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生活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忘初心”,虽说不容易,但总能找到。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人要有梦想,也就是内心的那份坚守,也就是用我们现在说的初心。我和他们都不同,当他们幻想当飞行员,科学家的时候,我却只想做一个能为父母遮风挡雨的人。

可能我的童年相比别的同学来说少了父母的陪伴。虽然内心还是会呼唤且渴望父母的陪伴自己的那份感情,但我知道我不能这样,生活的压力太大,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我不能让他们徒增烦恼,理解算是我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吧。也许就是这样我比别人才更多了一份坚强与懂事吧!

不仅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也比别人多了几分自觉,所以总体来说成绩还可以,在父母给自己定的要求面前,我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努力,心里默默承受。因为身边的人告诉我父母承受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如果我还让他们担心的话,就是太不懂事了,所以自觉自律便成了我约束自己最好的方式。所以父母他们在学习上并没有为我操心多少。可渐渐的,我却发现,我在默默地改变掉以往的懂事和自觉自律。

可能是圈子变广了的缘故吧!朋友们给我讲了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时也多了些对外面事物的好奇心。这一切驱使着你,让你去做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比如追星,追星可能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看,只不过是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总而言之就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渐渐地我们和父母间有了碰撞。开始不专注于学习这件事情还想些什么。但这一切都是成长的过程啊!

这些事情终究只会因你漫长生命中那渺小的一瞬间。而之后你会发现这将会是你永远的回忆。正是有了这些曲折才让你意思到坚持本心的重要,才能在这复杂的社会里,不改变自己,只是做着最初的那个自己,默默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篇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百里之外的砀山来到宿州二中,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新课本。高中生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一场如火如荼的军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高中的艰苦与其相似。第一次离家就经历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历练,身边没有了亲近的同学,耳边更没有了父母的问候,更多的是各地人操着各地的口音。渐渐地,我变成了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洗澡,一个人独自回忆过去的老师,过去的同学,过去的点点滴滴。我常常徘徊在深夜的篮球场,寂寞又惆怅,最终逢不到一个朋友。

不过,宿州二中的各种活动拉近了我和班内同学的距离。按照国际惯例般地又结交了众多同学,熟悉了周围,周围的人,周围的物,周围的方方面面。国庆前的歌唱比赛,我们抱着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集体的累赘的心态,凭着团队的合作从而获得了优异的名次,我也融入了三十四班的大家庭。

高中必然是学习的主要时期,最重要一点便是要静下心来,锻炼自己,比起以往,自习课多了,讲更多变成了悟。写完了一个又一个本子,用完了一个又一个笔芯,资料书越买越多,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高中来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

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我们的大好年华终将全部付之于学习,付之于努力,付之于拼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精力会消耗殆尽,疲倦让我们不能自已,但我们深知这才刚刚开始,生命的闪耀不经历磨难怎么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到二中,为了梦想,为了将来,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得更好。

新二中,新起点,这将是努力不竭的三年,这将是紧张繁忙的三年,仍是充满希望的三年。在这个充满活力,美丽和谐的校园中,我在清晨的路上,带着梦上路,我将会有一个不留遗憾的高中时代!

坚信”人生苦短“的说法,毫无畏惧地勇敢面对,新二中终将成为我们编织梦想的地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切会更好!

【篇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岁月安好近似恰逢暖阳,余生静稳宛如舟停海港。

年劲快要褪去。闲暇之余,呆坐在已是红漆褪去表面斑驳的书桌前,看着那些已经堆满灰尘的杂志,《哲思》《青春美文》《才智》《读者》《意林》……还有数本我也不知道是何名的杂志,它们的外衣已被粗心的我撕裂或染上墨汁,但当我掀开它们那已不再吸引眼球的书页时,我却感觉如此亲切。

千篇一律的炭黑字体旁有我熟悉的痕迹,突然想起来……以前的我总会看完一篇文章就在旁边做下批注或写下我不成熟但诚恳的感受。久了,便成了一种习惯。

是的,习惯,然后……自顾自地轻笑。

看着这些炭黑字体旁的批注,我在开始思考着,不再写千篇一律的鸡汤,不再写无病呻吟的千字文章。我要试着去写故事写成长篇写我想要写的一切。

我知道,我既无故事又无酒,但仍有朋友跟我走。我有家人,有朋友,有那少得可怜的经历有为之疯狂的青春。

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各种“观”了。我知道,有时候我在看待某些东西或某些情感时与别人有很大的不同。我那些本就不高尚不伟大也不科学的各种“观”很狭隘很偏激。

