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遥想公瑾当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遥想公瑾当年】

昨夜,忽地做了一个亘长的梦,梦见自己回到了赤壁。是的,就是那个千年前被熊熊战火点燃的地方,它血红的天空曾点燃我心中的火焰,它的铁蹄铮铮曾激起我心中的信念。在这个地方,我幻想自己是一个横刀立马、义薄云天的七尺男儿,或是一个羽扇纶巾,白袍覆身的谋士,或是……总之,这个地方给予过我无尽的幻想,激起过我心中追梦的信念。

远眺江东,我仿佛望见了千年前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身影,竟是如此从容,如此优雅。

许多人对你痛恨不已,我以前亦是如此,在《三国》中,你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在罗贯中笔下,你似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永远是诸葛亮手下的败将,永远为后人所不齿。但是当我了解真正的三国史实,查阅过历史文献后,我才发觉,我错了,你被我误解了。

你,真正的周瑜周公瑾,文韬武略,重情重义,而且心胸广阔,精通音律,是绝对的旷世之才。年仅28岁时你就成为大都督,孙策死后你全力辅助孙权,可谓为东吴鞠躬尽瘁。然而你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冷言冷语,你又以自己的耐心和谦虚来赢得他们的认同,到最后,连原来十分不服你的老将程普也不得不叹服:“公瑾如美酒,越酣越让人甜美。”能让一个历尽江东三代,自视甚高的老将发出这样的赞叹,可见你的才能、人格绝对是为众人所肯定的。而且,江东一直有句老话,“曲有误,周郎顾。”即使是喝醉了的你,仍然能分辨出音律的对错。如此一个旷世之才,怎么可能是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呢!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你却成为了一个自私自利,阴险狡诈的角色,可恨!可悲!可耻啊!

梦中,我踏遍赤壁的土地,只为寻找你昔日的足迹;对月高歌,只为唱尽对你的思念。轻抚石壁,仿佛有你留下的剑痕;面对滔滔大海,竭力叫喊,却得不到你的回答。是的,这是说不尽的愁,道不尽的惆怅,是我对你无尽的情意啊!周郎,在九泉之下,你是否会为后人对你的曲解而叹息?你是否会因人们读不懂你而默默流泪?不,不会的,心胸广阔的你怎么会与平常人一般见识呢?用自己的才能去回击质疑才是你一向的风格。我是如此努力地想去读懂你,即使你的身影是如此的遥远,但我仍是那样努力地去追赶。是的,即使无力也要追赶下去,只因我对你说不尽,道不完的情。

终有一天,被误解的你会沉冤得雪,人们终会认识到你其实是一个年少有为,文武双全的少年都督,而不是罗贯中笔下的阴险小人。在这你曾奋战过的赤壁下,我深深地为你祈福,不知九泉之下的你是否感受到我的心意呢?

梦醒,思念你而流的泪珠挂满脸庞,轻轻滑落,心里仍是怀着无尽的惆怅,来不及擦掉泪水,起身,提笔,只想为你题诗一首:

远眺江东不见君,梦回赤壁忆公瑾。

火烧赤壁斗曹贼,天下何人不识君!

【篇二:遥想公瑾当年】

磐石身沉千斤,却无力延移一步;雨点直坠星空,可也不能身穿巨石;江河辽阔,最终也不能容纳四海。其实,这一切没有千里之遥,仅有寸步之距。然而,这一切这一小步却又包括了多少遥想,又需多大力量。

猛虎狂驰原野,却会抑郁与牢笼;梅花傲开了寒冬,却永不见春日高山流水;鱼儿遨游与大海,可也见路而泣。它们曾不想芬芳于四季,奔腾于天地吗?然而,一步的遥想却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焰火也只能在这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上熊熊燃烧。

天堂在眼前,深渊在脚下。越不过深渊的鹿最终也只能远远的观望远山的青草。有人说:“花被崇拜的时候变成了果实”。而现在这一切只是枉然。当自己踏上通向极端的道路时,追忆过去的安逸与快乐已是徒劳的了。一步的遥想,此刻正在进入遥想的迷雾,深不知脚下已无路。孤寂和忧郁带来飘渺的虚境。

遥想有路,有力量才可以成为现实,有力量才能力挽狂澜。安逸与自由是虎的追求,二者之间唯有一步,短暂的欢乐之后,相伴的是生与死的选择。在笼中,在自然中当时的遥想,和一步的迈进,现在却化为无尽的懊悔与流泪的根源。

优鹰仰望天鹰的身影。拍翅奋起当遨游天宇时,向上仰望时仍有天鹰在雷电中穿行,显示天空王者的力量。然而,一步的距离将会经受的是雷电的恐惧和生死的较量。已得遥想,此刻要用勇气和实力,胆识和追求来实现的。

一步的遥想需要力量,力量源于追求和向往。一束可以在天空中绽放出艳丽光彩的烟花,只在于对天空的追求。在美丽绽放的瞬间消失在天际。一步遥想的实现,在于竭尽全力的一搏。

