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游气象站有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游气象站有感】

今年的春天,真是难以琢磨,时热时冷,时晴时阴,偏偏赶上去气象站的这天下起了毛毛雨,天公不作美,但社员们一个个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个个如脱缰的野马,对这次的气象站之旅充满了期待。

大巴车在城区行驶了十几分钟,最后停在了二中的老校区,我忍不住诧异,怎么?难道气象站一直潜伏在学校?在我的想象,气象站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地方,应该建在人烟稀少的,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过了马路,一所有年代气息的气象站就赫然出现在眼前。

进入院内,一片空旷的绿地,正是观测点的所在。右手边的一排房是工作室。我们兵分两路,编辑部和实践部在站长的带领下,直奔观测场,宣传部和后勤部则先去了工作室。

乍一瞧,这只不过是一片空旷的草地,半青半黄的杂草在夹雨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然而,就像武侠小说里所写的那样,真人不露相。进院里,左手边就是风塔,当时有微风,风摆一上一下地来回的转动。据站长说,那是用来测风速的,通过电线传到下方的机器里。再向前就是一排罐头似的小铁桶,旁边是一个长筒,用于测量降水量的。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站长细心的打开两个盖子,拎出来两个玻璃瓶子,让大家亲身体验。

第一种仪器名为“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我国气象站对固态降水以人工观测为主,存在时效差等诸多弊端,不可全面连续的反映降雪的变化情况。而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基于载荷测量技术原理设计通过对盛水筒内质量变化来测量降水量。目前,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所采用的测量技术主要分两种,一基于电阻应变测量技术,二是振弦测量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固态、液态和混合性降水的自动观测,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种仪器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用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降水时雨水通过盛水器,再通过过滤斗流入翻斗里。当翻斗流入一定量的雨水后便会翻转,倒空斗里的水。翻斗的每次翻转通过干簧管转成脉冲信号传输到采集系统来进行测量降水量。由于摩擦力小,翻斗部件翻转灵敏,承雨口光洁度高,滞水产生的误差小,为我国广泛使用。

气象站还有很多有趣的设备,就不一一介绍了。

在室内观察的时候我注意到里面有一个工作日志本,里面是每天的气象记录,详细周密而认真。我心一下暖起来,每天就是这些人,在这个地方记录下这个城市的风雨冰霜,默默地奉献着。这样想来外面的冷风细雨都染上了人情味。

【篇二:游气象站有感】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天地人社团到宿州市气象站进行实地考察。每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这来之不易的活动。

从校园出发,沿途是宿州的大街小巷,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校车缓缓停在气象站附近,在老师的带领我们进入了气象站的大门。

从外貌上来看,着实觉得这与普通的老城区没什么不同,只是门上写着“宿州市气象站”,这六个字让这座园子也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七扭八拐地,我们到了真正的观测站,这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略有些荒芜的园子中,分散着高端的仪器,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站长细心地向我们解释着每个仪器的用途、规格以及使用方法。外表看似简单的仪器却能测出能见度、降水量等精确的气象数据。气象站刚建成时,所有的数据基本上都需要人工测量、人工观测,与现在精密的仪器所得出的数据是没有办法得到的,那时的困难程度比现如今大的多。

参观完户外设施,站长邀请我们到气象站的工作室去看一看,只见每台电脑上都显示密密麻麻的图像和数据。站长说:“我们所得的数据就是每分每秒数据统计的结果。”接着,他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去观察图像,分析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气象站工作人员的宣言与守则——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这也是我们中学生应有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件小事,积累下来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

我离开气象站后,我想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更多的是气象站工作人员言传身教给予我们的态度。这种对工作的热爱,认真做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将会成为我们心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篇三:游气象站有感】

“耶”,就在上个星期五,我们澧源镇一小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桑植国家基本气象站”。

天气阳光明媚,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轻盈的步伐,就开始出发了!

到了气象站的出入口,伸缩门的旁边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国家基本气象站”,过了出入口,就来到了一片空旷的水泥地,正前方是讲解牌,背面是石头砌成的墙,往下是整个桑植县城,左边是用蓝漆涂成的房屋,右边是一排郁郁葱葱的小树,绿的可爱,长得正旺。

讲解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几个小杯子的仪器,学名叫:“风向风速传感器”,顾名思义,当然是测量风向和风速的。下一个介绍的是火箭发射器,不要害怕,那只是人工降雨的好帮手,当干旱季节时,让人工降雨来湿润大地吧!

有同学提问:“火箭发射仪最多一次能发射几个火箭炮呢”。

讲解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可以发射四个”。

又一个同学问:“怎样发射的?”

