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杏坛逢简水乡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杏坛逢简水乡】

在国庆那天,我带着愉快的心情跟姨妈去“顺德周庄”——杏坛逢简水乡,我们来到巴士站搭乘免费接驳村巴过去,天空蓝蓝的,气温有点高,但是不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

终于到站啦,人声鼎沸,见到七色的彩旗迎风飘扬,听到雷声一样响的锣鼓声,我们沿着锣鼓声去到粤晖园,一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衣服的哥哥在挥洒咏春拳,拳拳有力,整齐而有气势,我们看得目不暇接,拍手鼓舞。

之后,我们来到巨济桥,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桥边两岸的村民在吆喝叫卖,看有我们顺德特色的大良蹦砂、炸牛奶、鲜榨甘蔗汁、酿鱼饼卖,有的人在试吃,有的人在付款,还有的人在观望拍照,嘻嘻可能在发朋友圈给朋友们观赏呢。

一阵凉风吹过来,树叶在翩翩起舞,水面泛起阵阵鱼鳞般的波纹,阳光散落在上面,童话般的美妙。艇上的游客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有的在吃着地道小吃,鱼蛋牛杂鱼饼等等。看着别人吃美味的小吃,我也想试试呢,拉着姨妈我走到小吃摊,有我最喜爱的进士鱼饼,买了一盒,我们边走边吃,爽口弹牙的鱼饼人间美味啊。

接下来我们走到进士牌坊,姨妈说我们拍照留念吧,尽管我们是水乡杏坛人,但是也不免随俗,赶紧发个朋友圈到此一游。

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水乡特色,全国各地人民都可以到我家乡来参观,感受一下地地道道的水乡文化特色,我为我美丽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篇二:杏坛逢简水乡】

生长在水乡,与水一同成长。在悠悠岁月里,水经历了千变万化,那水的模样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小桥

那一座座古老的桥依然屹立在小河上,把水乡装饰得古朴典雅。每逢过年,我都会与家人一同到逢简的明远桥,看看它年隔一年,日复一日的变化。虽然明远桥已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但它现在依然保存着原有风格。桥上的雕刻依然十分精致,可见古代人民的精巧手工。偶尔我们也会去巨济桥参观一下,走在那桥上,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还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光着脚丫,在家附近的小石桥上跳跃、玩耍。脚底下感受到石板的丝丝清凉,这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如今,很多古老的桥已经不住风雨的侵蚀而变得破烂不堪,甚至倒塌。我想,如果能把古老的桥好好地修补,尽量把原有的风格保留下来,那么杏坛就会多许多迷人、令人赞叹的风景。

流水

“我家门前的河水黑得像妈妈的头发一样。”不错,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家附近的小河也不以为过。那时,那条小河是人人避之的。河水散发出的臭味真是令人恶心,途经时也要捂住口鼻,河面还漂浮着五彩的油渍和生活垃圾。尽管河边的绿化很美很迷人,但也于事无补,一样的大煞风景……不久,经过“美城杏坛”的整治,小河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周围的绿化和设施融合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郁郁葱葱的柳枝轻快地随风扭动它那婀娜的身姿,平静的水面被风轻轻掠过,泛起了粼粼波光,阳光拥抱着河面,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映射到尖尖的柳叶上,叶子显得格外碧绿。我爱这绿得发亮的柳叶,我爱这波光粼粼的小河,我爱这生机勃勃的地方!

人家

在这悠悠水乡里,民风淳朴,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早晨,天空还蒙着一层朦胧的黑,公鸡已在声声啼叫,虫子和鸟儿也跟着唱起了歌儿,人们也开始起床去工作了。晚上,各家各户都会欢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晚饭。晚饭过后,人们都爱在大树下乘凉,聊聊家常,开开心心地过了一晚上。到了深夜,乡村会显得格外宁静,能清楚地听到悦耳的虫鸣。那声声虫鸣是人们的催眠曲,只要听到虫鸣声便能安稳地睡觉。每逢除夕,每条巷子的各户人家都会全家一起参与到清洁巷子的活动中,街上回荡着说话声、水声、扫地声、树叶的沙沙声、欢笑声、小孩的吆喝声……声声入耳。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现在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古朴的水乡,秀丽的杏坛,我爱你!

