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有些事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但有的事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熠熠生辉,历史也将记住那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瞬间。

大禹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奉舜的命令领导百姓治水。他没有采用他父亲的治水方法,而是疏通江水。在他治水的十三年里,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在公私之间选择了公。早一点治水成功,百姓便早一点远离洪水的威胁。大禹后来因为治水有功而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大禹继位。他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政治制度。

历史将记住那一瞬间。因为王权从此世袭。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秦王嬴政正式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他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还确立了“皇帝”制度。

历史将记住那一瞬间。即使他在统一六国后做了很多错事,但还是不能抹掉他的功绩。他也有值得被记住的一方面。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再次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将记住那两个瞬间并为之哭泣。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61年,何其可悲。更因为中国不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而是一个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因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而爆发的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当时正处在国民党白色统治时期,因此会场一度遭到间谍的试探与骚扰。即使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还是在浙江嘉兴的一条游湖上顺利结束。

历史将记住那一瞬间。因为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命运从那一瞬间起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历史将记住那一瞬间并为之绽放笑容。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又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因为中国的命运被改变,中国人民不再被压迫。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占据。经过长达22年的斗争,新中国终于在1971年10月25日也就是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能重返联合国,不仅仅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

历史将记住那一瞬间。因为中国从那以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瞬间将被记住。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寻。

【篇二: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即使流行被世人遗忘,岁月也会珍藏它的光芒。恰如渐渐远去的你们,永远是历史胸前的勋章。

你,是享誉国际的“火箭之王”。你原可以在那繁华的帝国享尽荣光,当望见新生的祖国蹒跚学步时,毅然决定归国效力。强权斩不断你的傲骨,阴谋锢不住你的灵魂。你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迫不及待全身心投入了祖国的事业。随着一声又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举世震惊。你,使中国导弹、原子弹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

是你,钱学森,你为你热爱的祖国造出坚固的铠甲,烙印进历史。中国人民感激你,尊敬你!

你,是众所周知的“语言大师”,在新中国甚至尚未萌芽时,你便伴与其侧,并下定决心要穷尽一生将它发展壮大。后来的你,在建国初期,游走于世界各地,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为中国征服了半个天空,你以诚恳坚决的言辞为中国“说”出一条路来。你曾受到难以计数的刁难,你总能面不改色,而令对方有苦难言。长久的高强度的工作下,你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发出危险的讯号。你放不下工作,放不下祖国。你不知道的是,你与你的同事们费劲千辛万苦夺得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联合国,为你的去世,降了半旗。因为你身处财宝众多的中国,无一分存款;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没有一个孩子。

是你,周恩来,你为你的国家,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外交大道。全国人民敬你,爱你!

你,是受人景仰的“人民艺术家”。你摸索到禁锢人民灵魂的锁链后,毅然抛下手中医术,决心以笔唤醒国人沉睡的思维。你曾感到痛苦,因无力挽救受迫害的进步学生;但你从未动摇,为民主革命前方迫近的黎明。你以一杆笔,斗尽各方反动势力,鼓励数千进步青年。你的不放弃,焕发了一个民族思维的生机。

是你,鲁迅,你以一杆笔,写活了中国的血脉,唤醒了民族的精魂。你永远是中国的“名族魂”!

中国的路还很长,人民的路还很远。而你,你们,更多与你们一样的爱国先辈,为身后的子子孙孙点亮了第一盏灯。那样沉重的付出,我微薄的感恩难以撑起,一个民族或许亦然。当今时代,缅怀你们的同时,我们也许只能选择奔跑,个人的足迹,能点亮中国的前程吗?

你们永远被人民铭记。

你们永远为历史闪耀。

【篇三: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离十二月十三日也已有三天,公祭日的种种教育还历历在目,我知道有些事我们不能忘记,团校、班主任,都在给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不要忘记南京的那段历史。在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重,一言不发。但是之后呢,所有人也跟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继续着那日复一日的生活。

也许只是不想一直沉浸于历史带给我们的哀痛中吧,也行是觉得不断提及显得做作吧,但是这一天过去了就当过去了,好像只有这一天是属于南京的纪念,而其余的日子没有资格一样。然而这一天终已过去,人们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也是,几十年前的一次屠杀,与他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历史终将不会忘记,那段沉重的日子,那一段地狱般杀戮震惊世界的日子,那段被网民询问与自己有何相干的日子,那段被张纯如女士记录下来告知世界的悲惨的日子,不会被忘记。的确我们这些人能为那段时光做的事太少太少了,我们只能拿出一年中的一天来缅怀,只能偶然臆想到那草芥人命的场景,只能渐渐淡忘那段曾经深深刻入民族血肉的记忆。

