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寻找内心的充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寻找内心的充盈】

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总要生活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即使与对方并不相熟,并不信任,但只要觉得自己还没有脱离某个群体便不会空落。

现代人用各种科学技术把自己与世界联系起来,很多人痴迷社交网络,过分依赖通过虚拟建立起的充实感,看起来世界有他们的参与,而当没有了这一切,那种虚拟的充实瞬间破灭,空虚依旧会充斥整个内心。

每个人终究还是孤独的,大部分人都用尽各种方式想逃脱,但我想既然孤独与生俱来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真正有价值的孤独会给我们带来安宁,他可以指引着我们寻找内心的充盈。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对于人,离群索居大概不是真的离开所在的社会,而是让自己的心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有一个远离喧嚣的避所,让自己的心足够充盈与强大。

即使外界干扰们也可以保持平静与淡然。

李白深知此理写下了:“相望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他看透了尘世的虚浮,看厌了人与人的虚假,他热爱并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充盈,所以即使一个人独处山中他也肃然自若。即使不得不混迹于人群,他也可以安然处之。对已他来说,因为内心充实,足够承受他的情感,所以身处何方并不重要,心在何方才是他追求的。

陶渊明作为古往今来众多隐士的代表,他的内心也足够充盈,否则他不会有勇气离开羁绊他三十年的尘网,他不会有勇气放弃他已拥有的一切,他不会在那样孤独的生活里感到幸福他不会有兴致采菊东篱,把酒言欢。他以及他们都以拥有了比一切更重要的东西——一颗属于自己的心,一份属于内心的充盈。

表面的热闹总会退去,浮华的假象也会消失,当一切不再,我们拥有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内心,所以去充盈它,去寻找它,选择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可以继续坚强的生活,不会空虚,不会迷茫。无论道路怎么变,我们同样可以安然坚定的前行。

【篇二:寻找内心的充盈】

盲人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反而心态平和;聋子听不见,不闻飞流急湍,反而沉稳镇定;而那个智慧的健全人,虽耳闻水流咆哮,目睹铁锁艰险,却能做到守住内心的宁静,一步步脚踏实地,最终抵达生的彼岸。

盲人、聋子化缺陷为优势无疑是聪明的,但健全人在无法回避外界的艰难险阻之时,他能守住内心的宁静,更是我们应当崇敬的智者。

我曾被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所震撼。穿梭于车水马龙之中,却可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不为尘世喧嚣惊扰。我曾为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追求所折服。在鱼龙混杂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自己的信仰,是对这一份宁静最好的诠释。我亦曾因那一句“无意苦争春”而感动。在百花争艳的春天,梅却不因群芳的争宠而动容,只是静静地守在自己的角落,细心呵护着内心的宁静,完成最后的绽放。

守住内心的宁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

霍金无疑是这种品格很好的发扬者。命运对他是不公的,让他承受比别人多好几倍的苦难,给了他无数喧嚣的理由——他完全可以把时间用在大声抱怨命运的不公,人生的艰辛上,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一味地与命运抗衡只是无济于事,反而会将自己推向一个更加嘈杂的深渊。霍金选择了守住内心的宁静。他对宇宙的神秘充满好奇,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而正是他毫无保留的科学热情与超出常人的勇气帮助他守住了内心的那一片宁静。世界是喧嚣的,但在霍金的心里有一片净土,在那里,科学的胚芽在生长,思维的花朵在绽放。

守住内心的宁静使我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犹疑,多一些果断,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勇敢。

境由心生,内心的宁静成就内心的强大,助我们走向更精彩的人生。

【篇三:寻找内心的充盈】

我曾用一句话去形容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说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而内心却波涛汹涌”。尽管内心波涛汹涌,但也有一处安静的地方,因为从他表面的风平浪静我可以读出他已找到了内心的那份安宁。

人们做事常求“心安理得”,就是希望能找到内心的那份安宁。其实,内心的安宁不用你刻意去寻找,只要在你不知所措,情况紧急的时候,停止你所有的思绪,静下来听一听你心灵的声音,你就会豁然开朗,因为你听到了内心的那份安宁。

