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清明思故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清明思故人】

清明时节,四月间的初雨未能应邀而至,不想雨水托云中一封锦书遥寄艳阳,清明未雨却暖阳一片。

乍暖还寒时候,三月末尾的桃花本该落入风尘了结尘缘,却依旧着一袭桃红轻衣灼灼芳华。丝毫不逊色白衣素裙朵朵清丽的梨花。我,轻轻采撷一朵,放于心头,未料眉头已是愁绪万千,仿佛不觉中将春雨的缠绵,落花的凄凉一揽为愁,独自倚在梨花树下无聊空闲打发愁苦罢了。

桃粉与梨白相映,争艳之时好似不见了清明时的离殇哀歌,换之为不乏生机的最美人间四月的芳菲。

玉色的梨花交错之下,我依稀望见一道深蓝色的身影,苍劲如松树,却难掩其中岁月的苍桑。

初见之时,我仍呆呆立在梨花树下,痴痴望着一场花雨漫天,铺地成海,一道深蓝色布衣闯入视线。“那是阿公啊。”轻软的声音在耳边响,有如三月桃花随意不施粉黛而惊艳绝伦。那就是阿公吗?三岁的我依旧站在桃花树下,静静看着艳丽如桃花,纯洁如梨花,苍劲如阿公,看似毫无牵联之间,构成一幅桃梨双艳微雨故人图。

阿公与我于桃花于梨花,永远定格在蓝衣的印象中,纵岁月飞逝,惟有那道身影,辛勤地在田野中劳作,汗水湿透深蓝色布衣,却依然存在,但不过他的名字,铭刻在了一块冰冷的石碑之上。

“雨纷纷,望故里草木深……”今年清明,不见雨水均沾,故里还是当年一般,野草依旧青青,树木依旧匆匆,只是故人,早已不在。

一切不过是岁月流逝的沙漏,曾经,现在,未来,你拥有的,不曾拥有的终将被时间收回,一切还是原来的一切。

那么,为什么有些东西不见了,还是原来的呢?

在桃花树下,梨花的树旁,一切随风消逝,抵不过岁月,可终究要去面对,原来的原来,就是现在啊。

清明,故人不在,只剩灼灼桃花,纯纯梨花,不语婷婷,诉说着说不尽的轮回……

【篇二:清明思故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何时,每到清明,总会生出一丝丝惆怅萦绕于心间。不甚浓烈,却也挥之不去。

清晨打开窗,微冷的雨丝轻轻柔柔的从带着阴郁的天空飘零,扑面而来,我知道:清明,又来了。

清明,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节日。说也奇怪,老天也仿佛有情般,一到这一时节,总会洒下这伤感的泪水。

透过这雨雾,我仿佛听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话语;仿佛感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深情;仿佛看到“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遥望家乡的那抹因思念而萧索的身影,仿佛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一叹……

雨仍纷纷洒洒着,每一丝雨都像是他们或遗憾或痛苦的哀叹。千年之前的他们,无论哀婉、无论悲壮、无论痛惜,都寄于这雨。千年之后的我,于一窗前,观着这越过了千年的雨,感受着他们千年之前的情思、愁绪。有些沉醉,微微默叹,微微感慨……

这一刻,听着他们娓娓细语,我竞这般沉迷,这般思绪万千……

暮然间,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我突然想到,清明,何尝不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老天已将悲情化作滋养生命的力量。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一场雨来的是如此及时,让干枯的芽儿得到了雨水的滋润。重新萌起绿意,勃发出生机,驱散了清明的伤感,让我们在缅怀故人时,看到这芽儿,看到未来的希望……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会因一人的逝去而断流、枯竭。悲怆,不是不能没有,而是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需快乐,还要开心。能够坦然面对,能够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缅怀故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干好他们未完的事业,继续微笑着生活。我想,这也正是逝去之人所期望看到的。正如大雨倾盆后,天空会一点一点的散了阴郁,消了乌云,重拾阳光,重寻湛蓝,重放光彩……

这就是清明的涵义吧——我想。

【篇三:清明思故人】

刚进初中时,便见到了那棵柳,清新,秀丽,无数的柳条在微风之中露出潇洒之色。柳依傍着水,似乎只有水才能映衬出他的美丽。

或许上天怜惜我的爱柳之情,我被分到与柳相隔最近的班级,坐在教室里也可欣赏到他随风飘洒的风姿。每天看他沐浴在温柔的阳光下,垂首于夕阳的余光中,叹息他在残暴的风雨中,怜惜他在寒冷的冰雪下。常去看柳,发现也有人亦如我一样的爱着他,我与故人便在此结识。

