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山水之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山水之间】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题记

我希望有个如你般的人,如这山间清晨一样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的肌肤。由起点到终点,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我希望有个如你般的人,放下世俗种种,归于生命的宁静,淡雅一生,数遍山水。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真实。

半生累,尽徒然,即使碑文流芳于世也嗤之以鼻。只愿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他在人间彷徨,却只要本心的天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他淡泊。

乘一叶扁舟。入境随风,邀南山对酌。转竹林深处,定一世沉浮,看云卷云舒。林中抚琴曲委婉,群山听懂语悲欢。他,如满树玉瓣般傲然,化流沙躺别有用心堤,茶候春夏的轮替。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生活本该如此。

“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而出的本性付诸生活。”犹记黑塞在《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一书的扉页中这样写道:对于少年时代的人而言,正初涉生活深渊,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奔向他们的目的地,或为名,或为利,可是只有少数撕下伪装,得心之所向。

当灰色的钢筋水泥楼群切割阳光的同时,很多人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冰冷的硬壳;当缤纷的霓虹用虚伪的色彩涂抹真实的时候,金钱就用它神奇的魔杖为众生锻造了不同的面具;当不分尊卑的友情成为小说中的故事,情愫就如秤上待价而沽的猪肉。人们如水中的鱼儿,为食物也能浮出水面喘口气,其余便终日奔波,永不停歇。这样状态下的人便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长年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周遭人对我满意的具体写照罢了。为了博取他人的赞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合适模式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发现,我只剩下一张模糊的面具和一条不回头的路。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一山一水,一朝一夕,奔波忙碌一生,汲汲营营一阵,最终每个人渴望的都是“岁月安好,现世安稳”。原来,人生的意义不是在山水踏尽之时,亦不是在名扬万里之后,而是放下包袱,回归自己最初的意愿。如此,即便黑发被时光与人事逼成三千白发,或是身躯被欲望与酒肉噬成散沙,每个人的内心都将涌出一眼清泉,涓涓流淌,长流不息。若每日晴朗,只愿如此活着。

《归去来兮辞》令人沉思。我是否该停下脚步问一问自己?回答是肯定的,我不会向这个浑浊的世界俯首称臣。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静流岁月的涟漪,我想要的,也不过如此。

【篇二:山水之间】

题记:想要心静下来,就去用心感受那山与水的气息。

七月,是炎热的季节,又是万物繁盛的时刻。自从初中以后就没有多少闲暇时光去亲近美好的大自然,陪伴疼我爱我的亲人。于是在上个假期,我推掉了绑在身上的补习班,满怀欢喜与期待的来到了姥姥家,那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那里有我儿时数不清的记忆。

那些天,每天早晨我牵着姥姥的手散步在林间小道上,就好似她牵着幼年时的我。身边是我最爱的人,一边搀扶着她,一边观察到周围的风景;山水秀丽如卷,鸟语不绝盈耳。近看皆是翠绿碧树,郁郁葱葱,佳木繁荫。一股浓重的油木香气,伴随着箐箐草香。远看如青黛般的山包,一环套这一环,那是重重山的影子。

走在花圃中,那一朵朵丁香般结着怨的姑娘。迎春花,绽放着笑脸,黄金般的甜蜜。白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让人不禁联想到薛宝钗团扇扑蝶的经典画面。踏着嫩嫩的新鲜的青草,脚底盛开着草缝中生长的小雏菊,它们虽是渺小,不起眼的存在,却又令人肃然起敬。

赞叹它生命的旺盛顽强。轻盈曼妙的蒲公英,风一吹,吹散了一大半,流浪到各个角落,却很自由,是一片片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草下的泥土湿湿滑滑,扶着姥姥。慢慢的挪步,静静的赏析着。我们来到了秋千下,藤蔓缠着枝桠,帮姥姥把秋千飞荡的很高,放松自在,她开心地笑了。又如幼时姥姥逗我开心的笑。我们都坐在起起落落的秋千上,小狗奔了过来,秋千飞起,它做着防守的姿态。秋千落下,兴奋的满地打滚。不一会,又钻到石背下面“考察了”。伴随着清风,山谷里传来阵阵鸟叫声,姥姥说:“三天打酒喝喝!”“那是什么”我问道。姥姥说,那是一种小鸟,那是它的叫声,意思是要下雨了。我心想,这鸟的叫声,清脆悦耳,的确是这样的腔调很特别,又是那么的有趣。

坐在秋千上,清凉的风吹在面颊上。寄情于山水间,浮现在眼前。那是山与水的巧妙结合,水如天,天如水。下了秋千,走在山底下倾泻明镜般的小河,那涓涓细流清澈欢快。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又如《醉翁亭记》中“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特别欣赏里面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悠然般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能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这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宝藏。愿我的心,归属这宁静的山林,远离喧嚣、浮华、聒噪。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导教师:吴明月)

【篇三:山水之间】

正所谓“桂林山水甲天山。”桂林,也就是“山水圣地!”

