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勤俭之风伴我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勤俭之风伴我行】

我们家饭桌上的菜都是妈妈从自家菜地里摘的,新鲜又美味,让人百吃不厌。妈妈总是尽量把饭做得刚刚好,假如剩下菜,她都会皱着眉头说:“真浪费。”说完还不忘用筷子把剩下的两团饭和几块萝卜放在我的碗里:“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对眼睛有好处。”面对妈妈那期待的目光,我摸了摸胀得像小西瓜似的肚子,只好硬着头皮做这个勤俭“小标兵”了。

在爸爸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勤俭节约。

那天放学路过一家商店门口,那里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好多同学,好奇心使我挤进去瞧一瞧。“哇,好多玩具呀,还有我最喜欢的芭比娃娃。”我不由自主地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有30多元,那可是我辛辛苦苦积攒起来想买课外书的钱。买还是不买呢?面对着磁石般吸引力的芭比娃娃,我突然想起了爸爸常教育我:“要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于是,我对着梦寐以求的芭比娃娃一笑,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家了。

在家里,我们都秉承这股“勤俭”之风,互相监督。当弟弟洗手忘了关水龙头时,我会及时关紧;当爸爸看电视睡着时,弟弟会悄悄关掉;当我们要出门时,尽量不开车,或步行,或搭车……现在这股风气已在我们家扎了根。

【篇二:勤俭之风伴我行】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祖祖辈辈传到今天,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心间。勤俭节约,国更富,民更安,咱生活幸福美满。”这首歌不但是我们家族的家风,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词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会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妈一起去饭店吃排骨米饭,由于肚子饿的“咕咕”哭,我头也不抬,低着头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又一碗,妈妈笑咪咪地看着我说:“这孩子,真能吃。”而爸爸则留心于碗中的米粒儿,瞧!我剩的米粒一个个晶莹剔透,遍布于碗中。爸爸有点不耐烦地说:“先别吃了,先别吃了,自己看看你的碗。”我低头一看,哇哦!我惭愧的脸都红了,爸爸有点生气:“今儿早上才看的新闻,要进行‘光盘行动’,怎么?一会儿就忘了?快,马上吃干净!一粒米也不许剩。”我应了一声,便行动了起来。是啊,每一粒米都包含着农民辛勤劳动的汗水,每一元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成果。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本也。”回忆2010年的暑假,我收获无穷。我与妈妈去北京游玩,那些我们家乡没有的食品、玩具,牢牢的把我那充满好奇的心勾住,使我流连忘返,见什么都想据为己有,妈妈自然不同意,开导我说:“孩子,戒奢从简,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警句,大人们赚钱不容易,我们应该节约才是啊。”10岁的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滋润着枯涸的土地。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阳光,给予我们温暖与温馨。勤俭节约的美德似花朵,点缀着青青的草原。勤俭节约的美德似小鸟,唱响了寂静的森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是以朴素、节俭来约束自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三国名相诸葛亮的修身之道;毛泽东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大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小到一个家庭,每个人。要想生存,要求上进,绝对离不开勤俭节约。翻阅我们刚刚学习的历史书,哪一位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不懂得节俭?翻阅世界历史,哪一个国家不知道节约?“节约便士,英镑自来。”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谚语。闻名世界的日本现代丰田汽车公司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他们公司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纸张用完了正面要接着用反面等等事例让我们震惊。

总而言之,勤俭节约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承下去,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把铺张浪费的现象彻底消灭掉。让我们90后、00后的后代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篇三:勤俭之风伴我行】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开车去了武汉,给武汉的舅爷爷过七十大寿。到了那里之后,发现那房子很小,不足60平方米,家具、装簧也很简单,完全不是我心中那种‘别墅’的形象呀!

