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诗香六一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诗香六一】

六一,是快乐的,六一,是幸福的,六一,是充满诗香的。

在阳光高照的下午,我们学校举办了,大型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有变化多端的魔术,有梦幻生动的歌舞剧,还有古香古色的诗朗诵,我最喜欢的是诗朗诵——《梅兰竹菊》。

瞧,台上的小演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数,他们扮演的梅、兰、竹、菊四副经典优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舞台左边,站着的是梅花,展现了梅不退缩的精神,向着“时时早,事事早”的目标前行。中间的是兰,看,他们有的蹲着,有的半蹲着,还有的站着。优美的姿势,有着兰花的淡雅,幽静,高尚而芬芳,婉如一缕缕的清香扑面而来。紧接着的是竹,只见演员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挺拔庄严,像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散发出竹的刚强,竹的坚韧,还有那节节高的气势。最后,映入眼帘的,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菊,傲霜怒放,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听着小演员们有腔有调,有气势,有情感的朗诵,我也融入其中,仿佛进入了诗的海洋。

默默中,我记起,诗人们对梅兰竹菊的赞扬。《卜算子·咏梅》,赞颂了梅的美貌。《早》,告诉了我们,要有梅花一样的精神,时时早,事事早。《蘸香墨影,一纸兰花开》写出兰的幽艳和婉约的美。《兰》,写出兰的品格。《竹》,表现了竹的刚强和勇敢。《春日山中竹》“唯有竹子,能于春天争风。”《菊》,菊的傲霜,菊的本性,菊的一副君子气概。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处处洋溢着,梅、兰、竹、菊的毅力,有着四君子的形象,流露着梅兰竹菊的气节。

经典古韵的六一,是芬芳的,是灿烂的,让我们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诗香。

【篇二:诗香六一】

八月的桂花香渐渐飘散了。黄昏泛着轻盈的步子悄然走来。我倦倚西窗与诗集相伴,一道道墨痕散发出缕缕诗香,缠绕着发黄的书页,激起了我心灵的浪花。

火红的晚霞让我想起了我与朋友火红的友情。想到将要毕业离别,我不禁潸然泪下。两年的友情,怎能说别就别呢?此时,王勃深情地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友谊是不会因朋友的分离而逝去的。王勃告诉我什么是友谊的真谛。

月色如水般妖娆,豆花灯影下,我品了一口爸爸泡的苦茗。细细品味,才发现苦中带甜。从品茗想到品人生,这坎坷折折、曲折离奇的人生不也有苦有乐吗?人生味,就似“散入春风满洛城;”人生的意,仿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的境,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一句“众人皆醉我独醒”更是写出了芸芸众生中的难能可贵。

明月当空,远处的山一片深邃,一片空灵,我伤感了,为自己虚度青春而伤感。蓦然回首,16个年头一晃而过,自己真的浪费了不少时光。此时此刻,此境此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的豪情打破了我的忧绪,伴着清脆的梵阿铃回荡在我耳边。

一枝一叶总关情。春的温馨,夏的艳阳,秋的硕果,冬的静谧。在诗人妙笔生花的描写下,我领略到四季的无限姿彩,牡丹的娇艳,梅的冷骨,莲的洁白,菊的隐逸。在诗人匠心独运的诠释中,我感悟到世间万物的真谛。

八月的桂花香渐渐飘散了,看诗人的道道墨痕,一缕缕诗香,隽永清新而秀丽,尘封在我的记忆中。

【篇三:诗香六一】

我大中华,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经久而不衰。在这漫漫的历史长空中,漂浮着“诗人”的味道,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味道。

一、易安的黄花

“索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急。”世事战乱不安,又遭离别之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世事变化的她,在雁子归时,勤修《金石碌》,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濑玉词》,留下了她的味道——勇敢,机智。

二、陆游的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孤傲不屈,诗人的不屈斗争是相同的。驿站外,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发着,无人照看,无人欣赏。夕阳西下,已是黄昏,她只能独自愁。本来就无心与百花争春,却还是惹来群花妒忌,即时零落入泥,压碎成粉,也仍把幽香留在人间,永远不变的本质,这不正是诗人那不屈不饶,虽处于险恶环境,也不顾一切同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吗?

