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在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里讲述了关于雾霾的危害与大面积的污染,体现出了我们现在空气质量的低下,以及如果依然对这种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不管不问的话,中国很有可能陷入一种“空气危机”。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自当雾霾出现后,医院里呼吸科、内科、儿科已经挤满了人。中国现在的这种状况,无疑等于是自杀,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有感触啊!

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光速”,许多乡下农村都在拆迁,那些曾经空气十分清新的农村,如今已变成许许多多的楼盘市场;那曾经树木郁郁的林山,如今也被大量砍伐;曾经那充满生机的河流,如今已变成了一片“死海”……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人类,你们已经犯下了滔天的大罪,若你们还不知悔改,自然会给予你们无穷无尽的惩戒。

现在,工业化的社会已经遍布全中国,时代的变迁让人们来不及眨眼。在十几年前我的老家还是一片青山绿水,空气是让人陶醉。现在,我的老家已经盖起了高楼,曾经的绿色也消失了。

地球已被你们蒙上了灰,她很伤心,她在哭泣;上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很愧疚,他很后悔,他在想为什么要让人类来到这世上,去破坏生态去践踏那自然!

人类啊,该是时候醒悟了!雾霾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如果你们还执迷不悟,你们将自己毁灭自己!

【篇二: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一部让我反反复复看了都不会觉得无味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第三次看,反而觉得越看越隐藏不住我内心的澎湃。

我脑海里重复出现的是PM2.5,它不仅仅是那几个字,它还是那一大堆的细小物品,它还是那令人担忧和重视的PM2.5。因为它的威力,孩子们被困在家里看雾霾,人们出去被迫要带上口罩,也许这时眼神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这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烟囱冒出一阵阵的浓黑烟,倒过来看,那气势犹如瀑布在飞流;那黑色的江水犹如写字时用的黑墨水,也许以后我们可以直接从江水那提取墨水。当看到整个北京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还以为那是仙人隐居的地方,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只能默默在感慨惆怅。《PM2.5》的那一动画真是做得好,解释出它是我们人类最强悍的敌人。看了之后,不禁让人类觉得自己的可笑,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操作地球的一切,可是还征服不了那么细小的的东西,因为那是我们一直都在制造它的出现。

“有发展,必有污染”,真的是这样吗?即使看到英国工业革命那时也发生了一场“环境”风暴。但试问一句,难道中国走完工业革命就不用花大量的资金去处理那些留下的“残尸骸骨”吗?何不一边发展一边环保,即使路要走久一点。记得柴静问一位小朋友“你见过蓝天白云?”孩子可怜巴巴的回答“见过一点蓝的”我只是觉得自己比那小孩幸运一点,起码我见过蓝天白云。试想再过十几年,小朋友的回答——只是摇头,那真的是个可怕的地方。

当地球披上一层白纱,当人们眼前只有那一盏盏希望的灯。这时也只有那一点点的灯光为我们引路,难道人们才会在此时此刻去反思这个问题的根源?不,《穹顶之下》让我们反思“环境”让政府重视“环境”让我有一个冲动的想法——以后要去拯救我们的环境,让《穹顶之下》深埋蓝天白云之中。

【篇三: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一个小小的舞台,一个几乎占据整个背景的大屏幕,一个短头发,身穿牛仔裤的女主持人,柴静就这样和我们“分享”着雾霾下的种种不堪。

柴静由她的女儿开始讲起,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可是她的大部分时间却只能被告关在家里,为什么呢?因为雾霾,因为空气中那些飘浮着的莫名的小颗粒,为了避免霾的袭击,人们只能选择呆在家里,可是这样做,什么时候才是头呢,人们怎样才能摆脱雾霾呢?就这样,柴静凭借着她的央视的人脉进行了自己与霾的对抗,从汽车排放到工厂排污,从石油化工到钢铁煤炭,这些产业对污染的“贡献量”大得惊人。看似强大的国防事来下,牺牲的又有多少?大批大批的不合格汽车被贴上了合格、环保的标签,却排放着几百种的污染物,相关部门却置之不理,执法人员更无法将其查处。工业区的大烟卤向外倾吐着黑乎乎的废气,本已不再湛蓝的天空变得更加灰暗,甚至连“中国石油”这样强大的企业都藏满了污秽。

这一切,究竟该谁来负责,是不知情的违法车的司机,还是奋力在违法企业里干活的农民工?如果真的要取缔不合格工厂,那么多少人会失业,又有多少人会流离失所,这或许也正是相关部门不采取行动的借口吧。

再看看外国,曾经有雾都之称的伦敦,中国的现在就是它的过去,可是如今,英国的环保与经济发展毫不冲突,为什么同样都是发展经济,外国却可以环保、发展两不误呢?

再反省反省自身吧,官员腐败,资源垄断,有关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连法律都存有明显漏洞,样样都是致命的,中国样样不缺,难道一定要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来换取工业发展吗?

