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如果书籍没有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如果书籍没有了】

我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手里捏着一张八十几分的试卷,唉,这次错的题目全都是课文填空题,都怪这些枯燥不堪的书籍,要是书籍能从世界上消失了就好了。我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

“咦,我家里的书都上哪儿去了?难不成长翅膀飞了。”我自言自语道。自从那天开始,世界上的所有的书籍就烟消云散了。我起初有点不敢相信,可是,班级群上不断有同学问:“你家的书是不是全没了?”后来,我完全信了,欢呼了起来:“解放了,解放了,再也不要背枯燥乏味的课文了哦!”今天本来是要上学的,可是,既然连书都没有了,那还上什么学呢?我高兴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我把自己关在清凉的空调房内,拿起电视遥控板,可是,一连十几个台,都是广告,还有的台不是推销产品就是什么奥特曼打怪兽,猪猪侠什么的,无聊至极,我“啪”地一下关掉了电视,起身准备到朋友家借书,可是,我一拍脑袋,不是所有的书都没有了嘛!

无聊之际,我又打开电脑,看看同学们的留言,可是留言看完了,怎么办呢?我又给周围的伙伴发了微信,也没收到回复,真无聊啊,于是我又关掉了电脑。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到我还有作文没写呢,哎呀,这题目怎么这么难写呢?我刚准备翻参考书,晕,所有的书不是都没了吗?

唉,我只好躺在床上睡觉了,我第一次恍然大悟,书籍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的必须。此刻,我多么希望书籍回来呀!

我突然睁开眼睛,所有的书都在呢,幸好原来是一场梦啊。

以后我一定要多多看书,好好学习,爱惜书籍,如果没有了书籍,人会变得愚蠢,生活也会变得不堪想像。

【篇二:如果书籍没有了】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丰富多彩且与众不同的,其中大多会有一样东西陪伴他们许久,这便是书籍。

我的生命始终被书籍占据大半位置,它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拥有着不同的人生,触摸着不同的青春。

“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轻雨一伞开,一梦黄粱一席酒,一身白衣一生裁。”一首诗带我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小桥轻雨,只身一人,黄粱一梦,缠绵悱恻……这是从其他地方感觉不到的新奇,书的一角便在我的青春中冒芽。

后来,书便一点儿一点儿得寸进尺的侵略我青春的江山,直到我彻底沦陷。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书中总结出了人生的千百种结局,他用他睿智的眼光阅尽世间百态,我从他的书中读懂人生——不要难过不要回头,愿你所愿终能实现。

我从《岁月忽已暮》中,懂得选择,懂得取舍。

“我珍惜我灵魂的清澈,我忠于我不爱的自己”,这句话出自《长江图》,它教会我什么是忠诚。“洪荒时代,寒武是萧索,白垩是繁复,之后是无爱纪,沧海桑田,因绝了爱欲,地不老,天不荒”,这句出自《黑白》中的话,教会了我什么是信仰。

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庆幸我的青春有书籍来上色,因而错过一些繁杂与斑驳,少了一些悔恨与折磨。

我的青春,幸好有书。

【篇三:如果书籍没有了】

是战争,就会有输赢。面对战争,有的人会选择挑战,去争取那50%的胜利几率;有的人会选择躲着走,久而久之,就有了遇挫必躲的习惯,直到躲无可躲,最终还是得承认自己是懦夫。记不清确切哪一天,我和书籍“狭路相逢”了。从而,也开始了我们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

初次交锋,骄兵必败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爱给我买很多书,恨不得把书柜塞满。我根本不把那个薄厚不一的小东西放在眼里,一度嫌它苦闷、枯燥,对买回来的那些书看都不看一眼,真正做到了“万书丛中过,一字不入眼”。终于,我轻敌的后果来了,一次次的考试中,那一个个黑色的方块字仿佛是想要将我吞没的怪兽,我终于认识到了它的厉害。唉!还真是骄兵必败啊。

一鼓作气,反败为胜

终于认识到对手的厉害了,不想当懦夫的我开始重视这场战争。这不,制订作战方案(列读书计划),排兵布阵(学校和家庭阅读相结合),战后反思(写读书笔记)……

激烈的战役中,我一次次潜入敌营,一次次身先士卒,一次次占领据点……这场战役打得那叫个昏天黑地,天长地久!胜利的曙光忽隐忽现,为了最终的胜利,拼啦!

