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进化赏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进化赏梅】

开学前的最后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爸爸妈妈带我去进化镇吉山村看梅花。

来到梅山下,一眼望去有一大片梅林。有红的、白的、粉红的、淡黄的,非常漂亮。走近一看,每棵梅树上还挂着名牌。大红色的是骨里红梅,粉红色的是宫粉梅,梅红色的是朱砂梅,雪白的是白梅,淡黄色的是绿萼梅,梅花的品种真多啊!我们接着往上走,来到一片草地,这里除了种满了各种梅花外,还有一个大型的儿童滑滑梯。我玩了滑滑梯,在梅花树下拍了照。然后我们继续往上爬,经过一座小竹桥,竹桥下面有个池塘,竹桥旁边的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祝福条,十分好看。一路上爸爸妈妈给我拍了很多照片,我摆出各式各样的姿势,妈妈夸我人比花美!

我阿姨看到了我的照片之后,给我点评:“三生三世,十里梅林,宫粉绿萼,羡美娇娥!

【篇二:进化赏梅】

当我们昂首仰望天才时,当我们羡慕天才那刺眼的光芒时,我们是否想过那耀眼的光芒从何而来,那与日月争辉的光芒是以何物聚集而成的。

黄沙漫漫,伴珍珠一颗,同样在烈日下暴晒,千里外远眺,谁看不到那颗圆润闪亮的珠子?谁又注意到了大片黄色中的一粒沙?人人都想做珍珠,光彩夺目,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是,珍珠原本不就是一粒沙子吗?

在逝去的记忆里,或是阳光的午后,或是星星点缀的梦里,一道微光从心灵上如箭射过,毫无预料,极其意外地出现,不曾停留,又如流星般匆匆划过天幕,那道微光如此渺小,荧光一般,因为微不足道,你不曾将它铭记于心,可天才会刻骨铭心,因为我们的随便舍弃,我们离平凡越来越近,离伟大越来越远,沦为沧海深处毫无光泽的沙砾。

多年以后,以天才的作品,认出了曾被舍弃的微光,那刹那是愤怒,是遗憾,是惋惜,还是深深的悲哀?是否正在那时天才无比耀眼的光芒是从微光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我们随手遗弃渐渐它就黯淡了;而天才时刻珍惜着,所以才有无比耀眼的的光芒。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我想到拿随身携带的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光虽小但却不曾遗弃,正因为懂得珍惜,正因为学会把握和运用,于是在时光的打磨下,沙砾变成了珍珠,微光聚集成日月,化作历史记录了他们。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牛顿珍惜苹果掉落的微光,而创作了《万有引力》学说,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巨人;瓦特珍惜了开水沸腾时带给他的一刹那微光,而改进了蒸汽机,赢得万世铭记;沃尔特没有舍弃小老鼠带给他的一瞬微光,而创造了众人喜爱的米老鼠,名留历史。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如果毕达哥拉斯不曾珍惜有节奏的打铁声中迸发的微笑,又怎么会认识到音乐的和谐与数学的比率可能相关的;倘若凯库勒舍弃了梦中碳原子如蛇般咬住尾巴旋转扭动的微光,又何来苯分子的六角环状结构?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当灵感悄然来临,生命之笔会记下他的足迹,不要因为那点微光实在渺小而舍弃,辽阔的沧海也是从点滴聚集而来的,不要因为那渺小微光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偷无法抢便不以为然,你放弃的机会,它不会在原地等待你,它会扬帆起航寻找珍惜它的人,去寻找会让它发光的人。

那一秒,心灵虽掠过的是一道渺小的微光,但请你不要忽略它,不要随意舍弃它,请珍惜它,记录它,毫不犹豫地用手雕刻完成它,化虚幻为真实,迸发微光,闪耀永恒。

【篇三:进化赏梅】

什么是进化?不断思索为进化,不断进取为进化。不要沉溺于自己的安乐窝,勇敢追求,不断进化。

何为人类?大家都说是神奇的物种,实则不过是动物的一种。那又为何会与动物如此泾渭分明呢?因为我们已进化成可以统治、让动物臣服的生物。如果亿万年前,我们不曾从那树上跳下,如果面对困难,我们不曾苦苦思索,如果面对现状,我们只有满足……我们会是什么?

我们不能满足。

面对木牍,蔡伦没有满足,才有了今天便于书写的纸张;面对权威的牛顿,爱因斯坦没有满足,才有了今日更加完备的物理体系;面对残奥会上的金牌,“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没有满足,才有了如今全世界对他的褒奖;面对科技,比尔·盖茨没有满足,才有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如果只有满足,我们拥有什么?

