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斯言不谬也。孔丘生平虽难荣于君王,却抑是在死后中其事亦品德影响人至深矣,为圣人也。

且谈古中华之贤人,其风范为当时人们所推崇。记否?将军廉在深晓其错误之后,勇于承认小人之过,登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也才有国家之富强。记否?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地完成任务,为其国家分忧解难,助国家不断强大。这两则故事尚且成为佳谈,脍炙人口,岂有先生孔丘位下于两位之理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在生平虽然赢得了弟子的推崇,并且得到了社会上部分人士的支持,但不解,讥讽、困厄始终相伴于先生左右。《论语·微子》中有一句话如此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在过渡口之时,使子路前去询问耦而耕的长学用一致,桀弱二人也。然此二人为辟世之人,且说孔子周游天下,他知道渡口在哪儿。言语中将其嘲讽,尖酸刻薄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诚哉,鸟兽不可与同群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井田制亦是被毁,长沮、桀弱二人避世隐居,岂图安乐避那颓颓败之景,并不积极想办法以解忧。然观孔子,其知不可而为之,仍追求着美好,并积极入世,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知道过去的尚且不可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追得上。当楚狂人接舆过孔子车旁时,高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子欲与之言时,人则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于其,楚狂人肯定其政治理想,而后面对乱世,又失望不已,却满怀希望能够有所改变。孔子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内容,其为政之德道抑是颇有道理。然则民人往往误之,不解之,使其受孤立而孤独寂寞。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品德,学问非常人所能及也。先生扬言“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并以身作则;先生待学生真诚至深,于伯牛有疾时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于颜渊死后,痛心曰:“天丧予!天丧予!”感叹孔子之德行有如天之高,地之深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柳徽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各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留下了千秋美名,更留下了万代知识硕果。

【篇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个灰色的九月,我迎来难得的一点金光——她叫雨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那个九月,没有柳絮飘飞,只有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课堂。

她的头发总像柳树般垂着,声音也如烟柳般轻柔,却是字字珠玑。一字一句地给我们念着她最爱的古诗词。一日一首,逐渐成了别样的课堂——“爱上古诗词”。

我对李白的爱,本源自一个电子产品,里面的他,白衣飘飘,一把长剑,刻着“青莲剑仙”,方寸挥舞间啸着“将进酒,杯莫停。”她总不能理解我的爱,却放心地把所有课上的李白交给我,看着我对着那张胡子长,头发少的大脸一声不吭,她还能乐得出声笑。

后来,年少的李白仗剑去国,独自一个灵魂去往未知的远方,他望着行舟下滚滚而来的故乡之水,像是欢送,又像是挽留。而我望着他,望进那一行黑漆漆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几近欲哭。她却望着我,轻轻浅浅地用红笔打一个圈,圈在“仍”字上,笔落星河——“仍,就爱你。”无言海涌。

往后余生,他威名远扬,被人称作“诗仙”,连“诗圣”也渴望与他相称,频频送信,我却没有找到过他的回信。兴许只有这样的傲气,才当得起盛唐风华,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三分绣作剑气,七分化作豪肠,九州一色,到底还是李白的霜。

可是我永远相信,无论他多么受人崇拜,心里依然是那个小小少年,会看着故乡流水思绪万千。

可是我也永远相信,无论他这一生有过多少失败彷徨,他也永远爱着自己,会永远背上剑,仗剑走天涯,高喊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心中永远留有李白,以及那位名唤雨尘的语文老师。在一个烟柳纷飞的初春,我看着她微笑的脸庞,她的嗓音依然温软,我忽然写下:

我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我想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也想教书育人,让所有人对古典有自己的色彩;更想潇洒快意,却又侠骨柔情。李白作我的侠骨,雨尘作我的柔情。

也许最终我仍是一个平凡人士,但那又怎样,中国民族自古便有“则其善者而从之”的敦敦教导,更有流传千古的文化底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