安宁,不在于你表面表现出来的冷若冰霜,也不在于你对万事万物的屑一顾,它在于你在紧急情况下,心情烦躁时的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老和尚背着一个姑娘过河,小和尚一直不敢问,直到走了二十里地,他觉得憋闷了,终于就问了,说:师傅啊,我们是出家人,您怎么能背那尼姑过河呢?师傅就神态安宁的告诉他:你看我把它背过河就把他放下了,你却在心里背了他二十里地还没有放下。

和尚本是六根清静之人,万事万物。平等视之。心无杂念。老和尚的神态安宁因为他找到了内心的那份安宁。小和尚却背着这事走了二十里地还放不下,因为他心里还波澜四起,心存杂念。由此可见,内心的安宁寓于你的思想中,并通过你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我们需要定时给心灵“除尘”、“去污”,保持内心的一方净土,让安宁在你心里有落脚之地,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们也常说“知足常乐”,知足的人心里必有一份安宁。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份安宁,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一份安宁,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份安宁。安宁让你淡定从容,让你处惊不变,让你安宁之若素,泰然自若。内心安宁,你就能舍去那些看似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面的形式,而尊重那些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更多的收获,快乐的生活。

寻找内心的安宁,你会收获快乐;寻找内心的安宁,你会找到自我;寻找内心的安宁,你会学会删除忧愁,储存快乐。一个人的视力是两种功能的,一种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一种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发现内心。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寻找你内心的那份安宁。当你身处尘世喧器时,别忘了:沉淀内心,找寻你心中的那份安宁。

【篇四:寻找内心的充盈】

那一朵朵烟花在空中骄傲地绽放,在一片赞叹中昂首而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空虚与寂寞……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吃完了年夜饭之后,我与弟弟闲来无事,便央求爷爷带我们去老家前面的那块空地上放烟花。由于是第一次放烟花,我心中即激动又紧张,心中像揣着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对于烟花也是敬而远之,蹲在老远的地方,死捂着耳朵才敢看。火星顺着火药箱的导火线快速爬着,一点一点地吞噬着导火线,它走过的地方都化成灰烬。紧接着,火星将导火线都烧光了,只听“咻——”一声,五颜六色的气流飞向了天空,在半空中炸开,形成了一朵七彩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围绕着一个中心点炸开。那情景像极了一只孔雀将自己的尾巴摆弄了一会儿,又收了起来,在旁观者的一片感叹声中骄傲地翘着尾巴离开了。剩下的却是那一片片红色黑色的残渣,满街满地都是,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我十分失望,我觉得,自己总算看透了烟花的本质——每年,有多少人因燃放烟花而大面积烧伤,有多少美丽的地方因一夜烟花污染至极。

烟花,只不过是一个外表华丽而内心肮脏的物体。人,不需要虚荣浮华的外表,只需一颗真实的内心。在大街上,不是穿得雍容华贵就受人尊重,举止文雅的人才会受人尊敬。

曾有这么一句话——“爱不止是你的外表,更是你的内心”,如果有一个人,他穿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却出口成“脏”,那么这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没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即便再华丽的外表也掩饰不了你内心的低俗。

华丽并不代表什么,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一颗朴实真诚的心。

【篇五:寻找内心的充盈】

一个人如果徒有其表,缺少内在美、心灵美,人人弃之。就好比花瓶一样存在,只有美丽的外表,缺乏内涵。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其外部装修极其简陋,而进入内部之后却带给人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享受其中,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假如一个人外表简陋,内心富有,那么他也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曾经风靡一时的“大衣哥”——朱之文,它不仅长相不够出众,家庭条件也一般。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普通的人,在一次选秀比赛中进入人们的视野。身穿一件军大衣,手拿一个话筒,唱响了自己的人生。生活条件艰苦,相貌平平的朱之文在自己成名后,拿出一大笔钱为家乡修路,救济家乡,并没有沉迷于成名后的奢华生活,反而选择平凡的日子。一口流利的家乡话流露出内心的朴实,并且在接受访谈时多次表明不能忘本。自己身为农民,骨子里流露着农民所具有的质朴。一个为家乡默默做出贡献的普通农民,外表简陋,内心富有。

