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琴韵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琴韵】

午后的阳光零零碎碎地洒进窗内,泛着铜光的香炉里袅袅白烟徐徐回旋上升,淡淡的沉香萦绕鼻尖,红木圈椅放置在方桌两侧,板栗色的书架上,三三两两的书本或立或躺,倒也别有一番错落有致的美感。

屋子中间的一大块空地上,两台书案相对而放,案上铺着的雪白绒毯和漆着生漆的黑色古琴形成鲜明对比,却又赏心悦目,不显冲突。不远处,明黄色的屏风立在方桌后面,我自屏风后方绕进来,只觉恍若隔世,误入了谁家小姐的闺阁。

许是为了迎合此刻的氛围,已坐在案前的女子身着长裙,头发也盘了起来,倒显得此刻身穿T恤牛仔裤的我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来啦?”案前的老师笑吟吟的转过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愉悦:“看,我布置的古琴教室,很有味道吧?你初次上古琴课,就在我新装好的教室,啧啧……”我听了忍不住笑着说:“老师,幸亏这里有空调,不然我以为回到古代了。”

老师笑着递给我一本书,让我把前面关于古琴的介绍看看,手中却是不停左手中指轻点古琴第九徽,右手拇指扶在食指关节末,合成近圆圈状,中指搭在第三弦,四五指微翘,手腕悬空,然后拇指推动食指向外,“铮”的一声,我抬起头,看到古琴上摇晃的弦,亦对上老师含笑的眼。

“小姑娘不错,真有眼光,选了古琴这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老师笑道,让我坐在她对面,“古琴声音不像古筝那般明快,但弹出来的曲子很富有韵味。”说罢,抬手拈来一曲《秋风词》。

老师的手本就修长白净,又灵巧纤细,与泛着银光的琴弦相衬,显得更加好看。

古琴只有七弦,弹出的曲子音色却不单调,这得归功左手,上九徽,无名指按弦,搯起……左手在弦上行走得愈来愈快,或滑或按,轻盈蹁跹得宛若一只蝴蝶婆娑起舞;右手配合着熟练地挑、勾、抹……这首曲子节奏较慢,右手弹得到不快,衬得老师的左手益发灵巧。

我支着手在案上撑着脑袋,也不再看书,细细聆听着这天籁,心中阵阵感叹,同时也对以后的学习越发期待。

老师弹完了最后一个音,琴室内久久没有声响,老师看着我笑着说:“欣赏到古琴的韵味了吧?那我们就开始正式上课吧——”袅袅白烟浮在空中,开始了我的古琴学习。

【篇二:琴韵】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白落梅曾说过,琴为天地之音,宁静悠然,旷远深长,飘渺多情。琴,原是如此。天地间的影子,都集于一身加之琴上。

上好的沉木,集中了天地之间所有的灵气,有雨露的恩惠,有阳光的滋养。宫商角徵羽,把这天地之间的灵气用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传入耳中,身心得到的滋润,未必不如各种山珍海味。没错,这便是听觉上的盛宴。

从几千年前,琴就已深入人耳,扎根在人心中。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跨过诗经,当年的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拨动了卓文君内心里的弦,留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诗句,流传千古,琴声藏匿于诗,又拨动了多少后人心里的那根弦?

琴,伴随华夏历史之久,无物可及。流传至今,目睹了多少兴衰胜败,悲欢离合?它饱经岁月侵袭,却始终不变其音,不改其色。

就是这样的一架琴,走过多少岁月,默默地不留痕迹,却又深入人心。这多像华夏民族的精神啊——清、和、淡、雅。

琴弦,就如同光阴,时而柔若流水,时而利若剑刃。这是与岁月相守的旅行……

时间波澜不惊的行走,琴声一直悠扬回荡于边。

【篇三:琴韵】

闲拨一曲《高山流水》,随翻一页唐诗宋词,隐隐地,便觉身旁萦绕着上古文人士子拂袖间留下的淡淡的兰的香气。

——题记

也许,是因为偏爱筝那二十一根素弦上升起又飘散的袅袅余音;也许,是因为“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的幽幽意境;闭上眼,仿佛就会有涓涓细流般的琴音,沁入渐渐平和的心。

