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历史老树的年轮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历史老树的年轮】

我是一棵普通的大榕树。三国鼎立时期,一曹魏贵族随手将我种在了洛阳城内。自此,我的生命之舟正式启航。天长日久,枝叶繁茂,根须叠生。

约莫过了十多年,我几乎已经独木成林,年轮中渐渐融入人间世事。此时,魏主曹髦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数月后,司马昭弑主,自立为帝。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登基,励精图治,灭蜀伐吴,统一华夏。

然而,好景不长。自司马炎统一九州后,天下财宝尽集洛阳,勤俭不再,奢靡渐长,贵族们挥金如土。无论是谁,身上总是珠光宝气,衣冠华丽。特别是安阳乡侯石崇、后将军王恺,还进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斗富闹剧。石、王均是后房不下数百,衣锦绣,佩珠翠,日夜丝竹不绝。王恺欲炫富,居家用糖洗锅。而石崇针锋相对,以蜡代薪。王恺不甘示弱,买紫丝布做步障四十里,华丽至极。石崇“更上一层楼”,买锦布为步障五十里。王恺屡斗屡败,心极其不甘,得外甥司马炎之助,获赐二尺珊瑚树一株,取至石崇面前炫耀。谁料石崇执铁如意一把击碎。王恺大怒,强要石崇赔偿。石崇冷笑不止,反道:“小小宝物,何足挂齿?”遂命家僮取出家藏珊瑚树,约有数十株,长二尺至四尺不等,统是光彩夺目,豪华异常,任由王恺自择。王恺羞惭退去。石崇因此冠名洛阳城。我不由得连连叹息,摇头道:“如此奢靡,西晋的国运岂能长久?!”

果不出我所料,短命的西晋仅仅五十二年便轰然倒下。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奢靡之风虽无大变,但一位廉吏却令我眼前一亮,敬畏三分,他就是——吴隐之,官任度支尚书。吴生平极为勤俭,茅屋数间,一家人都住不下。吴隐之在淝水之战统帅谢石帐下为主簿期间,长女出嫁,谢石遣人携厨帐助其料理嫁女事,使者至吴家,却见家中冷冷清清,吴仆牵狗而出。管家大异,询仆:“此为何事?”仆人叹道:“吾主家无余资,嘱余卖犬得金,作酒席。”吴隐之此举大令东晋孝武帝欣赏,遂被命为广州刺史。吴隐之之妻,收受父老沉香,吴知之,大怒,掷之于河。在我心中惊叹道:纵观两晋,此人可真谓“第一廉”也!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我这棵历史老树年轮上刻满了王朝兴替,百姓沉浮的故事。归纳起来:“成由勤俭败由奢。”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定要勤俭节约,须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篇二:历史老树的年轮】

独自一人漫步在灵渠边,河水湍急流淌,阳光下,微风吹拂着河面,天色湖光相接。水声伴随着脚步声悦耳动听,闭上眼,感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你倾诉。

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出历史的画面,伟大的先祖在不停的向我诉说。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在向我倾诉历史的声音。历史的声音遥远而真切,倾听历史的声音,启迪我们的心灵。

语文书中我们可以了解《陋室铭》。老师给我们讲这篇文章时说,刘禹锡被贬时,遭到无理县官的刁难,刘禹锡不但没埋怨。还悠闲自得。最后县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就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其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出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捕时,面对威胁和诱惑,只要他一点头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他没有辜负国家,辜负人民。毅然的临危不惧。文将军的字字言语中无不体现出忠于祖国。他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

笼统的说历史就是记述我们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是讲述世界的发展。

14世纪,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人们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扬人的个性,文艺复兴又称是“人的发现”。15世纪,西方各国航海家都在探索者新大陆,也许经历失败,但那在当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17世纪英国鼓吹“君权神授”,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经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治,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每发生一件历史大事,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我们不可以改变历史,但我们能在历史中得到启迪,历史它有声音,它在向我们诉说,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无声胜似有声,它在慢慢地洗涤我们的灵魂,洗刷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让我们倾听历史伟人所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

