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那些剩下的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那些剩下的】

时间着急地冲刷着,带走了,又剩下了什么?

剩下的是生活的琐碎,人生的失意,还是其他什么?我却认为,人们不会忘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

我还小的时候,住在乡下,外公成日里要操劳一家老小的生活,忙碌奔波。农忙时,还要把我们抱到田头,看着,才放心。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外公便会坐在田垄上和我讲他年轻时的“光辉”事迹。他说他曾经蹬着家里唯一一辆自行车,到相距几十公里的城里买菜;他说他曾经是撑船的一把好手,这时候他的眼睛是亮的,没有生活的杂乱琐碎,只剩下对年轻时的感怀与留恋。

于是,我便时常想象那样一幅场景:一个二十上下的青年,打着赤膊站在船头,阳光照在他黝黑的皮肤上。他提起渔网,“唰”地撒在水面上,那网便在阳光下粼粼地闪着光亮。他再次提起渔网时,总能满载鱼虾而归。

他还说,他曾顺着家门前的运河,划到过长江,我却不信,他便不再与我闲聊,拿起镰刀,又下到地里去,他搂住一小捆稻子,“咔咔”几下,那稻子就被整齐地割下。恍惚间,他的背影与年轻时的身影重合,剩下的只是有力的臂膀与坚挺的脊梁。

外公一直说他想再看看长江,却因为晕车,这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直到他生病来城里看病时,才如愿以偿。我唏嘘地看着外公憔悴的面容,眼睛已浑浊,黑发间的点点白发,都已证明他不再是那个少年了。我指着江中一艘大货轮给他看,他却淡然地对我说,他见过比这更大的。

我看着他凝视着江面的眼睛,没有了浑浊,剩下的只是点点明媚的光亮,正像他年轻时那样的无畏,只是多了些怀念。他的头发在江风中有些凌乱,我似乎又看见那个少年站在船头,望着宽阔江面,露出了笑容。正如此时的他,背着手,握紧了拳,露出了一个欣慰而又满足的笑。

岁月流逝,最终会剩下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所以那些剩下的,都会带着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永恒,始终如一。

正如苏子高歌:“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当往事随风飘散,唯有少年时的画面永不褪色。

就像繁花落尽,剩下的是它仍在枝头的繁盛与芬芳。

【篇二:那些剩下的】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条朝圣之路。

在前进的旅程中,你的食物会越来越少,你的衣物会越来越破旧,你的身体会越来越衰弱……但你依然会坚持向前迈步。明明自己已经看似一无所有,但为什么依然在困厄中挺直不屈的脊梁?支撑你的,就是此刻你心中所剩下的东西——执着的精神。

精神在那些物质至上的人们眼中是缥缈而无用的。殊不知,精神的意义绝不是通过“有用”“无用”这把尺子就可以轻易测量出的。

周国平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等,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而活得有滋有味。”诚哉斯言!我亦向往诗歌中流露的飘逸与不羁、哲学里蕴含的深邃与高远、爱情中潜藏的甜蜜与温馨……总之,我向往着这些剔除了利益杂质之后剩下的纯精神的东西。

在今天这样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却仍有许多的人沉湎于利益的追求,甚至为之而不择手段。皮革奶、瘦肉精、地沟油的生产商们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这些人利欲熏心,耽于物欲,而缺乏精神的陶冶,很多人最终落得锒铛入狱身败名裂。还是听听成功人士的翘楚乔布斯是怎么说的吧——“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由此可见,精神追求是物质、科技之类无法取代的,精神的丰盈才能带来人生的充实。

精神追求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变得强大。就像在哲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获得别处难以得到的惊喜与精神的升华。手捧《苏格拉底全集》,吟诵着“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我相信,我们的心灵会自然而然变得纯粹而又丰赡。

也有人认为对精神的追求应在获得物质满足之后。对此,我大不以为然。相反,我认为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同样重要,甚至比物质追求更为重要。当一个人悠然沉浸在物质的大染缸中时,他必将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一个人就会失去灵魂,每天庸庸碌碌地过着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激情的生活,最终,则会荒废一生。

毕淑敏曾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这样写道:“若有可能,我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与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己。”

是的,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灵魂与精神修建一座小屋,用这座小屋来收藏那些剔除了物欲与杂念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在人生的朝圣路上,也许你会有千金散尽、朋友反目甚至孤独绝望的时候,但是不用担心,你还拥有灵魂与精神的陪伴。它们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在你的心中点亮一盏不灭的灯!

【篇三:那些剩下的】

江南小镇还剩下些什么?