三、李白的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闪烁金光,耀眼烁人。自许酒仙,大诗人呀,为何吟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诗句。你不是豪迈奔放吗?你不是自由洒脱吗?你不是自视高杰吗?又怎么眷恋那世俗的官场呢?我不懂,自古 伴君如伴虎,他唐王朝的兴衰又与你何干?别忘了你可是酒仙李白啊!

于是,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你邀月对影,自成三人,开怀畅饮。月下留下浓浓的酒香,让人沉醉。

易安黄花的清香,陆游梅花的暗香,李白美酒的芬香,使人醉在其中,醉在那诗香之中。

【篇四:诗香六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茶香满盈,轻呷一口,芬芳无穷,拨动阳光琴弦,亲吻阳光沙滩,好不惬意,拥着书籍,卧在藤椅上,慢品诗香,任思绪飞扬……

我曾陶醉于华夏长久的文化之中;从那溯河而来,木铎声声的《诗经》,到那汨罗汀漫,兰佩芳华的《离骚》;从那浓意遨游,神飞宇外的太白仙人,到那苍凉沉郁,衰鬓孤老的少陵野老……历史的回音中,那些对人生的感悟让我感动,那些洒脱不羁的灵魂让我震撼,那些挥之不去的情谊让我动容。读书的乐趣,在于充盈在文字中的点滴感动。

解读丰富人生

“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何等悲凉而又无奈的呼唤,读屈原的人生,读出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的人生就像晓风牵出残月,静静泻着幽幽光辉,照在一湾逝水中,有无尽的滋味——凄美的令人疼爱,又不免心生惋惜之情。蒲松龄的笔下,不管是红袖添香的故事,还是画皮撕下的狰狞,总是浮现出他那独特的人格风采。读蒲松龄的人生,是警示之言,冥冥入耳,传于天际。

品味异样心境

阅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阅过“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阅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趣;阅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言;阅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过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在匆匆而去的时间足音里,各人有各人的心境,时间滴滴答答走着,一分一秒不在倒流,生命的每一个渡口,有的是光阴一颗不停的消逝。

感悟知音难受

赞叹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感动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陶醉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解读这“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哀愁。没有波澜起伏,亦不曾惊天动地,时光飞逝带走青葱岁月,却冲不淡彼此的情谊。

读书,让我们体会“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云舟”的惬意,让我们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幽;让我们理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怡然。足不出户,自然的美景,人文的视野尽收眼底,尽收心胸,岂不愉快?

在清闲的午后,泡一杯浓郁的茶,窝在藤椅上静赏韶华,翻开淡雅的诗卷,在激情睿智的文字中寻览感动,在洒脱不羁的人物中品味人生,莫负了那翰墨芳华。

花开花落,烟霭迷离,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慢品诗香,我们仿佛走进荷香四溢的湖畔;满屏诗香,我们欣赏到无限美好风景,满品诗香,我们走进了漫长星辰的夏夜。那静谧的时光,在心灵最深处浅吟低唱,当我翻开诗的那一刹那,侵占所有忧伤,生命与爱的赞歌同时奏响。

【篇五:诗香六一】

古色古香的诗词里,蕴藏的是千古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五千年的精髓。人生漫漫无尽,我在诗词的陪伴下,行遍千山万水,赏尽自然万物,赏遍人生百味,看尽人情冷暖。——题记

文字为房,标点做窗。这里是诗词筑成的古院,院内,有头绾发髻的古人,也有挥笔泼墨的今士。这里有新春佳节,炮竹声声的欢乐,也有重阳之际,流落他乡的落寞;这里有大公无私,舍身取义的壮烈,也有空怀壮志,却无处立身的愤懑。

我最初接触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父亲最喜爱的诗句。幼时,我总依恋地扯着父亲的衣角,咿咿呀呀地叫唤着,如仰望着一座巍峨高耸的山。父亲曾是一位语文教师,每当他诵读这句诗时,脸上总是带着一份庄重与责任,就是这样一张肃穆的脸让我出神。读完这句诗,他就会拍拍我的脑袋,望着远方,说:“孩子,你要记得,每个人的肩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重担,这并不是躲得开的,你只有去履行,才能让更多人快乐。”我似懂非懂重重地点了点头。在这时,父亲总会挣脱远方云彩的束缚,露出他久违的笑容。我明白了,我只想让父亲开心,仅此而已。

