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梦的开始,是凝重的。屈原于汨罗江边踽踽独行。夜色如沉墨,寒鸦惊飞,抑郁的气息笼罩着大地。在这个万物沉默的时代,他应该是沉默的。但他——屈原不能沉默。他涕泗横流,奔走呼号。他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望着黑云蔽日的苍穹,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难”喟叹。他凝视着脚下逼仄的路,不知方向,不知还能走多久。他蓦然回首,仰天长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即使他的热化作翻滚的汨罗江水。

梦的中间,是白色的,是希望的白色。雄鸡一唱天下白,在这令人陶醉的晨曦中,青年的毛泽东伫立在山川之上。夜再漫长,终会拂晓。他踌躇满志,望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心中的星星之火变成熊熊的燎原之势。他爱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他爱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辽远;他爱这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契阔。他和所有志士一样爱这祖国。

他大笔一挥,写下了横亘天地的八个大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字,让天地动容;这情,令英雄泫然。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懂得光明的可贵。希望升起,犹如初阳!

梦的高潮,是红色,是中国红,是太阳的红……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

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看到涅槃中重生的凤凰,看到天空中腾飞的巨龙,看到朝霞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梦醒,窗外是灿烂的朝阳。我看见还在睡梦中甜美微笑的弟弟,看见晨练归来满面红光的姥爷,看见妈妈已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而我不能忘怀,梦中的迷惘,梦中的探索。我深知,现在的安逸生活,里面沉浸着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与希望。

我知道,这梦还没有结束。这不仅是我的梦,也是千万人的梦,更是中国的千年长梦。我能看见,这个梦最终的颜色是金色,是辉煌的金色。国家虽已强大,人民虽已富足,但我们仍需努力,为这个梦不懈努力,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路漫漫其修远兮】

很多人把那漫长的人生比作一条路,固然一望无际、看不到头,可如果你一直走啊走,至死不渝地走下去,终有一天会看到终点线,那便是人生的“尽头”。人生,或许真的就是一条路,我们天天在这条路上行走,无论走了多久,我们总会走到最后的尽头,纵使一生迎来了终结,人们在闭上双眼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忧伤和遗憾,而是一种释然了的、甘愿就此长眠的情感。

这漫漫人生路,我们要路过很多不甘、悲伤、离别、沉痛、苦难……这些黑暗会短暂地笼罩在我们的心头,让我们暂时停留歇息一会儿,但我坚信,这种黑暗不会永远的伴随着我们,终有一天,这些黑暗会自己消散,我们的心中会重新普照着光明,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一路向前,不畏风雨,不惧荆棘。对于我们来说,那些荆棘和风雨便是烦恼和伤痛,经历过这些之后,沧海桑田,风雨坎坷,我们也渐渐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这漫漫人生路,终有一天会走到尽头,而在这美妙又漫长的过程中,就让我们不要一直被黑暗困扰着,多用心去感受这世界美好的事物吧,不要到最后带着遗憾离开。

【篇三: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家路,并不是我们平时走的路,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路。他不是筑路工人修的了得,更不是轻易可以毁坏的,而是我们自己穿过荆棘跨过坎坷,一步步的踏出来的。

我虽非曾误入歧途,却已迷失方向。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不知道它是否无恙,是否还存在。

我曾经的家,它虽破旧不堪,屋子里也是破破烂烂的,却是温馨的。每逢雨天,就成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可它至少是让我感到快乐和安全的家。家里并不富裕,但至少可以让我上学,我们一家三口都能填饱肚子。虽有很多债,但都是自己家人的,而且我父母正值壮年,光凭我家的地,用不了一年半载,也就都还上了。

我现在的家,它光鲜亮丽,却让我感到寒冷。屋子里虽富丽堂皇,可让我感到烦闷与不安。继父有脑子,是个建筑学的人才。家里很富裕,不仅没外债,还成了债主,光凭这点就足以让我去重点学校,吃香喝辣。

可是,我虽然现在每天口袋里都有充足的零花钱,但我并不快乐,我宁愿再回到那个穷酸的房子,破烂的屋子,拮据的生活。

【篇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要记恨你一辈子!你为什么棒打鸳鸯,拆散我们!”我迷惑不解,暗下决心。

那是上初三的时候,我和玲成了同桌,我们一起攻克数学难题、研究理化、背诵史地生、拜读琼瑶小说……课堂上,我们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下,我们一起讨论作业;教室里,我们形影不离。我和玲的学习成绩都在上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一起合作接触的时间长了,又经过琼瑶小说的开化,我们彼此萌生了好感,喜欢上了对方。起初还有些羞涩脸红,渐渐走向明朗公开。晚上总是夜不能寐,身子翻来覆去,煎鱼似的。这样时间一长,休息不好,白天上课总是打瞌睡,功课学起来有些迷糊,学习成绩迅速下滑。我和玲的恋情被班主任韩老师察觉了,于是,他将我和玲找去谈话,热恋中的我们怎么能听进去呢?第二天,韩老师就调整了座次,我被安置在教室的东北角,玲则被发配到西南角,我们俩就这样分开了。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对韩老师的做法一直耿耿于怀。

