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游绍兴东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游绍兴东湖】

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绍兴东湖景区游玩。我们一下车,买好了票就直冲景区大门。

一进入大门,一幅清秀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湖面上,一座座山峰像雨后的春笋,破水而出。山上岩石累累,倒映在水中。“多美呀!”我不禁赞叹道。

我们来到了游船码头,坐上乌蓬船,泛舟湖上,水天一色,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虽然深秋的晨风有些凉意,我们还是兴致勃勃。船工用右脚摆动着双桨,双手掌稳着舵,非常悠闲自在。眼前的岩石笔直地矗立着,我不由得想起了诗人李白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蓬船把我们带到了仙桃洞。进入洞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仙桃里面。我们仰望洞顶,一线天就在我们的眼前。洞中石壁上有一幅对联,左边是“水深三千尺不见底”,右边是“桃树三千年不开花”。

出了仙桃洞,我们又来到了陶公洞。传说,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游玩所到之处。我们进入洞中,看到石壁上有几行大字。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一首诗。我费力地读着诗句,不知不觉出洞了。

东湖风景区,景色优美,果然名不虚传。下次,我还要去玩。

【篇二:游绍兴东湖】

美丽的东湖是绍兴的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一颗绝无仅有的“明珠”。那里,河岸柳树成荫,花儿争奇斗艳,山峰连绵起伏,整日百鸟啁啾。风光旖旎,桃红柳绿。

东湖的周围满是拔地而起、怪石嶙峋的群山。站在山脚下,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尖,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呼吸一口带泥土芳香的空气,一瞬间神清气爽,令人心旷神怡。天空一碧如洗。其中箬篑山最为著名。它原是一座青石山,汉代以后,这座笔陡的山崖变成了家乡的石料场。千百年来,花费了许多人力才让它一分为二,搬走了半座青山,人为地让箬篑山加入了“崇山峻岭”的行列。它,和东湖搭配,精美绝伦,简直就像一幅山水大盆景的绝世佳作。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这是书圣王羲之对东湖的赞赏。东湖水色深黛,碧波荡漾,令人陶醉。湖上古桥颇多,古色古香。“扑通、扑通”青黛色的水面,跃出几只肥大的鲤鱼。他们打破了水面的寂静,时而翻越而起,时而落入水中,来此游玩的游客天天爆满,常出现水泄不通的场面。

东湖水虽美,可怪石胜过水。来到东湖,不看怪石,就像是来到西安,不看兵马俑,来到埃及,不看金字塔一样,枉此一游。东湖三洞,七十二崖,是东湖必看的景致。空谷传声洞,又名喇叭洞,是我最喜爱的山洞之一。涓涓的流水,似乎是一支乐队,衬托出音乐厅——喇叭洞。每传出哗啦哗啦的音乐声,我都这么想。这就是一直正在演奏的小喇叭,这就是空谷传声洞。

东湖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称,它,是我们绍兴的骄傲!

【篇三:游绍兴东湖】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全家去了绍兴的东湖。

东湖是个风景如画的景区:里头的湖水碧绿碧绿的,清澈无比。那里的小山崖更是雄壮威武,从湖面上看去,一座座山崖高耸入云,就像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巨人在守护东湖。

一条条小船载着人们的欢笑声,缓缓地在湖面来回漂动。一位位船老大荡起手中的双桨,让船在湖中央跳起了动人的舞蹈。人们在岸边看得目瞪口呆,有的人甚至跟着湖泊中的小船翩翩起舞。那时,我们所乘坐的小船正朝山洞驶去,那山洞乌黑乌黑的,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更加让人心惊肉跳的是,那洞里寂然无声。

穿过山洞,小船拐了一个弯,终于到达了终点。我望着碧蓝的天空,回忆着刚才那段奇妙的船上旅程……。

【篇四:游绍兴东湖】

前段时间,我去了绍兴东湖游玩。

去东湖的那天下午,阳光明媚,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下了车。进了东湖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碧绿的湖水和连绵起伏的群山。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很快就到了一座高大的桥下。这座桥名叫揽月桥,它横跨浙东运河,上下一共有70个台阶。

过了揽月桥,很快就到乌篷船码头了。我和妈妈乘上了一条乌篷船。我坐在乌篷船上望着清澈的湖水,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一阵阵微风吹来,令人更加心旷神怡。

船继续前进,一次又一次地穿过桥洞。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仙桃洞”,原来这个洞从外面看很像一个桃子,所以才叫仙桃洞。接着我们又到了第二个洞——喇叭洞。喇叭洞的形状很像喇叭,尖的一端朝天。我朝洞里喊了一声,立刻就响起了回声,真是有趣。又过了一会儿,“陶公洞”到了,洞里面有一个很漂亮了亭子,叫听湫亭。过了陶公洞就到码头了,我和妈妈下了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东湖。

绿色的山环绕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

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绍兴东湖呀!