从此,我爱上了在大自然的味道里品一首欢乐或忧愁的诗词,爱上了在唯美的诗词中体会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亦与同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静悄悄地来了,那雨丝飘舞在大街小巷,在空中旋转,交织。雨丝似柔荑,用它的轻柔,拂去小草叶片上的尘埃,雨丝如银针,用它的清凉,绣出一幅乡间雨景图,雨水顺着屋脊而下,滴落在青石板的凹凼中。读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会想象着雨中往来的行人撑着一把油纸伞,匆匆赶路,鞋履踏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逐渐长大。当初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我又开始踏入社会……我爱上了抒情的诗词,开始慢慢接近“诗之情”,体会诗词带给我的启发,让我明白我肩上的重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如海般的豪情,是那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在我生气时,那清凉气息扑面而来,抑制那熊熊燃烧的怒火。“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人用他的笔触,带着无尽的忧愁,教导后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等到鬓发斑白之时,才来悔恨当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告诫我要认真对待我的学业。当我考场失意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语道破我的心境,可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让我燃起对未来的希望。“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月光笼罩着诗人的哀哀乡思,更是牵出我那淡淡离愁,无论分与聚,亲人的目光永远萦绕着我,永不消散,我爱家,更为家而努力。“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户户人家,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农民,微弯着腰插秧,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这个给予我幸福的社会,我一定会去保护,保护它的美,它的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鼓舞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读这句诗,总能被诗人那视死如归,为国效忠的决心一次次感动。是啊!国家是除父母外我们的第二母亲,我在她的怀抱中不断成长,是它,给予我人格。国,永远是一个雄壮的字眼,它值得我倾其一生,为她奉献,为她更昌盛!

诗词,教会了我许多许多,让我更骄傲的是,它代表着文化。从第一本诗词总集《诗经》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散文、现代诗。在这慢慢无尽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光芒不曾磨灭。如今,它这颗璀璨的星辰依旧挂在那漆黑的夜幕中。

在这颗璀璨星辰的指引下,我一步步迈向人生的脚步,初时的稚儿已成长为少年。蓦然回首,当初父亲意味深长的那句话无非就是想让我明白:每个人都会成长,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随着成长我们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多,无法逃避,只有学会担当,才能让周围的人,让自己沐浴阳光。诗词给予我美的感受,让我在诗香中蜕变,在诗词的陶冶中学会担当。在人生路上,我一路诗香,一路成长。

【篇六:诗香六一】

小径竹苔深,红花笑盈盈。残荷清风拂,胖瓜墙外出。走在寺平古村的幽幽小径上,浑身顿觉轻松愉快。虽说是酷暑的炎炎烈日挂在空中,但那清爽朴素的古建筑,那柔美多姿的柳条,都给人一种心静如水的感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做人就要有立生之本。立本堂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的门口呈“八”字形给人一种大方、热情的感觉,似乎这里的主人早已敞开大门迎接我们的到来,给予了他人一点满足,一点喜悦。

屏风细雕巧玲珑,字画居中立雄心。木柱虽残久立坚,灯笼红彻满堂明。随着红花绿草,踏着青苔石砖,我们来到了崇德堂。崇德堂里很干净,书香一阵阵的拂面而过,但那学堂里庄重的气息却与书香巧妙地融在了一起。居中的字画既对后代做了告诫,也表达了我们祖先所遵循,所实践的宗旨:经典启蒙食浩然正气,国学薰習树遠大。

祠堂庄而清,红花映水中。银娘美如仙,笑看天下事。银娘是谁?银娘是一位妃子。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银娘的故居。银娘故居里最大的看点就是门楼雕刻,门楼雕刻用的是镂空技术,上面雕着葫芦,寓意着吉祥圆满。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事。”崇厚堂里写着这样一句话。而这里,曾在1943年冬天成为国民党军统东南办事处。在那里面还有着牢房与绞刑架,令人看了不禁发寒。

之后,还有敦睦堂与百顺堂。这次,我们认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对于中华之底蕴有了深刻的了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