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风格各异的民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风格各异的民居】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的住心也是风格各异的。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生活条件较好,而且我们这个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修建一般都是三层小楼。

引入眼帘的这些楼房,个个外观也和别的民族大小相同。我们这个地方大多都是用砖头整齐的砌成的,这样即美观又简单。从那平坦的院坝走到堂屋,最打眼的是摆放着一张方形或圆型的桌子和沙发、椅子和电视机、饮水机这些家用设备,这样更便于接待客人。从堂屋往左边,这间屋子大多都是用来堆放粮食和农用工具的,穿过堂屋就是厨房,厨房在堂屋较后面一面,通过厨房往右边走几步,就到厕所了,这厕所比咸房还要空洞,这就为什么呢?因为这不简单保只是厕所,这里还是喂养牲口的场圈,所以与厨房相比较宽敞。再从堂屋往右走,这就是里屋了,穿过里屋,就到了堆放酸菜的菜坛屋,这里泡有多年的菜菜,这里不仅仅堆放着各种酸菜的坛,还堆放着珍藏的好东西,有酒类,补药和各种好吃的,所以这里是最好的地方。从一楼慢慢走到二楼,这二楼便是卧室了,卧室一般都根据家中的人数来布置,人数少的在二间左右,人数多的在四间左右,卧室外边的围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既是为了保证人的安全又是为了美观,可以种养花草,穿过那卧室,又来到顶楼——三楼了,三楼最空旷了,因为它平时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在农忙的时候被人重视,这时能在这儿晾晒粮食,在这年过节时它的作用也挺大的,在人多时可以在那里摆上几桌。

我国蒙古族人民就和我们的民居不一样,因为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理、气候不相同,再加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以养牧为生,所以他们的房屋也是简单的一个账篷,这些账篷冬暖夏凉,拆迁也是方便,小羊们没草吃了可以快速、随时随地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去。

各具特色的住房,风格各异的民居,时时处处张显中华的风采。难道这不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篇二:风格各异的民居】

在福建生闽西山区连城县,有一个已经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建筑群,它就是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的培田古民居。它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一齐被看作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走进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犹如走进了浩大的艺术展馆,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黑瓦,黑砖和已经褪去鲜艳色彩的木头组成的建筑遍布全村。祠堂斗拱雕刻精美,朵朵祥云雕刻在那坚硬的木板上竟也有画中一般的轻盈之感。雕刻仿佛是村里人天生的本领,木刻窗雕随处可见。板上刻着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个个如真的一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更为神奇的是,善于雕刻的培田人在灰色的石块上也能如绘画一般轻松雕刻出人物,花草。石块上的人物仿佛真的在对话,湍急的河水仿佛真的奔流不息。这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培田人的手中后,变成了一件件富有文化色彩的艺术品。石街,黑砖,黑瓦,白墙,这条古街就像一幅挂在天地间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培田古民居还是一座历史展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培田古民居保留着清朝明代的中国文化。30座明清时期建造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处书院,2座跨街牌坊,1条千米古街,组成了庞大的古建筑群。漫步其中,你会看见身旁的白墙上都有水墨晕开的黑色痕迹,看着这八百多年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它们好像把我们带回了明清时期,带到了一本记载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书中遨游。

培田古民居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眺望建筑群,虽是一片乌黑的房顶,却是整整齐齐,排列有致。在山脚下的树木,民居,田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

【篇三:风格各异的民居】

我的家乡在德庆县的一个小镇上,那里民风淳朴、风光秀美,被评为广东省的文明村,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泥砖房子,被誉为武垄镇的“奇葩”呢!

家乡的房子都是用泥砖、瓦片、木材等材料建成的。虽然简单,但是每一个角落都做得一丝不苟,屋子的窗台、横梁上,都雕刻着精致的花纹,还有双龙戏珠等图案,那些砖雕泥塑栩栩如生,在古朴的老屋里起了画龙点睛之笔,使人看了觉得有一种特别的美。

家乡有近千幢的泥砖房,大多数都是解放前建成,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那泛黄的墙壁显示了时代的印记。虽然经过历史的重重变革,但她还是屹立着,没有倒下,就像中国人的那种不屈的精神。

走进屋子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抬头就可以看得见蓝天的天井。天井呈长方形,屋角有一个人工的抽水井,那可是以前的“自来水”呢。天井的右边是一间厨房,每当从这里经过,都会闻到香喷喷的菜香。天井的另一边是一间杂物室,里面是圈牲口的或放杂物用的。

穿过天井往里面走,就是客厅了。客厅的最里面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供桌,上面摆放着许多供品,是用来拜祭祖先的;客厅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间房子,是供家人起居休息用的,一般其他人是不能进去的。整间屋子通风透气、冬暖夏凉。

家乡的民居,不同于城里人的别墅,但是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却有很高的价值,她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生活安定。我爱故乡的民居。

【篇四:风格各异的民居】

像一个天然屏障为你抵抗暴雨侵袭,像一个跳动火苗为你带来阵阵暖意,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会想起我们生活的家。过去奶奶的房子是茅草房,如果遇到暴风雨的袭击,这座房子就立即显示出它的弱点来了——它就像一个漏勺一样,总往屋里漏水,使屋里的人像在跳《贵妃醉酒》一样。

后来就是用砖瓦砌成的房子,这房子让人感觉像埃及金字塔。为什么会觉得像金字塔呢?是因为金字塔也是用砖块堆成的。这种房子的房顶呈三角形,下雨时,雨水可以顺着瓦棱流淌下来,水撞击地面的声音就像一曲优美的小令。人在屋里,望着房檐下晶莹的珠帘,不禁想起孙悟空的水帘洞来。不过它和过去的茅草房相比,可算是“铁壁铜墙”了。

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就是用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了,这种房子在表面上刷上白漆,真像一位白衣仙子。咦,房顶做成平的,雨水不就会积在房顶上了吗?这您大可放心,肯定不会的,在房顶上留一个小洞接一节水管,水就会顺着流了下来,测起阵阵水花,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这种房子坚固、美观,比起它的老前辈,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现在的人们可真会享受生活,都已经往上了楼房。现在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像战士一样矗立在公路两旁,而且,用的砖块也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颜色也丰富多彩,把这原本就美丽的房子装扮得更像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白漆是她那飘逸的长裙,窗户是她那深邃的眼睛,那密密的眼帘使你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再看看内部可真是一点儿也不逊色,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地板砖,它们真像一颗颗钻石拼成的,光芒耀眼,简直可以和古代的皇宫相媲美了,不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一玉口成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