听一曲《月儿高》,似乎望见浩瀚的海上,一轮圆月披着皎洁的纱衣冉冉升起;那高挑的月影,是嫦娥在凡人“高处不胜寒”的琼楼玉宇翩翩起舞吧?品一首《渔舟唱晚》,在夕阳里想象晚霞的余晖一笔一画渲染澄清的水面;那晚归的渔船里,一定载满了一天的收获吧?传世的古音,在琴头,在琴码上携着蝉翼般透薄而清亮的余韵浅吟低唱。倦了,便倚在素弦上,做一回千百年前嵇康和《广陵散》那遥远的梦……

曾在午后的暖阳下读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逸;曾在和煦的东风里看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艳,却不明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忧愁。也见过“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的柔弱;也看过“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潺潺蔽人家”的纤细,却想不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怎样的豪情。难道是我太愚钝了罢?嗅不到手中书卷的香?可我也懂得“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的不舍;也懂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忧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知古时的墨客是否也像我这么想?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才子的心血聚成的“清水”,才盛出唐诗宋词这朵“天然去雕饰”的芙蓉,纵使你嗅不倒它淡雅的香,也应该将它传递给懂它爱它欣赏它的人,才会使它更加清雅脱俗,独树一帜。

琴韵,书香,千百年来未曾湮灭的它们,浅浅地,在时间的长河里,不住地,悠扬的唱……

【篇四:琴韵】

寒假发生了很多事,但是有一件事令我特别难忘,整个假期我都在为这件事做准备。

期末考试前几天,我收到了琵琶专业老师的通知,正月初六要去宁波音乐厅参加“故乡琴韵”音乐会,并且需要演奏四首曲子。四首曲子中,二首我已经很熟练了,可另外二首,一首谱子完全不会背,一首曲子还没有教。我只好一边备战期末考试,一边练习要演奏的曲子。本来以为参加音乐会的就我们几个人,那天到了彩排现场,才发现和我一起演奏有四五十个人呢!有幼儿园的、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甚至还有上海音乐学院的姐姐。我参加的节目是琵琶合奏,所以老师要把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人集中起来进行彩排。第一次彩排,琴声乱七八糟,老师边发现问题边调整。到了第三次彩排的时候,琴声已经很整齐了。

正式表演开始了,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抱琵琶坐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都是观众,我心里非常紧张,手心都冒汗了。“不要紧张,按平时训练的节奏弹就可以了”我给自己打气。随着伴奏音乐的响起,我的心渐渐跟着音乐放松了下来,手指也在琴弦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曲演奏完毕,台下响下雷鸣般的掌声。有了第一次上台的经验,后面的曲子就没那么紧张了。音乐会在“我和我的祖国”的琴声中完美落幕。

如果没有平时辛苦练琴,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机会,我要坚持下去。

【篇五:琴韵】

雅集解散了,但那美丽动人的场面,我珍藏于心……

两三方斜斜的太阳,温馨地照耀着这个文人雅地。这不过是一间五十平方米的教室,却被装饰得古色古香:进门处是挂着莲蓬的屏风,十二架古琴摆放在宽大的木琴桌上,左边是一张用石臼做的茶台,右边则是一排摆满了书的木质书架。古琴曲飘起,似乎有朵朵小花在悠悠琴声中散发着大自然的芳香。

一个习琴多年的小女孩凝神端坐,继而抚了抚琴弦,弹奏起一曲《阳关三叠》。他的纸尖娴熟地在琴弦上拨动着,琴声从琴胚中响起。随着小女孩身体的一倾一起,手指的一按一弹,琴韵清清,轻轻地诉讼着离情:仿佛此时此刻,我就在客舍,默默看着王维与元儿对酌,离别。惆怅的音调过去了,弹奏的手指已离开琴弦,而每一位同学都还陶醉在琴声中……

