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读出书韵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读出书韵】

我们读书读到的究竟是些什么?我想,读到的是浩瀚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庄周的逍遥云游;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罢……

读书,是需用心去体味的,无心的阅读,是对所读之书的不尊重,不热爱。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这样,方能读出书的韵味来。读罢一卷红楼,一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真情,写尽了在盛大繁华掩盖之下的重重悲剧。

细品古诗词,我看见的是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行乐的洒脱;我也看见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我还看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

然而,现如今的文化快餐让我们失去了那种浮士德式的永恒冲动、哈姆雷特式的不断怀疑反省和唐吉诃德式的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难道要停止阅读书籍,利用先进的网络浏览?不不不,我放不下那有着油墨芳香的书本,那藏在书本中的韵味我还没有嗅够,怎可放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我认为,这种精神追求是可以不断进入一个心的境界,这个境界,即在读书的同时,读的也是书中之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品读龚自珍,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黛玉,读到的是幽怨,悟到的是凄美。

读书,于峻峭挺拔之处可见悄然,于清风朗月处可见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见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思绪万千。

朋友,用心去读书吧,读出属于你的书香书韵。

【篇二:读出书韵】

刺骨的西北风呼呼地吹来,人们换上了厚重的冬装。不用说,冬姑娘已经悄悄来了我们身边。每到冬日来临之际,我都会情不自禁读她一番,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8岁时,初读冬天。

在8岁前,我对雪只是书面上的认识。我老家一带气候温暖适宜,据说只在奶奶那代人幼年时期下过一场雪。

8岁,我随爸爸来到这座城市。在这,我与冬天“第一次相遇”。转眼之间已是一月份了,天气似乎变冷了许多。清晨,我被一阵寒风冻醒,顷刻间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我赶忙里三层外三层“全副武装”,感觉暖和多了。推开门,外面已是银装素裹,是冰雪的世界了:房顶上、树梢上……都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

噢,原来冬天就是这样,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10岁时,重读冬天

今年的冬季不同往日,我看到了冬姑娘的另一面。

寒冬来临,大雪纷飞,这似乎已是见惯不惯的事了。可……你看,雨棚被雪压的直不起腰来;一辆辆汽车被困在雪地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还有那满车站的游子,因为大雪而不能与家人团聚……这场大雪使多少人,多少家庭的计划赴之东流。

这一次,我读出了她的冷酷无情。

12岁时,再读冬天

似乎冬姑娘因为去年的雪灾而倍感愧疚,今年的雪是下的又好又美。瞧,邻家小朋友都出来了,堆雪人、打雪战 ……什么好玩玩什么,玩得不亦乐乎。嘿,竟有的还打到了我这位旁观者。

这次,我读出了欢乐。

读冬,读出冬的各种滋味,我要一直读下去。

【篇三:读出书韵】

“晴空一鹤排云上”,又是秋来到。每一次总忍不住细细地读她一番,每一次,总是在我的记忆中,书写了别样的篇章。

6岁时,我读秋的快乐。

稻田里,果园中,田野上,村庄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果香。你瞧,那儿圆溜溜的苹果压弯了树梢,田野里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肥嘟嘟的小猪满圈跑,欢乐的鸟儿把歌唱。我追逐着风儿,赤着脚丫在田野上跑。软软的、凉凉的大地亲吻着我的脚。银铃般咯咯的笑声,随着风儿,一串又一串飘扬在田野上,咬一口红红的苹果,甜甜的汁儿流进了我的心田……秋,这快乐的秋。

10岁时,我读秋的绚丽。

看,五颜六色的菊花在飒飒秋风中怒放。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绿的似玉,紫的更是美艳……它们的花瓣润泽透明,轻巧如纱。远远望去,犹如身穿彩衣的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令人目不暇接。万绿从中碎金一般的桂花虽不及菊花的娇艳,却也小巧玲珑,别有韵味。四片细小的花瓣,撑起了一朵柔小的花,而那似棉花糖一般软软的香,却像蜜糖一般牢牢地黏住了我的心,使我沉浸在一片芬芳之中,心也随之平静了下来……啊!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秋!

