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第一次用针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第一次用针线】

我有一只可爱的黄色玩具小狗。搬到新房子里睡觉的时候,我都会把它当枕头睡。可是,有一天睡觉的时候,我发现狗狗屁屁烂了一个洞,求奶奶给我缝好,她一直都没有缝好。每天睡觉时看着狗狗的小洞,我总感觉不是滋味。

周五的时候,我再次请奶奶帮我缝狗狗,奶奶说要先缝衣服。我就在一旁耐心地等着,但是都吃饭了奶奶还不给我缝。我就想:求人不如求己,我看了那么久已经知道缝衣服的方法了,干脆自己缝!

我是个行动派,三下五除二吃完饭就到房间里去实行我的“补狗狗”大计。

我拿起细细的针,在窗户旁边对着光顺利地穿好了针,然后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线对齐在末尾打了个结,再把狗狗屁股上的洞洞拉直对齐,小心地穿针引线。OK!第一针挺不错的,我拽了一下,很结实!我信心大增接着缝起来。

针线穿过来穿过去,尽量保持每一针距离都差不多宽,小心翼翼地每一次都把线拉直,不过几分钟,我就把破裂的地方缝到狗尾巴了,就差最后几针了呢!我记得奶奶总是在最后一针再打个结的,我也依葫芦画瓢,把针放在打结的地方,把线从针下往上绕一圈,拉直,结就打好了,拿剪刀剪去多余的线,大功告成!

我高兴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称赞了我一番,最后告诉我,最好用和狗狗差不多颜色的黄线,不容易发现,而我用的是黑线就很容易就看出有个补丁,这就难看了一点。我点点头,的确如此!不过,这是我第一次用针线,还算成功,而且,我是男孩子,要求就不用那么高了吧!

【篇二:第一次用针线】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母亲的学历不高,没上大学,高中毕业便自己开了服装店,做起了一名终日与针线打交道的裁缝。

母亲的手艺是姥姥教的,专业,又不失个人技巧。在妈妈那个年代,裁缝是个很普通的职业,做衣服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的,和多人都放弃了这个职业,另择佳途。但妈妈却并未放弃,努力吧这门手艺做好做精,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到了现在服装店的生意一直红火,成为了这个不大的城市中颇有名气的老店。

然而,我却并不喜欢妈妈的这个职业。原因有很多:

妈妈的这份工作十分的忙,因此,在我小时候,妈妈并没有太多时间陪在我身边,我与妈妈相处的时间,只有妈妈下班后到我睡觉前的这一段时间,于是,那时还不太懂事的我,便偏执的认为这份工作抢走了妈妈,十分的讨厌它。

随着我慢慢的长大,裁缝这份职业已经慢慢减少,很少有人再做,因为成衣的价格既便宜,花样又多,远比做衣服划算。方便的多。我便越发的讨厌起这份职业了,觉得它过时。土气。说出去会被人嘲笑。

直到那次,我无意间看了妈妈的账本,那本经过多年累积已经厚厚一沓的陈年账本。

我以前从未关注过这些,那次翻看也不过是心血来潮,看了几眼。然,只是几眼,便改变了我对妈妈工作的看法——账本中写着某件衣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净赚多少。这是每个账本上都写着的,并不稀奇。但是,妈妈的账本却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在收入栏后方的空处,写着妈妈做下的各种标记,除了家里的各种花销,边都是关于我的:给女儿的礼物还差多少钱;离学费还差多少钱;给女儿买东西花了多少钱;今天买了女儿爱吃的食物花了多少钱……看着账本,密密麻麻的字,占据了我的心,原来,母亲的针线竟与我有关,为了支撑我的吃穿用度,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一针一线都饱含了妈妈对我的爱,就像妈妈常对我说的:“亲爱的宝贝,看到你我就充满了干劲。”曾经我不理解,现在,我却懂了。

母亲的针线,竟与我有关,这个我一直以来都十分讨厌的职业,实际上却与我息息相关。曾经我用不喜的眼光看它,所以,它是充满缺点的;现在,我用喜欢的眼光看它,它是充满优点的,一针一线,带着质朴,带着传统,带着高洁的艺术,带着与我有关的爱……

【篇三:第一次用针线】

是谁怀胎十月辛辛苦苦把我们生下来?是谁用她的血变成的乳汁哺育了我们?又是谁对我们谆谆教导,不厌其烦?是您,是母亲,是敬爱的母爱。

眼含热泪,我读完了舒晴曼妙的《母亲·针线·我》,已不知道心灵被撼动了多少次,眼眶湿润了多少次。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她操劳一生,从一瓢一勺过起,用辛酸把一个家从零撑到一百;她辛苦一生,从一家一什攒起,让家人从近乎坍塌的土屋里搬到宽敞的砖瓦房里。这是多么大的变化,而母亲也在这变化中慢慢变老,直到离开作者时,也仍有鞋垫没绣完,我想她的母亲肯定是带着遗憾的罢,因为她还没有很多未了的事情呢。

文章读罢,掩面沉思,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人啊。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不管母亲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是大错特错。母亲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为我做饭准备好上学的用品。当母亲在做这些时,我却在睡梦中还未醒来。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母亲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付出。

我曾经以为,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回报母亲,我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用在与朋友嬉笑打闹玩耍上,很少与母亲正面交流,陪母亲说话谈心,有时候还冲母亲发脾气,摔东西。我只是一味的索取,从来都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母亲的真心。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猛然发现,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愚蠢。母亲正在慢慢变老,我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她,与她说说话谈谈心,聊聊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多美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好好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吧,当他们离你远去时,再想珍惜就后悔莫及了!