太阳渐渐西斜,河水仍然在湍急流淌,天与山与河形成一个整体,被一天中最后一缕阳光照的分外通红。我转过身,眼前还不时的闪现出历史的画面……

倾听历史的声音。那些或惬意或豁达或清闲的音色,让我知道了世界的变迁。

【篇三:历史老树的年轮】

有一种声音,历经千年而不息,来自遥远而真切。

不知我们是否曾注意过,历史的声音并不难寻,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历史平和的声音往往出现于质朴的地方。晨光洒落田间,农民牵着老牛,扛着锄头,从家中出来,大家互相打个招呼,开始一天的劳作。“哞哞”的牛叫与土块松动、翻落的声音自然和谐;而播种与灌溉的声音则充满希望。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也在同样的声音中抛洒着汗水。

历史也不乏繁荣的声音。唐朝,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杜甫在《忆昔》中不禁写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时,好一个开元盛世!李白在旅途中更是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众多千古名句,好一派大好河山!到了宋朝,是经济、科技和文化同时繁荣的时期,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繁荣起来,那便是词。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这些耳熟能详的词人用自己的才华为宋朝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代代传诵的声音中包含了太多内容,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这些声音,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闪烁熠熠的光辉。

事物是相对的,有平和繁荣的声音,自然会出现截然相反声音。

清朝晚期,腐败的清王朝再也维持不了昔日的荣光,外族侵略,火枪大炮的轰鸣声中,城墙、屋舍轰然倒塌,灰飞烟灭。与我国朝代更替的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相比,这些声音显然惨烈了许多。东方,一个古老民族正在流血,一支古老文明正在呻吟。在这时,一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激起了亿万华夏儿女的斗志。人民心中同一个声音在呼喊: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终于,百年的耻辱熬出了头,可以大喊一声:“我们站起来了!”

而至现代,中国正奏响新的旋律,我听到奥运会上我们欢呼的声音,蓝天间战斗机翱翔天际的声音,碧海中辽宁舰劈波斩浪的声音……这是有蓬勃力量的声音,是一股充满凝聚力的声音。我们正乘着这股力量不断开拓、不断前行,朝同一个“梦”努力。

我们倾听历史的声音,传诵繁荣的声音,铭记屈辱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蕴藏在生活里,经过时间的淘洗,变得简单而不单调,厚实而又富有。

【篇四:历史老树的年轮】

即使流行被世人遗忘,岁月也会珍藏它的光芒。恰如渐渐远去的你们,永远是历史胸前的勋章。

你,是享誉国际的“火箭之王”。你原可以在那繁华的帝国享尽荣光,当望见新生的祖国蹒跚学步时,毅然决定归国效力。强权斩不断你的傲骨,阴谋锢不住你的灵魂。你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迫不及待全身心投入了祖国的事业。随着一声又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举世震惊。你,使中国导弹、原子弹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

是你,钱学森,你为你热爱的祖国造出坚固的铠甲,烙印进历史。中国人民感激你,尊敬你!

你,是众所周知的“语言大师”,在新中国甚至尚未萌芽时,你便伴与其侧,并下定决心要穷尽一生将它发展壮大。后来的你,在建国初期,游走于世界各地,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为中国征服了半个天空,你以诚恳坚决的言辞为中国“说”出一条路来。你曾受到难以计数的刁难,你总能面不改色,而令对方有苦难言。长久的高强度的工作下,你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发出危险的讯号。你放不下工作,放不下祖国。你不知道的是,你与你的同事们费劲千辛万苦夺得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联合国,为你的去世,降了半旗。因为你身处财宝众多的中国,无一分存款;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没有一个孩子。

是你,周恩来,你为你的国家,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外交大道。全国人民敬你,爱你!

你,是受人景仰的“人民艺术家”。你摸索到禁锢人民灵魂的锁链后,毅然抛下手中医术,决心以笔唤醒国人沉睡的思维。你曾感到痛苦,因无力挽救受迫害的进步学生;但你从未动摇,为民主革命前方迫近的黎明。你以一杆笔,斗尽各方反动势力,鼓励数千进步青年。你的不放弃,焕发了一个民族思维的生机。

是你,鲁迅,你以一杆笔,写活了中国的血脉,唤醒了民族的精魂。你永远是中国的“名族魂”!

