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丝绸之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丝绸之重】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那其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期间有数不清的珍宝,绚烂缤纷,令人陶醉,在这其中唯有丝绸与众不同,它是这里面最具特色的珍宝。它是中国历史的印证,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起起伏伏。

总所周知,丝绸是属于中国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体工精美,轻如蝉翼,手感好,穿着舒适,从蚕的培养,蚕丝的手机,再到独特的产品设计,以及纯手工的制作。每一个流程都不得有误,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丝绸虽然轻薄,但却承载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灿烂。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丝绸之路,那时张赛出使西域,带走了大量的丝绸。体丝绸成为了外交的纽带,为交流建立起了桥梁。

丝绸五颜六色,色彩缤纷,并且轻如蝉翼,也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喜爱。唐朝时,丝绸受到了人民疯狂的追捧,一片丝绸不重,很轻,可它却承载着文化的厚重,到了盛唐,中西交往日益密切,大量的丝绸销往外国,而国内的衣服,不都是丝绸,那时的丝绸华丽精美,质感极佳,给那些外王者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元朝,轻顶的丝绸再一次承载了交往的重担,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他感叹于丝绸的做工,惊讶于丝绸的华美,他很难想象一片轻如蝉翼的丝绸,竟会轻中有重,它是中华文明的展现,展现了中华人民的心灵与绚烂的精神文化。

到了明朝,丝绸发展到了巅峰,那也是丝绸传世最多的朝代。轻薄的丝绸轻中有重,它又一次扛起外交的重担,那时郑和七下西洋,每一次丝绸都随船出海。而那些外国君主无一不沉浸在你的精彩绝伦之中为你的绚烂而鼓掌喝彩。

丝绸很轻,但却肩负着祖国的使命,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了中华文化。

而昨日也要这样,轻中有重,一个人要想展现自己的价值,也不能仅限于外表的浮华,还要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要轻,不拘小节,内心沉重,要在关键时刻挑起重担,就像丝绸一样。

丝绸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它的作用有密切的联系,而我们也要像丝绸一样轻中有重。

【篇二:丝绸之重】

丝绸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吧?丝绸是用蚕宝宝吐出的丝做成的。丝绸可以做成旗袍、抱枕、领带等等。今天,我们萧山日报的小记者们在石头哥哥的带领下,参观了达利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对丝绸做进一步的了解。

一进大厅,我发现这个大厅好大啊!石头哥哥先让我们签了到,然后给每人发了两张友情卡,嘱咐小记者们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到友情卡上,以便于我们和别的小记者交换。随后,达利公司的接待人员带我们逐个参观了展厅里的各个展室。每走过一个展室,我们都要惊叫一声“哇!好漂亮啊!”然后用手触摸一下丝绸做的东西,有精美的礼服,有颜色缤纷的丝巾,有美丽的领带,还有各种各样的抱枕。摸到丝绸后,我突然觉得丝绸好舒服呀,面料也很光滑柔软,我也想穿一穿丝绸做的衣服!随后,我们去二楼的房间里观看养蚕的记录片和达利公司的企业宣传片。使我们知道了可爱的蚕宝宝每次蜕变的过程,以及剥茧抽丝的来历。接着我们萧山日报小者记们和沈阳小记者们相互为对方系上友情的丝巾,交换友情卡,合影留念,彼此嘱咐着日后多联系。萧山日报的小记者们和沈阳小记者们永远都是好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就在所有的小记者们跟着设计师阿姨一起学系丝巾的时候,今天的小记者活动也接近了尾声。

通过这次小记者活动,让我对丝绸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还知道了丝绸是怎么来的,也为蚕宝宝的伟大付出感到敬佩。我还交到了远在沈阳的好朋友,这一天过得真很开心!

【篇三:丝绸之重】

5月18日下午,我们任伯年小学的《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浙江理工大学,参观丝绸博物馆。

我们先在会议室参加了授牌仪式,第二站就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丝绸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是一幢圆形的建筑物,外墙是绿色的,在这样炎热的夏天,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讲解员向我们介绍: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成立了丝绸博物馆,这是全国高校首个丝绸博物馆。

我们来到楼上的展厅,这里陈列了各式各样和丝绸有关的展品。序厅里有很多古老的织机模型。这个学期,科学老师在教我们养蚕,蚕卵孵化成蚕,慢慢长大,吐丝结茧大约需要一个多月,那么古时候的劳动人民,从养蚕到把蚕丝变成丝织品又需要多少时间呢?站在这些古老的织机前,我仿佛看见了古时候的劳动人民手工织绸的艰辛。