人之本性,生来就如此。我也并没打算为谁去改变些什么。我觉得我没必要去做也没有人值得我去做。

有时候,“不忘初心”是种提醒,是种鼓励。但有时候,它却束缚着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我前行的桎梏,但我却死命拽着不肯放手。

就像当初,在杂志上看到这完整的句子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文艺无心事也不刻意去隐藏,我把它分享给一个少年。

“嗯,挺不错的。”他说。

“我也这样觉得,所以分享给你。”我笑。

“可……做起来很不容易。”他面露难色,满是担忧。

“嗯?哦……”我低头,看似沉思却不懂怎样去思。

一段对话也算是接近尾声,我却从此开始担忧。是的,担忧。

就这样,一路担忧着,我最害怕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担忧地发生着,运行着也结束着,也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现在,我的留言里除自己的独白或者是控诉外,最多的便是那句“不忘初心”。我承认最开始时我有些感动,我感动那些和我一起走过蹉跎的岁月的人还在。

可,我的担忧从未停止,从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又或者是延续到未来。

也许,多年以后,在这里。青山绿水,小舟轻荡,阳光依旧。托付“初心”的人一身锦罗绿绮。风尘仆仆归来,从我身旁经过。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像是告别了所有的葱茏岁月,祭奠了头脑里仅存的记忆碎片。原谅我在如此美好的岁月里将残酷的现实用文字码在了纸上,虽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自负的人。但……我还是把多年后再次重逢可能出现的场面踊跃纸上,即使不是最残酷的又或者是最悲凉的重逢方式,但那始终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正值青春的我们想要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它不只是当年在杂志上看到就甚入我心的震撼,而是多年未见但当彼此再次重逢还能够寒暄又或者是除了寒暄彼此的默契仍不减当年的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恰如当年,认真地用青涩笔触留下的炭黑字迹,像一枚枚篆章,拓印在心。

【篇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我们从小接受教育,但走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迷茫的日子,而这短暂的止步是留给我们时间去思考,去坚定自己心中最初的方向,为下一次启程做足准备。

没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被无知所左右;受过教育的人,则常常被偏见所胁迫。女教师发现学生为完成作业,上网抄袭、窃取他人劳动成果,将其判为零分。老师的良苦用心却引来家长的不满和抗议。经过多方施压,老师一气之下辞去工作,学生的行为则遭到全社会关注和议论,真可谓是两败俱伤。而在这场闹剧的背后,最值得人们反思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应该是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理解吧。

龙应台曾写道:“不要跟我说,个人没有责任,个人无法有作为。我父亲就用他最个人、最微小的方式告诉十岁的我说,个人,可以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孩子踏入的第一所“学校”。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于是秉承这样的初衷,他们选择了教育这条道路,为孩子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去仰望星空、实现梦想。这份来自父母的爱,带给我们敢于尝试的勇气、拼命向前的动力。但这份爱是有原则的,绝非溺爱。“温室中的花朵终究是带着缺陷的美丽”。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们心中那颗理想的种子,既有可能经历风雨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有可能因为失去庇护变得弱不禁风。不忘初心,理性地给予爱,父母才能真正扮演好成长路上伴侣的角色;孩子才能在这样的陪伴下真正变得与众不同。

而作为教育体制中的“授知者”——老师,这一角色,他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将知识传授给还在成长的无数懵懂少年。他们充当园丁的角色修剪学生身上的“残枝”、恶习。然而在日益繁复和商业化的教育产业链中,他们却变成了受害者:有为改正学生错误,被家长和学校逼迫无奈辞职的;有因患重病无法授课而被学校开除的;有家长不明缘由就公然顶撞破口大骂的……这些无疑是教育的悲剧,是教育的失衡!教师们谨记为师那日的宣誓,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不懈奋斗,他们不忘初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最后却受到如此对待。到底是谁的初衷变质了,到底是谁一次又一次地重击和践踏教师的尊严,击打教育的脊梁,让它失去了原有的职责和使命?

同样作为教育体制下的“受知者”——学生,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一步步向理想靠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依旧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若要问起学习的初衷是什么,想必每个人心中都会勾勒出不一样的蓝图。而若将学习的意义拘泥于一张卷子,一次虚假的满分,请扪心自问,是否愧对那个原本坚守初心,努力拼搏过的自己?