中国的路还很长,人民的路还很远。而你,你们,更多与你们一样的爱国先辈,为身后的子子孙孙点亮了第一盏灯。那样沉重的付出,我微薄的感恩难以撑起,一个民族或许亦然。当今时代,缅怀你们的同时,我们也许只能选择奔跑,个人的足迹,能点亮中国的前程吗?

你们永远被人民铭记。

你们永远为历史闪耀。

【篇五:历史老树的年轮】

日月如梭,褪去了最初的稚嫩面容,留下的是成熟与稳重;

光阴似箭,剥离了冬季的万物沉寂,留下的是复苏与生机;

历史如流,沉淀了曾经的落漠不甘,留下的是发展与繁华。

时光的流逝,意味着历史的选择,选择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鸟儿选择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鱼儿选择在湛清的湖水中畅游,同样地,历史选择中国也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恰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多年从未倒下。这也是中国人的民族之魂。

中国人的坚强。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从不缺乏体现坚强的人物事迹。从遭受酷刑而后成书《史记》的司马迁,到告别皇宫,只身赴往大漠而繁盛了一方水土的昭君;从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献身革命的闻一多,到因“5?12”地震失去亲人却依然奔波于抗灾第一线,去拯救更多“亲人”的解放军战士……坚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符号,成为中国的脊梁。那些坚强的人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生命之曲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灵魂礼赞。

中国人的智慧。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世人知道,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不仅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科技成就与劳动成果,除了四大发明和长城,当代的中华民族仍然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仍然能够创造出众多优秀的先进科技产品,中华民族依旧可以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最高峰。睿智的中国人凭着一份从容与淡定,默默地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斐然成效。

中国人的包容。历史性发展意味着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交流借鉴才能谋得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西方国家的产品流通于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交汇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绝对完美的社会制度,因此,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包容的中国人并没有固我所有,弃我所不与,亦不是简单地搬来他国之法,全盘地套用接收,而是倡导“和而不同”以我为本,假借于他人之所长以补已之短,使二者融会贯通,结合互补,从而达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此乃是包容之本意所在。

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党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期间不是没有波折,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着的中华民族以其伟大的民族,将它们一一化解。

历史依然在前行,我坚信,无论何时,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与难题,坚强、智慧、包容的中华民族,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篇六:历史老树的年轮】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如你默认,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题记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带来的是那如树般清晰的年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隐约听到这样的声音。孔子,一个门生千万,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格令我折服。

几千年前的一天,孔子乘着马车走在小道上,但有个孩童挡住了路,他对孩童说:“人应改道让车。”而孩童说:“那敢问老先生,车应改道让城吗?”说着移开了身体。孔子发现这地上竟有个用土和瓦做成的城。当即,他就让了道,在马车上说:“这个小孩可以当我的老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声音,带有时光的苍凉感,这是被世人称为奸雄的曹操所作之诗,在诗中听到了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英雄的沧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一生的愿望……

国难当头之际,他没有躲避。初查时,他愤怒了,因不只百姓,还有官员也在其中,只是他深知不能发怒,所以在他房中写了两个大字:“制怒”。他能忍,所以才有虎门硝烟之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如“高山流水”般的友情。李白这一生极为坎坷。从在朝堂做高官到被贬为闲官,他没有消沉,沮丧,带着他的酒壶纵横在这天地之间,无比快意,他是我佩服的老人,用他的诗自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是放纵的人,不似现在的我们放纵却不潇洒。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国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这一女子才华横溢,本应大放光彩,可南宋那支离破碎的国又怎容她有闲作词吟诗,等吗?继续等待吗?不,这里已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了……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死得冤,只因他为国为民,只因他焚了那害人不浅的。,这个永存历史的人,并没因死亡而消逝,他永存人们心中。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发现留下的并不是那朝堂上的事,而是那些圣人、诗人、词人……带来的历史上璀璨的文化。

历史的年轮,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而今,是我们续写传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