【篇三:杏坛逢简水乡】

【篇一: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挣脱开城市闷热的束缚来到以水围绕着的的岭南水乡,不经意那股自于城市的燥热就被岭南弥散的水汽悄悄地抹散。

流通在这乡间的无疑是水了。随水逐流,来到了明远桥,它虽没有赵州桥那般有名,但是它确也散发这古老的底蕴,它默默地屹立在水之上,仿佛一直在等待,等待那个真正懂它的。虽未经沧海桑田却也历世事变迁,岁月的蹉跎总让人不经意的伤神,当我用心去倾听它时,一抹白色在这苍苍的绿中显得十分特别,如果不细看我还会以为是雪呢。“未若柳絮迎风起”这句古文从我脑海中浮出。柳絮若雪,象征春意,棉絮若雪,倒让我觉得这“雪”长期受水乡的感染沾上了水乡特有的“柔”,与这水乡十分的相宜。

走下桥便踏上了乡间小路,它不如城市大道,有种“曲径通幽处”的美,显得延绵而又幽寂,尤其是那扑面而来混着青草香的空气,仿佛有一股魔力让人感觉返璞归真,会让一切的污秽在这被洗涤。

沿着小路而上,发现房屋基本在水的两岸看着很协调,接着道路逐渐变宽,我们来到了一座“豪宅”。也许我是个怪人,从门口进来本应该看看四周,可我的目光却呆呆地看着那棵在一个角落的花树,“台阶旁,花树下,谁拂落了一地的花”。与花截然不同的就是那散发亘古气息的实木和那股幽幽的香了,它们沉淀的是一股古老的美。

岭南比不得黄土高原的热辣,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他没有世外桃源的惊艳,却从骨子里透出与世隔绝的静。若不用人形容它,我认为它可能是一幅遗落在凡尘的水墨画。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墨其实包含的是所有的颜色,而且注重写意而不是写实,正好可以表达它丰富多彩和美的安静。

走了那么久,看来那么多,水流在乡间,乡间包围着水,意境很美,但是——走了那么久令我一直失望的也是水,我不敢恭维这水没有别处那么脏,至少很少的垃圾漂浮在水上,但是我觉得,水乡之所以叫水乡,是因为有水的存在,如果我们把水破坏了,水乡还能叫水乡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篇二: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逢简,一个奇妙的地方。在我看来,它是一只绿色的精灵,绿意充斥着整个村庄;它也是一位降落人间的天使,是那么纯洁、美丽。它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村庄,让人不禁感叹它的存在。

一次文学社的采风活动,我们全体文学社的队员来到逢简水乡。逢简,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一座座的古桥,一条条的清河,充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让我最难忘的是巨济桥,一座跨度颇大的桥,脚下是灰石板,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狮子,活泼可爱,依稀的阳光斑斑点点的散落在小狮子上,别有一番蕴味。最有古代风范的要数那棵“御赐金桂”,摸着它的树干,聆听着它沙沙的耳语,仿佛听见它为我们讲述的一段段历史故事。这是一个迷人的水乡,它用美丽的景色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逢简这一古朴的村庄,景美,人也美。当我们只顾流连美景而迷失方向时,一位位素不相识的村民耐心地为我们引路。老榕树下,爷爷、奶奶们围坐在那里拉家常,伴着声声的蝉鸣,笑声回荡在水乡的上空。走累了,坐在驿站的豆腐坊,吃上一碗村民自制的豆腐花,看着卖豆腐花的那位叔叔灿烂的笑脸,我的嘴角也不禁往上扬。这是一个快乐的水乡,它用淳朴的村民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活动快结束了,站在河边,看着静静流淌的水,不禁思绪万千。这里的水温柔、和善,这里的村民质朴、温纯,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人们常拿周庄与逢简作比较,定要分出一个胜负,但在我眼中,它们各有千秋。周庄繁华,灯火明亮,逢简古朴,美丽动人,若说周庄是一个披金戴玉的皇后,那么逢简便是一位淡妆古朴的仙女。这是一个淳朴的水乡,它用独特的人文风情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我爱这座古朴美丽的村庄,爱这位落入人间的天使。朋友们,有空的话到这儿玩一玩,看一看,感受一下这充满魅力的水乡。