握手言和,化敌为友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有了耐心,细心体察之下竟发现了对手的可爱和出彩,我们的气场越来越相近,甚至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们握手言和,化敌为友,我觉得人生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形影不离,甘苦同心

现在的我,跟书籍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它成为了我成长的必需品。每次放学回到自己的房间,似乎总能闻到书香味,我总会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张开翅膀飞翔在书的天空。它跟我分享冰心的诗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清新淡远且不乏深沉的水墨画;它跟我交流金陵十二钗,我们共同为后来贾府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而嗟叹;我俩一起探讨鲁迅的杂文中格格不入的叛逆和勇气,那推陈出新的气魄让我们共竖大拇指……

书籍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轻轻地捧起这战后的硕果。有它,我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篇四:如果书籍没有了】

站在岁月的罅隙回望读书路,多少个花开花落,多少个日升月沉,似乎孤独都不曾来临,只因有书陪我度过那么多无助而又绝望的时光,成长路上书籍相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读书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迷茫时,书籍是命运的帆,指引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航行;无助时,书籍是夜晚的灯,为我们把黑暗驱赶;失望时,书籍是明媚的骄阳,给予我们新的希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中,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法宝,它不仅给人以启蒙,同样也令人深思。从简单美好的童话故事到曲折多愁的青春散文。再从“之乎者也”的古文国粹到拗口难懂的外国文学,每段岁月都少不了书籍的陪伴,亦少不了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明智,更使人成长,也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可以让我们避免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

记得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由高中里的学习尖子变为大学里无数个平庸者的其中一员,这种角色的转变让生性好强的我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课业繁重,常常有无法应付之感,所以经常满腹怨恨,在同学面前发牢骚,影响同学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后来我拾起半年未触碰过的课外书,读书让我变得真正有涵养起来。在这半年里我不间断地看完了40几本书籍,书籍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让我不再只停留在自己的专业书籍里,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维。现在的我能平静的接纳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等等,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新的我,一个在不断成长中的我。而在这段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我再次体会到读书是幸福的,是温馨的,青春年少,纵有再多蜜意情愁,也抵不过多读点书来得实在。每当心情郁闷时,捧起一本书,让油墨的芳香熏染自己,让思想的光芒照耀自己,用目光的手掌摩挲墨香淡淡的文字,奔赴一次次精神的盛宴,这未尝不是宣泄的最好方法。并且书看多了,心灵也会越来越充实,脑海里也不再那么虚无。

然而,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给予我欢笑的,常常有些书能够催人泪下,令人叹惋,将我们的思绪牵入深深的悲伤旋涡中。去年寒假的时候,闲来无事又把《飘》看了一遍。在艰难的战时,以及战后的日子里,斯嘉丽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几乎濒临绝望,那种孤独与沉寂,仿佛全世界都已经死去的寂寞,几乎要穿透她的灵魂。幸而,她却在绝望里重生了,并变得前所未有的坚韧,她可以像黑奴那样自己去扶犁,可以自己顶着烈日去做家仆也不愿意做的采摘棉花的工作,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家人寄人篱下。她的勇敢不仅能让我,我想也能让很多男人为之肃然起敬。重读之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为斯嘉丽落下几滴清泪,感到无限的悲伤。相比之下,我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若我能有她一半勇敢,便也知足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目前书桌里,更多的是所学的专业书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变迁,日后我会更努力地把握好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篇五:如果书籍没有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读书,喜欢在书籍中学习知识,喜欢读书时的那种滋味,喜欢获得知识的那种快感,喜欢遨游在书海里。