面对人生的一小步,更何况真正的中考还未进行,千万不可骄傲、自满、轻敌呀。跨过了中考的门槛,才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功。所以,现在你要静下心来,认真复习迎考才行。”韩老师语重心长,使我倍受感动,我从此发奋读书学习,终于如愿以偿。

几年后,我也踏上了三尺讲坛,工作中才渐渐领悟了当年韩老师“拆散”我和玲的良苦用心,当年中考前的谆谆教导正是我考入中专的助推剂。

韩老师,您是园丁,修剪了我旁逸斜出的枝杈;您是春雨,润泽了我干涸的心田;您是灯塔,指明了我人生的航向。韩老师,我真诚地感激您,但无以回报。我只能在今后的漫漫育人征程中,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篇五:路漫漫其修远兮】

你是历史,没有页码,却可以翻阅;你是石头,没有眼睛,却可以见证;你是荣耀,没有荆冠,却可以骄傲。你是中华文化中不灭的光华,如一坛古酒,初饮极烈,细品却回味悠长。中国古典文化,我们在路上。

世上词人有千万,却独爱宋词中的你,那样情有独钟,那样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孤坟千里,该向何处诉说你的凄凉?亡妻已经离去十年,你却依然无法释怀遗忘,若非深情到极致,又怎会小心翼翼将回忆珍藏。午夜梦回,小轩窗下,对镜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流千行。她懂你,亦如你懂她一样,纵然你尘土满面,两鬓如霜。

一曲《江城子》,将苏轼的思念之情娓娓道来,相思寸寸成灰,其中又蕴含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古典,精致。转眼间,便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世上君王有千万,却独放心不下诗词中的你,那样身不由己,那样落魄无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庭院深深深几许?锁住的究竟是清秋还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惆怅无奈。一个别字又道出了离愁的多少讲不出又理不清的复杂的、微妙的真实感受。离愁别绪如同千万麻丝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如同一重一重的白纱堵在喉间,欲语泪先流。

一曲《相见欢》,将李煜的亡国之情缓缓诉说,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中又将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世上歌者有千万,却独倾心于歌词中的你。简单细腻的干净旋律,挥手写下满篇禅意,极具文化感染力。“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半城烟沙,兵临城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清明雨上,人间彷徨:你若成风,我幻化雨;如果当时,回忆泛潜;庐州月光,梨花雨凉。

一曲《庐州月》,许嵩将时事变迁的感慨极致展现。古典诗词的化用,独一无二的许氏中国风,且看当代古典文化的传承。

闲愁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古典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爱国是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古乐是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汉字是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古典文化是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妙笔丹青画平安,一杯清茶道汉唐。中国古典文化,我们在路上。

【篇六:路漫漫其修远兮】

似乎只要谈起中国传统文化,一连串亘古不变的修饰词就跟着来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那么,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是否仍然具有如此气势恢宏的特点呢?

就近代史而言,文化也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惊世骇俗的考验,抑或是洗礼。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到曾李的洋务运动,再到康梁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鲁迅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无不对文化有着相当猛烈的冲击。

传统文化中的“孝”是中华民族固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孝”是维护宗法秩序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维持了群体的整体发展,但即使是这样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背景的文化,也依然有其不合时宜的陈旧糟粕。“割股疗亲”、“卧冰求鲤”这些旧式孝道早已不能与新时代接轨。而这些旧式文化面临着被淘汰时,正是中国走向全新的文化领域的时刻。文化碰撞所出现的新成果固然喜人,但伴随而来的文化混乱和价值观瓦解却不容乐观。西方的各种文化甚至被文学精英们拿来衡量中国现实,这似乎片面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经济政治基础,居然渐渐拜倒在新的政治要求之下。

从来没有人可以说某种文化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关键是如何做到缩小不合理性。要学会保持传统的简朴,养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品质,懂得艺术的自然审美,达到崇尚精神享受的至高境界。这些往往是西方文化所缺少的,而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富含的。

文化需要带着理性思维去接纳,不能摒着“拿来主义”片面接受,这样只能使文化混乱而不可收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就像一条河流,不可能停滞不前,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文化也奔腾向前。保护好珍贵的文化传统,并汲取其中的精髓,因为它们是新的文化发展的基石。有了它们为基础,新的文化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滋补,并获得有机的生长。以优良的传统文化为内核,才能取西方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西方文化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传统文化的宽容与博大,显现其深厚的价值底蕴。有了持续的文化创新,文化长河才不会干涸。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习俗、观念、建筑、语言、文字等等,都承载着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我们只有保持对文化本质及优劣的清醒认识,才能在理解文化的道路上体会民族骄傲,才能在创新文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