【篇三:发现逢简水乡之美作文】

早就听闻逢简水乡的大名,它号称广东省最美水乡,我终于目睹了她的美丽。

一条小河蜿蜒曲折,两旁坐落着高低不一的房子,河岸的小路窄窄的,青砖铺的地面坑坑洼洼,踩一头,这头便会陷下去,有趣极了。最喜欢的是那一棵棵古树,盘扎卧龙,树干苍劲有力,魁梧似龙爪般,贯穿河堤,条条都粗壮结实,挂上了红灿灿的灯笼,古树枝叶繁茂,一路走来稍有烈日阳光,阳光直射下,树叶呈通体的亮绿色,地面竞稍有光斑,更多的是一条条,发着白光的树叶的脉络,水乡的房子都很古朴,青砖厚瓦,白墙因时光变迁,长出了密麻的青苔,摸上去软绵绵的,好柔滑的感觉,凑上去闻闻也是一股好闻的清冽的香味。

小河的河面十分平静,河水是碧绿色的,投石下去,平静的水面跃起一圈水痕,再慢慢晕开一圈又一圈,像是翠色的丝绸迎接风的赞礼,波动着。走过几座桥时,惊讶地发现,一艘龙舟飞速地从桥洞下划过,波澜不惊的水面被撞开一道水波,河面立刻又平静了。

沿着河走,又路过一座祠堂,唤作“刘家大祠堂”两边的石狮子和高高的门坎,让我觉着有些严肃,但里面灵巧的装饰又显出活泼新嫩。顺着祠堂望去,两盏平常简约的路灯瘦削站立着,好似相互守护着对方,路灯下,糕点铺的老奶奶热情地招呼着,给两盏路灯都染上暖意。老奶奶的笑容温暖了湿润的春天和有着江南水乡情韵的逢简水乡。

蓦地瞧见一大块草坪,浓密的草坪上绽放着一簇簇细碎的小红花,小黄花。路过草坪,我就看到了今天活动的表演地,劲爆的街舞音乐,温婉的小提琴声,如在诉说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此间还不时穿插稚嫩童声的清唱,我抬头被天空所吸引,没有了古树浓荫的遮蔽,天空显得格外清澈蔚蓝。云朵像是油画上的油彩,浓郁地点上,却似水墨画般地渲染开,天蓝色的背景很柔和,天空很低,好像触手可得,天空下,一派欢歌笑语,多么美好的水乡,多希望再次观赏到逢简水乡这温和如水般脉脉的景色。

【篇四: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脚下是石子路,旁边是松软的泥土,一棵棵菜种在田地里,淡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我,走进了逢简水乡。

逢简,是著名的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特色,秀外慧中,闻名遐迩。5月13日,在这片淳朴恬静的地方,开展以“发现逢简之美”为主题的游览采风及嘉年华活动,来自顺德66所中小学,近400名的文学社社员们,在其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逢简水乡,给逢简水乡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

第一站我来到了百年御赐的金桂树。学生导游向在场师生们介绍:“这棵树可不简单,清同治年间,李昌明中举,任海阳教谕,数十年勤勉工作,获光绪帝嘉赏,赐台湾贡品金华桂树一棵,此品种乃桂花精品,花色金黄,香气馥郁,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火辣辣的太阳下,我一边享受着金桂树的庇荫,一边不时记下笔记。听到导游的介绍,我对这棵金桂树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在一旁啧啧赞叹。

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先后游览了巨济桥、明远桥和金鳌桥。桥,可谓是水乡的灵魂。巨济桥始建于宋宝庆年间,于民国十八年重建,三孔花岗岩石桥结构,条石砌成,工艺精美,桥上有雕花在栏,更有二十八个石狮,分列两旁;明远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既是顺德最早的三孔石拱桥,顺德现存最长石拱桥,也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金鳌桥据说是当年康熙御赐给当时皇子的老师刘云汉的,依据其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因仰慕紫禁城的金鳌玉蝀桥而建造。

游览的最后,就是著名的刘氏大宗祠,用导游的话来说,就是“从祠堂中可以感受家族的辉煌”。“刘氏宗祠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比顺德设县还早,其主建筑为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地势呈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导游介绍的有典有据,有声有色,令在场的同学们听得入迷。

游览结束后,我们回到了逢简驿站,开始了嘉年华活动。不一会儿,现场就变得热热闹闹的——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画画,有的同学拉小提琴,有的同学写书法……表演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观众们都拍手叫好。

走在水乡的小路上,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我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一个景美、水美、人美的好地方!

