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补课的随想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补课的随想】

学校补课是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其原因是因为补课会增加学生的教育消费,从而加重学生家庭的负担。其实不然,有时不补课反而会增重学生家庭负担,特别是对农民学生家庭更是如此!

大多数地方的高中学校,都在城镇。不少农家学生离家太远,因此平时便都在学校寄宿。如果不补课,那么每个礼拜会有两天的休息时间,这时大多数学生自然会选择回家。回家自然便要花钱买车票,这样每周的一来一去,单是车费每月大概要花掉近一百元钱。一个学期按五个月计算,也要花掉近五百元钱。

当然,周末也有人不回家的,这个时候的状况那就更糟了。周末不上课,老师就不会来管学生;孩子不回家,父母或家人就管不了他们,毕竟“天高皇帝远”。在这充分的自由的天空下,利用周末看书学习的人没有几个。再加上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不少人相约去网吧玩!按照网吧白天2。5元/小时的收费标准,两天下来便会花去学生好几十元。这样计算,许多人一个月里的四个周末则会花去一百多元。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校外的KTV包间进行所谓的娱乐,感受生活多彩多姿的同时也让爸爸妈妈掏了大量的人民币。

而对于那些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他们为教育的开销可能会成倍地增加。因为学校如果不补课,是农民的他们辅导不了孩子,有时他们会请家教,而请家教的费用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补课是批发,那么请家教便是零售,零售的价格是要比批发的价格高出许多的。

如果补课,那些不必要频繁花的车费就会节省下来;如果学校补课,自然就没有学生周末消遣的额外的花销;如果补课,一些家长就没有必要请家教,那么请家教的费用自然而然就会不存在或者减少。所以在一定的程度说,有时补课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反而会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

我知道,上级部门禁止补课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家长节省开支,也可能是为了学生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目前的机制和打工经济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护,周末不补课等于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其产生的后果有时要超出“钱”的问题。

所以,我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如下这样去想去做:不让补课,能否让当地大队和村委会或者什么部门“管一管”那些在家无所事事的学生们,尤其是留守学生们;如果同意补课,你就要规定一下补课的学校、时间和费用,甚至规定可以规定一下那些学生可以补课等。

总之,凡事没有绝对,对补课搞“一刀切”有时就是一种绝对,“一刀切”有时也是一种简单化的敷衍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篇二:补课的随想】

欢呼声在整幢教学楼中响彻,兴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庞。当高三补课被暂停,那种激动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什么?是向这见鬼的酷热说再见?还是去与阔别许久的电视、电脑叙旧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补课,在这炎炎夏日,往前一步便是地狱般的神话——高三。无数次听到别人说,在“高三党”面前,炎热是浮云,相比较堆积如山的资料,万事都不足为惧。然而即将跨入高三大门的我们,在这样的温度下,还是低下了“倔强”的脑袋,向天气说投降。原来,准高三也不过如此,这样的意志力,让人难以想象,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完!

虽说如此,淡去了刚开始放假时的兴奋,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一种莫名的压力。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对手的刺激,取而代之的是整天的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危机感让人不得不遗憾,如果补课还在继续那该有多充实!说实话,自制力这东西我从来都“缺货”。我宁愿每天神游,看着屏幕发呆,也不愿去翻看那堆积如山的书本。偶尔想起,自补课暂停以来,自己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可结果总是让我不安,因为,我虚度了这段光阴。

人总是喜欢意气用事,因为一瞬间的担忧,便决定奋发努力,于是我又搬回成套的资料,饶有兴致地制定着宏伟的计划,憧憬着跨越这伟大的高三……但是,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必然会在高考的路上离目标渐行渐远,迷失自我。终于,成天看着未完成的部分,一边在哀叹着苦海无涯,另一边却还愚蠢地想象着高考后的美好生活。多么悲哀的人生!只可惜不觉之中自己仿佛也变成这样。

当补课被暂停,有多少人想过接下来自己要做些什么。在没有老师,没有对手的几十天中,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自己?每个人都曾抱怨,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将会怎样怎样。每当听到这些,我们除了笑别人的愚蠢,更应该想想自己会不会重蹈覆辙!

人,需要活在当下,才不会抱怨过去,才有资格奔向未来!

