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京城风华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京城风华】

启,紫禁城的朱红宫门;醉,清华北大的湖光塔影;问,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一路向北,且行且思。京城风华,一顾绝代。

紫禁宫墙

茕茕穿过午门,视野顿时开阔,碧蓝一泓,万里无云,冬日上午的阳光带着温暖,明晃晃如金子一般澄亮。宫殿尽是飞檐卷翘,金色华瓦在阳光下粼粼如耀目的金波,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一派富贵祥和的盛世华丽之气。

太和殿内的赤金龙椅透露着威严的风范,心中顿生豪迈之情。突然想到,有多少人为这一张冰凉坚硬的龙椅前赴后继,有多少人在梦中俯瞰万里河山,芸芸众生。可最终成为帝王的寥寥无几,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死去的将士位,无一例外地为紫禁城的宫墙积了血色。

行至东西六宫,见有些屋檐褪了色,曾住过难以计数的妃嫔的宫殿,一朝归于沉寂。宫里的女人就像御花园里的花,一波儿谢了,总有另一波儿会开,永远也开不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无数青春葬于这围城内,血泪浸泡出紫禁城朱红色的宫墙。

不知不觉已出了神武门。那一抹金黄,那一笔朱红,道不尽皇城的气度高华。

清北湖光

如有幸,请许我成为清北学子中的一人,久久依偎在湖光塔影旁。

暖冬的下午,清华校园路旁的古树依旧肃然静立,枝桠将天空分割成一块块,阳光柔和地洒下来。在北大,未名湖一半结冰,一半柔波荡漾,照出博雅塔的清姿。

简单而美好地,清华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我第一次这样认真地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清华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走出校门,是多么不忍。也许,自这次告别,我会一生无缘再踏进它们,但谁说希望渺茫?冥冥之中,我或许已与那一片湖光塔影作好了约定。

圆明残垣

断壁残桓,再熟悉不过的画面,所以队伍中有人不禁笑了:这不就是历史书上的照片么?

可我一点也笑不出来,不敢想象那灼灼烈焰,三日不绝。原是皇家风范,异域风情,江南风光,英法一炬,可怜焦土!

眼前的圆明园,虽然整修过,也不复昔年姹紫嫣红开遍,只余断井残垣触目惊心,供后人咏叹凭吊。

该去怨谁?该去恨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早已倒塌;烧杀抢掠的英法联军,早已作古。我只愿活在当下的我们不要对历史嗤之以鼻,不让我们的民族再次遭受同样的疼痛。

掩,东西六宫的翡翠珠帘;醒,清北池中的冬日残荷;答,圆明残垣的焦黑烙印。一路南归,且忆且悟,京城风华,永不泯灭。

【篇二:京城风华】

今天,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们一年级和四年级的班级文集出版啦!加上这两本,我们的文集数量就增加到一、二、三、四,一共四本了,过几天,五年级文集出版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文集就全了。毕业时就可以就可以作为小学的一个纪念,也可以当同学录使用。

这些文集展现了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的过程。从一年级的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到现在的上百字数,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她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记录和写照,等我们长大后,可以把它拿在手中,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稚气的文章,定然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文集设计得非常精美。我认为四年级的这本,封面是最好看的。它的封面上面飞满了蒲公英,底端是一些树叶,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最顶端有一根常春藤,几片云彩和点点光芒,整个封面的背景颜色是上黄下蓝。这幅画给人日出的感觉,就像我们年轻一代的人红日初升,大放光芒!而且当中有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如第二十八页,张润青写的《我的同学是奇葩》,辞藻华丽;第三百五十七页,董书荣写的《疯狂之旅》等属于搞笑派;第一百六十三页,吕伟翔写的《蚯蚓、蜜蜂与桂花》,还有第三百八十八页,王光普写的《小草一家》等属于想象派;其它的大多数是写实派。

这两本文集真好,我一定要细细品味、好好收藏它们。(指导教师:孙丽美)

【篇三:京城风华】

今天,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们一年级和四年级的班级文集出版啦!加上这两本,我们的文集数量就增加到一、二、三、四,一共四本了,过几天,五年级文集出版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文集就全了。毕业时就可以就可以作为小学的一个纪念,也可以当同学录使用。