15岁了,我读秋的韵味。

秋,是丰收的季节,是我们收获的季节。当望着农民伯伯带着满脸的欢笑收割田里的庄稼,又怀着满腔的憧憬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时,我的眼前,不禁浮现了人的一生,不也是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只盼望那短暂的丰收吗?那丰收的喜悦会冲刷去所有的烦恼与辛劳,无论“收成”如何,但至少我们共同努力过,我们成长过,我们欢笑过,我们得到过。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播种希望与未来的季节。秋,让我明白了:希望,是要靠双手去努力的!

将来,我还要读秋的梦想……

读秋,读出心中的秋,让这美丽的季节,为我的人生增添一道独特的丰采!

【篇四:读出书韵】

飒飒秋风轻轻地吹,卷起满地的秋叶,是那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她送走了夏的炎热,空气中已有了一丝凉意,不知不觉中已身处秋高气爽的环境下了。秋没有冬那样高洁典雅,没有夏那样骄阳似火,也没有春那样生机勃勃。但我爱它,爱秋的五彩缤纷。

秋是金色的。清晨,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像一个灯笼,照亮了世界,金黄色的阳光普照着每一寸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沐浴着阳光。一阵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一片片树叶像蝴蝶一般,扭动着优美的身姿翩翩起舞,摇摇晃晃的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树叶以青翠欲滴的颜色装扮树木,凋零后回归土地,作为养料,无怨无悔。夏天带走了人们的汗水,秋天送来了丰收,农民们在田间、果园忙碌着,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山脚下的麦田,一望无垠,像一块地毯铺向远方,沉甸甸的麦穗弯下了腰,是农民辛勤的汗水造就了这稻麦千层浪的景象。山腰上的野菊花竞相开放与麦田融为一体,像一幅油彩画。

秋是红色的。独立寒秋,孰不知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枫叶,层峦叠嶂,犹如一片红色的汪洋从地平线涌了过来,让我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阵秋风瑟瑟的吹过,在风的协助下,这片红色的海洋波澜起伏,争先恐后,气势汹汹的奔过来。片片枫叶在枝头随风起舞,奏响了一首秋之歌,仿佛在欢迎秋姑娘的到来,齐心协力装扮着这片大地,因为片片枫叶的点缀,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红色的毛衣。

秋是收获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爱着五彩缤纷的秋。

【篇五:读出书韵】

岁月的年轮已悄然转过十几道圆圈,回首过去,我已由一个幼稚的孩童变成一个追梦的少年,品味读书生涯,不禁感叹:我读书,我快乐。

我读书,于是爱由心生,快乐因爱而在。

总以为,爱就是摔倒时父母那双宽大温暖的手掌,是肚子饿时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亦或是母亲精心挑选的玩具……直到我上学,接触到了书,读到那千百年来传唱不绝的佳话,黄香温被,孔融让梨,读到小朋友给下班的妈妈倒茶,给劳累的妈妈洗脚……我惊讶了,原来真爱不是等着别人的爱,而是主动去爱别人。于是,生活中,劳累的妈妈会喝到我递过来的温热的牛奶,下雪时妈妈会围着沾着我体温的围巾,夏夜里,爸爸会享受到蒲扇带来的清凉……于是,生活中从此多了一份爱,也洋溢着满满的快乐。

我读书,于是我懂得珍惜,快乐因珍惜而存。

曾一度无忧,一度欢笑,因为饭桌上永远有我的最爱的菜肴,我总爱把白花花的米饭弄得地下都是,引得邻居的猫儿、狗儿过来打架才高兴。白居易啊,他告诉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爸妈在田里劳作多辛苦呀,我可要珍惜一粥一饭。于是,我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我珍惜大自然中的花香鸟语,流水淙淙,因此,我总是静心聆听,生怕惊吓他们的清梦;我珍惜家庭里的父严母慈,其乐溶溶,因此,我总是细心品味,贮存下最宝贵的财富;我珍惜学校里老师的殷殷教导,同学的侃侃而谈,把它装进我的行囊,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冬夏。于是,生命因为有了珍惜而充实,快乐也伴随着日子来轻轻到我的身边,给生活笼上一层清辉。