但,琴声少了墨韵的衬托,再美妙也有点空虚。

现场书法的时刻到了。我顿觉心潮澎湃——这是第一次,也是最美妙的一回!高老师抚琴的手慢悠悠的,轻快的音符夹带着美好与抒情。我伴着乐奏,缓缓地蘸足了墨,毛笔在空中斟酌了一番,才稳当的入笔。我紧绷得扑扑直跳的心,也在最好的调味料——悠悠琴韵与书香下,怅然无所惧了。大拇指一压、一提,中指轻轻收笔,流畅的“一”字便赫然显现。琴声叮咚弹跳,仿若绵绵细雨轻卧在街头;重拨一弦时,友人杯缘对碰;手指磨动琴弦,磨出了干杯的音韵。磨出了引人想入非非的幻境,磨出了古琴美妙绝伦的音韵。阳关三叠慢慢地结束了。

“好极了!”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究竟是在给什么鼓劲儿呢?

高老师又弹起了一首《广陵散》。他的琴调逐渐加快,仿佛前往战场的将士们正一鼓作气的地策马奔腾。他的手不时地扫弦,扫出了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弦音。我的手指也越来越灵活,忽而下拉,忽而又右转,如奔放的狂草书横冲直撞,笔墨枯竭了,还不舍地拖出骨力铮铮的捺。让节奏再快些,再豪迈些吧!像面对明月的狼的高嗥,我陶醉在奔放的琴韵与书香之中,这是多么完美无缺的配合!

在接下去的一曲《高山流水》中,我就要把对联书写完毕了,高老师的琴音也步入尾声。慢一些,自己一定要配合好自己!我把竖缓缓地从笔尖顿出,轻轻的连笔带到横折,再慢慢顿下来,轻轻一横,再一点……旁边的女同学恬静地把捺顿好了,高老师的双手也刚离开琴弦,同时我也把笔提到空中。所有人为这美妙的配合惊叹不已!雅集是多么令人心醉啊!

的确,大美需要配合。就如同身后的盆景,一段弯弯曲曲的朽木本无意境,只一尊小小泥和尚段坐在其上,就引人浮想联翩:小和尚在高山流水中听流水、诵金经的意境,如宝玉神游太虚境一样神秘。

雅集结束了,夕阳悄悄地溜走了,但那琴韵悠悠、书香袅袅,像清波一样在我的心湖荡漾。

【篇六:琴韵】

未掩上的窗帘,透出不肯入睡城市的光。

本是悠然假期,该将一个学期攒的困倦补回来,早早躺在床上,竟不习惯,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忽然想起早晨妈妈推荐郭敬明《愿风裁尘》中一个佳段,回味起来,文笔清新,情思细腻。旋即起身,披上睡衣,坐在桌前,既然躺着睡不着浪费时间,不如即兴提笔抄一段美文。

妈妈并未叫停我的一时兴起,我知道她最是懂我,从不过多干涉,绝不扫我兴致。她也披衣起身,默默为我把灯光调至合适,轻轻为我沏一盏清茶。她笑道:“你说你这样像不像黛玉?任性,大半夜睡不着,起来在手帕上题诗作赋呢。”

我反驳:“我才没黛玉那么悲情,我这样倒是很像宝玉,为着应付父亲考察,深夜点灯一顿苦读,把一屋子丫鬟指使地团团转,哈哈哈…”

我接着打趣妈妈:“妈,你猜你像谁?”

“哦?我像谁?”

“你像袭人!她下半辈子就指望着宝玉能出人头地,所以宝玉读书时,她最是欣慰,陪读陪地最是起劲儿,添灯研墨,端茶送水。妈妈你说你的心思跟袭人像不像,哈哈哈哈”

妈妈听后被我逗地大笑:“嗯不错,虽说是乱打比方,也算是活学活用了。”

我继续写我的“瘦金体“,妈妈播放叶名佩老人的古琴集,打开《西窗烛》自顾自看起来,一曲接着一曲的琴韵中是《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渔樵问答》,每每听到最喜欢的曲调,我们都会默契地相视一笑,眼神交换一句:“对,就是这段!我喜欢!”

未眠夜,时间安静地流走,第二天没有催人的课业,琴韵书香的时光甚是惬意。偶尔我得意地给妈妈展示我的书法,她读到绝妙处也会念几句给我听:“雨后轻寒,风前香软,春在梨花。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