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旧式屋瓦被拆除,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被污染,一片片茶园被减少……

踏石阶青苔而行,那翘起的屋檐有雨来时便串珠成线,滴滴嗒嗒是谁的玉指在拨撩琴弦。屋檐下的石狮在岁月的爱抚下冲洗着容颜。图案——历史绘画缄默不语的灵魂,舞动着昔日的辉煌和尘封于时光的绝美。工匠的手雕琢出曾经的轮廓,祠堂细腻的花门媚桥,娇羞地捂着皓齿薄唇,散发出槐花清香,天井边伸手可触的光,葡萄汁般地洒在眸子边沿,古老的对联无声地守护着古祠斑驳的背影,毕剥的墙壁,树柱上的沟沟壑壑,用苍老的喑哑之音诉说记忆间的繁华……

梦醒了,梦中之景不再,那剩下的是高楼耸立,灯火辉煌。

远处绵延的山岭上,采茶的女子身着一身红或素雅的衣裳在茶园高歌穿梭。眉上轻轻溜下的发丝被姑娘拨至耳际,晃动头上的精银细饰,自然而淳朴,淡雅而素美,有着遮不住的淳雅,采不完的娇羞。歌声倾倒茶园娇嫩的叶片,纷纷飘入姑娘腰间的竹篮。

梦醒了,人如玉、茶似花之景不再,那剩下的是柏油路上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与他们那颗杂芜的心。

白墙绿瓦间响起欢庆的唢呐声,轻灵娟秀的女子在绣花飞灵的红轿中,自有掩不住的娇羞与欣悦。抬轿的汉子头围红帽,腰系红巾,顿时间抖擞精神,一派喜洋之气。轿子在草地上轻蹑步履,吹打的唢呐敲醒沉睡的村落,空灵而朝气充溢。陪伴的女子右手撑伞,左臂微摆,转眼也为山水一色。

梦醒了,传统风俗不再,那剩下的是完全西式的婚礼。

漫山遍野的油菜,翡翠色的杆子擎着夕阳般灿黄的花,一片就把姑娘惹迷。归家的女子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微摆的玉臂撷取朵朵油菜花笑着插在盘起的发髻上。浅浅流水般的笑声,拼凑着泼墨般的盛世年华。

梦醒了,那油菜地与画中人不再,剩下的是坦平的土地与在造的工厂。

江南小镇到底还剩下些什么?那剩下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更爱那梦里的江南。

我更爱那不变的初心。

梦里的江南,望你再次醒来。

【篇四:那些剩下的】

看着秋雨在鳞鳞千瓣的瓦缝间飘然而下,缠缠绵绵,细若游丝,好似至于无穷。一把油纸伞,踽踽独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跨上几节已有青苔衍生的石阶,我便寻到了。

再次相见,我委实没有想到你们已经变成了这幅样子。昔日的满眼清丽已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了。荷啊,昔日开得浩浩荡荡的你们安在?唯见一支支残柄傲然挺立,直刺苍穹。硕大的叶片有的早已卷作黑朽的一团,有的早已被寒风撕破,在半空中摇摇欲坠,再不复盛夏时煊赫的气势,掀不动接天的碧浪,亦掩不住叶下那脉脉的流水,只剩满目苍凉。岁月是何其残忍啊,带走了你们的美丽,那还能剩下什么呢?

雨愈紧。闻之,我竟似听到了荷的哭泣。是啊,繁华逝去,恰似迟暮之年的女子,望着镜中渐白的青丝与憔悴的面容,泪水滴落,寒了红脂青黛。

昔人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诚然,荷花的雅,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那粉粉的,淡淡的,亭亭于河岸而又隐隐于水中的身影一度使我迷恋。曾以为国色天香是大美,凋落便是消逝。可如今,望着一池残荷,我的心充满了感伤后沉积的苍凉与宁静。

岁月带走了你的鲜艳与美丽,留下了一池的枯寂与残败。其实不然,眼前光景才是那一池红红绿绿的荷的生命的最高升华。它们死了吗?我问自己。不,它们没有死也没有败。盛年时的华美丰腴虽早已消逝,却仍有一支支铮铮如铁的傲骨撑起她们生命里最后的尊严,如同那倔强而坚忍的女子,静默中显示出凛然之气,自有一种高贵的芳华:不自伤、不自怜,亦不自卑,坦然地向人们展示其生命中真实的一个侧面。她们无语的矜持中仿佛在陈述一个最简单而最原始的道理:繁华也好,凋残也罢,生命自有那不息的轮回,何必为了无法挽留的东西而叹息呢?存在过,经历过,这便是难得的圆满了,不是吗?

我凝视着她们,渐渐意识到这一池断柄残叶才是荷花最美的形态。她们孑然傲立,用灵魂奏响生命的凯歌。岁月带走了荷的表面的美丽,剩下的却是生命与灵魂的力量,那是一种轮回交替的自然规律。

昔人言:“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余韵,那些剩下的生命的力量与规律,通透人生。残荷,既知你我一段缘分,不染纤尘。

【篇五:那些剩下的】

漆黑的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曜石,临近深夜,只遗余点点残光。我知道,那是些剩下的星星,正如我是“那些剩下的人”之一。

我是一个经历过失败的人,所以我深知,当被贴上“那些剩下的”标签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提招的折戟沉沙,我空荡的脑子里似乎只回想着一句话:“那些剩下的,‘回炉重造’!”

