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感恩教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感恩教师】

弹指一挥间,五年过去了,我们已从懵懂的年纪走到了花季。这其中,您——宋老师,让我难以忘怀。

您是微笑女神。那是一年级,当我们步入教室,对一切都很陌生时,是您的微笑让我感到温暖和熟悉。您走上讲台,冲我们笑笑,笑得那么灿烂。“同学们好……”您说话的声音如黄鹂一般清脆悦耳,那声音在教室的空气中扩散开来,撩动着我的心弦。从这一刻起,我便喜欢上了您,您微笑的样子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您是辛勤的园丁。当春天来临时,您撒下了六十六粒种子,只要好好培育,到了秋天,就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你是绝对不会不会放弃每一粒种子的。当种子遇到“拦路虎”时,您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您对我的激励,我时时铭记在心,这些鼓励,就是我从嫩芽成长到果实的最好肥料!我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我只希望用我优异的成绩来使您骄傲!

您是我的大朋友。您可能已经忘了,但我将会永远记得。当时,班上风靡跳皮筋,您心痒痒了,忍不住也来了一把。您像那轻盈的蝴蝶,我们不仅叹服起来。跳完了,您的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在我眼里,您是一个永远不会老的朋友,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抹上了一笔鲜亮的色彩。

宋老师,您像春天的微风把新意和蓬勃吹给我们;您像夏季的暖风把知识和理智送给我们;您像秋天的凉风审视我们的错误与缺点;您像冬天的寒风严厉的吹走我们的污点与坏习惯。我一定不会辜负您,老师,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老师!最后,我想向您真诚地说上一声:“我爱您!”

【篇二:感恩教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古往今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棒”,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就是教师的敬业奉献品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受人爱戴的人民教师。

我的爸爸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着教育工作,爸爸的朋友圈里,大都是优秀的老师。小时候,校园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老师是我见过最多的长辈,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和小伙伴们玩一个叫做“老师学生”的游戏,游戏中我总选择做老师,我喜欢那种三尺讲台的感觉。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教师梦的种子。求学路上,总觉得我们的老师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他们,我喜欢我的老师们。渐渐地成长后,我喜欢上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迷恋上读魏巍的一篇文章,叫做《我的老师》,向往一种神圣的职业,叫做人民教师。

现在的我,还只是一名初中生,处在汲取知识的关键阶段,陪伴我成长的,是郧西县马安中学的教师团队。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认真负责,他们创造了学校自2004年以来连续13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全县第一的奇迹;独创的“自主教育”品牌闻名全国,吸引了省内外上百所中学8000余名教师前来考察;以“自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改经验引起众多媒体和教育专家的关注;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殊荣;从学校教师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镇中心学校柯昌英校长,曾作为山区优秀教师代表受到领导的接见……年复一年,马安中学的老师们用言行孕育出一种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志存高远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永不言弃的追梦精神。在“马安精神”引领下,耳濡目染,我一定潜心接受教导,以老师为镜,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本领,锤炼奋勇争先的意志,争做最优秀的自己,朝着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不懈奋斗!

知识改变人生,教育成就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矢志不渝追梦逐梦,努力让梦想成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的梦,教师梦;教育梦,中国梦!

【篇三:感恩教师】

教师,是我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与其说扮演,倒不如说我自己偏爱这个职业,教书育人,本身就是我的梦想。岁月荏苒,自己当上教师也有九年了,这九年里,时光教会了我很多,也改变了我很多。但从学生时代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我对报刊的那份热情,却始终燃烧着。

从自己站在讲台上开始,《中国教师报》成了我一直执着的东西。这么多年,不得不说,我确实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最初相识并了解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的一份赠报,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做班主任的快乐!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接下来就让我谈谈《中国教师报》对我的改变吧。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所有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对那些成绩不显著的学生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中国教师报》让我对学生更宽容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是《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她的一篇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更重要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中国教师报》是属于我们老师自己的报纸,这里面的文章涉及教育热点、难点,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我们老师自身的状态,有的老师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都刊登在《中国教师报》上,有的老师把自己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刊登在教师报上,每当自己阅读到这些文章时,自己都受益匪浅,当邮递员把中国教师报送到学校的时候,我就爱不释手。可以说,我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教师报》,她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踏上了这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似乎十分平淡,但我会一直遨游在《中国教师报的》这片智慧的海洋中,从中汲取更多的教学宝藏,让自己的教育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收益更多!阅读是一次没有终点站的旅途。是《中国教师报》为我打开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看到一片更为广阔的风景,为自己的成长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中国教师报》,感谢一路有你相伴,陪同我进步!