那天我和妈妈、姐姐去坐竹筏,游山水。我们一人拿一把水枪,来到了竹筏上。

我们先是遇到了一种奇似苹果的山,竹筏上的老爷爷说:“这是‘仙人摘苹果山’。”传说是一位仙人摘苹果时落下的一个大苹果,经过了千万年的风吹雨打,渐渐石化,才有如今的‘苹果山。’

接着,又有一座奇山迎面而来,老爷爷说:“这是孙悟空暴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时的石山。”最前面是猪八戒,露着它那肥厚的大肚皮,十分可爱。骑着白马的是唐僧,一只手竖在口前,仿佛在念:“阿弥陀佛。”在唐僧旁的就是孙悟空,他大步向前,用右手提着金箍棒,好像前方有一妖精,他纵身一跃,抡起金箍棒,好似在说:“吃俺老孙一棒!”最后面当然是沙和尚了,他手提铲子,上面扛着一大堆行囊,用四个字来形容它就是任劳任怨。

这儿的山好,那水也好啊!

没错,水面波光粼粼,我突然看到了一个角,不好!鲨鱼!我问老爷爷,是“那是鲨鱼吗”?老爷爷笑了笑,说:“那是潜艇,在打扫垃圾呢!”我也笑了,原来水的干净是这家伙的功劳啊!

正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不假,“山水圣地”非它莫属不可。

【篇四:山水之间】

从小到大,父母带领我走过千山万水。他们或巍峨,或娇小;或深不可测,或浅可见底。但在我看来,一方山水必有一方特点,它们也可体现出当地的人文。

我还记得曾去过的苏州园林。园林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园丁仔细、精心栽培的,那路旁的石阶,池中的假山,无一不是能工巧匠设计的。这园林,倒是与江南女子常穿的旗袍相映衬。潺潺的水声如同丝线,一针一线地构画出这锦绣江南。

若说这江南风景是精致的,那生活在江南的人也必是小巧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条小巷中,总会有几个女子走在瓦檐下,或轻快,或端庄。一旁还时不时会有老人家,担着扁担,担中或有几支莲藕,或有几支花束。这江南一切的美,都像茉莉花一样,清香而不艳俗,直直地闯进心间,令你越发沉迷。

而与江南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的西部。那里的山水,可就大相径庭了。

就来说说不久前刚去的西藏吧。

那儿的山,都不容小觑。若不做准备,就徒步攀登,可会吃大苦头的。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山,给人以雄伟壮阔之感。犹记得火车经过唐古拉山时,列车上乘客因藏羚羊和黑牦牛而发出的阵阵惊呼。是啊!那儿的一景一物,都是上天锻造的。山是陡峭的,水是湍急的。住在雅鲁藏布江旁的那个晚上,我听着水的撞击声入眠。黄褐色的水,在峡谷内四处冲撞,最终浩浩荡荡地向远方流去。

想必,那里的人们,性格也该是豪爽,直接的吧!

果不其然,在去大昭寺的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朝圣者。他们身穿藏袍,磕着等身的长头,就这样“三步一长头”得向寺庙靠近。他们的手中还转着经轮,嘴中念着经文。许多信徒还会把自己的积蓄捐给寺庙,他们愿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

这或许,就是险峻山河带给他们的毅力吧!

两种山河都美——前者是温婉的美,后者是壮烈的美。

这两者孕育的人文,也都值得敬佩——前者的矜持优雅,后者的狂放豪爽。

每个山水都有自己的美法!