故人与我不同,他喜爱亲近柳,而我则是远看柳,所以我看柳时,他也成为我看柳的一部分。有时,我也被故人拖至柳下,高谈阔论,一起谈论梦想。那时的日子是单纯的,是轻闲的,是无忧无虑的,只为了一份简单的梦想去奋斗。

初三时,因为几次大考、小考的成绩都不理想,再加上家庭原因,我堕落了,放弃了,迷茫了。总认为这是上天的不公,我的性格越变越浮躁、叛逆,我的朋友渐渐开始疏远我,冷淡我。曾几何时,我已经是孤单一个人走在校园的林阴道上,似乎只有故人不知我的变化,他依旧拖我去看柳,还给我看许多写柳的文章,使我终于没有放弃那份爱柳之情,似乎在无尽的黑暗中,还能看到一丝微弱的光明。

在一次写景的作文中,我因写柳而受老师表扬,也获得了一丝自信,拿起已经放下的笔,试着追寻从前的脚步。初三毕业,我继续留在本校读高中,故人却去了远方……

转眼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的教室又被分到了与柳相隔最近的教室。那棵柳树依旧那样清新秀丽,只是少了一个爱柳之人,少了一个亲近柳的故人。

【篇四:清明思故人】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晨昏,许多人无法每时每刻陪伴着我们,但是书卷却像一位多情的故人,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我,鼓励我熬过人生低谷;而当我骄傲的时候,又告诫我谦虚。书卷变化着不同的身份,使我感动万分,受益匪浅。

在书中,我认识了你---诗仙李白。我仰慕你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踌躇满志欲实现报国大志,可是你却鄙夷那些借花献佛的奸臣,怎能忘了你令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岂能忘了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的狂傲,又岂能忘了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曾钦慕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曾同情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忧愁,你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曾不止一次鼓励我要乐观对待生活,多谢你,我多情的故人---书卷,你让我结识了不羁的李白。

在书中,我认识了你——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你也许天生一身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自己安然自若的生活,一代名将钟士季慕名前来拜访,结果被你拒之门外,因此你被推上了刑场,行刑之前,无情的刽子手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你抬起头,冷冷的看着那个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人——司马昭,你也知道,只要你说一句恳求的话,便可以获得重生,你的双手在颤栗,心在痛,你会屈服吗?不,你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你说“把琴拿来……”

你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庄严肃穆的背景,但那已成绝唱的《广陵散》却流传千年。多谢你,我多情的故人---书卷,你让我结识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嵇康。

在书中,我认识了你——西楚霸王项羽,你年少时的胸怀大志曾令我大吃一惊,谁也不曾忘记你当年年少轻狂,对着秦始皇的马车说出“吾将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不少人说你年少无知,傲慢狂妄,我却不如此认为。硝烟滚滚,巨鹿之战,十万对战四十万,你眼中迸发着愤怒的火焰,刚毅的表情中透露着极强的威严,你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结果置之死地而后生,创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的经典。乌江边,你败了,你败得一塌涂地,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对此感到哀伤: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陆游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你的精神,你的豪气,此时仍然充满在天地之间。多谢你,我多情的故人---书卷,你让我结识了不朽的霸王项羽。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爱你。我多情的故人—书卷,你带我领略历史的浩瀚,我也知道,你将一直会陪伴我走下去。

【篇五:清明思故人】

纤细雨丝步履轻盈地走过大地,留下春的印迹,暮春的盈盈笑意唤醒暮春里地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怎念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使得寒食二字在人们深处更增添了神秘萧瑟之感。

清明,追忆逝者的点点滴滴,让思念化作祭祀时的袅袅青烟,随风飘去。踏青,踏得是那盎然春意,探的是那对古人的一抹乡思。带着对遍野景致春光的不舍,匆匆回到家中,裤脚上还残存着暮春泥土的芬芳。拿一把斑驳竹椅置于廊前,静静坐下,看那雨打芭蕉,独坐黄昏数清愁,而我却并没有愁。倒是这廊前的春雨,薄凉之中,反而让我生出几许回念与暖意,再也听不到你的那句“桌上有饭”现在的我只知道廊前有雨,以前有你。

带着怀念和追思,禁不住感时伤坏,人世轮回,一个时间,却是两个世界,两种不同的心情。

虽然,早已清晰看清生老病死,人世轮回,可是每当有熟悉的人离开人世,还是会潸然泪下,感慨人生无常,无论怎样,心中都会多少有些晦暗。每年清明时节,为了追寻那心中的一刻平静,我都会一座廊前,细看春雨纷纷。

