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元宵灯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元宵灯会】

早就盼着能到夫子庙看灯会,我和妈妈为了有个好位置,一吃完饭就来到了夫子庙门口。

谁知道刚过了五点,看灯会的人,就已经从马路这一端排到了那一端。

“呼呼呼……”北风呼啸,眼看着时针,过了6点半,门还没有开,风越来越大了,而等灯会的人更多了。

风还在吹着。

“不是说好了6点半入场吗?怎么迟了这么多,都等了这么久!”前面不少人嘀咕着,抱怨着!

突然有人兴奋的喊:“开门了!”果然,在不远处,许多工作人员将门的挡板缓缓移开,在风中苦等、抱怨的人们兴奋极了,也许是可以马上欣赏到灯会的缘故,刚才等待的烦恼一扫而光。

工作人员还在开门中,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拥到了大门口,周围挤来挤去,工作人员一边高喊着,一边两只手本能的将人群往后拨。

这时大门中间,忽然露出了一条仅两个人可以通过的缝隙,就在我前方不远处的一个女人手中牵着一个小男孩,猛的冲过工作人员的身旁,一个箭步跳到了灯会长廊入口,她的身后响起了工作人员气急败坏的声音:“着什么急啊,不就是看个灯嘛?注意安全啊!有必要这么急吗?”这位妈妈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一边道歉,一边往后退,嘴里还不住地说:“抱歉,我家孩子太想要那个灯笼了,抱歉,就怕有人先买了……”“妈妈,快点快点,我就要那个小兔子样式的!”一旁的男孩不耐烦地抱怨着,嘴巴嘟得老高。

大门依旧堵塞着,后面的人源源不断向前拥,随着人流我一路紧紧握着妈妈的手,向前缓缓的移动着,也许是人多的缘故,总有人不时的喊着,“快一点,快一点!”

也不知道是看了灯,也不知道是看了人,总之我随着人群走出了夫子庙。

【篇二:元宵灯会】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在这个举家欢庆的日子里有吃元宵、观灯等习俗。

在中国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即“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在福建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春,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相掷石的习俗。

说到这,我们的元宵节也快来临了,那喜气从早晨开始便洋溢在空气中,7点钟开始,就有了喜气洋洋的鞭炮声。到了学校大家都在说元宵节,听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阵阵锣鼓喧天的秧歌声,我们好想出去看一眼。

到了晚上,玉盘似的月亮高高的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和玉珠似的的元宵一起营造出节日的气氛,使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元宵晚会开始了,节日的气氛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小品、舞蹈还是歌曲,所表达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团圆”。

与我而言,元宵节应该是一个为团圆所设立的节日,到了这天,所有人都团聚在一起,这是多么幸福啊!再强大的人,内心也会惧怕孤独,当外面锣鼓喧天、喜气洋洋,而你却孤单的坐在沙发上看直播,就算你将所有乐器、电器开出声响,听到耳朵发痛,你也抵御不了内心的孤独,这也就是“春运”紧张的缘由吧!

少年们怀着梦想奔赴远方,在遥远的城市里,他们都时刻记挂着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即使人再多、再拥挤,也无法阻挡他们回家的决心,人生三万天,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却屈指可数,也使元宵节分外珍贵。

我很庆幸我有家人陪伴,虽然我们没有去公园看灯,没有去放烟花,但我却过得很难忘,因为有家人的陪伴。

【篇三: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篇四:元宵灯会】

花灯翩翩,元宵滚滚,其乐融融,记忆中那最温暖的时刻便定格于此——温情元宵。——题记

回忆元宵,回味元宵,这独特的节日包含的是喜悦,是温暖,是团圆。岁月静好,安然无恙,我便在记忆的流淌中找回一份属于元宵佳节的温情。

看花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路两旁的花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玉兔归宫,金龙出海,天狗食月,鱼跃龙门,各具特色的花灯令人浮想联翩。远远望去一条金龙腾空而起,腾云驾雾,仿佛穿梭在云海之中,变幻莫测。二目如电,威慑八方,透露出神圣的威严。我彻底被这条目光如炬的金龙吸引住了。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温情元宵,在这如此的良辰美景之下看花灯便为元宵佳节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猜灯谜流传至今,自然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见那各具特色的灯笼下挂着泛红的纸条,纸条上面写着谜面,纸条背后写着谜底,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增添了一份乐趣。各个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参加这有趣的活动,不仅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温情元宵,猜灯谜在这个元宵佳节便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闹元宵