假设我们只有满足。

像吴王一样,沦为越王马前卒;像古老的中国,认为自己地大物博,于是闭关锁国,沦为帝国刀俎下的鱼肉……也或许我们满足于自己的山洞,就会沦为蠢笨的不知名的某种动物。

不满足意味着要去追求,而不满足却不意味着贪得无厌,日日沉迷于别人的争夺。不满足是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为之喜为之优,然后收获一份也许没有成功,但过程充满快乐的人生。不满足不是追名逐利,好高骛远,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价值之物,苦苦追寻,落得个遭人唾骂而悲惨的下场。要追求,但不要盲目追求,要进取,但不要选错方向,要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什么有意义,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追求,才能让自己的境界升华,才能称之为个人的进化。

没有追求,没有不满足,我们不会进化。今日我们满足,就会停滞不前。请勇敢走出来,去追求,去进化。

【篇四:进化赏梅】

当下,科技在高速发展,或许过不了多久,就会高度发达。人工智能就像是魔法一样,将一堆“破铜烂铁”摇身一变,成了能像人一样思考的计算机。于是我们说:“计算机越来越像人了。”然而,实际上人类也在慢慢往计算机方向演变,这是很危险的。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通过预设算法、程序来使它运行,以达到设计师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计算机本身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或者“执行程序的意义”,就算是人工智能也在其列,比如那位下棋高手“阿尔法狗”,就算它下得再高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下棋,为什么要去赢别人。

那或许有人会说:“人向计算机演变,不是好事吗?我们会专注于正在执行的事,提高办事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会有浪费的存在,能完成更多的事情。”

的确,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是进化了,但从整体,从大局来看,这个进步太片面了,人们进化了办事效率的同时,却失去了作为人本身该有的东西——价值观与同情心。人类有理性思维,计算机有算法程序,两者是类似的,但人类的价值观与同情心,决定了人类相比计算机还有感性思维,它让我们去思考做事的意义、价值,以及是否会伤及无辜。

假如人类果真像计算机一样,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必将走入一个黑暗的时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盗窃、谋害、行贿。连正义的法律与道德,也显得黯淡,失去价值。那时,人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为了决定谁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人与计算机必有一战,然而,人的理性思维与计算机的程序算法相比,更高明吗?这场战争,人类又有多少胜算呢?

既然已经知道了失去同情心与价值观的利害,我们是否该思考如何防止人类变成计算机那天的到来呢?我认为要避免这一切的发生,是要看人类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我认为,们应该普及教育,尤其在低龄,尤其普及文学上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受到熏陶,明白什么是正,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邪。在人很纯真的时代,播下美好的种子,才不至于结出恶果,才能为他们竖立正确的思想,才能在这之上发展法律,完善法律。这样,合理的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延续。

我记得石森有部作品,叫《电脑奇侠》,讲一位人造机械人“次郎”安装了“良心回路”帮助人类打击邪恶机械人。机械人有良心回路,是幸运的,倘若哪天人类也不得不都装上了,那可是真的悲哀啊!

【篇五:进化赏梅】

玛雅人的预言再次落空,2012年,地球并没有如约毁灭。在感谢上帝恩赐与宽恕的基础上,幸存的人们将世界潮流迭而又迭,朝利人的方向不断前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新生命力被注入当代世界之中。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偶然,亦是必然。它的出现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是社会得以润滑前进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许多对人工智能的评价似乎蒙上了阴暗的面纱,无论是“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称霸世界”之类的遑论,亦或是“人工智能将永远追赶不上人脑”的消极观点,都阻止不了事实的日臻完善和根深蒂固:人工智能会为现代化的进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其发展速度将匹敌,甚至超越人脑的思考速度。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与恐慌并非完全谬无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东京馆内展出的音乐机器人令世人所惊艳折服,它用娴熟的指法向世人呈现了中国名曲《茉莉花》。它所展现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日本对科技的不懈苛求与突破。

这种精神和趋势显然感染了许多人,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近年来,美国推出的“深蓝”机器人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世界象棋大师,高考机器人以微弱差距与高考状元相匹敌,人工智能将现代化的潮流推向了历史最高点。

人们于此担忧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因为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已然不是冰冷的钢铁驱壳,而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温度的生命体。人们在惊惶的同时,亦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并逼迫自己精益求精,以削减这种顾虑,并迸发更强大的创造力。