一步之遥,不必浩瀚星空那般的遥远,虽有寸步之遥却有登天之难,它需要力量,需要无限的追求,需要放手一搏的非凡胆识,然而这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脚下,放足于天边。

一步的遥想正在追求,遥想在天边,一步在脚下。青竹不惧风雨,却无法离开大地,江流入海却不见容纳四海。

一步的遥想换做梦幻的泡影,遗憾终生或是成就自己。这一切就在于力量。

【篇三:遥想公瑾当年】

他——是华山陡崖上一棵孤傲的雪松,只有横绝天际的苍鹰才可抵达他的高度。

他——是隐藏在遥远高原上的青海湖,只有蓝过千古锦缎似的蓝天才可拥他入怀。

在鸿门宴上,他有着面对胜与败的洒脱;在乌江边,他又有着面对生与死的洒脱。中华大地正因为有他的存大,才变得如此辉煌。

面对爱人虞姬,他连眉也不皱一下,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不管后世如何评价他,是骂名还是什么,他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自己爱人的病能够痊愈。

面对鸿门宴上近在直咫尺的刘邦,他连眉也不皱一下,一挥手放了他。不管日后刘邦能对他产生多么大的冲击,甚至动摇他“西楚霸王”的宝座,他还是全然不顾。

他确实是个英雄!

不管对自己的爱人还是刘邦,他所表现的是一个英雄所具有的气概。敢爱敢恨,做事毫不顾及后果,甚至对他的生命造成危险也毫不在意,只要自己愿意,什么事都敢做。有人说,他在鸿门宴上入过刘邦,是妇人之仁,注定他成不了大业。我想说的是,这恰好是他与刘邦相争的弱点,也是唯一弱点,那就——是他是一个英雄!正是这一点,才使他不屑于在鸿门宴上以卑劣的技俩杀死刘邦,他要做的是,在两军军士面前,在旗鼓呐喊声中,予与对手一击。

这就是英雄本色!在当今纸迷金贵,物质至上的社会,真爱是一种奢侈品,有谁能够真正的把他当回事,又有谁能为了真爱而牺牲利誉。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有谁能够从不把对手放在眼里,又有谁如此从容地放过对手。然而,他做到,在那名利追逐激烈,适得生存,肉弱食强的时代,他做到了!

在巨鹿之战后,他没有信守诺言,不杀降兵,在一夜之间,三十万秦军惨遭活埋,只留下两个秦将。对此,人们高呼:“残暴,必定要注定你的失败!”

在一次行军中,他来到兵营里检查,发现一名士兵受伤不愈,他哭了,他动情地哭了,面对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受伤得不到治愈,他伤心地哭了。对此,人们无语,眼睛里充满着不解。

作为一个英雄,他思怨分明,在小节上毫不计较。对于曾经残杀过兄弟兵的人,他毫不手软,哪怕自己已许下承诺,哪怕要背负残暴、言而无信的骂名,他也毫不再乎。对于自己的子弟兵,他又是如此的爱护有佳,即使放下将军的面子,在三军面前痛哭。

一个英雄,就是如此爱憎分明!爱,爱得轰轰烈烈,恨,恨得坦坦荡荡。现在商场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已不再新鲜,如此能在下属面前推心置腹,关爱有佳又有几人?如今商场风云变化莫测,能够果断做出决择,做事毫不手软又有几个呢?又是他,又是他做到了!

当他面对汉军的重重包围,四面楚歌时,他又是如此沉着、沉静。披上铁甲,戴上金盔,骑上宝骓,一切显得如此从容。带上二十八子弟兵,在数十万汉军中横冲直撞,直取二位汉将首级,三胜汉军,最后到达乌江口,二十八子弟兵竟无伤亡一个。奇迹!真是个奇迹!

面对乌江亭长的苦苦哀求,他把头一转,再次冲入汉军中。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再战,再东山再起,又有什么用呢?况且,他已用事实证明:失败不是他的错,是天要亡他!在死前,他仍不忘回报他人,对汉军将领说:“你曾帮助过我,现在把我的头拿去向刘邦领赏吧。”说完,就自刎。

一切故事都已经结束,我仿佛听见一曲歌在我耳边响起: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

【篇四:遥想公瑾当年】

景阳冈下,三碗不过。大汉虎背熊腰,信步走入酒店,酒保赶忙上来搭话。把你们这里最好的酒拿来"大汉发话。酒保答道,“客官,您没看到外面的“三碗不过冈”的大字吗?这儿最好的酒也是最烈的酒,看您样子,若吃了酒便在小店暂且住下吧!”大汉怒道,“快拿酒!”转眼已吃了十多碗酒,大汉顾不得酒保劝阻,早走出了酒店。于景阳冈上小憩,大汉忽听到虎啸,从林子之中窜出一只吊睛白额虎。大汉大叫一声,“苦也!”执手中木杖,望得准了,一个腾空,倏地把木杖从空中劈下。那大虫猛一鱼跃,早跳开三尺之外。大汉用力过猛,折了木杖,一时借着酒兴,顿觉全身力量充沛。大虫瞅得贴切,一个猛扑,大汉一转身,跳到大虫背后,扑其背,按其身,抡起拳头来,一阵狂打,打得大虫命魂归西——打虎英雄。