穿过序厅就来到了现代展厅,“快看,快看,这个蚕茧上有画!”我被同学拉到了一个展台前,展台上放了很多白色和黄色的蚕茧,我们看到在一个个蚕茧上都画上了精致的图案,有的还被做成了蚕茧工艺品挂件,这些工人的水平可真了不起啊!江南蚕画展台旁边的“华彩霓裳”吸引了我们女孩子的注意,黄的、紫的、蓝的、红的……一件件颜色各异、款式不一的丝绸礼服真是太美了!听说其中有一些还是G20峰会的礼服呢!等我长大了,也要穿上这样漂亮的丝绸礼服。

参观完丝绸博物馆,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姐姐还在我的本子上留言:越努力,越幸福!参观丝绸博物馆,不仅了解了丝绸的历史,也知道了现在杭州丝绸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张名片,向全世界传递我们中国的丝绸文化,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篇四:丝绸之重】

活动当天,我和妈妈准时抵达达利集团,在集合签到后,走上楼梯来到了一个房间里,在那里我们观看了企业宣传片和《蚕的一生》纪录片,提升了对丝绸从养蚕、吐丝、织茧到缫丝、纺织、印染、整烫完整生产链的初步认识。

看完短片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丝巾,我摸了摸,“哇!凉凉的、滑滑的……”带到脖子上就更舒服了!”

接下来,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楼下的丝稠制品,我来到一个展览馆,看见里面有许多花纹的小布料和图片,有古典、现代、甜美等各式各样的风格。原来,这个地方是设计师用来设计服装的,这些风格各异的小布料可以做成小衣服穿在娃娃身上当模特儿,体现布料的美感。我走下楼梯,又参观了其他展览馆,这些展览馆里面分别展出了各种丝绸制品,有不同颜色花纹的丝巾、枕头、被子、领带、衣服等,看起来可漂亮了!真想把它们带回家!原来,蚕宝宝的丝可以做那么多东西呀!真让我大开眼界!

【篇五:丝绸之重】

在我没来顺德的时候,我就听妈妈说顺德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顺峰山公园、宝林寺、清晖园等,可我现在知道妈妈说漏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那里游览了一番,那是因为我当上了小记者,要去那里参观采访。去了以后我才相信,原来这个地方真的是名不虚传啊!

清晨,阳光明媚,小鸟也跟着我们的队伍,我想它也是想进去看看吧。这时来了一位大姐姐,原来她就是我们的导游。

我们跟着这位导游姐姐走了进去,首先看到了用蚕丝做的衣服,这衣服摸上去又滑又软,姐姐说:“丝绸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凉,是最好的布料。”

接着,姐姐带我们来到了一幅世界地图前,只见这幅地图上标识了很多条路线,姐姐让我们猜猜看这些路线是干什么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有的说是飞机航线,有的说是旅游图,姐姐只是笑着摇头。姐姐见我们都没猜到,就告诉我们说:“这是古时候咱们国家的丝绸卖到世界各地去所经过的路线,简称丝绸之路!”同学们听了都一片惊呼声,原来是这样啊,古时候的人可真能干啊!

后来姐姐又带着我们来到了一间房子里,哇,这里有好多条“虫子”啊!姐姐告诉我们这些“虫子”叫做“蚕”,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了蚕卵、蚁蚕、慢慢成长的蚕、正在吐丝结茧的蚕,以及吐完丝最后变成的蛾。姐姐还告诉我们蚕的生命只有三十五天,然后产卵二十五天,等蚕吐完丝结成茧后,它的一生就走完了,原来蚕吐出这么漂亮的丝后就要死啊,我开始有点可怜起这些可爱的蚕宝宝了。

我们跟着姐姐还参观了精品陈列展厅,那里不光有古时候纺丝、织布的工具,还有用蚕丝做成的被子、帽子、丝巾、领带、短裤、袜子、拖鞋等等很多东西呢,每一件都很漂亮,真让我爱不释手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房子外面,那里有很多长着大片绿绿的叶子的树,原来它叫做“桑树”,它的叶子就是蚕宝宝的食物呢!蚕宝宝吃着这些树叶,却吐出了那么漂亮的丝,真了不起啊!

游览结束的时候,我买了六条蚕宝宝和一大包桑叶,我要带着蚕宝宝回家,天天喂养它们,让它们也结出漂亮的蚕茧来。

今天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真开心!同学们,大家有时间也去看看吧,那个地方叫——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

【篇六:丝绸之重】

今天是我新年的第一次参加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去达利集团参观世界最大的丝绸企业。

我们小记者团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公司。在展厅里我看到了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做的礼服、丝巾、领带、抱枕等,非常精美。

你知道丝绸是怎么来的吗?阿姨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蚕的一生的视频。丝绸是蚕吐的丝做的。蚕是从一颗颗卵变成蚕,蚕吃桑叶长大后吐丝做茧变成蛹,蛹最后变成飞蛾。看了这些我才明白蚕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

整个参观过程使我增加了许多知识。我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