的到云端,飞的到远方。

而现在,远方在我心里,不仅仅是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美丽自由的代名词,而是什么?是我显得青涩但坚定的梦想,是我想到达的地点。我是一名初中生了,不再是那个摔了跤会哭的小娃娃,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吃糖果的小孩。

我看到了奶奶的满头白发,我也看到了爸爸妈妈脸上逐渐出现的皱纹。我听着他们说,说我长高了,说我长大了。我有时候心里酸酸的,我长大了,他们却一天天老去,当我朝着远方奔跑的时候,他们也在岁月里慢慢走远。老师说,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确立自己的理想,我只想说,或许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依然会选择奔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当我开始走了,我才能学会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程路途遥远,坎坷颇多,我要经历更多的磨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不会抛却勇气,抛却坚强,我坚信我能到达美丽的远方,我理想的地方。

远方是个什么模样呢?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我正在走向远方。

后记:远方在我心里,代表的是我的理想,或许现在我还不知道,但我明白我要坚持去探索,去实现。

【篇六:那个远方】

她静静地站在河对岸,深邃的瞳孔中映射着那个她一直守着一直望着的却已不存在的远方。

被埋没在高耸的钢筋混凝土下,灯红酒绿,熙熙攘攘,各种乐曲杂乱无章地充斥着耳膜,似乎有些纸醉金迷,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将一切虚化,再无童年的真实。这一个个不夜的角落,还有什么值得去守候?

逃离,我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

独自坐上大巴车,满怀期待地去寻找那些残留的,值得守候的东西。

一路越过高速,穿过街道,攀入山中,又绕下山,在山脚,古镇映入眼帘,这古镇果真名副其实:古色古香的石质门柱,参天的古树,小桥流水……,心中暗暗窃喜,呵!果真来对了地方!

当我满怀憧憬跨入门槛,这所谓古镇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各种食品混杂着汗水的气味顿时侵袭全身,再次把我包裹进那个熟悉的氛围:大大小小的店铺兜售着所谓的特色食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劣质小玩意也成了特产,普普通通的水盆竟也成了泡脚养生神器,餐饮店煮着熟食散发出的烟雾袅袅上升,将原本青涩的黛瓦熏成了“煤脸姑娘”,但似乎并没有人发现这一细节,也是,被喧嚣利益迷了耳朵眼睛的人,又如何在意这“小小的”损失?门槛上的“灯笼”,花花绿绿的广告牌,熄灭了原本属于这里的光彩,掩没了曾经的安宁。

被骗了,我攥紧双拳,咬着牙关,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下,逃进巷子,绕过大大小小的店铺,跨过一块又一块的青石板,喧闹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耳畔。我放慢脚步,环顾四周,大大小小碎石遍铺,似乎是个施工场地,只是,为什么施工的场地上没有挖掘机、拖拉机的轰响?为什么尘土像是被驯服了乖乖地躺在地上?

我踏着碎石,朝工地边缘走去,这是一条小河,岸边破损的石槛在倾诉它的悠长,抬头眺望,对岸似乎有一户人家?青砖白墙,亦或是因为时隔长远,白墙上抹上一层黯淡的灰,青瓦失色,稀稀落落布在脆弱的屋顶,木制的窗框似乎已朽败,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门似乎因为开开闭闭依旧灵活。不远的河的那边有所老房子,青砖黛瓦,只是屋顶瓦已稀稀落落,墙边爬上了青苔。

老妪踏出房门,时代久远的木质门已“吱嘎”出声,她抱着素色床单,头发整整齐齐地用梳子梳起,她走向架在门口的竹竿,将床单向上一抛,晒在门前支起的竹竿上,拉住被沿,收手、伸手、再一展开,床单整整齐齐地铺在竹竿上,一切动作行云流水,她拍拍被单,迈着步子,踱踱悠悠地走向一旁的竹制摇椅,安详地躺在椅子上,凝视这小河。

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事,她一骨碌从椅子上翻起来,踱着步子像是要跑起来,她进了屋子,拿出一杆捞网,又踱着步子跑到河边,将长长的杆伸入河中,捞着河面上的垃圾,无奈地摇摇头。

怎么只有一户人家?

“哎,这工地嘛时候才好开工?都这么长时间了。”

“我咋晓得,我也想问啊,河对岸的老婆子倔的要命,就是不搬,周围的人都搬走了她一个人还有嘛意思,她不搬,我们就不能动工哎。那破屋子有啥呀,难不成有金子?成天守着。以前的居民也全走了。”

“哎,那么咱的工资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有着落。”

……

视线转向老妪,她已再次回到摇椅上,隔着狭窄的小河,她脸上的皱纹深深凹陷,褐色的皮肤衬在洗得发白的布衣上,她深邃的瞳孔映射着小河的模样和她那坚守的阵地,守着那片清静,微风拂过,素色的床单像旌旗飘扬,她的长杆网兜是她坚韧的矛,坚守的意志是她的枪,她在向喧嚣宣战,她在向恶劣的环境宣战,这是她的阵地!这是属于她的安宁!

就好像老农守望麦田,老渔夫守望浪潮,她守望着她的清静,不再让它成为那个远方。

那个远方,她一直在守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