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读你——鲁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读你——鲁迅】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藐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你的笔杆,变成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前方的路很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你就是我们的前行之光——鲁迅。

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阔得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救救孩子”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的一年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经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是你,为我在黑暗中把前行之路照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

鲁迅是中国的一颗璀璨明星,他是青年们永恒的导师,黑暗道路中的一团火焰,一个令敌人都敬佩的战士。他用笔做武器,用文字做军,向旧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发起冲锋。然而,若不是鲁迅先生在休息时写下文章,又会有几个人知道他那童话般美丽,却又充满了伤感与无奈的过去呢?

只是一部鲁迅的回忆录,只写了鲁迅的回忆。然而,鲁迅把这些看似毫无用处,只能被当成一种消遣的往事写下来,却让我们发现,让我们明白,那些“琐碎”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太多的旧思想,太多旧社会的错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无奈。

不单如此,啼笑皆骂的鲁迅即使是写回忆录,他也不会真正的休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领导者”面前,鲁迅敢骂,鲁迅要骂,他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快人心;在守旧思想的军阀势力面前,鲁迅善讽,他讽得对手无话可说,讽得那邪恶有口难言。

他在黑暗中用笔铺成一条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他用纸垒成一堵排开黑暗的坚实之墙。他是鲁迅,是真正的革命战士,一位不朽的树人,一点不灭的光源!

【篇二:读你——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

鲁迅是一个憎恨旧社会的人。他在晚餐桌前和侄女周晔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为帮助不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而陷入沉思。

鲁迅是一个关心下代的人。在和侄女讨论《水浒传》时,幽默而委婉地批评侄女读书太马虎,并送她两本书。看到进步青年买不起书时,慷慨得把书送给了他。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他经常工作到很晚,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倒经常关心女佣阿三的身体,不叫她干重活。

鲁迅是一个关心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他在看到车夫受伤时,直接蹲下来帮车夫包扎,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他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劳苦人民。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向困难低头,用满腔热情和行动默默地为革命献出了一生。正如诗中所写“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开创美好未来!

【篇三:读你——鲁迅】

今天,我们去了鲁迅故里。

一大早,就有三辆大巴车早早地等在学校门口。我们乘坐的是4号车,可是老师让我们先到教室集合,再统一上车。到了教室,我看见已经有20多个小朋友在了,老师则没来。又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来,这时候,人已经特别多了。等到人都到齐的时候,老师说:“大家排队上车吧!”大家立刻欢呼起来,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

到了鲁迅故里,车子停了下来,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下车了。我们首先去了鲁迅故居,里面有好多鲁迅用过和看过的东西。第二个参观的是三味书屋,里面有鲁迅在课桌上刻过的“早”字。不过,课桌不像我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是用木头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不锈钢和塑料做的课桌呢!第三个去参观的是百草园,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几百种草,数来数去也只看到十几种草,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几百种草,我有点失望了。

参观完百草园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回学校了。路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在嘈杂的人群中高声叫卖着。臭豆腐、羊肉串和冰淇凌的香味直扑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可是,我们不能买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溜走”。

鲁迅故里是绍兴的一处名胜古迹,我们要爱护它们,更要尊重他们。绍兴是一座千年古城,除了鲁迅故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周恩来故居、大禹陵,还有蔡元培故居等等,真为自己生活在绍兴感到骄傲!

【篇四:读你——鲁迅】

我很喜欢鲁迅,原因是他写的作品好,选材独特,饱含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生动的文学性,让人读后耳目一新,这也是我喜欢鲁迅的直接原因。

记得我读过的鲁迅的第一篇作品是短篇小说《故乡》,读完后,那个麻木的祥林嫂,那个消极的中年闰土,在我的脑海里面简直挥之不去、不可磨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鲁迅的小说,喜欢上了鲁迅的杂文,喜欢上了鲁迅的散文。

后来又查了他的资料,认识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大文豪,他以笔代剑,呼唤百姓们起来勇敢地斗争,他用文章使人们觉悟起来。

他的诗采也不差,郭沫若说:“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瑧绝唱。”从这几句诗中就不难看出鲁迅的诗才是多么受人敬仰的了,再看看鲁迅在《自嘲》里面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听,这语气,是多么的朗爽、是多么的豪气、是多么的有豪情壮志啊。

鲁迅先生是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让我们都来把鲁迅的文笔、鲁迅的精神传承下去。

【篇五:读你——鲁迅】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中国空前的民族英雄。”郁达夫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只有读鲁迅的作品。”

每次读到鲁迅的作品,我总是感慨万分。那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很容易使人全身热血沸腾,总觉得路在前方,人生总有希望。就像鲁迅所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也阻止他不得。”

文学是所属时代的反映,一个作家的思想也就是作家人格的反映,鲁迅的文章毫无虚假。他把文字加工成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入敌人和国民的心脏。

自1840年一声炮响后,中国的命运就随之改变了,也同时改变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命运。在那个受人欺凌的,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鲁迅就是在这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而想方设法委曲求全来保全自己性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因为有这样可以诅咒的时代,才能为他的创作奠定基础。

鲁迅深谙医学只救得国民的躯体而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于是他自弃医从文。1911年,鲁迅应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员。1918年,鲁迅第一次用这一笔名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发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的呐喊,惊醒了中国的一大批有识之士。之后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鲁迅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猛士,就如他所说:“谁也不能阻挡生命的路”,谁也挡不住他傲骨的气质,更阻挡不了他探索民族发展的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疯狂的武装侵略,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鲁迅在此形势下鼓励人们要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

时间在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人的青春年华。在这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鲁迅走了很久,也走得非常艰辛。1936年5月,鲁迅患上了肺病。在这生死的边缘,他依然在战斗,仿佛永远不会倒下一般。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篇六:读你——鲁迅】

关于鲁迅,想必大家了解的不少,像原名,家乡,代表作什么的。在这里,再重复也没什么意义了,而我想说的是鲁迅这个人。

我对鲁迅的看法有很多种,因为读他的一篇文章就会有一种新的观点从脑中钻出来。

譬如说,我第一次读鲁迅的文章是在小学,当时好奇心很强,总喜欢抱着姐姐的书拿来读。记得那次是拿着她的语文课本,以前的语文课本是黑白的,基本没有插图,但有一篇文章就有插图,那便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是黑白色的,但毕竟是唯一一篇有图的课文,我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我喜欢鲁迅大概就是从那时起的吧!我觉得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小孩子,都一样的喜欢玩,讨厌背书学习。只是因为这,当时我并不知道文章的深层含意,更没读出其中的批判味道。

再后来,接触到鲁迅就是在初中了。从课本中所了解到的鲁迅大概也便都索然无味了,无非是什么爱国,讽刺,还有什么革命罢了。而前一段时间,我又了解到了又一种不同的鲁迅。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名为《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写到他自己的爱情的文章。并不是说鲁迅有多好或者多伟大,而是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爱,有恨,而且在写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同样不改他喜欢批判社会的风格,不过比往常更含蓄。

有时他也会评论别人,也会为一些被骂的体无完肤的古代或近代名人抱不平,像武则天,阮玲玉等,这点我特别喜欢!

但是,说实在的,他的文笔真不怎么样,而且半白话也总是让我查半天字典,但我就是喜欢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顾虑,不做作。

这大概就是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