【篇五:游绍兴东湖】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被誉为江南水乡、酒乡、桥乡,这里有因王羲之书法而闻名的兰亭,这里曾生活着世界文豪鲁迅,这里有被称为“天下第一盆景”的东湖,这里还见证了伟大诗人陆游与才女唐琬的凄美爱情……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就慕名而来。

印象之一鲁迅

来绍兴之前,我就已经通过文字了解了鲁迅和他童年玩耍的天地——百草园,那儿留下了他的欢笑。来到鲁迅故里景区的大门口,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墙,上面雕刻着鲁迅先生,只见他双眼遥望远方,胡子非常浓密,像一个隶书写的大大的“一”字,左手夹着一根烟,仿佛正在思索着什么。旁边是一条笔直的石板路,通往鲁迅的故居和纪念馆。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是一个正方形的四合院,结构与“日”字相同,有两个小小的天井,是为了采光和排水。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百草园,来到后院,眼前豁然开朗,高大的皂荚树葱葱郁郁,石缝里还能听到蟋蟀在唱歌呢。百草园里有一口水井,水井外围上了栏杆,调皮的鲁迅常常在这里跳上跳下,玩的不亦乐乎。百草园里还种了许多蔬菜,白菜、辣椒、紫苏……在这里都能见到,虽然看上去,这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但是却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许多幸福、自由和快乐。百草园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痴迷、陶醉的地方,怪不得童年时的鲁迅最喜欢来这里。

印象之二——东湖

东湖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誉。是镶嵌在绍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代是越国的专属凿石场,下午,我们就来到这灵秀的地方。

进入景区,跨过一座横跨湖面的石拱桥,再走过一段竹荫小道后,美景盛收眼底。

我们决定乘着乌篷船去近距离感受东湖的美,乌篷船是绍兴最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因船的一头有一个乌黑色的顶蓬而得名,船身狭窄,两头稍尖,一条船只容得下4人,可能是让船身能在成千上万的石头洞里更加灵活前行的缘故吧。东湖虽然不能和西湖媲美,但她也有自己多姿多彩而又神秘的一面。船桨轻轻地来回荡漾着,只见船夫手脚并用,脚像是奋力蹬着自行车似得,而手划桨的动作就更搞笑了,两只手像擀面一样,非常滑稽,就这样,船缓缓进入第一个景点——葫芦洞,这个洞上窄下宽,还真像是一个葫芦的样子,石缝中断断续续流出水滴来,滴在我的额头上,冰凉冰凉的,石壁上怪石嶙峋,一块块突出或凹进的石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似得,使人心惊胆颤,有的像毛毛虫一样,狭窄而又长,有的像大苹果一样,十分圆润,还有的像人的双手,格外妖娆。我带着这种心情出了洞,水面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这样,我们来到第二个景点——-仙桃洞,仙桃洞的入口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你不来仙桃洞就等于没来过东湖,仙桃洞的形状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仙桃,可我从那个角度都没看出来,船夫了解我的疑问后,告诉我,如果要看仙桃洞的外形就必须结合她的倒影来看,我听了连忙继续仔细观察,这么一看,还真有点像呢!出了仙桃洞,就会看见一座石拱桥,它的名字叫做霞川桥。完全没有护栏,我想要是走在上面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就会掉下水。过了桥洞,影影约约听到有人在唱社戏。歌声婉转动听,穿越山水,在耳畔回荡。我想,这种家乡的感觉正是鲁迅先生十分怀念童年的原因吧!正在思索着,船就上岸了。我们下了船,就来到岸边欣赏风景,我索性大声呐喊:“东湖,我来了,我爱你”。而山的那边也应声回答。