【篇三:补课的随想】

现在繁重的学业生活中,‘补课’可谓是占据了一大块内容。街边,学校旁,闹市区,处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的补习班,竟然打出了这样的幌子——只要在他们那里补习一个月,中考时便能提分五十分!

我也参加过补习班,但是补习班都是用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大同小异。有些人去补习班仅仅是为了消磨无聊的时间,其实该会的内容他也会,但但是他不懂的内容去补习班补习之后,却还是一无所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补习班对于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言,更看重的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挣到更多的补习费。所以他们不会针对每一个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而是笼统的将知识网为同学们系统的梳理一遍之后,便让他们独立地去练习题目。所以有些学生还没有会便开始做题。

“你们如果不会的话可以问老师!”这是补习班一贯的做法。但是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抹不开面子问老师,他们便把不会的一点一点的如同山一般堆积起来,到时候最终还是无所收获。一到考试——皱了眉毛。

现在网络上,一些言论说:“补习功课其实是在‘害’学生!”我并不这样认为,找到自己的漏洞和不足,有的放矢的补习功课才是最好的补习方式。而有些学生在学校已经认真的学习过了,课堂上也听得一清二楚,又去‘眉毛胡子一把抓’似的的去补习班,乱听一顿——可想而知,最后把原来整理的知识网络也弄得混乱了。到头来,在考试里,也考不出多么好的成绩,最后还是白白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其实,我觉得补习,一定要掌握好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补习,才能达到最优的发挥效果,千万不能因为补习而补习,因为学习而学习,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真的是在害人!

【篇四:补课的随想】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补课这件事也不例外。

补课这件事我是相当熟悉的,因为我自己就在补课。现在的学生,不管学习好不好,好像都要去补课。就连许多小学生每天放了学都背着小书包去补课,更不用说初中生和高中生了。

补课的目的是把在学校没听懂的课程和知识最终弄懂,重新复习一遍。如果在学校没有听懂,晚上去补课老师那里换一种教学方法弥补,这个出发点和方法的确是好的,但是补课的弊端也不少。

且不要说补课的收费很高,而且要找一个有水平、负责任的老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许多家长觉得只要孩子能学到东西,把成绩提高,一切都是值得的,钱不是问题。可是,每天上完课,晚上又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赶到补习班,一天下来,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更没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去,对眼睛和身体也不好。如果说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生活本应如此也就算了,可小学生又有多大必要去补课呢?说句老实话,小学不存在升学择校等问题,应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对,真不明白那些家长给孩子施加那么多压力干什么。

对于中学生,补课还会造成这样的心理:没必要在学校认真听,反正有补课老师重新讲一遍,不听也不影响学习,从而形成对补课的依赖思想。我身边的同桌就是这样的例子:她上课不太认真,想到反正还要去补课,每堂课都在桌下看小说,要不然就交头接耳摆龙门阵,或者打瞌睡,根本没认真听。补课时,老师想到学生在学校都是学过的,就蜻蜓点水地讲一下,不懂的东西依然还是没有懂,既花钱,又花时间,还耗费精力,最终结果是学习成绩也没能提高。

所以我认为,千万不要抱着“反正要补课”的心理去上课,只有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篇五:补课的随想】

周末,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邀请各路伙伴打个游戏,杀他个天昏地暗。但这只是梦想,其实我真实的周末是这样的。

清晨,被手机闹铃声叫醒,响到第三遍的时候,耳边已传来老爸的狮子吼,我立刻从床上弹起,随便刷个牙,抹一把脸,背起书包就出门了。早上有英文口译课,一边听着耳机里标准的发音,一边冲进“全家”买早饭。待英文课结束,我和妈妈便快速坐进餐厅,我一边扒拉饭,一边上传英文朗诵的录音进度,同时听着我最喜欢的英文歌曲。

午后是书法课,我骑上“小黄”,耳机里虽然还是英文歌曲,脑子里已经开始回忆行书的笔画要求,努力将自己调整为古代文人模式。当我安安静静地在书法课堂里写了90分钟的字之后,突然感觉自己挺有气质的。手上又沾了不少墨汁,但不用洗手,因为我立刻就要从东方的黑白意境进入西方的黑白画境,接下来是素描课。