吃了午餐,我看了一看他们的房子,突然看见那个卧室里挂着一张大板匾,上面用毛笔写着‘勤俭’,我疑惑地指着它向舅爷爷问道‘为什么要把它挂着呢?’舅爷爷笑笑,告诉我“以前在家里我的父母就让我们五姊妹按这两个字去做,生活就会好起来。于是我们在分家的时,便每人都有一张这样的匾额,其实你奶奶也有,只是不常拿出来罢了。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双手让生活好了起来,加上以前养成的节约的好习惯,生活就好多了。我们便把这两个字挂上墙,时刻提醒自己,以俭为德,以勤为本。

可从他们的生活来看,好像并不富裕呀,“那您省下的钱用到什么地方了?”“做慈善呀!"舅爷爷有些骄傲地说:“我捐款给希望工程,还给山区里面的孩子买各种各样的文具,给他们写信,聊天。他们很可怜,生活环境不好,要下地干活,又要学习……

我一下子呆住了,过去的一个个镜头如同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回放——把零花钱扔给了门口的小摊,买来一堆又一堆零食,当学校组织捐款时,只好硬着头皮向父母要钱,过去的我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向来钱是有多少,用多少,像爸爸所说:不花光心里不痛快。存钱罐里永远是空的从来不考虑这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今,我明白应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中学生。

俭养德,品德高尚,还要学会节约,很多人觉得不干坏事便是德,从而干什么都大手大脚,十分浪费却口口声声称德。以为自己没干坏事就够了,却不知,他的行为比坏事更残忍。他浪费的东西够山区孩子用几天。现在,我知道,一个品徳高尚的人应慬得节约,慬得勤俭。但不吝啬,该出手时就出手,把钱用在刀刃上,时刻以勤俭来告诫自己。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心里如波涛汹湧的大海一样,既为有这样一个优良的家风而骄傲,又为以前的做法而惭愧,暗暗发誓,做一个像舅爷爷那样令人尊敬的人,帮助更多的人,给山区孩子一点爱心,将这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

【篇四:勤俭之风伴我行】

假日里看书,读到鲁迅先生的勤俭,我被深深震撼了。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5000多封信,其中相当一部分信封是他自己动手糊的。平时他接到朋友的来信!如果信封大一点,他总是轻轻的拆开,把它翻个面,折叠好,重新做成信封。即使是些零碎的纸头,她也不轻易丢掉,而是仔细的收集起来做信封用。

平时收到寄来的邮包,鲁迅也都用剪子小心地把绳子结头剪掉,拆开,然后把邮包的纸张摊平按大小放好大的用来包布。小的留作信封那些扎邮包的绳子,他也不轻易丢掉,而是按长短有条不紊的理好,留着以后捆书或做其他用处。

鲁迅先生不但衣着朴素,吃的饭菜,也很简单,他抽的纸烟都是廉价品。鲁迅先生从不多花钱去大理发店理发,在鲁迅先生家里,没有一张沙发,它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陪客人坐的椅子也是硬的,他曾经意味深长的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勤俭是鲁迅先生一贯的作风呀。以前看到这个词,我都是无心地一扫而过。如今,深思“勤俭”这个词,我是羞惭不已。我这个父母宠溺的女孩身上,哪有勤俭二字的踪影呢。先生贵为大家、大师,贵为人人尊敬仰望的尊者,却是那般的勤俭呀!

想起一句古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你看,古罗马四处征战,有一支欧亚大陆最强悍的军队,但却因为骄奢淫逸致使古罗马四分五裂。人呢?勤俭是一切美德之源,勤俭人就不会有贪欲之心。有钱有势的人,如果没有贪欲之心就不会被物质富欲望牵着鼻子走,处理事务,就不会受他人的牵制手中的权力,就能充分发挥,为大多数人去谋福利;没有地位的人,如果没有贪欲之心就能约束自己,节约开支,家用富足,不去触犯法律也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而一旦奢侈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

一个没有勤俭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精神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精神支撑的家庭是难以代代兴旺的。“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这句话可谓是司马光对勤俭另一个角度的解读,从反面诠释了勤俭。

勤俭都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它不仅承载了悠久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一种修养和品质,理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影响一代一代的人呀。

【篇五:勤俭之风伴我行】

【篇一:成由勤俭败由奢作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瘠的土地盛开出美丽的花朵;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肥沃的田野收获智慧的果实……

在《劳动最美》这本书里,让我感动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很多,但最让我感动的首先是的故事。

众所周知,是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因此我们往往以为他的生活过的很奢侈。但谁知道这样一个大伟人,生活中竟然过得那样的节俭。他有一件补了无数次的睡衣,一直舍不得丢弃。而且他不吃肉,不吃水果,往往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顿饭。这样率先垂范,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这绝对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除了之外,让我特别感动的还有李嘉诚。作为香港首富的他曾经为了感谢保安帮他捡起过硬币,竟然给了保安整整一百元钱。多数人看来,这该是多么的不划算啊!面对有的人的质疑,他的解释是“若不去捡硬币,这枚硬币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一百元,他可以去消费。钱可以消费,绝不能浪费”——这简直让我太震惊了!

