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刘少奇故居游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刘少奇故居游】

阳光灿烂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雄伟的故居,我们开车来到了宁乡市故居,然后找了个位置停车,就兴高采烈地参观去了。

我们先来到了铜像广场,了伟人的铜像,然后我们又去了美丽的故居,接着又去了壮观的纪念馆,那里有他一生的介绍,我看到了他睡的地方的照片,年轻和中年的相片,要进入另一扇门时,爸爸告诉我不能踩门槛,这是对的不尊敬,所以我是跨过门槛的。

我们到了花明楼,在第二层,看到了四羊方尊,还有好多铜钟,敲一敲还有回音,在第三层,看到了各种名人的照片和简介,知道了我们长沙的黄兴路就是以革命家黄兴的名字命名的,他是长沙人,长沙还有条蔡锷路,妈妈也说是蔡锷的名字命名的,但是蔡锷是湖南邵阳人?

最后,我们兴冲冲地跑到了五楼,那里只有一个孤单的半身铜像,他好像非常想出来跟我们玩,但是他却动不了,因为他已经永远地告别了我们。

故居游,告诉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做有意义的事。

【篇二:刘少奇故居游】

村庄规划故居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建造的楼房,改叫城中村。村庄的绿色不见了,我又怀念起我的绿色故居来。

原先村庄边有座土山,山下有一个大水坑。一到春夏,水坑岸上依依杨柳,用白居易的佳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黄软于丝。”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山路两边各种野花,飘来一阵沁人心肺的花香,还有鸟儿叽叽喳喳地叫声。登上山顶,举目仰望,田园、农房尽收眼底。

夏日村庄的居民常常来这里纳凉,顽童们则是奔来跑去,追逐玩乐。青蛙的“呱呱”声此起彼伏,蝈蝈也不甘示弱,还有那飞舞着的一闪闪的萤火虫。水坑里有不知名的鱼,村庄的居民无事便在水坑边钓鱼,这里一时成为村庄居民的乐园。

故居那浓浓的陋室情怀簇拥在我心头,那时村庄边没有如此多的工厂,车辆也很少,故居一直保持着原建筑的自然色调,因而显得宽敞豁亮。小院显得宁静而秀丽。盛夏酷暑难耐,而故居却是绿荫满院。院中的洋槐、紫藤、爬山虎,远看就如同个小植物园。初夏洋槐花香略带甜味,每逢槐花盛开之际,满院子清香,总要引来成群的蜜蜂。紫藤使劲地扭动着腰肢缠绕在架子上,形成了一个大凉棚。盛夏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下边,一边品茶一边谈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正是这绿色庭院拉近了亲朋好友,拉近了街坊四邻的心理距离,他们推门而入,无所窘意,随意而坐敞怀谈笑、欣然自得。

我钟情于绿色,因为有了绿色,才有了我们绿色的村庄乐园。绿色村庄构成一种绚丽多彩的美,这种美出于自然成于自然,这才是至纯至善的绿色美。可惜现在寻它,却不见了……

【篇三:刘少奇故居游】

趁着元旦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崇敬的心情寻访了一位清末著名的经济家、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说起这位大富豪,他小时候可是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3岁只身来到杭州,因为勤奋、努力被阜康钱庄老板收为学徒。后来,阜康钱庄老板去世前将钱庄里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胡雪岩。这为胡雪岩后来的成功准备了第一桶金。

胡雪岩很有经济、政治头脑。据说当时左宗棠为了驱赶西域的匪帮,准备派兵去西域打仗。可是朝廷付不起高昂的军火费用。左宗棠这时就想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就去向英国银行借来了许多银两,全部拿给左宗棠,因此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这为胡雪岩在政治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胡雪岩还很诚实守信。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卖的药绝对是用真材实料制成。他曾经说:“药物不能有一点儿不好,因为药物是危及人的生命。”至今,胡庆余堂制作的一味药还是用金铲银锅,因为相传用铜锅煮药会使药的质量变差,所以,胡雪岩特地请来巧匠制作金铲银锅。诚信使胡庆余堂至今门庭若市。

这位中国第一巨商用所挣银两救济百姓,还用巨额耗时三年在杭州西湖大道元宝街18号建造了“中国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元宝街是杭州唯一一条保存至今的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故居中最重要的三处地方是:芝园、楠木厅和百狮楼。每扇大门上都有门环,“环”就是“圈”,“圈”与“权”读音相似。所以手握门环就等于权力在手。整个故居占地10、8亩,中西合璧、精巧绝伦。

如此传奇的人物,如此精美的豪宅,胡雪岩故居让我看到了一座建筑,一种精神。

【篇四:刘少奇故居游】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篇五:刘少奇故居游】

清晨,一辆辆大巴车驶向淮安周恩来故居,我们满怀着激动之情,踏上了游周恩来故居之旅!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总理高大人像,他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思考着什么?我猜,应该是想着怎样使国家更加强大吧!

走进大厅,四周的墙上挂着与周总理有关的故事和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总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一切又一切!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故居,还未走进故居,便一眼望见门的上方挂着高高的门匾,书写着“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是邓小平爷爷题写的。

我们走到周总理的书房前,书橱里放着许多书,墙上挂着字画,我不禁想起了周总理曾说过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周总理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从小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真了不起!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的卧室。周总理的卧室只有一张床,几个板凳和一些洗漱用品,墙上几幅简单的画,无不彰显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那么的朴素,简朴!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字——腾飞,象征着,这里就是大鸾腾飞的地方,在这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周总理的家室,以及他的妻子邓颖超纪念园。

周总理无时无刻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无法忘却那个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篇六:刘少奇故居游】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和爸爸单位的叔叔阿姨一起乘大巴车去花明楼故居参观。

车行一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爷爷的故居宁乡花明楼。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参观了纪念馆和他的故居。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讲解,我了解到爷爷曾经是我们的国家的主席,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爷爷生平事迹展,一幅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了刘爷爷光辉的一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少年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他脚上穿的鞋子被火炉子烤得冒烟了都浑然不觉。讲解员说“这正是少年,有一次他去同学家借书看,由于看书太入神,鞋子被烧焦了都没有察觉,幸亏他同学及时提醒,不然就会烧伤自己了”。听了这段讲解,我心中由衷的敬佩爷爷,他如此的热爱学习,对知识有无限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随后我们来到了故居,依山傍水坐落着一栋老式民宅,从房子的样子来看刘爷爷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刘爷爷在领导革命斗争期间很少回家,就把房子让给了当地的穷苦老百姓居住,国民党反动派当时想拆掉刘爷爷的房子,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感谢刘爷爷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这栋老房子。后来,刘爷爷成为了就更加没有时间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最后,我们游览了花明园,那里有刘爷爷出国访问时坐过的大飞机。园子里还有一座花明楼,楼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我第一个爬上楼顶,站在楼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很开阔,整个花明楼村的景色都尽收眼底,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参观完回到家后,我又想起爷爷那种好学、认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我决心以后一定要发奋努力学习,像刘爷爷一样做一个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