对于读书,我喜欢读一些著名文学作品和百科全书,还有关于历史的书。

在文学作品中,它里面有一种朦胧的文学美,我们在里面能学到知识,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看到一些我原来不知道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有些难懂,但还是能从字面上理解出意思。它讲述了社会的黑暗,劳动人民的无助,使我明白了旧社会的恶毒和现在社会的美好,更使我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对世界未解之谜怀有深深的兴趣,对浩瀚宇宙更想探个究竟。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这些,但自从我第一次看了《百慕大三角》后,就对这类书籍充满好奇,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在看了《百慕大三角》之后,我突然有一种想要去那里的想法。看看它是否想书中说的有什么“时空隧道”。我对于有没有外星人也很敢兴趣,我有时候在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像电影里面的那样吗?就这样,我对百科全出充满了兴趣。

我也很喜欢历史,我每次买书都会买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我都喜欢看,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我曾经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史记》等关于历史的书,在看书的时候,我明白了中国的兴旺盛衰,明白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更加强大的。

我在这些书籍中发现了美,因为在这些书籍的时候,使我了解了趣事,成长了心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喜欢阅读的种类也不同,但是只要是好的书籍,利于我们的书籍,我们都应该去读,应该坐下来,静下心,去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快乐,去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美。

【篇六:如果书籍没有了】

从刻写在石头和泥板上的人类最早的书籍,到后来出现的纸莎草卷、羊皮纸等书写载体,再到纸质载体,书籍一直在发展。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冲击下,网络阅读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传统的图书出版和阅读方式正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和考验。

网络会不会将传统书刊赶下历史舞台?如果网络取代了传统书刊,会如何呢?

恐怕最高兴的要算儿童、青少年群体了:动态的图书,当然比凝固的图书有趣!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需要查找的信息或想要阅读的书籍,多方便、多快捷、多省钱啊!做不到的题,百度或者搜搜一下,就解决了;也再不必为计算发愁啦!更开心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可以玩游戏,就可以聊天了!多爽!不开心了,还可以借助网络来发泄呢!

仁人志士就要担忧了:网络更像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开辟道路时,又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创伤啊。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文化教化人类的历史使命带来创伤?网络言论相应自由,网络新闻与电子书籍缺乏严格监督与审核,在匿名情况下,很多人撕下平时温文尔雅的面具,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来违法犯罪。认识还不全面、性格还不成熟的孩子们面对可信度大打折扣的网络信息、面对种种不良诱惑会不会误入歧途,身心俱伤?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我们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带来创伤?脑不用要生锈,一遇到问题就向网络寻答案,缺乏自己动脑、主动探究的过程,大脑岂不是要退化?不用亲自计算了,人类的依赖力会不会越来越强;计算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弱?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汉字之美带来创伤?汉字是我们的“瑰宝”。不同的书法风格蕴含着不同的美感与思想内涵:庄重中有顿挫的隶书,规矩而整齐的楷书,笔断意连的草书,圆润饱满的方正琥珀体……一旦纸质书籍报刊被取代,我们不需要再用笔书写,汉字的书法美感还怎么体现?书法美感一旦不存在,中华灿烂的文化还完整吗?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我们说真话、记真事的日记习惯带来创伤?人们想用文字来保留自己儿时童真的往事、记载自己心灵划过的轨迹、倾吐自己的酸甜苦辣都不可以了!有人或许说:不是可以用电脑,用网络来保留吗?网络?现在的黑客那么厉害,随便一个指令便可打开你的文档阅读你的密码、心情。你的“房子”里,有陌生人进进出出,你的秘密,被陌生人阅读,你难受么?你气愤么?你允许么?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读书的意境之美带来创伤?很多人喜欢读书,享受由纸香、文字的美感以及思想的光彩共同带来的心灵安宁与情感升华。这是一种对古韵的找寻,还是一种对文明的尊重。网络阅读,能做到吗?

网络取代传统书刊,会不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创伤?大家从幼儿园甚至从更早一些的家庭教育开始,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不处在电子产品的辐射之中?天天对着电子屏幕,我们的视力能不受到伤害?

不管以后科技怎么发达、网络怎么先进、多么便捷,我认为:传统的纸质报刊书籍都拥有一方舞台,绝不会被网络所取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