讲解员回答说:“首先空管一定要让做决定,决定后再发射”。

接二连三的同学问问题,讲解员都一一解答。

往前走,观完解说牌,走上台阶,到了一个草坪上坐在上面玩,可舒服了。这次换了一个讲解员姐姐给我们介绍,这一个像水井的仪器,学名叫:“水蒸气传感器”,是测量水蒸气的,我们认真地听着,却不知时间在飞快地流逝。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许多花草,感觉听到它们正在向我们点头微笑,更像是在说:“下次再来哦!”我心里装着满满地遗憾,但又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虽然过了一星期,但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不想忘记!

【篇四:游气象站有感】

【参观气象站】

——郑淑尹

进入气象园,一个“黑猫警长”映入眼帘。他身穿银色大衣,头戴“小帽”,吸着个“大烟斗”,还提这个手提包“箱子”。

“哇!”同学们都叫起来。

“快看!那上面有几个什么字?”赵海彤指着“黑猫警察”头顶说道。

“那不是帽子!是风杯,它是用来测量——”

“它是用来测量风向的!”没等老师开口,潘昱皓就抢着说到。

“不是,它是用来测量风速的!”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

说完,又指着两个“大箭头”说:“那才是风向标,那才是用来测量风向的。风吹一吹,他就会指着风吹来的反方向。”老师告诉我们。

“原来如此!”

“大家过来看,这是百叶箱!”老师指着一个方形的箱子给我们讲解……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把知识装进口袋,迈着欢快的步伐回了学校……

【测温度的“蜂房”】

——汪咏樂

项目课,我们来到了气象站,一进去就看见草地立着几个蜂房,顿时,我所有的好奇心都被激起了,巴不得立马参观。

老师介绍完量雨器,就带我们来到了“蜂房”面前,她打开“蜂房”,只见里面都是一些温度计。老师说这是用来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测最低温度的温度计里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能承受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也不会有冷凝现象,它在环玻璃管里宛如一条银线,极难被发现,看久了眼睛都会花。测高温的温度计里装的是水银,因为它永运不会受高温的一些伤害。在温度计下面,还分别有两个小球,一个是干球,另一个则是湿球,好像是用来测空气湿度的,但我越听越糊涂,希望我回去以后能搞懂。

【参观气象站】

——蒋曦乐

我们一去到重师的气象站。“一些雨层云出现了!”一名热心的大姐姐讲解到,“快要下雨了!”。不一会儿,一层“细雨”就落了下来,笼罩人间。“真美呀!”

我们看见的第一个仪器是测量雨下了多少,大约一米的圆柱,头顶上有个小漏斗。雨点慢慢流下去,机器转圈圈,小笔自己画,雨又坐上小滑梯,落进烧杯之中。那名大姐姐用了120毫升的水来演示。只见“雨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水一落下去,就有一只无形的、但有力的手,推动了无数根数轴的圆柱体。突然,哪一支笔开始上下移动。“哈哈哈……”笑声响起来,我一看,原来笔没有墨了,我们一齐问大姐姐,如果上面有刻度,又要怎么办?大姐姐说,读刻度就行了。

我喜欢气象站!

【细长的“电饭煲”】

——陈涵彬

星期五下午的气象站游览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仪器就是检测雨量的仪器了。

我来到检测雨量的仪器面前,发现它体型细长,于是我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电饭煲”。只见这个细长的“电饭煲”长约一米,宽约零点二米,全身圆形状,它的头部是一个圆形漏斗,中间是一个指针和一个包了纸的圆体,底部则是一个水壶大小的杯子。

“电饭煲”是在下雨天才起到作用的,假如今天下了雨,那么“电饭煲”上方的雨点就会顺着顶部的漏斗“刷刷”的流到中间,流到中间之后指针受到压力,装有墨水的针头就会缓缓的升高(在纸上)。雨停后,暂时储存在中间的水便会一下子排到底部,指针会渐渐地退回去,不过指针上装的墨汁却在下雨的时候留下痕迹,根据这道痕迹,便可以轻松的判断降雨量。

天色不早了,我们也带着丰富的知识返回校园了。临走前,我还想着那个细长的电饭煲。

【风向标】

——杨新晨

“太棒了!”我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似的,冲进了气象园。

那个像风车一样的装置是什么呀?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那是风向标,它是一种能够测量风来的方向和速度的装置。”我们兴奋地看着风向标一会顺时针,一会逆时针地转来转去。

更让我们好奇的是“风向标”头顶上那个一直像风车一样转的东西。它是由三个勺子组成的,不过它可没喝汤的勺子那么光滑!我开始以为它是电动的,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它竟然是依靠风向和速度来旋转的!原来如此。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风杯!不过我们认为它的名字应该叫风勺才对,因为他长得像勺子嘛!