这些文集展现了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的过程。从一年级的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到现在的上百字数,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她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记录和写照,等我们长大后,可以把它拿在手中,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稚气的文章,定然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文集设计得非常精美。我认为四年级的这本,封面是最好看的。它的封面上面飞满了蒲公英,底端是一些树叶,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最顶端有一根常春藤,几片云彩和点点光芒,整个封面的背景颜色是上黄下蓝。这幅画给人日出的感觉,就像我们年轻一代的人红日初升,大放光芒!而且当中有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如第二十八页,张润青写的《我的同学是奇葩》,辞藻华丽;第三百五十七页,董书荣写的《疯狂之旅》等属于搞笑派;第一百六十三页,吕伟翔写的《蚯蚓、蜜蜂与桂花》,还有第三百八十八页,王光普写的《小草一家》等属于想象派;其它的大多数是写实派。

这两本文集真好,我一定要细细品味、好好收藏它们。

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 赵丰年

【篇四:京城风华】

曾经,想于落花中独立,看清风拂过的江面不起半点波纹,回首却见那如山的书卷中竟也别有天地;曾经,想伫立于小巷,看无尽的边缘没有半丝曲折,回首却听到那纷繁的乐谱竟也怡然自得;曾经,也想独上高楼,看萧瑟的栏杆毫无生机,回首却见那如画的山水竟也别有韵味。

曾几何时,感叹于生命的苍白无味,却见黎明的曙光驱散心灵的迷雾,竟也发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圣地,单调的世界瞬间五彩斑斓。是这样文明千年的古国,是这样绝代风华的帝都。

绝代风华,这里有如痴如醉的唐诗宋词。世事变迁,斗转星移,时间销蚀了一切,却残留了精神文化。在如今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还能否在氤氲的书香之中,倾听那远古的声音,品味唐诗宋词?就是这样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到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秋风袅袅的黄昏,想到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万物萌发的春日,想到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然后才醒悟到若是少了这唐诗宋词,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便会黯然失色。诗词化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所有人的情感,你可以在品味诗词的刹那脱离都市的繁华,在诗词垒起的世界里来寻找灵魂的乐土。

绝代风华,这里有绘声绘色的戏曲民乐。是在那样一个信息阻塞的年代里,有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戏剧文艺、入耳动听的民乐情调。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百堤柳帘。是在那样的年代,有那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先辈的教导,只靠自己潜心研摩,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身段与嗓音,在满是坎坷的前方路上不断摸索,才涌现了这样一批艺术大家:言菊朋、谭鑫培、梅兰芳……他们是因为情有独钟,才成就事业,往往情有独钟的一个瞬间,便是一个世纪。

绝代风华,这里有庄严肃穆的文明古迹。中国是一个有千年文明的古国,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兴衰,上至秦皇汉武的八达岭长城、京杭大运河,下至明清的紫禁城与圆明园。每一所建筑都是一个符号,标记了历史上它们曾熠熠生辉的印迹。辉煌虽已逝去,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明底蕴。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正如这歌中唱的好,我们在中国,我们有绝代风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中华文化自豪!

【篇五:京城风华】

江南水乡,水乡江南。

这是我们当提到江南所想到的第一个词。阳春三月,当江北的人们还未脱下过冬的棉衣,江南的河岸上却已传来阵阵船歌。在那阵阵歌声中,仿佛可见一婀娜多姿,眉清目秀的女子向着河岸缓步走来,步步生莲,这就是江南范儿。

朔风皑皑,漫天白雪在阳光的照映下挥洒,即使太阳高照,也让人手脚发凉;细雨绵绵,土膏微润,江南的女子坐在一叶扁舟上,遥望山北那边的北方,与江北的小伙子隔山而望。他们望见对方的土地,相互向往着却又相互排斥着,就这样望着,望着,最终,化为两个天地,化为两种不同的范儿。

江北的范儿,似乎就是那样直白,他们将自己暴露在火辣的烈日下。他们不怕这灼人的光线,豪爽畅快地将汗水挥洒于田间。黄土高坡上,高昂嘹亮的调子传递着热情,欢快热烈的舞步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毫无畏惧和遮掩地追求着光和热,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独特的江北范儿,大气磅礴,风华无端。