清明,总是伴着那纷扰的细雨,隐隐地透着暮春的阴冷和寂情,细雨如丝,亦如思。抽思中徜徉着些许留恋,愿微寒薄凉的风,把这美好的留恋轻捎至故人的心房。

乌啼鹊噪昏乔木,阴阳两隔谁断肠。

遥望天籁,好似看见那千里之外,枯山峻岭中的百坟前,千碑林立,如思丝雨笼罩千家万冢,荆棘杂草凄迷于石碑旁,断肠人跪倒于石碑旁,缓缓点燃一炷香,也点燃心中无尽的乡愁与哀思,声泪俱下,痛不可抑。

风萧萧,荡着浓浓哀思

雨绵绵,淋着戚戚悲怀

清明的细雨,剪不断,理还乱,丝丝缠绕,悱恻于心间。

清明,我们得一空闲,听风,听雨,听春月,细想峥嵘岁月,与逝去故人,静听幽绵群山中的风雨啸鸣。

清明,看不尽的黄纸冥币一点点化为灰烬,诉说对失去故人的缅怀与思念。

清明,让我们轻吟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风哀泣,雨缠绵,这风,这雨,有对岁月的感叹,有对尘封往事的回忆。一个人在岁月的磨练下,在俗世的晕染中,极有可能变成另番模样。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盘点过去,分享回忆,展望未来。

【篇六:清明思故人】

我喜欢书,我喜欢在书中寻找共鸣,喜欢去揣摩作者写某段文字的心情,喜欢编织想象一本书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不抱任何目的,就这样,让自己虔诚的灵魂注入书中的文字,孤独游往,然而我的心灵却是澄净欢快的。因为那个时刻,灵魂毫无束缚。

无论你出于什么环境什么身份在什么阶段,都应抽空读一两本书。张爱玲说过:“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忙并不能遮掩住一个人骨子里的浅薄,生活不足以逼一个人世故,但能让一个思想不成熟的人落魄。我所认知的成熟的人应该是冷静理智,坚强独立,在忙乱的世界活得从容不迫优雅漂亮的人,而成为这种人的前提则是,他的思想应当是颇有深度的。而创造这种前提的条件,应当是饱读诗书。普希金认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人在迷茫无措时,总是抓住一根草就认为是救命的稻草,而倾其所有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有。这是愚者的无能。成大事者,他的天下七分应当是自己攻打下来的,而这时他的领导、才略、思想、见地、决策全都来自于他在书中所领悟的知识。这就是书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思想的深度注定了一个王者要走多远的路。因此,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因此,秦始皇焚书坑儒,巩固思想统治。因此,人一生不可不读书,尤其是在这个竞争力非凡的时代,否则,必当穷其一生。

书多读益善,多读却并非盲读,有时一段文字即可将你的思想顷刻颠覆,读书,也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应当如孔子读人那般:“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据某市对中小学生受社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而知,有53。6%的中小学生受不良刊物影响毁其一生。近期的青年作家韩寒备受争议,他笔尖下的文字犀利如剑,将社会的残忍与黑暗毫不留情地揭示于公众。有人敬他如师,有人恨他入骨。而他唤醒了我们脑海中另一个人物的形象,他就是鲁迅。韩寒几乎不读其他作家的书,但他却读了大量鲁迅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许多人认为这样极端偏激的文字不该过早接触,这会颠覆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有的人则认为看清这个社会的负面才能更好地站稳你的脚跟。而我的看法,借用徐晓《半为人生》的一句话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韩寒也说过:“如果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只能说明他读的书太少。”我想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即使是社会的舆论,也无法打倒一个有强大内心的智者。

不久前获的诺贝尔奖的莫言,初见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朴素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成为了所有人的传奇,中国的佳话。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华而不实的文字和群体的世界,莫言用他朴实的文字和思想抵达了文学的巅峰。他的路,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的。假若可以飞,他宁可用脚去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什么文凭的他因在一家图书馆读完了所有的书而开始走上作家之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果你有异议,请你拍着胸脯告诉我,你有这样的毅力去读完一个图书馆的书并活用于你的笔下。莫言朴素的外表下是一颗真正智者的心,当你羡慕他的成就时,请看看他腹中用了多长时间装载了多少经纶,而不是偷他家的胡萝卜。

于谦表示:“书卷多情如故人。”读书如读人,未开封的书和未知的人都是神秘而耐人寻味的,带给我们的影响总是受益匪浅。所以我认为,读过很多书的人,永远都不会太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