元宵滚滚圆又圆,糯米粘粘甜又甜。元宵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吃元宵了。当锅中的水开始翻腾冒泡时,奶奶便把那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倒进了锅里,汤圆在锅里嬉戏跳跃,肆意翻滚,不禁使我看得两眼发直,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不一会儿,汤圆煮好了,被捞进每个人的碗中,碗中热气蒸腾,大家迫不及待地把那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入口中,滑溜溜,甜糯糯,轻轻咬一口,馅料呼之欲出,浓郁的甘甜流入每个人的口中,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温馨元宵,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重拾元宵,重寻元宵,温情元宵,温暖元宵。想着想着,一股属于元宵的暖流流入我的心房,让我细细品尝……

【篇五:元宵灯会】

今天是元宵佳节,我和家人在森林公园吃了晚饭,就去欣赏了森林公园的灯会。森林公园的灯会一年一次,所以我特别兴奋。接下来就让我来讲讲这令人赏心悦目的灯会吧!

一进公园我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真是人山人海,人流如啊!”我首先观看一旁的大树上挂着许许多多的彩灯,就像天上地星星眨着眼睛一样,亮闪闪地,接着进了游乐园,这才让我感到惊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火树银花的梦幻世界,彩灯竟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熊猫、马、狼、虎……,更让我觉得惊讶的是,其中有个动物的头还会动来动去,我看着看着就来到了一条隧道,隧道顶上的花灯就像一个个降落伞一样,五颜六色,甚是好看,我们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春的拱门,大公鸡的大花灯……其中很是壮观的是凤凰花灯,只见它有5-6米长,各种颜色的彩灯集合在一起,硬是做得栩栩如生,如同迈着矫健的步伐,去迎接新的一年的辉煌。

随着人流,我们又来到美食街,哇!这里又是一番景象!有跳着迪斯科的烤肉串小伙,有熟练转着面粉团的飞饼大叔,还有那让人捂着鼻子的臭豆腐,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吹糖人的小摊,先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打开木模,所有的糖人便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大功告成!糖人的形状各式各样,什么金鱼、小鹿、灯笼等等,让我看得目不暇接!

这真是一个既热闹又好看的灯会啊!

【篇六:元宵灯会】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到那时,大家都放起了烟火,吃起了元宵,当然还不忘看元宵灯会。今天,我去春秋淹城看第三届元宵灯会。

进了大门,我便看到还没有亮的蝴蝶灯、兔子灯、小鹿灯等,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咚!咚!咚咚咚!”一阵锣鼓声扑面而来,原来是堂鼓表演。表演者手中的红丝巾在风中飘扬,脚下的步伐整齐统一,那堂鼓声响彻了淹城上空。

到了五点,各种各样的灯一齐“绽放”:花丛采蜜的蜜蜂灯,水中嬉戏的丹顶鹤灯,栩栩如生的孔雀灯,高大雄伟的财神爷灯……这真是“火树银花闹全城,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再往里走,来到了古老的大街上,有打猎的人,有捉鱼的人,还有卖糖葫芦的人,这时我仿佛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

不知不觉,我竟来到了一座小桥上,仰望上空,一弯月亮高高地挂在乌黑的天空,在水里映下了它的倒影,水面微波荡漾,月亮若隐若现。“啊,好美呀!”往远处眺望:两只天鹅在湖中嬉戏,在莲花的衬托下,别有一番精致。“呱呱呱!”青蛙唱起了春之曲。我也情不自禁地随着抒情的音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在元宵灯会里,那熠熠发光的彩灯,照得黑夜好像白昼,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甜蜜,人人脸上漾着灿烂的笑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