全球有名的商业家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长相一般,一张标志性的脸,并不出挑。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业界站稳了脚跟。虽然拥有如此高的成就,但他并没有忘记国家,投身于慈善中,并且多次鼓励提拔优秀人才。对于慈善事业十分关注,但凡遇到自然灾害,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爱心捐款似乎成了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候,他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看法,网络上也有着他对人生感悟的格言和马氏心灵鸡汤。外表不够华丽却注重自己的内心,慈善、博识成就了现在的马云,才会让他在商业界风生水起。

外表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他是一个人的皮囊并不能的代表一切,如果只注重装饰华丽的外表,而缺少内在的富有,就只是一副躯壳。有血有肉,内在大于外在,注重涵养,更多的填补自己的内心。就好比成名后依旧建设家乡的朱之文,身价上亿却热衷于慈善事业的马云。正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美,才有今天辉煌的成就。

做人就要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十分富有,让自己的内心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内心美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篇六:寻找内心的充盈】

刚进入书店,我就被《日月》深邃的封面颜色吸引了。简单而不死板,鲜明而不奢华的封面让我立刻就买下了它。伴着书香,我沉醉在《日月》里。

《日月》是安意如用清丽典雅的散文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日月》这本书故事简单,语言清澈。行文如汩汩泉流,华丽温暖而清碧灼人。它讲述的是天资聪颖,沉稳无私,外表漠然,而内心却热烈而坚定的尹长生对尹莲的那份跨越年龄差距,超越身份的爱。在追逐的过程中,他迷失自我,却又寻找自我,拯救自我,最后超脱自我。在他深感与生俱来的孤独,心灵上失去了精神支柱时,他萌生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欲念的执障之恋,已然放弃一切,寻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觉悟之途。通过尹长生挣脱贪念的执障,最后回归心灵的安静,表述了作者多次进藏朝佛、转经,最后皈依藏传佛教的感悟。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毋宁说这是一曲从心灵深处流出的清泉,冲刷着人们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和与日俱增的焦虑感,从而确认内心的归宿,安意如坦言,“若说这五年来,我最大的变化,不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成为畅销书作家,不是身份际遇的改变,而是我逐日确认了自己内心的归宿,找到了可以信守奉行的信仰。”这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乡关的探寻。

人生匆匆数十载,在岁月的奔波中,一定要守住内心的自己。正如安意如所说的,那些在人世间滚打摸爬的人,是否守着心中的最后一方净土、一丝光明?是否会在寂静无人处独自叹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终没有觉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那至高无上、手握大权的统领者?但这又是与别人钩心斗角、处处提防得来的。来世,我愿做个清清淡淡的人,没有过多的欲望,住在一个小木屋里,捧上一本书,坐在窗前,细细品味。或许要经过各种跌宕起伏,才换来这样的生活,看透人间冷暖,超越自我,此后长生。

现实的一切都是历练,我们不能逃避现实,终究要明白,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谅解他人,唯有宽悯他人,才能解脱自己。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阳光和阴晦的一面,如日如月。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困惑,怀疑,但心中不能倦意,懈怠,依旧要真诚相信:只有领悟了真诚,才能超脱自我。告别欲望,在最接近佛的位置,尚存一方净土,那是令所有世人心驰神往的。最难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得到的便是一方净土,昔念若水如沙,随风逝去。

或许在尘世中,就应当保持着那一颗本源之心,“在人群中有独处的心,独处时有人群的爱”,这也是颇有佛学见解的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在爱与宁静中织出一支美好的乐曲,奉给心中的净土。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中佛,在这个灯红酒绿的浮躁红尘中使内心保持清醒和柔软,才是至真至诚的寂静和欢喜。你是否还找得到自己内心的那一片净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