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我心中的鲁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我心中的鲁迅】

小时候,父母对我的讲过有关鲁迅的故事,可我对鲁迅的印象已模糊不清了,自从学习了有关鲁迅的几篇文章后,我才对他有了几分了解,才知道他是如此的伟大。

鲁迅本来是富家子弟,条件优越,从小衣食无忧,但这些并不是鲁迅所追求的目标。鲁迅从小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局限很不满意,他多么向往广阔的生活天地,多么羡慕朴实的劳动人民,他身贵不嫌贫。鲁迅在学习上是那样珍惜时光,潜心钻研。长大后,他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革命,鲁迅的笔就是同反动统治者做斗争最厉害的武器,鲁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赶写出一篇篇文章,犹如插入反动派心中的一把把利剑,也因此,鲁迅在革命斗争中遭到了多次的挫折与迫害。鲁迅怜悯劳苦大众,他活着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为人民当牛做马无怨无悔。鲁迅为了早日推翻反动统治,让全国受苦受难的人从水深火热中早日得以解放,摆脱穷困,摆脱痛苦,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不分昼夜,分秒必争,一丝不苟,忘我工作。他虽然只活了55岁,但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鲁迅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性格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他对身边的人,不论是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庸人都是关怀备至的,他对下一代青年的进步和发展更是百般关心,而在别人关心他的时候,他每每都会婉言拒绝,这让我对他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赞叹不已。

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品质在我们心中是永不磨灭的。

点评:小作者用肺腑之语写出了鲁迅高尚的品质及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篇二:我心中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

鲁迅是一个憎恨旧社会的人。他在晚餐桌前和侄女周晔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为帮助不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而陷入沉思。

鲁迅是一个关心下代的人。在和侄女讨论《水浒传》时,幽默而委婉地批评侄女读书太马虎,并送她两本书。看到进步青年买不起书时,慷慨得把书送给了他。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他经常工作到很晚,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倒经常关心女佣阿三的身体,不叫她干重活。

鲁迅是一个关心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他在看到车夫受伤时,直接蹲下来帮车夫包扎,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他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劳苦人民。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向困难低头,用满腔热情和行动默默地为革命献出了一生。正如诗中所写“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开创美好未来!

【篇三:我心中的鲁迅】

今天,我们去了鲁迅故里。

一大早,就有三辆大巴车早早地等在学校门口。我们乘坐的是4号车,可是老师让我们先到教室集合,再统一上车。到了教室,我看见已经有20多个小朋友在了,老师则没来。又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来,这时候,人已经特别多了。等到人都到齐的时候,老师说:“大家排队上车吧!”大家立刻欢呼起来,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

到了鲁迅故里,车子停了下来,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下车了。我们首先去了鲁迅故居,里面有好多鲁迅用过和看过的东西。第二个参观的是三味书屋,里面有鲁迅在课桌上刻过的“早”字。不过,课桌不像我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是用木头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不锈钢和塑料做的课桌呢!第三个去参观的是百草园,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几百种草,数来数去也只看到十几种草,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几百种草,我有点失望了。

参观完百草园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回学校了。路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在嘈杂的人群中高声叫卖着。臭豆腐、羊肉串和冰淇凌的香味直扑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可是,我们不能买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溜走”。

鲁迅故里是绍兴的一处名胜古迹,我们要爱护它们,更要尊重他们。绍兴是一座千年古城,除了鲁迅故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周恩来故居、大禹陵,还有蔡元培故居等等,真为自己生活在绍兴感到骄傲!

【篇四:我心中的鲁迅】

我很喜欢鲁迅,原因是他写的作品好,选材独特,饱含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生动的文学性,让人读后耳目一新,这也是我喜欢鲁迅的直接原因。

记得我读过的鲁迅的第一篇作品是短篇小说《故乡》,读完后,那个麻木的祥林嫂,那个消极的中年闰土,在我的脑海里面简直挥之不去、不可磨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鲁迅的小说,喜欢上了鲁迅的杂文,喜欢上了鲁迅的散文。

后来又查了他的资料,认识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大文豪,他以笔代剑,呼唤百姓们起来勇敢地斗争,他用文章使人们觉悟起来。

他的诗采也不差,郭沫若说:“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瑧绝唱。”从这几句诗中就不难看出鲁迅的诗才是多么受人敬仰的了,再看看鲁迅在《自嘲》里面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听,这语气,是多么的朗爽、是多么的豪气、是多么的有豪情壮志啊。

鲁迅先生是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让我们都来把鲁迅的文笔、鲁迅的精神传承下去。

【篇五:我心中的鲁迅】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中国空前的民族英雄。”郁达夫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只有读鲁迅的作品。”

每次读到鲁迅的作品,我总是感慨万分。那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很容易使人全身热血沸腾,总觉得路在前方,人生总有希望。就像鲁迅所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也阻止他不得。”

文学是所属时代的反映,一个作家的思想也就是作家人格的反映,鲁迅的文章毫无虚假。他把文字加工成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入敌人和国民的心脏。

自1840年一声炮响后,中国的命运就随之改变了,也同时改变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命运。在那个受人欺凌的,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鲁迅就是在这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而想方设法委曲求全来保全自己性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因为有这样可以诅咒的时代,才能为他的创作奠定基础。

鲁迅深谙医学只救得国民的躯体而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于是他自弃医从文。1911年,鲁迅应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员。1918年,鲁迅第一次用这一笔名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发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的呐喊,惊醒了中国的一大批有识之士。之后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鲁迅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猛士,就如他所说:“谁也不能阻挡生命的路”,谁也挡不住他傲骨的气质,更阻挡不了他探索民族发展的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疯狂的武装侵略,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鲁迅在此形势下鼓励人们要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

时间在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人的青春年华。在这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鲁迅走了很久,也走得非常艰辛。1936年5月,鲁迅患上了肺病。在这生死的边缘,他依然在战斗,仿佛永远不会倒下一般。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篇六:我心中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手捧一本鲁迅先生的《自嘲》,我看得正入神,不禁念出了声。

我感慨于鲁迅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高尚品质,称赞与鲁迅奋力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伟大精神。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却染不掉那豪言壮语;病魔吞没了他的健康,却吞不去那豪心壮志。一心为百姓,甘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伟大的人,岂是三言两语能诉说出来的?

五十六年为一生,沧海桑田不退缩。鲁迅并不漫长的人生从来没有歇息过,一路向前,不畏荆棘,风雨兼程。为的是什么?为了人民。一生中能遇见这样的人,怕是死而无憾吧?

光阴辗转,日月如梭。黑暗夺去了鲁迅先生宝贵的生命年华,化作青青野草,春风拂来,舞动着的是那不朽的希望与精神,与天同在,和地共安,生生不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