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

古贤者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独有偶,西方也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样的谚语。看来中外的哲人们,都已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确立了其在结果之上的地位。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程一点一滴的累积导致结果的发生。就比如,精心的冲洗可以使相片具有不止相片的意义,而成为一件艺术品。与之相似的还有手艺人们、运动员们,数年如一日的“过程”使他们能做出华美器具,或是在赛场上展现驰骋的身姿,过程当然总是存在于结果发生之前。

结果,一旦发生,便成为一个客观的存在,是静止的一类事物;而过程不然,它代表的是事物的变化,也就更加地具有美感。不知各位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在读小说时,前进到一半,便沉醉于故事的发展,隐隐开始担心某人角色的命运;结尾的两三页处,剧情被推向高潮,那时更是提心吊胆,激动地把一行字来回读个几遍;而真正看到“大团圆”或是悲剧结局,却在神情荡漾一会儿后很快觉得索然无味。人们欣赏的恰是变化着的过程。试想,假若《哈姆雷特》只剩下第一章和最后一幕,想必读着会不明所以的吧?

结果的“客观”和“静止”使其死气沉沉,完全不能落入我们的控制;而过程不然——过程因为有“我们”,有“人”的参与而焕发生机。这里,不知有没有人想起苏联著名的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他以诗著称,当上了《新世界》杂志的主编。而鲜有人知,他如何殚精竭虑地与上级周旋,努力发表自由主义倾向的作品。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成功了几次,如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一天》,爱伦堡的回忆录等,但《新世界》编辑部终于抵挡不住压力而遭解散,特氏本人也被迫辞职。他的理想可以说是失败了,但他呼唤自由,解放思想的奋斗过程却在历史上绽放光彩。

现在的人们,比以前要更重视些过程了,姑且可以这样说;但这种重视往往重于形式,曾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父亲的“高论”:“你没考好不要紧,问题是考得不好反映你的学习状态有问题。”这看似是重视过程,但如果孩子只是碰巧发挥失常呢?与之类似,在“阿波罗”号登月,世界为之呼唤时,又有几人赞扬的是宇航员、科学家们的坚韧意志呢?

人生多像是一列火车,沿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但落脚于代表着绝望的重点:死亡。请不要因为这样的必然而失落吧!我们的手中至少还有一把扳手,可以扳动纷繁交错的铁轨,驶向些许不同的方向。

【篇二: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

有的人出身卑微,却心怀包揽天下的大业宏图;有的人身陷牢狱,却心系如风中柳絮的破碎山河;有的人与死神相伴,却心牵开天辟地的浴火重生。只因他们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无论我们所处的这片天地如何艰苦卓绝、危机四伏,理想的火焰所照亮的终点才是值得我们注目的地方。

他是一介农村穷小子,却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他不是天才,甚至自诩为蠢苯的蜗牛,却登上中国五十位最有影响力的富豪排行榜,他就是今天年轻人最热爱的万能导师——俞敏洪。他能创造奇迹是因为他不鼠目寸光地踟蹰于贫穷落后的乡村、屡次失利的考场、充斥孤寂的大学,他在乎的,只有远处灯火辉煌的新东方学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本胸怀文章锦绣,却迫于国家无能而行得一生戎马。可即便如此,兵败被俘之后的他也从未改变自己的忠心:他心中所念,又怎会是牢狱折磨之苦、鸢飞戾天之乐?想必他只期盼自己能成为千万同胞奋起抗元的先锋,只期盼大汉民族的复兴。

在林肯纪念堂,他庄重又不乏骄傲地告诉世界:“我有一个梦想。”是的,一个无比崇高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马丁•路德•金不在意是否身处白人世界的指责,也不在意是否被保守派的死亡威胁所笼罩,因为他的内心早已被黑人的解放事业所填满——那个令他目不转睛的终点。

由此观之,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难道会成为他功成名就的阻碍吗?杨靖宇所处的冰天雪地,难道能封冻他的爱国热血吗?耶稣受难的十字架,难道能桎梏住他解救人类的信念吗?

史立兹说:“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如果我们能够放下眼前的得失,尽情为理想的终点挥洒汗水,那么接受远方无限的蛊惑似乎也未尝不可。

我们现在置身的起点在人生之中永远比不上我们将去往的终点,“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谚语)。

【篇三: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如果我们绕着操场跑圈的话,一圈,两圈,三圈的时候。你是如何计算圈数的?不错,起点!从起点开始,在起点结束。不知你想到了什么,但我想到了一个等式:起点=终点。

我们始终都要回到起点,跑步是这样,工作是这样,学习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就像是朱自清的《匆匆》中所说的一般,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又赤裸裸地回去。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仔细观察过人的开始与结束,发现人刚出生的时候,拳头是紧握的,走的时候,拳头是松开的。”我看到的时候,简直是急痛攻心,心里哀伤的厉害。我们在这人世匆匆忙忙地走这一遭,拼命想要捉住些什么,可是到最终除了自己的身躯,也带不走什么了。倘若真的有所谓轮回一说的话,我们所重复的,其实也是上一世所做过的罢了。起点=终点!

很多人教导过我,说:“做一个计划,无需详尽,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你自己该做什么。”活到现在,我确实做过无数的计划,定过许多目标。我也明白,这个目标的结束意味着下个目标的开始,起点=终点。

有一个新的起点无疑是一件好事,你可以按照你所计划的去做你想做的事。尽管,它是以终点的牺牲为代价的,但上帝是公平的,因为,很快地,它将成为下一个起点的牺牲品,大可不必为此伤心。自然就是如此,生命的衰败于生长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就是起点,上一刻的起点,下一秒的终点。

世间万物,遵循的规律,也不过如此了。

起点=终点!

【篇四:同一个终点不同的路】

这颗曾经让人担忧的树越长越高,越长越茂盛,逐渐超过其他树的生长状况,一步步成为千万大树的主宰者。人们无不在他的绿荫下纳凉,然而,谁曾记得他当初的滞后呢?

这棵树的实力告诉我们: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靠的是滴水穿石的精神。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仅仅读了三个多月的小学,他在知识上落后其他同龄人。但是,他孜孜不倦的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而且大胆试验。最终,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家之一。然而,有人会记得它当初的滞后吗?可见,滴水穿石的精神与赢在终点成正比。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靠的是坚不可摧的意志力。世界女子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她天生矮小,这就是他在乒乓球方面同其他运动员落下一大截。然而,她从不自暴自弃,将自己的矮小作为优势,认为矮小可以降低身体重心。他依靠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克服伤病,从未缺席训练。最终,他获得了四枚世界金牌,成为夺取世界乒乓球坛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笔。不难看出,坚不可摧的意志力是赢在终点的必要条件。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靠的是不怕挫折的勇气。海伦凯勒在幼年时期因患病而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却凭借不怕挫折的勇气,克服生活中的重重磨难,超乎常人般的进入了哈弗女子学院。而且,她编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全球青少年必读文刊,他本人也成为世界残疾人心中的英雄和榜样。而不怕挫折的勇气正是海伦赢在重点至关重要的推力。

我们要凭借自己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劝挫折的勇气,赢在终点,成为人生中的大赢家,成为亿万人中的成功人士。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做一位伟大的人吧!做一位主宰者吧!

人生如此,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输在起跑线上又如何?我们要的是赢在终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