【篇四:杏坛逢简水乡】

我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艳丽;我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阔;但我更爱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因为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作,也是一卷江南水乡的私语。

一条青石小路,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放眼望去,是一片绿色,树木葱茏,柳枝摇曳。呼吸之间,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迎面扑来,顿时觉得空气好清新!是温柔的,是湿润的,是纯江南的……鸟儿三三两两飞着,逗乐嬉戏,扑闪着蓬松的翅膀,在浓密的枝叶间穿梭。啁啾的鸟鸣在耳边不时地响起。望着水波粼粼的小河,河上那一条条游船在缓缓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看着美如画的景色,我的心情不禁豁然开朗。

沿着石板小路,走进逢简小学,入耳的是那洪亮的广播声。校门口站着几位叔叔阿姨,他们动也不动地执行自己的职责。往前看,路边摆着精美的小饰品,看着路人头上都长满了“小花”,我也不禁走到路旁小摊买下几枚花夹子。咦,一声惊叹声打断了我的思路,那是什么,原来是两三个老大爷在那敲鼓奏乐,火红色的帐篷车,配上锣鼓喧天的情景,看着就让人震撼。

历史的大桥,浓厚的气息,桥上刻着威风凛凛的小雕像,显得它们意气风发。游人们不停地说着赞美的话语。走过大桥,各式各样的雕像映入我的眼帘。演绎着他们在那种年代的快乐生活。啊!真羡慕他们开心的笑容。

逢简!一个不同于闹市的地方,逢简!一种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上人间。

【篇五:杏坛逢简水乡】

顺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进杏坛镇的逢简水乡更能让你细细品味这片寻常但不凡的土地。今天,我们随顺德区文学社来到逢简水乡寻找水乡之美。

水乡人文美

逢简是顺德最早有人聚居地之一,从西汉文化遗址的发掘及明远唐代文物的发现,再到文人墨客的段段佳话,无不印证着逢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千百年来,逢简村一直重视教育,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村中建有文阁一座,社学二间,书院三间。许多佳华传颂至今,如冯氏一门八秀才,梁家三兄弟同是翰林,历朝任县以上职务的达70多人。穿梭村内,随处可见古老的祠堂,其中刘氏宗祠、李氏宗祠及宋参政李公祠是最有代表性的。每个祠堂都是布局合理,选料上乘,均是用上佳的铁木,雕刻精细,金字墙,龙舟脊……门外也用花岗岩石铺砌……另外划龙船、舞龙、舞狮、锣鼓柜、出色等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深深扎根在这这篇土地上。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

水乡历史美

我们边走边看边想边悟,大家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古屋、古树、石板、古道、古桥见证着这里悠久的历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几座古桥——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

来到巨济桥,我们跃跃欲试地走上去,桥栏的石华板刻着花纹图案,两边的柱头更是雕刻了几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它是1929年用精致的花岗岩石建造的三孔石拱桥,全长24m,顶宽4。45m,高4。1m。而且这桥只用走36步就能走完,这难道不神奇吗?

沿着石板小路,穿过许多古屋,我们来到明远桥。桥上的人络绎不绝,看来村民的生活已经与这座桥分不开了。这座桥的栏板上刻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两旁共有28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它是由结砂岩建造的,长25。1m,顶宽4。6m。是不是很有特色?

我们到了金鳌桥,从远望去,你就可以看见桥栏一边刻有阳文“金鳌”,另一边刻的是“玉蝀”,一桥两名可真奇怪。它是用红色砂砾岩砌成的单孔石拱桥,长14m,宽3。05m,孔跨6。9m。你们说这桥是不是很奇特?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深厚的历史底蕴所折服!

