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忆旧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忆旧时】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不似梦境美好,也没有想象中华丽,却就是在那儿,我完美的邂逅了一场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友谊。旧时的美好,让我的回忆充满了美好和温馨。

在那里,有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油菜花地里有一位农名伯伯正在辛勤劳作。在他的身边有一头牛正在耕地,有时会停下来惬意的吃着草。一切都和谐而美好。

向西不远处,有几栋不高的楼房。而那座建筑,对我有着不凡的意义。褪色的墙壁已经看不出旧时的华丽风采;各种不同的游戏设施孤零零的呆在空旷的小院里,不似曾经般光彩照人,像被遗弃的孩子……那是我的幼儿园,准确说,是幼儿园的旧址。就是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的幼时岁月。如今再次看见这一切,我不禁感叹光阴流逝之快。

在不久前,我也来过一次,却不是只身一人。我是和两个闺蜜一起来的。依依和珊,是我从小到大的好姐妹,好闺蜜。我们一起上幼儿园,上小学,我想,我们以后还要一起上初中,上高中……做一辈子的姐妹。

小女孩的世界是那样简单,因为彼此的出现,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枯燥,变得充满欢乐。当我们在一起时,彼此间都忘了那些烦恼忧愁,只余下欢乐的笑声直冲云霄。

尽管时间在不断流逝,但我们之间的友谊会因为这段回忆,永不变卦,天长地久。

那些回忆,时不时的会在脑海中浮现,那片油菜地,那并不华丽的建筑,都是我心中美丽的回忆。忆旧时,我会将你们永远留在我最单纯的年华,我会见我最好的闺蜜们,刻在我最美丽的年华。

【篇二:忆旧时】

春风吹过,枝条摇曳,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却再也找不到旧时的感觉。

记忆回到从前,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上放学的必经之路就是这条小路,那时小路还很窄,黄土地,被太阳炽烤着稍微有些热。

老牛有时还会在这条路上出现“哞哞”的打着招呼,轻轻地点着笨重的头。我一蹦一跳的走着,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

春天,我看那莺歌燕舞,春长莺飞,一派生机勃勃;夏天,我看那绿树成荫,花香扑鼻,一副欣欣向荣;秋天,我看那金华秋实,五谷丰登,一面硕果累累;冬天,我看那银装素裹,粉妆玉砌,一场白雪皑皑。

然而,时代飞速进步,黄土路早已铺上板油,两旁的高楼如春后竹笋拔地而起,穿着简朴衣服的老乡早已被替代成行色匆匆的城里人。一切都已不在是从前,我也再找不到旧时小路的影子。

春天,仍是莺歌燕舞,我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夏天,依有绿树成荫,我却觉得闷热无比;秋天,仍可见金黄满地,却少了一些神韵;冬天,仍是白雪皑皑,却缺了一份纯洁。

我仍是每天走在这条路上,却再无欣赏之意,是啊!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便是我怀念从前,却也仍免不了被当今社会同化,我感叹当世人行色匆匆,我又何尝不是其中一人?

我走在乡间旧时的小路上,却再无旧时之感。今天,是可喜还是可悲?

【篇三:忆旧时】

去书店,总要买本书回来才安心。然而看遍了,却找不到一本心仪的,不是买过了,就是没有兴趣,或者有兴趣,却觉得不必买,到图书馆借本看看就得了。还有些却是不屑于看的,觉得即使送了,也不过是占地方,又浪费眼目和时间。

所以有时去书店也是痛苦。最后总算看上了一本董桥的《旧时月色》,属于新的选本,文字却大都是旧的,却也符合了集子的名字。装帧也不错,有一丝儒雅的怀旧气息。

《旧时月色》按照时间地点,以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了如烟的往事,把作者在印尼、英伦、香港、台湾的生活絮叨了一遍,了了几笔,勾勒出许多落寞的文人,尤其是跨越清末民国初年的那些“阁老”,总让我眼前浮现出清癯的着长衫、戴圆眼镜,走路踟躇的影子,即便是提到林文月和孟小冬,也离不了旧时海报上的剪了齐眉刘海儿眼睛飘着若有若无哀愁的样子的淑女。心情,是可以跟着书走的,书里的故事,因了作者的笔触,变得近了,鲜活了。它总带点哀愁和伤感,带点依依的不舍,就如作者说的,“遗民”情怀。是了,一种莫名的怀旧。董桥的旧时月色是让我羡慕的,有花鸟有书画,有美女墨客,还有洋人和铜钿。因为喜欢带点博古风格的文笔,因而对董桥知闲叙旧的散文集子总是情不自禁地带在身边,《旧时月色》就是其中之一。董桥先生在《为一轮老月亮写序》的文字中说“久违的民国味——这样妩媚的柳梢月色,也许只有我们这辈带点遗老襟怀的人才倾倒。”此言不无道理。

