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做陶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做陶瓷】

爸爸妈妈在星期日带我去了长沙铜官窑做陶瓷。

“妈妈,就是这里吗?”我指着前方的建筑物说,妈妈点了点头,我顿时来了精神,拉爸爸妈妈跑了过去,收银员小姐问我们是不是来做陶瓷,我比谁都反应快,连忙说“是的”。收银员小姐给我了一个黄色围裙,以防把衣服弄脏,然后,又让爸爸妈妈付钱,我才不管他们呢,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到做陶瓷的大厅哇!那里的小朋友可多啦!人山人海,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还有一个空位子,我立马坐上去,这时,一个年轻的姐姐,拿着一小堆土走过来,放在我前面的圆盘上,她按了一个按钮,圆盘快速的转动起,她说:“我来教你做”。我点点头,只见她用她的大拇指在泥土的正中心,轻轻地往下按,再用两边的手,往外拉,一个标准的碗做好了,好厉害呀!她做完,便让我自己做一次,我好紧张,手不小心动了一下,使泥土向右边倾斜了一点,我再往外拉时,因为拉得太大,所以做出来什么也不像,我十分失望,那位姐姐鼓励我,她相信我一定可以的,她说:“你不要紧张,慢慢做,要对自己有信心。”她说过就走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做好,于是,我再做了一次,虽然比上次好了许多,但是还是很丑,我不恢心,做了一次又一次,手上的泥土也越来越多,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了下来。终于在做第八次时,我成功了,做得和那位姐姐一样漂亮,我把我的作品轻轻铲了下来,端出去给爸爸妈妈看,得到了表扬的我心里喜滋滋的,妈妈还送了一个精美的礼物,一串漂亮的陶瓷项链,我开心的跳了起来。

这一天真快乐呀!我好喜欢做陶瓷!

【篇二:做陶瓷】

婺州大地,文化底蕴博大精深。陶瓷文化,似中国的又一座“珠穆朗玛峰”,矗立在最高处,眺望着;陶瓷文化,似中国的又一条“丝绸之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陶瓷文化,似中国的又一座“东三省”,资源无限。古老的气息深深的蕴含在这——陈新华婺州窑艺术馆。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观赏着千年的文化。走过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悠闲的品着茶,而他,就是唯一记载婺州窑书籍《茶经》的作者陆羽。穿过一条小路,便看见二个展厅和一条篱笆围着的小径。展厅里的文物,让我们看的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五彩缤纷,那工艺精美,我们的眼睛忙急了,不知道看哪处好。紧接着,一面朴实而美丽却含着汗珠的照片显得分外,正面是一位位工匠做瓷器的照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面墙上则有他们的荣耀,各个身怀绝技,荣耀闪烁。

让我们最按耐不住的便是体验区了。一捏,一揉,一拼,一个个瓷器逐渐成形,我们看着,我们笑着……

这就是婺州大地,不这就是我的家乡。

【篇三:做陶瓷】

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其中有:国画、剪纸、陶瓷等。而今天邓老师带我和几个同学去参观了远近闻名的插旗菜业腌制场。

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来到了腌制场展示厅。来到展厅,我们不由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哇——”。一个个不约而同目瞪口呆地赞叹起这横七竖八的腌制成品。而我却对腌制成品只有三分钟热度,可是对那腌制成品的陶瓷唯有独钟。因为这一些陶瓷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都凝聚着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及智慧,古色古香的陶瓷便是最好的见证。因为没有这一些品质一流、制工巧妙的陶瓷艺术,就很难存放腌制成品。我爱不释手地摸着一个精美、细致的大陶瓷,用你的手轻轻抚摸着大陶瓷,就可以感受到那光滑平坦的细致。陶瓷的花纹十分朴素与温心,好像是在平静的海面上,默默漾起的鱼鳞波纹。人仔细地端详着大陶瓷,十分地精美。过错处一望,这样子可还真是别具一格呀!坐在离大陶瓷一米的位置,里里外外地打量着大陶瓷。“哈哈!”我忍不住地捧腹大笑。这样子还真是一个土褐色的超级巨大的原子弹。我再一看,皱了皱眉头,吃惊着地看着大陶瓷,因为大陶瓷太像一个扭着头的变形大萝卜。我就带着好奇宝宝上去盘问管理叔叔,叔叔带着一番自豪的色彩说:“这是我们自家烘制的,光一次性就可以装下720斤腌菜!”

这一次参观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我爱你陶瓷,更爱你的渊远流长。

【篇四:做陶瓷】

随着“咣啷”的一声响,我家的“小娃娃”又冲着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嘻嘻地笑了起来。它并不是真正的娃娃,而是一个陶瓷存钱罐。但它却颇有灵性。

这个陶瓷娃娃造型很特别。浑身上下涂成黄色,它的身体黄得剔透,黄得是那么庄重,黄得又那么有生气,活泼。那活泼可爱的样子让人越看越喜欢它。你看它那双手叉着腰,四颗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顽皮地笑着,耷拉着圆圆的大脑袋,挺着肚子,怎不惹人喜爱?