倏地一刀横出,刀光一闪,早将潘氏女子了结性命,吓得王婆哆哆嗦嗦,双腿酥软,语无伦次,大汉杀红了眼,在酒楼之上便将嫂子头颅掷与西门庆,地头蛇怎敌武家老二?大汉杀了西门庆,祭拜大哥亡魂——为兄报仇。

那大汉手执一“花雕”酒瓶,猛地一脚踹出,早踢得蒋门神痛苦倒地,呻吟哭嚎。大汉夺回了施恩的快活林——匡扶正义。

血溅鸳鸯楼,大汉后投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任步军副都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此乃行者武松也。

后武松随宋江被招安,征王庆,攻田虎,战功赫赫,怎奈武松于擒方腊之役损一臂后出家为僧。宋朝日渐腐败,金兵南攻,老幼妇孺避于行者庙中,武松杀百敌后殁。武松英雄一世,却历经坎坷,断臂出家,确是悲事。天妒英才!

金庸笔下,乔峰也算个悲情英雄吧,怎不叫人感叹英雄命短,正义难存?《水浒传》中,施耐庵赋予了武松正义,勇猛。到头来的正义,也难逃消亡之结局。武大已亡,武二无后!那西门庆却是香火永续,旁支尽出!正义的都已经绝种了,龌龊之物却已滋生。怎不叫人一声长叹?社会在发展,江山代有才人出,英雄现。地痞流氓仿佛多了些!闭紧了嘴巴,他人的好与坏,全不评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事。非常可笑,明明是龌龊不齿,人人却可以若无其事,事不关己,真是优点!路上飞贼,就算受害者穷嘶竭尽,人人冷眼相观,仿若看一场百米冲刺。可惜少了刘翔,少了格林,无聊之至。多了一个赛跑的人,也遭到众人的异样目光,叫此人怎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世人多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古邪不胜正的道理也不知是不是能够横行一世。正邪,早已混淆难分,便是孔子再世,苏格拉底重生,也难消此殊荣再辨正邪。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辛弃疾如是说。

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苏轼如是说。

想当年,武松打虎除霸。——某人如是说。

【篇五:遥想公瑾当年】

曾记得,当年沙场上的披风斩影,血肉横飞的豪情;曾记得,当年战场的马革裹尸,血洒疆场的悲壮;曾记得,当年光辉下它的风采与悲凉。

关羽——一个时代不屈的战魂,它的一生都是血性的,战场上无人能敌,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对他而言如探囊取物。同时,他也是重情重义、忠义双全的豪杰。过五关斩将为寻兄,斩颜良诛文丑为报恩。关羽的一生是辉煌的,生命是精彩的。在无数光辉的照耀下,他高大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傲。诸葛孔明将镇守的重大责任交与他时,千叮咛万嘱咐他,凡事与蜀吴联盟要紧。可就在孙权想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关羽的儿子的时候,他一句:“虎女安能嫁给犬子”将诸葛亮的话抛之脑后。过分的孤傲,注定了结局的悲凉。

败走麦城,吕蒙的刀落下时,或许他想明白了,当年无尽的辉煌也黯淡了吧,生性孤傲的他,想到的应是自己执着了一生的忠勇吧!

关羽,我们不能说他是对或错。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他,了解不了它那份孤傲与豪情。战场的鲜血迷失了他的眼,沙场上的尸体凝固了他的心,一生的荣耀还不如一时的安稳?桃园三结义的誓言还有用吗?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评价他或对或错的人生,结局总是悲凉的,如果要他重新选择一下,是否还会去许下那用一生去守护的诺言?我想会的。因为他已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传奇佳话,源于他悲凉的诺言。

遥想关羽当年,未曾忘,当年的铁马金戈,让我们怀念关羽,体会那份荡气回肠的豪情与悲壮吧!

【篇六:遥想公瑾当年】

历史的长河,流转过数千年。而其中秦始皇的名字早已被千雕万篆于文字中,人们对他的是非功过也颇有争议。

遥想秦始皇当年,雄韬伟略,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并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这是不得不提的一点。六国的统一由他之手结束,并有了今天国土的雏形。回顾这位君王的一声,可谓是轰轰烈烈。

但如今,秦始皇为何成了人们口中的“暴君”?他修建陵墓,修建长城的事迹,有人称是,有人称非。而帝王为自己修建陵墓,这是再正常不过了,哪一个君王不这样做?秦始皇修陵墓时,除了调用牢内的犯人之外,还从各地大量征召劳动力,间接造成了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锐减,很多人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这大概是秦始皇为人们所唾弃的原因。

除了修建长城,“焚六国史册”这件事,受到的叫骂声恐怕也是最多的。为了防止百姓私下议论朝政,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企图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于是他下令焚毁秦国以外的所有史书典籍。有人认为,秦始皇这么做统一了思想,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文化的荼毒,这件事终没有定论。

至今,如果你去参观秦始皇皇陵兵马俑,你会被它的浩大所震慑。因为它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军千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从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无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遥想秦始皇当年,风云激荡,千万思绪在脑海中回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