素描课一向是我喜欢的,一支铅笔涂涂沫沫,在线条的疏密间,色调的深浅中,光影的变化中,物体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当然最重要的是,一边素描画画,一边可以与老师唠个嗑,还可以见缝插针地翻翻艺术画册和杂志。

课程结束,回到家已是晚饭时间,明白餐毕照例是做那无穷无尽的课外作业。所以赶紧回几条微信,班级里又有些糊涂蛋把卷子落在学校了,我还得拍几张照片发给他们;转几条老师的补充作业要求;浏览一下公众号,看看我最关心的新科技资讯。正式做功课之前,我总喜欢先去洗手间呆一会儿,坐在马桶上,翻两页妈妈不允许我看的《爆笑校园》或者在“我的世界里”当一回建筑师,找点成就感。

完成所有的功课,当然已困得不行了,在微信群里安慰一下还在勤奋努力,同病相怜的同学,洗洗睡觉!英语老师,您的那个每天利用睡前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读一读精粹短文的要求,实在做不到了啊!

这就是我的周末,被剪辑成不同片段拼凑起来的一天。常听人说:碎片化的生活真是不好,啥事都弄个鸡零狗碎、囫囵吞枣,结果可是一事无成。可是,我好像也没有什么选择啊。其实我觉得“碎片化”也没有什么不好啊。陆放翁说过“待饭未来还读书。”看来陆游也是这样劝人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呀。古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快餐,也没有“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外卖,等顿饭估计要花不少时间,可以读不少页书吧。虽说现在是无奈而又被动接受了所谓“碎片化时代”,我还是觉得,小片小片的时间也好,大段大段的时间也好,最重要的还是专注,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做一件事,哪怕时间不长,只要不辜负了时光。

【篇六:补课的随想】

初一还在遥望辽阔的蓝天,出生年时常常眺望远处的小线,我们这些“精英”在周而复始的机械运转下,成了无所不知的“电脑”,精神麻木,思想凝固,生活乏味。

于是,我经常幻想……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就有时间去读老师眼中的那些“闲书”,去另一片天地畅游,而不是在数理化的题海中沉溺。我要读小说,让书中的人物情节在脑中为我营造斑斓的世界;我要读散文,那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语言会使我的灵魂得以陶冶;我还要读诗,诗给我浪漫的想象;我要读名人的传记,从他们的足迹中汲取精神的养料……那是的我该会是思想鲜活,灵魂自由的人,而不是现在一样死记定理公式的“书呆子”。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还会时常去那座儿时曾痴痴望着的小山中游玩。那是一个幽静而美丽的世外桃源,是我儿时的乐园。春天,我将去山间聆听冰雪消融、小溪叮咚流淌的快乐旋律。倾听小草破土萌芽的声音,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我要去看柳条生出嫩芽的芽孢。看虫儿苏醒,在山间快乐嬉戏。夏天,在树木浓密的遮掩下躲避烈日的炙烤,闭目凝神,倾听树叶沙沙,细闻花香缕缕,感受蝴蝶翩翩。在燥热的夏季寻找一份宁静与浪漫,来装点心灵的空间。秋天,脚下是绵绵软软的“金丝毯”,头顶的纷纷扬扬的金币雨,伴着秋风阵阵飘落,还有火一样的枫叶演奏者热情的秋之歌……这些美好随着初三的到来成了永远的回忆。他们只能在学习疲倦时,偷懒打盹时在脑海中浮现,而我却没有时间重登那片乐土。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会继续拿起自己的画笔,我并不热衷于绘画,而是倾心于繁多的色彩,我认为生活应该像那些颜色一样是五颜六色的。我要画三月五光十色的野花,画五月缤纷的太阳,画十月灼人的红叶……我要用最浓重鲜明的色彩描绘自己该有的五彩生活、该有的绚丽青春,它绝不会像现在一样单调乏味。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认为生活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就让我倾心于名著,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倾心于景色,去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去发现艺术的神韵,倾心于生活,去体验自然的情趣,让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诗意、浪漫与惊喜。

梦幻很美,但现实更多是无奈。只企盼以后初三的学弟学妹们会有不一样的命运,会有一个不再补课的初三生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