我们知道,多少年过去了,董桥的文字依旧,带有民国意蕴的柳梢月色依旧,那么喜欢董桥的人——仅有的那几个肯高高挽起标准发髻、颦笑中不无宋氏姐妹气韵的女子,和舍了一片云海而单恋一钩新月之小襟怀的红木先生呢?应该说她们或者他们,依旧。文字也是有梦想的吧,那么陈于世俗的它在似图挽留什么?或是唤醒什么?一些用旧的时光或者美好,一段历史或者一种记忆……也许,皆而有之吧。

跟随着文字一路走下去,景致、心绪,喜乐掺半中南洋、台湾、伦敦、香港、内地的过往就交错而至了。尽管短短长长都无法摆脱旧的痕迹和标签,可是有谁又能说得清在南洋的一棵椰树下,旧日红的馨香与缱绻是一把折扇的潺湲,还是几多年少时节的喜或狂?谁又能理得开云姑的美艳和云姑的凄绝,是一缕月华投在一祯已然老去的大地之上的温慰,还是作者对已逝华年的点点缅怀和祭奠呢?热爱董桥的文字,就如同热爱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他风雅的笔下,会轻易获取一些关于古诗词、字画、收藏、玉器、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的种种知识,不存半点枯燥和生僻。或者这也是董桥散文魅力长存的一个重要之处呢。

如果说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之中,张若虚欣欣而唱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名句,那么现代人在喧嚣的缝隙中偶尔踏访于如此静美的旧时情怀,呼吸之间恐怕也要发出“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慨叹吧!

【篇四:忆旧时】

看遍万象,繁华胜景皆云烟;品过百味,唯觉书香最怡人。

常忆儿时,仲夏午后,坐桂树下,铺一张草席于庭院中,看一片片半透明的桂花瓣,迎着炽热的阳光,静静开放。手捧一本至爱的童话书,轻摇凉扇,慢慢阅读。只觉书中的人啊、物啊、景啊都浮现在眼前。闭上眼,伴着桂花的清香,童话中那一张张或是华丽或是凄凉的画面便悄然掠过。白雪公主温柔的话语、灰姑娘轻快的舞步、卖火柴的小女孩苍白的脸庞、王子雪白的骏马……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激荡着我的身心。有时竟然忘记了早已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在那些日子里,书香阵阵、沁人心脾。

光阴似一匹追不上的骏马,我书中的拼音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精美的插画。记忆中的大海卷走了儿时的稚嫩与天真,留下了岁月的贝壳,其中的珍珠依然明亮无比。那些读物如神泉洗涤了我的品质,净化了我的心灵。“人要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实现理想而百折不挠。”这是《西游记》让我牢记的要言妙道。“你对生活笑,它也对你笑。”是《彩色土豆泥》告知我从脆弱变得坚强,从狭隘变得豁达的道理。“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我们能改变命运。”是《不要相信命运》赐予我穿透灵魂的力量。在那些日子里,书香缭绕,直达心灵。

少时秋日,看着窗外金黄的落叶,随手拾起微风带来的一片,夹于书页之中,便觉得那书也洋溢出了一些秋日的气息。张爱玲笔中的华丽人物便添上了一丝凄凉,林清玄所说的园林也多了萧瑟的气氛,毕淑敏阐述的哲理也有了一种幽深的韵味……轻轻端起书本,便不愿再放下,只想让书中的人、物带我慢慢地走进他们所在的那片天地,畅游其中,分享他们的苦与乐。在那些日子里,书香漫漫,回味无穷。

现在的我,早没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了,偶得空闲,也只能投身题海。那日幸得《红楼梦》善本一册,便停下手中的数学题,沏一杯香茗,坐于窗前,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只觉清风拂面,香茗的清甜萦绕于舌尖。不论是林黛玉的冰雪聪明,还是贾宝玉的风流倜傥,或是王熙凤的泼辣直爽,再或是史湘云的率真调皮……都能吸引我,引领我。书香扑鼻,只觉得心灵又通透了许多,品一口香茗,更是锦上添花。

记忆之扉悄然合拢,人们永不停歇地去追逐自以为最华贵的香气,认为它们能带来快乐,却时常感到疲倦。他们很少停下自己的脚步,其实书香就在我们身边。转身再看世间无数繁华胜景,再闻那万紫千红的香,只觉转瞬即逝,彻悟唯有书香馥郁似旧时。

【篇五:忆旧时】

走在上海的街边,这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富饶繁华的都市,却在过新年时输了一截。除了街上的灯火通明和店面的红火包装,竟尝不出深入人心的年味。母亲走在前头:“走,带你们尝尝曾经的年味。”