也许我们认为历史自然会记住南京大屠杀,而不是我们。现在的状况实在无法评价,每个人都娇贵得很,每个人都拥有过度膨胀的人权,显然自己比过去惨死的人更重要。看来在情理上,每个人都需要忏悔,但没有人会去做。从南京大屠杀的民族记忆反应出来的,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教育不足吧,至少我所接触到的现实告诉我,没有几个人真正体会到、感受到、理解到那段时光的无助与耻辱。现在有正义感的人,更多所表现出来的是无奈而不是忿恨。

南京大屠杀,历史铭记的日子,人民真正记住的却很少,大多都只是知道,耳闻,怜悯。没有共鸣,也不会舍得给予自己的痛心,我们大都是这样的。将这指责理所当然的抛给历史来记住,我们则继续自己的生活,平民应该过的生活,而不是去染手这些好似无意义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我们认为勿忘国耻不是给安心过日子的平民老百姓的愤慨,中国人农耕的历史使得性情如大地般无波无澜,忘记疼痛的日子的速度十分迅速,继续投入自己平常的生活,期望着这种平静生活不会离去得太快。民族尊严,必要时跟着大众一同愤慨一下便也罢了。

人民希望,历史将帮助他们记住南京大屠杀,好帮他们省了记住的劳心费力。

【篇四: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历史浩劫。佘子清老人用他风雨无阻的13年光阴,用他兢兢业业的4000多个小时,不厌其烦地为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这段罪行累累的历史。只为保存,传承历史记忆。只有传承,才能铭记;只有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他们杀人不眨眼,奸淫掳掠,坏事做尽。这些铁一般的证据,我们都应知道。而佘子清老人这位战争浩劫的幸存者,他见证了日军的累累罪行,他比我们更有说不出的哀痛。

日军攻陷南京时,佘子清老人的母亲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当时年仅三岁的他随兄姐逃到美国大使馆才得以幸存。回忆起当年,这位瘦弱的老人难掩哀伤,“当时都流传日本人只杀中年男人,所以我父亲先一步逃难,母亲则和许多妇女留下来守家,谁都没想到日本兵杀人不眨眼。”

这位亲历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老人。他看清了侵华日军的残忍和野蛮。于是他在2004年3月1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志愿讲解员。成了馆内年龄最大的一名义工。佘子清老人作为那浩劫的见证者与幸存者,他本人就是铁一般的证据。他的讲解对于广大参观者都有着深刻地教育意义。可是我们在也听不到老人的声音了。享年84岁的他是登记在册的南京幸存者的人数定格在了“98”。2017年11月23日有一位见证者与世长辞。

80年了,南京大屠杀幸存的老人们终将一一离我们而去,而我们也在成长,但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遗忘。我们只能将这段历史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尽管日本人篡改教科书想抹掉这段历史,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义正言辞的宣告这不可能。

在未来的日子里,即使在也听不到佘子清老人的讲解了,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段耻辱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没有吃过老一辈人吃过的苦,没有体验过他们当时的贫穷与落后,如今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他们老一辈无私奋斗使我们的祖国富强了的结果。我要向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过的祖辈们致敬——感谢了,我的祖国!感谢了,老前辈们!

因为有了无数像佘子清老人一样的人,历史才不会消失,真相才会保存在我们心中,时间才会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我们才能以史为鉴,才不会重蹈覆辙——历史才会永远铭记1937年的12月!

【篇五: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都江堰市的无数景致让我钟情,可最出名的是那一座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日,我怀揣虔诚,慕名而来,探访它的雄伟英姿。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那一座建于两千多年前的大坝,没有像别的古迹那样破败不堪。它沉稳,敦实,笃立于此,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江流温驯;它像一位慈爱的老祖母,轻舀着瓢一瓢的水,滋养着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

都江堰市公园路是必游之地。早在车上,我就与司机师傅说好,抵达都江堰堰坝的最后一程,由我步行完成。在我心理,缓缓的步行,是真实的亲近,更是诚心的朝拜。在人力的伟大面前,我惟有用此种朴实的方式才能表达我对那座凝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及智慧之堰的崇敬。