【篇四:第一次用针线】

树叶好像断了魂的金蝴蝶,在凉爽中渗着干燥的空气中,摇摆着生命中最后的舞姿,一群群夕阳下的大雁驮着北方的寒气飞到南方。天,渐渐凉了。

深秋的清晨,我伸伸懒腰,脑子中还在为周末的到来感到喜悦,但耳边却听到了有人在卧室外干着什么,便悄悄从门里探出头,一个胖胖的身影在白板旁演算了许多式子,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起168对、身长2尺、7寸的袖笼,又看到沙发上摆着毛衣针和毛线。哦,原来是姥姥准备织毛衣呀!

接着姥姥坐在沙发上,开始织毛衣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户,不偏不倚的照在姥姥花白的头上,那一道深一道浅的抬头纹下戴着的老花镜也随着自己低头滑落到鼻尖上,那灰色的毛线套在苍老的手上,用两根钢针左右手互相附和着,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协调的双手上下不断的翻飞,像极了两只漂亮的蝴蝶,手中的毛线也仿佛有了生命。还不时的活动活动僵硬的勃颈或是放下毛衣捶捶背、抖抖疲倦得手,接着又织起来,依稀可听到了钢针与钢针清脆的撞击声……

放学了,我踏着夕阳中的落叶,秋风拂过不禁使人感觉阵阵的寒意。走进小区,发现姥姥坐在石凳上一边和邻居聊天,一边低头织毛衣,还时不时从挂在手臂上的袋子里抽抽毛线。就这样历经千针万线、千辛万苦一根又细又长的毛线逐渐织成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穿上姥姥为我织的毛衣,仿佛是寒冬里的暖阳,柔柔地照在我的心田。我从心里说一声:姥姥,我爱您!

【篇五:第一次用针线】

“快穿过来了,快穿过来了……”一阵喊声响遍了班级的每个角落。原来班里正在举行“针线大赛”啊!想看吗?那就请听我娓娓道来。

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取出一包东西。我凑近一看,原来是针线和剪刀。“老师不会让我们缝衣服吧?”“可能要穿针啊!”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随后老师朗诵了一首《游子吟》,接着将针、线和剪刀从袋子中取出来,摆在桌子上,神秘兮兮地说:“针线大赛现在开始!”一下子,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老师先把我们九人分成三组,我在老天爷的眷顾下被分到了第一组。首先,针和线人手一个。当我拿到线时,发现线似乎比针口还宽。“这怎么可能穿过去啊?”有人抱怨道。这与我此时此刻的想法不谋而合。“开始!”后知后觉的我猝不及防地拿起针,捏住线头,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见每个人的呼吸声。我捏住线头慢慢靠近针,捏线的手微微颤抖着,即便我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也早预料到我已成了斗鸡眼,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线,抿起嘴唇,一幅滑稽的样子。“一次!”有同学喊道。我更加紧张了,“叮”的一声,我的针掉在了地上,豆大的汗珠流到眼中,火辣辣的,我迅速捡起来。今天出门似乎忘看黄历了,我的线头意外地开了岔,我下意识地放到嘴边一抿,线整齐了。我终于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我穿了过去,我兴奋地喊道:“一次!”虽然最后还是只得了第三名。

轮到其他同学开始穿线,我身旁的同学犹如机器人,一次,两次,三次,不到十秒就顺利搞定。

比赛结束了,可我仍意犹未尽。果然,做每件事都需要耐心专注,只有这样方能顺利完成。

【篇六:第一次用针线】

贰零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杨绛先生逝世,当天便涌现出了近五千篇文章来缅怀纪念她。不到中午这些文章就传遍了朋友圈、微博、空间。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里,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位于新闻热点的中心,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拿出手机,连入网络总会有各种应用的推送告诉你过去、现在甚至将来要发生的事。

这信息传递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这些海量的信息里,让人受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又有多少呢?在那些文章里几乎都提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谈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段话一夜之间火遍了所有人的手机,我自己也曾摘超过,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编出来澄清说这段话根本不是杨绛先生写的。而今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几乎可以发表任何言论,但你本身默默无闻,你说的话没有人听,于是不知从谁开始发出了言论署上知名学者或者权威人士的名字,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碎片化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和一个令人信服的字眼就信以为真并且相互传颂。我们在碎片中甄别真伪,甚至甄别真正的美好和荒谬的能力也开始崩塌离折,开始变得碎片化了。我们只认同那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道理,却懒得去了解其所以然。

碎片化的生活是时代的必然,本生并没有错,错的是懒得思考就盲目地相信,懒得去总结。随着科技革命兴起,我们的时间越来越零散,我们每天“分秒必争”感觉好像一空下来就像在浪费时间,但大多数人对这些时间是‘打发’而不是“利用”。每天刷了多少多少个朋友圈、微博,看了那么多,阅读量一点都不少,但好像又一点都没有学到。我们青睐于分享“干货”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快速学习,快速成功,殊不知到了最后都变成了打发时间,只懒着看了过程,却没有去总结思考成果的勤。

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勤于思考,我们不断地阅读碎片化的知识,来源于对知识认识的渴望,而我们却错误地不加思考地认为那些在各种终端上到处飞的信息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却终结于对已得信息不加以思考的懒惰。

所以,在这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不缺对知识的渴望,不缺阅读的时间,只是缺了一份勤于思考的态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