用力筑起的骄傲与自信一下不堪一击,瞥过同情与嘲笑,看透失望与惋惜,当时的我只想仰天长啸:“为什么我是那些剩下的?难道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吗?”

我不甘,却又无力反驳现实。

直到有一天,父母的没空接送使我再一次相遇了那个小小的烧饼摊。

摊主似是一对外地的中年夫妇,但我却无暇也无心与他们有过深的了解。

“小姑娘,买烧饼不?”中年妇女醇厚而又温柔的嗓音拂过我的耳廓滋润于她的热情,我欣然地将视线落在那乌黑简陋的饼灶上。大概是来得晚的缘故,围成一圈的烧饼已被卖出了一大半,只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几个卖相不怎么好看的烧饼。

难道老天都觉得我跟这些剩下的烧饼同病相怜吗?“怎么都是些剩下的?”我蹙起眉头,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似是看穿了我的心事,中年妇女冲我眨了眨眼睛,微笑着说:“别看它们长得丑,其貌不扬,它们可要比那些已经卖出去的更好吃哦!”

我疑惑不解,中年妇女补充道:“它们确实没卖相好的更受欢迎,但它们在饼灶上留的时间更长,烘焙的时间越长,内在的香、美、甜被激发得越多啊!你闻闻,是不是更香?”

听了女摊主的话,我细细地品尝,果真如此。原来,那些剩下的,未必就是最差的,它们可以在时间的积淀下变得更好,更具实香。

“看您跟您先生也不像是完全没有文化的人,怎么会在这卖烧饼呢?”我边等着公交车,边吃着烧饼问道。“我跟我先生也算是村子里读书读得多的人,本想来城里找工作,可谁想城里学历高的人多了去了,哪里轮得上我们?所以,”女摊主无奈地一摊手,“我们只好用手赚钱咯。不过这样也挺好的,我们还准备多攒点钱,开个店呢!”

看着女摊主喜滋滋地忙着招呼起其他顾客,我心里不由感慨万千,他们可能也是被城市所“剩下”的人,但他们却很乐观地继续努力着,改变着自己被“剩下”的命运,不怨天尤人,真好。

其实,那些剩下的,并不是被时间遗忘,而是需要岁月更深的沉淀与磨练。那些剩下的,也能洗净铅华,客观地做最好的自己。

白露未晞中,那些剩下的露珠格外明亮,我愿同这些露珠一样,即使是“剩下的”,也能追逐有灵魂的梦想,一路自信纯真。

【篇六:那些剩下的】

我望着远方的炊烟。它攀上了近旁的杨柳儿,淌过了乌青的瓦片儿,绕着那微翘的屋檐儿,隔了那般远,似乎仍能嗅到勾人味蕾的气息。

这大概是最后一缕炊烟了。瞧,那河对岸幢幢美观的小洋楼,烟囱什么的又如何存活呢?我又看了看天边那朵烟气,若说天是蹙眉轻啜的病女,它便是那眉宇上的愁云片片。

将脚从溪水中抽出,赤足踏上田埂新长出的细草,逆着风奔回家中。炊烟静悄悄的,它温和柔软的姿态仿佛能沁出淡淡的笑意。轻启柴扉,爷爷正往桌上端菜,紫色的脸被热气熏得冒汗。“又上哪儿疯去了?吃饭倒是晓得。”一边说,一边自顾自地笑了。

家很小,但是只有我们两人,又显得空落。也许就像外头的炊烟,我们也是被“剩下”的,而同时,孤独也被留下了。一张八仙桌坐了两个人,倒是宽敞。我夹了几筷子青菜,忽地问道:“爷爷,炊烟会孤独吗?”爷爷一愣,随即笑了:“傻孩子,炊烟又不是活物,怎么会孤独呢?”“可是……它的家人都不在身边啊。”爷爷的笑容一滞,动了动嘴唇想说些什么,但又挤出一丝灿笑,将皱纹挤得如同刀刻:“诶……说什么胡话呢,吃菜、吃菜!”

我闷头扒饭,想着,是不是没有价值了,就会被剩下呢?人们再也不稀罕炊烟,便将它剩下,可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再也没有一缕炊烟属于自己?

夜里,纺织娘叫唤得不知疲乏,月色透过树影泼墨了半面墙。爷爷正在洗碗,我本无意路过,却见他忽地用手背压住嘴,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压抑着咳嗽声。也许那咳嗽声本该如碎石的猛浪阵阵灼心,也许那心肺处正有浊气胡乱奔走,但他一言不发,而我一无所知。爷爷是被我“剩下”的人吧?我用孤独与怨愤回应他的关怀,我把困扰我的寂寥化作尖刀刺向孱弱的亲情……何其自私、可悲!

我站在爷爷身后,流下一滴泪,最终泪流成河。

没有谁愿意被剩下,但在这个世界上,你总不会被所有人抛弃。记得不要轻易将他物剩下,记得善待站在你身后的一切。

坐在溪边,我看见炊烟渐渐升空,躺在天的怀抱里。在远处的家中,爷爷在等我。被剩下的,也许最为美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