我倘佯在这风景秀丽的山水画中,品味着这令人恋恋不忘的地方。

印象之三——兰亭

兰亭,多富有诗意的名字,这个地方是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于世。今天上午,我们就开启了这段美妙的“书法之旅”。

讲解员带领我们步入兰亭,首先在景区入口立着一块王羲之书法字碑,上面写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里面有2个“之”字,2个“今”字和2个“视”字,虽都出自王羲之的笔下,但这些字的书写风格却截然不同,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多么奇异多变。从其含义的角度来看,王羲之是在告诉我们,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我不由得对王羲之产生了敬意。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鹅池。只见一群大白鹅正在小池中悠闲地游来游去,时不时站上岸来,用嘴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鹅池的旁边也有一块非常有意思的书法字碑。上面刻着两个字“鹅池”。“鹅”字洒脱、饱满,是父亲王羲之的笔墨,而“池”字精秀工整,则出自于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手下。两个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相映成趣,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可见,王羲之的确是十分喜爱大白鹅的。大白鹅的高昂、优雅的姿态,给王羲之的书法带来了许多启发,尤其是那个“之”字,王羲之就有27种写法,这些“之”字,不就像一只只不同姿态的大白鹅吗?

跨过鹅池,走过一段竹荫小径,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就到了传说中王羲之举办“曲水流觞”活动的地点。这里的溪水弯弯曲曲,冰凉清澈,一直源源不断地留着。据说,当年王羲之和他的十六个好朋友在水边,轻轻地放一杯酒在水面漂浮。这杯酒若是在那个人的面前停下或者打转转,那个人就必须饮酒作诗,若作不诗来,则罚酒半斤。当日,众人做出了许多诗篇,王羲之乘着酒兴提笔为其作序,他一气呵成,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就此诞生了。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书法的角度都堪称一绝,举世无双。我们漫步在兰亭之中,感受着书法圣地独特的文化气息……

【篇六:游绍兴东湖】

正月初五,爸爸开车带我们去绍兴东湖游玩。

我们走进东湖大门,眼前一片宽阔,映入眼帘的是右边的墙上有个用竹子编成的大圆盘,中间写着“东湖”二字。我们走过揽月桥,站在桥上,看见了一座高山,这座山十分陡峭,险峻,仿佛被一把巨大的刀切过。山脚下,是一片湖水。这就是有名的东湖,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山峰。

沿着青石板小路,我们来到了坐乌蓬船的地方,一条条小船停靠在岸边。乌蓬船很小,只能坐一至三个人。我穿好救生衣,迫不及待地跳上船,坐入狭窄的小船上。小船上方覆盖着两张黑色的蓬,船夫坐在船的一头,用脚划着船桨,手掌握着方向,船随着船夫脚踩浆的声音缓缓离岸,水上还会绽出一个个小小的旋涡。我坐在乌篷船里左摇右晃地紧张极了。随着小船划向湖中央,我也渐渐放松了。一条条乌篷船在湖中穿梭往来,犹如一条水蛇在水中游动着。船儿划过一段路,就要从小小的桥洞里穿过,我看见爸爸的头比桥洞高,担心爸爸的头被撞上,连忙大叫:“爸爸,小心头!”爸爸听了,赶忙把头缩起来,我不由地捏紧了拳头,担心小船被撞上,哗的一声,船游过了桥洞,哇,真险啊!穿过一个个桥洞,慢慢地,乌篷船不知不觉地靠近了东湖的山,来到山脚下,四面都是峭壁,浅水处隐约看得见青苔在浮动,感觉我们游进了山的怀抱,崖壁上总有一些深浅不一的黑色痕迹,大概这里曾经有瀑布吧!

船经过了仙桃洞和喇叭洞,到达了幽暗的陶公洞,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船通行,陶公洞大约有五六十米高,向上看,光线从洞顶射进洞里,在洞底仰望一小片天空,犹如坐井观天。船夫踩着船桨,发出哗哗的水声,洞里充满了回音,有种怕怕的感觉。

从陶公洞出来,耳边传来梁祝的十八里相送,听着委婉的越音,船驶了一段路之后,就靠岸了。上岸后,我们沿着湖中小径往回走,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原来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形状有些像桃子,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途我看见有一个小男孩在走搭石,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还好,他爸爸急忙把他捞起来。我也尝试着走搭石,好不容易走到了对岸,长吸一口气,好险啊!

绍兴东湖真美啊!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东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