【篇五:山水之间】

漫步林间,常见莺飞草长,静观云卷云舒,一岁枯荣是大自然给予的轮回;轻点鼠标,目及大街小巷,遍观全球风云,一寸方圆知天下是科技带来的福音。

自然之怡,科技之光,于精神于物质为人们所受益。人因亲近自然而生生不息,因探求真知而追求科技,但同时科技也使醉翁之意远乎山水之间。

历史的洪波涌起,从夜观天象,到宴酒酣饮,从天上明月到地上白霜,自然在古人心中往往是心灵的寄托,灵魂的归宿。“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是朱淑贞暮春的丝丝情愫;“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是王维隐匿山间寄情山水;“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是李白宴饮之时大伸雅怀。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若只是坐于封闭的楼房里,远离自然,又如何丈量万物?“儿童自然缺失症”以一种强硬的姿态界定了我们的童年,大人们也在家与工作的两点一线中陷入了恶循环。自然渐渐成为了一种想而不能的奢望。

科技的昂首向前,一方面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科技使我们更全面、更理性的看待自然,即便是远离山水,我们依旧能从山水之中体会物竞天择。生活节奏的骤然加快,疲于奔命之时又谈何感知自然?即使有机会一睹大自然,也只是过个场,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内心浮躁,只是追随人潮涌动,山水之美于他们而言怕也只是一纸之画。如此一来,自然的美更是“宛在水中央”。

但自然孕育出的人类,集天地之精华,终究还是要落叶归根。科技只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追寻自然才是我们的本真。我们应当去繁从简,从繁忙中抽出时间,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日出日落,嗅花果清香,感人生百态。佛山的七星幼儿园园长说:“自然中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育。”于是他将“亲近自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一些企业也会定期组织员工出游踏青,在工作之暇与自然相处,让员工近距离感知自然。这是我们对科技的抗争,与未来无声的较量。但感知自然与凑热闹终究是不同的。武汉前段时间也开放了“萤火虫公园”,引来无数人前去游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那一点植物性,坦然而平静,平和而苍翠。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写道: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所谓近距离感知自然大抵即如此,不慕名利不羡仙,你我皆醉,山水之间。

【篇六:山水之间】

湛蓝的天空悠悠地飘来几朵白云,清澈的水里交织着欢乐的鱼儿,翠色的山峰整齐地排列着如同着绿装的军人。这一切,真的很美,很美。

山泉的潺潺之音,洗涤着心灵的旧迹与尘埃。微风吹过海面的声音,激发了求索者狂野的信念与斗志。“叮铃铃——”划破了沉寂的大地,载入最古老的史册之中,她永恒不息。

屹立的山峰,宛如雄姿勃发的壮年,有直冲云霄之势!大自然的力量无法用牛顿的常规定律来衡量,但它的壮阔绝对可以用“精美的图画,最美的肖像”来形容。

流动的水,总是清澈且灵秀的,“透明”是再好不过的修饰语。灵动的身躯在蜿蜒的小道上活动自如,连蛇也逊色了几分。轻轻地冲刷不干净的石子,慢慢孵化出了漂亮的鹅卵石。可是,鹅卵石与水相比,它只能用“漂亮”来形容,仅此而已。

云朵在天空中飘乎不定,似在对山、水的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究竟去哪却又不得而知。山之美、水之美,实在不是可以轻易辨别出来的。湛蓝的天,是他们的生母养母,各自都继承了其母的优点,可以说,平分秋色。各自的美,来自其最深处的气魄,而并非仅是视觉上的感受。

鲜花仰起她羞涩的脸颊,那是她对“峻”山的仰慕,但那终究只是个虚荣,仅是一个幻象。鲜花没有树苗的志向,树苗的一生都在为“成长”而拼搏,而鲜花只因对娇艳的贪慕而失去了与“峻”山永存的机会。

山之美,不在于树木与嫩草对他的装饰,而在于它峻峭之模样。那挺拔的英姿,射出令人敬畏的气魄——纵使突兀的山亦有此气势。山的高度,就是我衡量山之美的标准。纵然是拥有参天大树的小丘,我不会因树而睹之如高山峻岭。小丘就是小丘,无法改变,只有经过漫长的历练,或难或险,还有大地的孕育,“小丘”才会“成长”为“大山”。美也随之一起孕育出了。

水之美,不在于透过她所看到的鹅卵石有多漂亮,而在于她清明灵秀的本身。顺着小道蜿蜒而下,还不忘在寂静的路途中奏出“生命之曲”。我总觉得潭水固然清澈,但不及小溪那般灵秀。是的,一潭死水,静谧得,不,应该是幽寂得让人发寒。最终,那本该是灵秀的身躯在潭中自我腐烂。说小溪之灵秀,倒不如说她“灵动”,正因“流动”而有“活力”,才会“灵”。任何生命都是“川流不息”的,否则就变成了灭亡而悄然离去了。

白云悠悠地从头顶飘过,欢乐的鱼儿划出了视线,山尖的高度开阔了我的视野,水之潺潺流入了我的心间,美在山水之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