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同样也都是创造者之一,做为我们自己,即使无法亲手关停重污染的企业,也千万不能为这样的企业效命,即使我们不能禁售不符合环保规定的车,也不要做违规车的主人。

即使我们不能重换蓝天,也要对得起自己头上顶着的一方苍穹。

【篇四: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着。”

在我们措手不及时,雾霾如同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击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国,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问:“二十年间那片蓝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云又去哪了?”

我从来不曾想过冬天供暖的背后是一群恐怖的颗粒物,不曾想过汽车行驶的背后一例是危险的污染,更不曾想过自由呼吸的背后是无数危险的因子,我也从来未曾想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种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进手术室的场景,他们一家人没有吸烟史,却仍在遭受着这样的病痛,当显式镜中出现遍满黑丝、黑斑的肺部,我不禁为她心痛;一个小女孩孤独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个莺语花香的外界;那个六岁的山西女孩仰着无邪的脸回答:“没有见过星星与白云……”我曾以为只有见到矿山的炸裂,只有见到冒着黑烟的烟囱才算是污染,但事实却是雾霾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与幸福。

那我们如何对待雾霾,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经的路。英国委员会大臣说过,政府将公平竞争的机会留给市场,市场自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他们使用了天然气,这便是创新的力量。我们也不应当置身事外,环境的保护也依靠我们每一个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觉到脚踏实地,而不只是寄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当我看见那终被网覆盖起来的泥土,看见安装了净化处理装置的餐馆,看见了加油站的员工对器材进行更新,而不是说着“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话语的时候,我终究是对这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有着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我相信我们留给自己的子孙也不会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那个小女孩在花盆里养了一只蜗牛,每天都对着它吹气,你见到了吗?它其实真在一步步地长大,就像我们憧憬着的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篇五: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花了104分钟,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靠在椅子上……

作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看完这样的纪录片没有感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还是一个感性之人。感性之人关注的当然是感性之事。

柴静是本着一份作为中国公民的道德良心,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的一种关爱孩子的天性。我国许多城市的雾霾现象普遍严重。当然,我并没有像诸多网友所说的感到恐惧与对生活的无望。对我而言,深深地更是一种愤慨。真的很是生气。

中国的雾霾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不可救药的。作为一个感性之人,我更想说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原,习相近。当然,照这种情况,苟不教,性乃迁是不可置疑的。

我不由的笑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更甚至到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将本来真善美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毁坏,直到面目全非的时候,到危害到自己的那一瞬间,才气急败坏,焦躁,烦恼。看着那一个个面对着全国甚至全球的观众时的那种语无伦次,也可以说是“胡言乱语”时,我感到了一种悲哀。人性的悲哀。

我不想用数字与生硬的理论来论证哪儿的雾霾的指数是多少,更不想在这大谈雾霾的危害有多少。这些谁不知道?既然能以环境为代价,以自己的下一代的生命来做赌注去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就一定懂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没有柴静去做出这个《穹顶之下》,我想,还有多少人连自己亲手造成的局面都不敢承认。人,就是这般虚伪。

为什么当面对面去交流的时候会冷言相待,而当手机这个冷酷的机器出现在面前时却唯唯诺诺,霎时间就懂了很多,做了很多。电子产品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到头来却又控制了人类自己。“奴隶”依旧是存在的。只不过,人类这次,是心甘情愿做了奴隶,还是渐渐地,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呢?

我向来是不喜欢用冰冷的数字与空洞的大道理来解释任何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依旧选择了人性。

阳光是最为美好的实物,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粮。东西不在阳光下运用的话或是发霉,或是干燥无生机。我想,我们也许,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在阳光下公开地来晒一晒自己,手中的活儿也发霉了,因为,我们早已经发霉。

柴静说,她永远关注着蓝色的地球,即使是活着,还是死去。因为,这一生一世,都有着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延续下去。

人性,因为我们拥有,即使曾经。但是,拥有过就是拥有过,他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那有一个永远鲜活的种子。因为,我们终究叫做人。

阳光甚好,去阳光浴,你约吗?我想,你会答应的。

【篇六: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看了《穹顶之下》这部影片,我意识到了现在环境污染的严重,以及当前人类的恶行。

当前大气污染是多么严重,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天数看不见蓝天,天空阴沉沉的,看不见一点云彩。工地污染乱排放,不做过滤措施,沙土不遮挡,运沙车不做盖子,这些都是当前人类对大气污染不重视的表现。

在《穹顶之下》里我看到了一个“笑话”——在一个建筑工地,一个超标的烟塔排放着污染物,柴静到了那儿后,他们拆了这座烟塔,几年后柴静又来到那里,结果他们建了一座更大的塔。

这就是人们对大气污染的不重视,他们本可以改过自新为天空变蓝贡献一份力。但现在却火上浇油,天空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才变黑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保护天空献一份力呢?

虽然中国早已发出了许许多多《大气污染法》,但却没有用几次,甚至有的还从来都没用过。外国的天空为什么蓝,因为他们下的让天空变蓝的决心,用大量资金去改善。如果中国这样,我相信中国的天空也能变好,变蓝。

如果大家都能动员起来,我相信世界能变得更加美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