母亲是山东人。那赤脚跑过的黄泥土地的浑浊气息,与途经的金黄麦地的清香,融合于清新的空气之中,是童年的味道。那时家里很穷,母亲说,哪里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外婆出门干活,忘了带水,傍晚回家,嘴唇干裂,白白的死皮上翘。因为外面的水一毛钱一碗,外婆舍不得喝,那个倔强的女人就强撑着,一直撑到傍晚回家。平日里的吃食,多半是馒头配咸菜。最为贫苦的时候,只是馍馍中夹着用盐炒过的油,便草草解决了一餐。我心中涌起一股辛酸苦楚,是对母亲的心疼。而这个当事人,却风轻云淡地稳步向前。

母亲说,那时天天盼着过年。我偏头看她,她的眼睛闪闪发光。

新年是孩子们最为激动的节日了,因为有肉吃了。吃了一年四季的馒头和咸菜,终于可以暂抛脑后,一张张干瘦的小脸上堆满了欣喜,一双双眼睛闪亮发光,口中更是垂涎三尺。这是对新年的殷切期盼。终于,心心念念的肉食登场了,母亲说,那叫“合盘”,是把肉切成片状,在盘中摆成好看的形状。这肉大多是肥多瘦少,我原以为是肥肉解馋,可母亲却摇头,道是肥肉便宜。我心中又是咯噔一声:这究竟是何等节俭!母亲会吃上三片,用来补补一年来念叨的油水。外婆还包饺子,但都是菜多肉少。最有趣的吃食,叫“假鱼”,是用面粉做成鱼的形状,用来烧汤或炒着吃。还有白菜炖粉条……眼前浮现出母亲家中吃年夜饭的情景: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桌子上空白浪滚滚,雾气蒙蒙。品尝着这一年来最为丰富的晚餐,大人们唠着家常,孩子们几欲把头埋在碗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可谓真正的年味十足!

那时的年是饱含着期待与惊喜的,是一年中最热闹最红火的时刻。母亲说,现在天天都像过年。她已敛去了眼中的点点泪光,归于平淡。

可不是吗?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充盈的时代,这种年味怕是不会再品尝到了。这种遗失了的年味,又恰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明证;这种遗失了的年味,又将沉睡与永存于他们的记忆年轮之中,用以追忆与纪念他们曾经的艰苦岁月,以及饱含着家庭温情的青春。

当我们奔走于各大酒场,厌倦而不乐于品尝那些俗套的吃食,再想想父母曾经过年时品尝年味的幸福微笑,内心会有莫名的感动,足以热泪盈眶,却又怅然若失。

【篇六:忆旧时】

树静,蝉噪,人独立。一阵风吹来,吹动了树叶,吹灭了蝉声,吹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那一天,我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跨进了偌大的开中校园。宽阔的林荫道,整洁的教学楼,令人眼红的荣誉榜,无不在告诉我开中是我正确的选择。当然,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同窗的情谊。两年来,一起苦读的同窗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深厚的情感悄然建立起来,而这个校园也记录了我们的点点滴滴。

曾记否,青葱的草地上,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一起感受毛润之对困难时期中国社会的担当;感受郭路生对文革时期自身前途的展望;感受花红柳绿间,柳三变对离别时知音的不舍……有限的的时间里面我们领受了不同文人无限的情思。微风过处,为我们送来一丝清凉和一抹花香。停顿片刻,我们便又开始埋头徜徉书的世界。那缕微风带着我们的书声,飘向了远方。

曾记否,高悬的烈日下,我们竟然不知疲倦地进行着篮球赛。空旷的球场上不知疲倦的身影箭一般地穿梭,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也享受合作的默契。那种时候,好像那半个球场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气,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而奋斗。怕什么酷暑与毒日,我们只有青春的活力。

曾记否,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端正地坐着,带着苦读乐学的心,独自与难题作战。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所理想中的大学,正是为了跨入高等学府深造,而进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里没有侵略与死亡,所有人都有机会成功,但是稍有懈怠就会跨入失败的深渊。我们深知,只有真诚的汗水才能浇灌出胜利之花。

十八岁,是我们青春的花季,十八班,是我们共同的家庭。听别人说,高中的生活是最难忘的。是的,但我还有一个感受,高中的时间过得太快了,以至于使我有些惊慌。仿佛昨天我才跨入这个校园,而今天,竟要面对艰难的高三生活。这中间又承载着那么多的回忆,使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经历过那一段岁月。真希望时间的罡风可以飘得慢一点,让我可以抓住它。

然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我们已经搬进了那幢神圣的教学楼,我们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过去的我们一直听着高三学长们临近高考时为梦想发出的野性的呐喊,但是很多东西已经沉淀在开中人的记忆中,包括那辉煌的成绩。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更加令人眼红的成绩必定由我们创造。

听取旧时风吟,踏上明日征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