我读书,于是我学会坦然,快乐因坦然而永驻心间。

少年的我呀,总把世事看的太重,考试失利了,就紧锁着眉头,老师夸奖了,就眉飞色舞,朋友吵架了,就哭得稀里糊涂,爸妈批评了,就说要向三毛那样去流浪……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天空没有留下鸟儿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于是,我也学会坦然看生活。何必感叹生活的累?何必嘘叹生活的烦?何必想着带着钱包去流浪?我坦然看世界,心静如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也许这才是人生真境界。恍然间,天空透亮了,大地变宽了,心情开朗了,生活美丽了。快乐呀,就像那盈盈的月光,照在我人生的床头,伴我一夜的好梦。

如今,小小少年的书柜里,已是容纳不下更多的书了,每有闲暇,我都会轻轻拂过光洁的书面,体味那一个个快乐的瞬间。怎能忘记,看《水浒》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的酣畅淋漓;怎能忘记,看《简爱》时,罗切斯特和简爱互诉衷肠时的感动万分;怎能忘记,看《再别康桥》时,那字字句句令口齿生香的愉悦轻盈;怎能忘记,看《文化苦旅》时,那内心深处带来的激情震撼。

……

生活在继续,读书的脚步也不会停止,一路上,让我们采撷书本的绿叶,装个满怀,就像装满了整个世界,让读书的快乐盈盈的洒在怀间,就像那丝丝的细雨,清凉我们的人生。

【篇六:读出书韵】

书;演绎万家风情,述尽百态人生。书展现无穷智慧,托出无尽情思。于我而言,书更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任我攀登。

前进途中我也曾多次质疑;我也曾将刺眼的成绩单揉成一团丢入某处角落;我也曾预谋“破罐子破摔”,沉沦于挫折……可是,这些并没能给我带来什么,河川依旧会奔流不息,云彩依旧会浮于天际,草木依旧昂然向上生长……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想来,一直伴我同行的是——书中的向上姿态。

阅读经典筑梦未来。

阅读中华文学经典,学会树立向上的姿态。有如韩愈,“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朝奏夕贬仍望“为圣明除弊事”。再如柳宗元,材不被世用,道不行于时,处江湖之远的能造福一方。还如苏轼……他们处于乱世尚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生活,我又有什么理由生活安稳却自甘沉沦平庸呢?

古人留下无数传颂千古的人生哲理,于我而言是一个又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

阅读巨著筑梦起航。

阅读外国文学巨著,学会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尘世,不畏风雨,向上攀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以顽强向上的姿态为我树立了榜样。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时被一场大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最终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得里夫女子学院。在她88年的美丽年华中,有87年是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度过的,但她有着向上的姿态,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即便失去双眼失去光明却赢得了生命的光明。

生命中难免有黑暗与坎坷,若只是停驻不前,那么我们便会在黑暗中死去。而命运留给我们的,更有书中的“向上”。

吉格斯说过:“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是的,人生的旅途不可能只有鲜花与欢笑。风浪滔天时,弱者会采取消极而低沉的态度,止步不前,把挫折当作滋养懒惰的摇篮,坠入黑暗而强者会选择积极而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把挫折当作通向成功的阶梯,步步登高。

以不同的姿态面对人生,便会获得不同的风景,无论是放荡不羁的外表,还是宁静幽然的内心,都应该保持向上的姿态。书是向上的姿态,更是人生的智慧。

我将铭记书中向上的姿态,做一棵深深扎入土层的树,以向上的姿态去看朝夕岁月,听细水长流,以积极而薄发之势冲向云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