江南的范儿,让你无法轻易说出口,她是那样的含蓄,温婉而矜持。她们是女子,是午后的暖阳里撑着油纸伞缓步而行的丁香,是李璟笔下“丁香空结雨中愁”,是江南的绵绵细雨,滴滴答答的拍打着水面,惊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如果你在一种安静的地方发现一位撑伞的女子,独步前行于这幽邃的路径,你会发现,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细雨沾湿了她的长发,仅留下点点水珠,晶莹剔透,点缀在她的发际,是比这世界上最昂贵的珍珠还要美丽的水滴,流传着醉人的光芒。这,就是江南的范儿,妩媚动人。

江南和江北,像一对情人深切对望,而他们又彼此向往,最后,自成一片天地,共同守护着他们热爱的土地,共同守护着血脉相连的华夏民族,将两种范儿融合到了一起,共同构成那道“中国范儿”。他们携手并肩,走向世界舞台,立足于上,以他们不同的范儿,带给世人奇妙的感受。他们是那样协调,江南与江北,天生就是相辅相成。锦绣江南,风华江北,当如此。

【篇六:京城风华】

一周年到了,风来雨去,日月交替,又来到了4月1日,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成立距今,已有一年了,再次立于郁文雕像前,我望着他那和睦的微笑,如沐春风,仿佛看见了他浅浅的笑着,望向远方。

手持一朵白色纸花,轻轻抚弄它那柔软的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摸破了,从它的身上,仿佛散发出了奇异的味道,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又一次从我心头尘封的回忆卷起。

捧着它,我收起了笑容,没有了往日的嬉笑,一步一步走向了郁达夫先生的故居。

一入门,就看见那一排排莹莹绿草,散发着生机与活力,在草的掩映下,一个大鱼缸若隐若现,据说,这就是郁达夫当年掉下去过的缸。再向前走两步,那儿是少年郁达夫的天堂——会客厅,望着桌上层层沧桑的云纹,我仿佛想到了祖母与客人聊着天,小郁达夫则在一旁扮着鬼脸,那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走到楼顶,来到了夕阳楼,据说,这是郁达夫夫妇一同取的名字,我来到窗前,仿佛见到了郁达夫先生静立于此,静静的眺望远方,望着残阳缓缓退去。

参观完了郁达夫故居,我们徒步走向鹳山公园。

白花依旧捧在手中,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圣洁的光华。

一步一步走上石阶,没有人抱怨累。这时,眼前一晃,出现了一片空地,我们相继走上去,周围的山壁上挂满了绿色的叶子,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安详,而绿色包围着的,是那矮矮的围墙,墙前有一块石碑,“郁曼陀血衣塚”几个血色的大字让我不禁瞳孔一缩,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失神地向墙内望去,里面尽是些小草,别人或许不认为这些草有什么意义,但,我却想起了《有的人》中的一句话:“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有青青的野草!”难道不是吗?郁曼陀先生一生致力于法律,为人民的公平扛起大梁,却被伪军的刺客暗杀了,可他的精神依旧在,没有因为他的死去而消逝,反而激励了更多爱国青年奋发向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郁曼陀先生的一生是不朽的,他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缅怀他,纪念他,他是一位永恒的英烈!

再向前走,就是“双烈亭”,双烈亭里的墙上刻着郁达夫先生和郁曼陀先生的画像,亭间,有一块石碑矗立,上面,刻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手持白花,花儿在微风的轻拂下,摇了摇。

所有人,没有半点声音,静静地默哀着,想必,所有人此时的内心,都充满震撼、敬佩吧?

所有人,都闭上了眼,愿他们二位在天国安息,不只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为祖国捐躯的同胞们,愿他们能在天国好好的。

睁开了眼,捧着手中的白花,走向了石碑,缓缓躬身,放下了白花,在心中虔诚的祝愿他们。

刹那之间,几十朵白花拥住了石碑,像许久不见的老友,如今久别重逢一般。

对前辈的画像鞠了一躬,往回走去。

往回走,一株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樟树映入眼帘,看了看,差不多需要三人合抱才能围住,一个枝丫就比小树还粗了。顺着台阶向下走,就是富春湾,春风吹来,之前的一些惆怅、阴霾,都被吹散了,坐在台阶上,感受风的拂过,一瞬间,就有了吟诗的欲望,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了一首诗:

富春湾

独坐富春湾,

江依旧蓝。

叶落风不散,

仍吹故乡谙。

写完这首诗,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望向江畔,我好像看见了郁达夫先生立在围栏边,望着江面,望着远处的小屋,浅浅的笑着,笑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