【篇四:感恩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是让我们学生敬而远之的。但它的确是崇高的,成为一名教师,无论就业还是退休,都有学生来看望他们,可谓桃李满天下。多幸福啊!因此,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教师,给学生们传授知识。

成为教师的首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可不能误人子弟!而渊博的知识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就像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可不能急于求成。所以,我现在的认真学习就是为以后的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渊博的知识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教育方法,可不能把学生引入歧途。好的教育方法从哪儿来呢?我开始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首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严老师。我发现严老师上课时为了让我们积极发言,就直接叫名字,这就激起了我们的兴趣,让我们“被迫”动脑,“被迫”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主动举手的习惯。而且严老师教育我们时,说的话都很幽默,但幽默中却带着深深的指责,就像“糖衣炮弹”般,这也令我对严老师的敬佩增多了几分。还有是奥数朱老师。朱老师也非常幽默,玩起来像个小孩子一样,但一上课就马上严肃起来,仿佛换了个人似的。这些教育方法都值得一学。

除了这些外,一个合格的老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对学生的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这些条件,将来做一个好老师,让我最大的心愿得以实现。

【篇五:感恩教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飞速发展的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未来的教师办公室。未来的教师办公室里有很多先进的机器。你别小看它们,它们可是教师们的好帮手。有了它们,教师办公方便多了。

教师们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费力地批改作业,很辛苦,也容易患腰椎和颈椎病。现在,每个教师按一下办公桌上的按钮,一台作业批改机器就会出现。教师们只要把作业放进机器里,批改机很快就会把作业批改完。最后作业批改机会把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输出来。这真是太方便了!另外,每次考试之后,教师们也可以将试卷放进批改机里批改。有了作业批改机真是太方便了!

再说考试,现在教室里安装了可移动的针式监控器,所以已经是无人监控考试了。考试时,如果有的学生作弊,教师就只要在办公室里遥控警告或在成绩册上记低分。

上课时,同学们打开课桌上的电脑,就会在电脑里看见教师。教师在电脑中进行视频教学。学生们呢?也不用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全是无纸化课本和作业,真是简便易行。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也在为教师们着想呢?如果你们也为教师们着想,就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研究出更多利于教师们身心健康的机器。

【篇六:感恩教师】

教师生涯的一路走来,提起《中国教师报》,我真得感慨万千,真得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的一路相伴,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在三尺讲台站稳脚跟。

2007年带着几分惶恐与欣喜,我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特别是面对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我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自己当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凭于老师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成就,这句话完全是一种自谦,可是对于我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尽管有惶恐,尽管有太多的不安,可是我的教师身份已经注定,我所要做的不能只是担心害怕,而是千方百计要想着怎样去提高,让自己尽快胜任教师这一伟大而又平凡的职业。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啊,特别是现如今这样一个人心基本被浮躁俘虏的时代,潜下心已是难事,更何况深处僻远的乡村我又该从何做起呢?身边的同事大多以麻将、扑克游戏人生,学校别说图书馆,就是简单的几份党报也是有了这期没那期,这样的一个落后环境,让我再次陷入了苦恼。可就在这时候《中国教师报》悄然走入了我的生命。

从教两年后的一个暑假,我到在城里教书的一个同学那里做客,刚进门同学就很兴奋地给我介绍起了《中国教师报》,并且夸赞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经同学介绍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直属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也是一份在中国教育界具有影响力、对全国教师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新锐报纸,她秉承“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生存状态,全情投入为提升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服务。“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是这份报纸的最大特点。在同学的帮助下我也订了一份《中国教师报》。时隔几年,我仍清楚地记得拿到第一期报纸时候的情形,当《教育家周刊》、《教师生活周刊》、《教师论坛》、《班级在线》、《现代课堂周刊》等栏目映入我的眼帘时,心中的那份喜悦真得难以言表,那份高兴劲是任何物质性的享受所无法替代的,因为我的工作实际缺少的就是这些理论及实际的指点,从那天开始我迷上了一盏孤灯的生活,一边如饥似渴的阅读,一边不停地做着摘抄笔记,还一边设想着最近的教学或管理该如何入手,时而掩卷深思,时而会心一笑,我的的确确被《中国教师报》的魅力征服了。

因为《中国教师报》,我的教学水平及教育管理能力均有了较大提高,我发现自从有了这份报纸,我的工作目的性更强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当年的那种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当年的那份恐惧在这里转变为了自信。《中国教师报》不仅给我带来了福音也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我一直坚信好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好的教育。

刘冬冬是我去年接手的一名转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更麻烦的是他的性格过于倔强、暴躁,很难与同学相处,有时候竟然还能与任课老师发生顶撞。这样的学生我真是第一次遇到,应付他的经验一片空白,可他已经坐在班级了,我总不能把他赶走了事啊,可是这样的一名同学我究竟该如何说服教育呢?正当我陷入苦恼时,新的一期《中国教师报》把我带进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这期的《教师论坛》叙述了一位老师的类似经历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文章详细剖析了这类学生的习惯特征及心理因素,其中最受用的一句话就是:找准病根付出十二分的耐心。想想我自己,只是一味的苦恼,既没有弄清他成绩落后,脾气暴躁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付出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这样怎能解决好问题呢?是啊,面对问题怨天尤人而不用心观察这不正是很多人习惯的通病吗?正是这句话唤醒了我也帮助了刘冬冬。

有了《中国教师报》的陪伴和指点,我不敢说自己在教育上取得了真经,可是一份扎扎实实的收获却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相信有《中国教师报》的陪同,前方的路我会走得更加平坦!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