道路七转八拐,从简朴的市街进入到了景区所在。我愈加感到了水汽的氤氲,继续朝着水汽富集的核心走着,而两旁的草木也更显油绿茂盛。我隐约能感受到地面的震颤,那是远处传来的水的有力冲击。越向前走心跳得越厉害,我知道,它不远了。我的心激动,按捺不住的激动;我的步子,不由自主地快了,更快了。

陡然间,我的心狂跳不已,因为已站在了它的身旁!那水,像一个又一个身强力壮的川娃子齐力拉着重物,他们铿锵的步伐就是那水的嘶嘶咆哮!那堰,任你股股叠叠的水如何拍打,依旧安然如故。它从容地指引着水朝下流去。到了下流的水不在像上游那般浩荡,刷的一下被鱼嘴、飞沙堰等分水堰一裁为二,乖乖地流向了平原大地。

这是多么霸气的驯服,水的威武壮美和怡然沉静在这里,不可思议却又是那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怀揣强烈的震撼,我打开手机,求助度娘,翻阅都江堰的历史。原来没有都江堰前的成都平原,或许更准确的讲,没有一个叫李冰的人伫足凝望前的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旱无常的地方。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一个“何茫然”,道出了当时的惨状;一遇旱期,那可谓赤地千里,老百姓颗粒无收;一到洪涝泛滥之时,岷江犹如一张血盆大口,将成都平原覆没于汪洋。那时候,水是凶猛的兽,恣意妄为,野性十足。而李冰,是自带光环的驯兽之王。

秦昭襄王任他为蜀郡守。适巧当时的秦国意识到了蜀地之重,想通过南方问鼎中原。李冰看到了这里生活极苦但却极朴实的巴蜀百姓,他不再关注所谓的一统大业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他硬生生地将一项政治计划干成了惠及百姓的生态计划。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从岷江上流出发,实地考察,了解水情。现在也许看完整条岷江就几十分钟车程,却不知李冰父子俩当年穿破了多少双草鞋!但是他心中装着老百姓,脑海中是蜀人食不果腹的场景,他下决心,要治理岷江,驯服这头猛兽。

这样的信仰支撑着无数次的攀爬考察,思量研究,身体力行……江边岗亭的指挥,临近江边的测量……做工的川中汉子们,在这位神人的指引下格外卖力!

从此的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李冰靠双脚走出来的治水“三字经”和“八字真言”,如今依旧熠熠生辉。

我来到了都江堰旁的二王庙,其中是一座石像,双手紧握长锸,面对着滔滔岷江,双眼深邃而宁静。这样的深邃,是因为心怀苍生,这样的宁静,是因为福祗已成。一位农村妇女,诚恳地往功德箱里塞了钱,对着李冰像,拜了两拜。

我建议在都江堰旁修一座李冰像,像座刻一行《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历史不会忘记那至圣至善的“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有了人的思想的深邃与通透,也才有了堪称奇迹的都江堰。历史更不会忘记精魂所聚的都江堰——智慧、大爱与信仰,是在历史洪流中永远屹立的堤坝。

【篇六:历史将记住那些瞬间】

那是谁?在历史的长廊中,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着低回婉转的歌。

——题记

轻风拂过脸颊,思绪也随之飘散在空中,追随历史的年轮,去感受那一幕幕时空流转记忆永恒的风景。

站在汉朝城墙上,我看到了你——王昭君,那个柔弱而又无的女子。当和亲的可怕消息传入后宫时,只有你,你于三千佳丽中挺身而出,当你行走于茫茫戈壁,远赴匈奴时,你无怨无悔。你的付出,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团结,你的风采,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绚丽文段,你啊,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和平的使者。

沏一壶清茶,在千年的诗词国度中,我寻着了你——李清照,从生活优裕到家破国亡,一个娇弱的女子经历了无数坎坷,经历了无数挫折,但那份爱国的情操,那份淡远的情怀未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这位女词人痛恨宋朝当权者的苟且偷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似漫不经心,又似一声轻盈而舒缓的叹息,纷乱而又绵延不绝。这是离别之情的体现;“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只流水知我愿,流水就像愁绪一样,不可断绝,流世佳句。这是相思煎熬之想……你的才情、你的风骨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中成为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轻风拂过脸颊,茶香依旧淡雅,透过历史的帘幕,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孕育出的女儿们,上书救父的缇萦,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才情并茂卓文君,巾帼英豪梁红玉,大义凛然秋瑾……

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飘荡,那斑驳的岁月留下了许多奇丽的面容,镌刻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风景中最浓墨重彩最亮丽迷人的一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