人性的良知和道德,靠勇敢的人去发掘和遵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靠勇敢的人去建立和维护。教育在今天不是万能的,但在今天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它既可成就一个学生的未来,也可将学生推进堕落的深渊;它既可以成就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可让教师从此无心教学。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忘初心地秉承理性观念,用心做教育,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的熏陶下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中国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撑自然会日益强盛、大步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情绪化的个性左右,迷失方向,忘记初衷,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再坚守始于起点的初心。回首观望才发现,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足矣。

【篇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诗出自诗仙李白的《上李邕》。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何为大鹏精神?大鹏精神就是有凌云之志、自强不息。我一直没能理解这意思,直到那件事的发生……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阳光正灿烂,知了在树上孜孜不倦地唱歌,一座高大巍峨的山屹立在我和沫沫的眼前。我和沫沫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喊出一个字:爬!

“嘿,想什么呢?快跟上来呀!”沫沫朝着我喊了一句。我想不能因为天气而破坏了这么好的气氛,便快步跟了上去。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爬到半山腰了。“呼呼呼,沫沫,好累啊,休息一下吧?”“嗯,好的。”我们坐在路旁,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来往的人都已经满头大汗,当然也包括我们。我已经体力不支了,便请求道:“沫沫,要不我们回去吧?我实在是太累了。”沫沫皱了皱眉头,说:“爬山当然会累啊!你看我们都已经爬到半山腰了,等于成功了一半,要是现在回去那么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难道你忘了我们最初的目标?”

“当然没有忘记!”我一跃而起,“我们最初的目的是爬到山的最顶峰,磨炼自己!”沫沫笑了笑:“这就是嘛,半途而废可不是你的性格喔,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目标噢!”我的心猛地一震,这不就是大鹏精神么?

“来,我们继续!”“嗯嗯。”

【篇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一种剧情叫做人生,有一个演员叫做纯真。

——题记

都言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进入其中,便身不由己。纪律、权利与等级,所谓的人情世故,弥漫周围。初心不衷者,便会禁不住“磨砺”,逐渐褪去那如璞本性;而那些初心不改,保持着天性纯真的人,却往往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贾平凹曾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师》中这样回忆那位比他年小许多岁的小老师:“她趴在桌上,看着那比自己高大许多的人,手握毛笔飘逸挥洒。旁边就有人逗她了,‘在看什么呢?’‘写’不假思索的回答;‘写什么呢?’‘字’,‘什么字?’‘黑字’”。三个问题,四字作答,贾平凹的小老师看到的只是用本性观得的事物,没有那些从社会熔炉中走出来的人的阿谀奉承、谄媚迎合。或许她所持有的那份纯真,正是贾平凹尊称其为老师的缘故罢!

著名作家聂绀弩,他的一生便是守着初衷,持着纯真走完的。恰如知交冯雪峰评价的,他的一生“有着儿童似的天真”。开心便开心,若是不开心了,纵使是高级官员,他也依旧有气就撒,严声切齿。也许在现在的人看来,这是对权力、地位的不尊,但正因此,才体现了他那难能可贵的纯真。在聂绀弩的心中,没有所谓的人情世故,喜即是喜,怒便是怒,从不虚假掩饰自己的情绪,从不故作媚态。他就像个孩子一般纯真,有什么说什么,绝不巧言令色。即使离世前,他也仍保持着他那天性里的纯真,一瓣蜜桔,笑着知足的离去。正是因为他这份难得的纯真,使得人们在忆起他时,无一不感慨他的放浪形骸。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保持这份与生俱来的纯真。殊不知,有多少人在事故摩擦中,失去了本有的棱角,变得圆滑;有多少人为了一时之利,便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唯他人之命是从,终得利欲,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呢?

“人之初,性本善”。夫人之初,似玉璞,又如白纸一张,等到逐渐长大,也便步入社会这杯水中,你想得到,亦看得到,水中的纸如社会中的人,慢慢地,水纸相侵,人以另一种姿态融入了社会,众人所见的他,不再是“本性善良的初人”,其由外至內早已打上一层事故人情的油墨,为的是更好地在水中伸展,更好的立足于社会。静言思之,对待人生这部剧,追的人着实很多,然而其中能与“纯真”一角邂逅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许是因为浮云太多,蒙蔽了他们选择的双眼;又或是因为主角太“美”,配角早已黯然失色。总归是与纯真失之交臂了……其结果必然大有阙漏……

由此观之,人这一生总是该坚守心中纯真的,相信那些不忘初心的人,定得始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