【神奇气象园】

——姚予

从学校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大白球,那个大白球位于操场旁的山坡上。“那里是哪儿?”我坐在台阶上,常常这样想。

乌云呼呼的吹,马上就要去气象站了,那里肯定很大,像科技馆,我们肯定也要坐电梯,最顶端还有精密的仪器,但现实结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那里不是气象站,而是气象园!

朝四处看看,那里根本就没有房子,只有工作房,并且小的不能再小,长约70米,宽约80米,不过那里打扮的很像花园。有几个长杆子立在了大家面前,风一吹杆子像勺子一样的东西就会像做旋转木马一样绕着杆子转,下面一点则是风向标,风朝哪边吹,细的那头就会指向哪儿,在用计算机计算什么时候风大什么时候风小。

下一个东西是啥?我们走进了用栅栏围起的一块花丛,“嗯,这是装饰品”?老师摇了摇头,用手扒开了花丛,上面有4个温度计,土里的部分有的稍微短一点,有的则长很多,他们都是用来测地温的,不过露出来的部分都一样长,我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

当我要临走时看了看工作坊,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来他就是大白球。

我坐在台阶上望着大白球,常常想着关于气象园的事。

【篇五:游气象站有感】

气象站里,老师拿了一把钥匙,向孔隙里一扭,当!“箱子”开了。只见里边装的时一个像胶卷一样的机器。这个机器,上面四一个卷起来的东西,上面有一些数码,还有一个黑色的箭头在东西上。中间有一根细管,细得好像是一根毛,下面还有一个大杯子。

大家看了这个机器都是一头雾水:“这啥呀?是电动胶卷吗?哪有这么大的胶卷……”正当我们争论时,老师开口了:“同学们,这个机器叫红外量雨器。”

“哇!太酷了!”我忍不住蹦了起来。老师继续笑着说:“上面有个洞,雨水就从这个洞滴进去,然后滴进这个卷里面。”老师指了指黑色箭头,“每滴一滴,箭头就会向上移一格,如果箭头在最上面,说明今天要下大暴雨,如果箭头在最下面,说明今天是晴天。”老师又摸了摸细管,“接着,细管会把水排到杯子里。好了,来试试吧!”我们迫不及待地看向老师,老师把水向里一洒,水飞奔到细管里,而黑色箭头指向了中间,水慢慢“走”到尽头,然后再“哔”的一声,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同学们欢呼了起来。

在那以后,我给红外量雨器曲取了个外号叫“惊奇红外量雨队长”!

【篇六:游气象站有感】

”这个是干嘛的?“”那个叫什么名字?“哦,原来是同学们在问老师!星期天的下午,张老师带我们到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采访。

我们坐公交车来到北环路的西端,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眼前。往后走,一座大约600多平方米围着铁栅栏的宽阔场地映入眼帘,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仪器,这里就是天门气象站。

张老师首先带我们来到了BL-1型防雹增雨火箭系统前。它的外形像一个火箭,盖着一层深绿色的布,用细绳绑着,放在一个白色的底座上。气象站的帅老师说:“它的作用是在乌云多,快下雨的时候,可以让它增大雨量。以前在农村,干旱季节的时候,农民伯伯怕地里的庄稼干死,就会提着水桶,到田头水沟里去弄水,然后去灌溉庄稼。现在有了防雹增雨火箭系统,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张老师和帅老师继续带着我们向前走。我们看见了一个形状奇怪的仪器,它有一根红色的柱子,和我们差不多高,上面固定了一个白色的箱子,箱子上面有一个像带子一样的东西,整体看起来像一个手提包,帅老师说:“它的名字叫空气负离子监测站,就是监测空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越多,空气就越清新,像森林、瀑布周围的负离子就比较多。”

看!风向风速传感器闪亮登场了。远远望去,它像一个高高的铁塔,顶端有3个像电风扇里的叶扇一样的东西,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它飞快地转了起来,都只能看到它的影子了。还有一个像苍蝇拍一样的东西,不停地左右摆动,像在打苍蝇,却怎么也打不着。帅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你们看,最上面的圆盘上有一个避雷针,是因为它太高,怕遇到雷雨天气时,被雷电劈到,损坏这个仪器。"

接着,我们又看到了大气水气监测站、称重降水传感器、百页箱……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帅老师还带我们来到了办公室,这里有许多电脑,没有一个人在这里工作,从以前的人工操控到现在的全自动化,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发送天气信息。

这次采访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气象的知识,我相信未来气象科技一定会更发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