水乡风景美

走进逢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这里的村民特别爱花草,房前屋后,小河两岸都栽种了各式花草树木,生意葱茏,村子活像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绿色宫殿。让我不禁赞叹:这不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般的美景吗?我们在石板古道上缓缓行走,总会闻到淡淡的花香,偶尔会听见鸟儿哼着美妙的歌,村里河涌交错,河水清澈,水平如镜,水总会在你的身边缓缓地流过,构成了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小桥流水人家”。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宁静舒心的美景所折服!

水乡人情美

河道两旁是石板小路,绿树成荫,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当你走在这静谧的小路上,总能看见村民们正坐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悠闲地聊着家常,当然,他们也会友好地与游人攀谈或不厌其烦地为游人指路,他们是那么的和蔼,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淳朴。或是,你站在远处,看着他们的午后憩息,都会让你感到心旷神怡。因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饭店、特色店、小吃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你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善良、诚实、敬业,他们在传递顺德美食,他们在传递顺德美德,他们在传递顺德人“顺得人”的美德。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淳朴的人情所折服!

三个多小时的游览,我真对这古色古香的逢简水乡念念不忘,更被村民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

【篇六:杏坛逢简水乡】

若某日,闲,游一古城,适一份心;若某日,繁,念一美人,思一风骨。

——题记

青春就是这样,像一头野兽,骄傲而不羁,不安于时间的囚笼。久了,就会想挣脱,不由控制,纵使周围是一片黑暗,依旧会靠着本能,漫无目的地狂奔,一如飞蛾对火光的渴望,去追寻那一缕缥缈的晨光,纵使握不住……

一支笔,一个本子,简单的我上了车。一张张陌生的脸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次采风活动,我没有参与,我想的是没写完的作业,沉默无声地划分了两个世界。

泛滥的晨光流进车里,硬生生地钻进那两个世界。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握住了却是一片温暖的虚无……

穿越那层层的岭南风光,前方俨然是目的地——杏坛马东村,一条大路引向前方的明媚,路旁的彩旗努力地舞动着身姿,就像个舞者,翡绿的一排排的大白菜拱着腰,大路默不作声,如这古老的村庄一般平静而厚实。

另一个世界的陌生人有说有笑,我没有事情可做,便拿着笔记录着这美好的风光,就像个小秘书。

我望去前方,我惊异了——武术之乡的匾牌下是几个耍拳玩腿的孩童,我入迷了,一拳一腿,仿佛是古老的木锤,一记直击心钟,而嗡嗡地响,似与历史共鸣。又一记似乎把这密不透风的囚笼击裂,一缕缕的光沿缝隙涌入。

这便是永春吧,我心中暗叹。

顺着走,大路变成了阡陌,这里的绿光更加泛滥,绿油油的果蔬横溢了土地。这古老的村落似乎有着魔力,我打破了沉默,和伙伴们讨论着这岭南田园的风光,边走边聊,在摸着阡陌走了几个弯之后,一座宗祠般的建筑呈现在我的眼前。

依稀之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嫉恶如仇的侠客跨过那门槛。伙伴们一个个跨过门槛,我楞了一会儿,随即像前人般跨进这宗堂。

宗祠的两旁的墙上画着几招永春招式,我仿佛有看到侠客们在这里习武,在这里茁壮。我忍不住像墙上一般比划了一下。

进入内堂,光线有点昏暗却明亮,其内的“武德堂”三字灿灿生光,闪耀着先人侠客的慈悲之心。

关于永春的发展历史的物品静静地躺在内堂两旁,他们缓缓地向我述说着他们的历与史,时间好像凝固了。

我和伙伴们低声地讨论着,这时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主持人以及活泼十足的孩童。主持人手拿麦克风,提问着关于永春的问题,孩童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和伙伴都笑了,孩童的回答声,我们的笑声,侠客不羁的叫声,回荡在这宗祠,宛若将两个世界融为一体。

带队老师示意我要抢答,我有些不好意思,我怎能夺取孩童们想要成为侠客的心。

这时,风好像刮来了,我好像听不见了各种喧嚣,有的只是这岭南古村的呢喃。晨光坠在这地上,我伸出手,似乎握住了一缕晨光。

握住那一缕晨光,我完全沉浸在这古老而淳朴的风光里,流连忘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