然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顾虑是有现实条件为依托的,并非泛泛而谈,杞人忧天。

我们常能看到公车上站着的,已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他们经历了一天的奔波和劳累,将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入座的年轻一族时,换来的却是无视和白眼。当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看到的不是争相报警和解救奄奄一息之人,而是争相拍照并发送朋友圈,原本留有一线生之希冀的受害者,就这样在闪光灯下无助而绝望地死去。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相比起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社会风气发生了进乎180度逆转。人性深处的冷漠亦被展露无遗。鲜有热心之人,亦会被大众的不屑与排挤而被逼仄于道德的角落。犹如中国人才被批评家肆意蹂躏一般,我已深深体味到鲁迅现生的悲哀。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的产物,利大于弊罢,弊大于里也罢,人们在享受其便捷之时定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世无完物,我们无法谋求的社会的勠力同心,正气凛然,那便从自身做起,严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迷失在现代化的麦浪之中。

【篇六:进化赏梅】

有朝一日,“人工智能”或将主宰世界。所谓“人工智能”,更似“人工智人”:那是身体机能得到无限加强的“类神”人类,用科技将自身武装到牙齿;大脑仍是人脑,但在社会演化下,向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正义或邪恶,只有高效与低能,成功与失败。

着实恐怖,却是现实。工业革命见证了物质的腾飞与人性的异化,智人早已在向“人工智人”的进化之路上扬帆起航。

工厂问世,搅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作息;火车发明,使人手一只怀表,时间精细成表盘上的数字、刻度。自此,生活之钟愈转愈快,钟面上添了分针又增了秒针。时间永远稀缺,两周后的日程表也已排得满满当当。如何是好?生活只得退化为由家到单位的定点往返;处事则追求那直达终点的最短路径。河流蜿蜒曲折是为了哺育更多生灵,若裁弯取直就难免汹涌泛滥。但我们已无暇顾及直来直往的程序思维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减损和对他人造成的间接伤害。当事事有时限,效率才是王道。

劳动的时钟,使我们沉重的甲壳;负重前行,我们疲惫不堪。但在社会洪流之下,个人能动却如甲虫的触手般羸弱。当劳动成为常态化的苦痛,人也就异化为丧失精神性的非人。即便在那极其有限的闲暇之中,我们也往往由于流水线式工作对个性的磨损,与被他人役使对身心的摧残,而无法静心忍性、休养生息,却自甘堕落地寻求物质与感官的刺激。我们纵情于灯红酒绿与声色犬马,超级购物中心就是我们的精神教堂。久之,物质的追求成为时人的生活目标与存在意义;内心世界渐成荒芜之地,无人问津。

沿着最高效的最短路径,向着物质性的客观目的,智人的思维方式,又与计算机何异?

但计算机终究是冷冰冰的物质实体。我们可以辩称,人的爱与同情,怎能与计算机相提并论?比如,贫民窟是经济发展的枷锁——物质的丰盈在人口爆炸面前仍是稀缺。计算机会告诉我们,一颗炸弹就能解决问题,精英主义是高效之举;但各国政府的扶贫大计,从未消止。

可就请投眼于养殖场:奶牛自出生就在不足一平米的小隔间里,难以转身,无法踱步,吃喝拉撒都在此地;肉鸡一出生就不见光明,羽翼未丰就在流水线上被集体屠杀……标准化养殖场以其计算机式的精准效率演绎着人的残忍。而我们在喝牛奶、吃鸡肉之际的泰然自若,不也是一种冷漠?印第安人有言,人类当是自然的守护者。“当你离开大地,请保证大地是原来那样。”不幸的是,对自然资源的巧取豪夺,是时人求取物质腾飞的快车道。我们正以过河拆桥的冷漠,使大地母亲遍体鳞伤……

细数智人的冷漠罪行,遍举不尽。而最为可怖的品质,不是仇恨,不是愤怒,恰是冷漠:骇人听闻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人口骤减一半。难道欧洲人对素未谋面的非洲土著怀恨在心?并不,仅仅是贪婪物质、急于求成,引起对生命的冷漠,导致如此暴行。讽刺的是,正是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完成了资本积累,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蜕变。智人社会的进化是历史上最致命的洪水,因此造成的伤害,又岂能胜数。

加害于人,则必加害于身。智人向计算机的“进化”,终究无法达到极致:人类无法预见未来,也无法推算尽一切暴行的可能后果。工业起飞之初,工厂可谓多多益善,又有谁能料到全球变暖正带来人类生存危机?核武器的发明,也是手握战争权柄,乃至不战而胜的快捷通道,又怎知核子危机的阴霾一旦形成便挥之不去。罔顾后果必然埋下祸因。智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结者?

拥有神的能力,却贪得无厌,冷漠无情。世间罪恶,莫此大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