说它有灵性一点也都不假。正因为它是陶瓷制造的娃娃,所以样子是那样的活泼可爱,活力十足。有时也带有几分庄重,严肃。可不是吗?每当我把零花钱放进去后,它的肚子就会发出“咣啷”的一声响,露出那四颗洁白的牙齿,冲着我笑,还一边拍着那圆圆的肚子一边顽皮地说:“不错,太好吃了,我的肚子又多了一些‘食物’,可是还不够!”每当我看到它这个样子,我都会觉得心情舒畅很多。可是,当我想拿它肚子里的钱要乱花钱的时候,那黄色就会暗下来,变得十分庄重。陶瓷娃娃似乎在说:“小主人,不要乱花钱啊。”于是我的手便又缩回去了。

“咣啷,咣啷”“小娃娃”的肚子又胖了,四颗牙齿又露出来了。从它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好品质,陶瓷娃娃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它永远激励我前进!

【篇五:做陶瓷】

经过日积月累,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若干年后一个懵懂少年终将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下午我和好朋友来到了一家专门制作陶瓷的陶艺坊。一名指导老师首先给我们细心讲解了注意事项和手法,并把一块揉好的瓷土放在轱辘车上。我把双手沾上水,慢慢在中间转出一个洞,并把周围的土往上拉。但一定要轻,大拇指在中间,其他手指扶着旁边,慢慢地就有了高度。大拇指带上一点劲,中间的洞就扩大了。我看着慢慢成形的瓷土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个好简单啊。突然,好好的圆柱形变扭曲了,我吓得手足无措,旁边的老师眼疾手快,赶紧踩停了轱辘车。原来是我不经意间分了神,手指上多用了点劲,就造成了这个后果。还好老师手艺精湛,帮我把它慢慢修复了。

初步形状出来后,我就要做造型了,我准备做一个养水生植物的小瓷盆。我先把它慢慢往上拉,准备再拉高一点,谁知道事情又发生了,突然变成了一边高,一边低。这次我没有求助,我灵机一动,踩下了减速,飞速旋转的轱辘车顿时慢了下来。我通过双手劲道的把高的一边和低的一边慢慢修均匀了。接下来,我开始做“肚子”了,因为我一开始把它做得太薄,所以老师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不然就要前功尽弃。我小心翼翼地用大拇指顶住内壁,渐渐地就鼓起了一圈,我紧张地上下移动手指,啊!真的把圆圆的“肚子”做出来了。又轻轻在盆口压了几下,一个有着弯曲“花边”的大肚子水养花盆就出现了。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精致,甚至还略显粗糙,但这可是我花了一个多小时亲手做的啊。

想不到看似简单的陶瓷真做起来这么难,而拉坯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让它自然风干,再上色,加釉,最后烧制。烧制是至关重要的,温度不能高不能低,正常要达到1100摄氏度的高温才行,不然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毁坏。当每一关都顺利完成后,一个作品才算大功告成。

看着放在一边等待风干的瓷坯,想到橱窗内流光溢彩的瓷制艺术品,其实这不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一块泥土经过若干次历练,经过上千度高温的炙烤,最终变成了生活用品,变成了艺术品。而我们现在的学习不也是一种蜕变的过程?经过日积月累,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若干年后一个懵懂少年终将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篇六:做陶瓷】

到一个地方博物馆是必经之地,所以我们去了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精美瓷器,讲解员仔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一个年代的瓷器。

突然,我被中央的一个瓶子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小小的祭蓝色瓶子,它是元代的祭蓝釉蒜头瓶。它温文尔雅地立着,有着祭蓝色的瓶身,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

走到明代的场馆,有一些官窑制品,其中有一个宣德皇帝的青花樱桃小鸟纹蟋蟀罐,上面画着几株樱桃树,樱桃树上结着不少果子,偶尔有几只小鸟在旁边飞来飞去,仿佛它们正在采樱桃呢!但是那个罐子非常破碎,是经过修补过的,你知道它是怎么碎的吗?宣德皇帝非常喜欢斗蟋蟀,但是皇太后不想让大臣们知道这件事,所以只允许皇帝在后宫里玩,到了下一代皇帝,就命令将士把这些蟋蟀罐砸得碎碎的。

再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米黄色的小盘子。盘子中央有两条龙,一条是紫色的,一条是绿色的,它俩头尾交替形成一个方形,仿佛在天空中飞舞嬉戏,一边飞还一边打招呼呢!旁边围着一圈花,它们是由浅蓝色、紫色、绿色组成的,一束一束的,镶嵌在盘子的外层。边缘有着八条小小的龙,就像守护着中央的首领一般。它是清代康熙的黄地三彩龙纹折沿盘。

看着那些美丽的瓷器,我仿佛穿行在历史的阶梯中,景德镇的魅力吸引着我时刻惦记着它的“演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