看完和李嘉诚,不得不再想想我们自己。吃不完的饭菜我们常常就倒掉了;不喜欢的衣物,我们常常就让它提前“退休”了。这多浪费啊!还有一些还可再利用的塑料瓶,我们常常就直接扔了,其实只要我们动动脑筋,它还有很多妙用呢:做放东西的盒子、做装饰物……等等。仔细反思,我们真不该如此浪费啊!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要好好生存,如果想快速发展,都是离不开勤俭节约的,中国也曾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呢。如果形成了浪费的恶习,就会给自己、给家庭、给国家造成完全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失败。试想,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勤俭节约,让心灵更自由,让智慧更沉淀。所以,请让我们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起动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用我们的双手打造出更好、最好的明天!

【篇二:成由勤俭败由奢作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瘠的土壤盛开财富的花朵;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肥沃的田野收获智慧的果实。

在《劳动最美》中,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在生前用过的100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1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穿着那件补丁缀补丁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顿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同学们,与主席相比,我们是不是有地方做错了?其实可以吃肉,吃水果,但是他没有,他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是一位高尚的人,我们要向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少数人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知是谁忘记了关水龙头,清水从厕所的水龙头里汩汩流出,水花不断冲击着墙壁;午饭未动几勺就直接倒进垃圾桶,盘子里的菜还剩下很多就被送进泔水桶;为了图方便,每天到校吃早餐也不带碗筷,一次性碗和筷子被即用即弃;上完美术课后,在垃圾桶里总会发现许多大块的卡纸、彩纸……盘点身边的浪费,不由得令人发出沉重的叹息!也许,平时你不太在意的普通食物,对于逃难者来说就是美味佳肴;也许你随意丢弃的纸张、玩具却是家人起早贪黑的劳动换来的成果!在我们身边,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也令人感到羞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浪费还是暴殄天物,就是伤天害理!

每一件劳动成果其实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都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所以,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让我们一起铭记《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忠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篇六:勤俭之风伴我行】

这个暑假,在奶奶家,我收获了许多。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做一个勤俭的人。

乘车来到奶奶家,我激动万分,先到处转一圈。来到卧室,家具还是一如既往摆放得整整齐齐,整个房间整洁明了。打开衣柜,发现我们帮奶奶买的新衣服都叠得整整齐齐地在高屋睡大觉呢!相反,旧衣服都放在最容易拿的地方,全都“千疮百孔”了,我不禁感叹:奶奶也太节俭了吧!

“吃饭喽!”奶奶大喊一声,“哦,来喽!”我立刻从惊异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洗干净手,直奔餐厅。经过厨房的时候,我在橱柜里发现一些东西:稀饭、炒花生,还有豆腐干。我心下一惊,难道奶奶平时就只吃这些东西?我望着餐厅一桌子菜,酸涩的情绪在心底蔓延开来,眼眶红了,但怕奶奶担心,硬把眼泪逼了回去。这顿饭,我没有吃进,看见奶奶的种种举动,我心里满是愧疚,奶奶平时只吃粗茶淡饭,而我却挑食,遇到一餐没有自己喜爱吃的食物时,甚至还会乱发脾气,如今想来,真是太不懂事了呀!

我害怕奶奶看出我的异样,来到卫生间调整自己的情绪。只见洗衣机已经破旧不堪了,我的记忆回到了两天前的晚上,爸爸打电话给她,说想帮奶奶换台洗衣机,但奶奶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说:“不用了,洗衣机还很好用呢!你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还是自己留着用吧。”可是……洗衣机已经不太好使了,那奶奶平时都是用手洗吗?再看右边,满满一桶水,应该是用水后没有倒掉,留下来继续利用。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奶奶生活何其朴素,可我却……

在奶奶家的短短几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勤俭可以使人们改善生活,向小康生活更进一步。就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像我奶奶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