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当我将要离开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当我将要离开】

我是一朵玫瑰,我的花瓣已经发黄,我知道,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花仙子告诉我,我可以做最后三件事。

我去了蜂蜜们的蜂巢,看着它们愉快地制作着蜂蜜,我不想要他们的蜂蜜,我只希望他们可以来采一点我的蜜。我愉快地看着它们工作,终于有一只蜜蜂来采我的蜜了!这说明我要去做下一件事了。

我想让穷孩子们快乐,我到达穷孩子们的家时,看到他们的家屋顶上只有三块木头,别的地方都是水泥。水泥一点一点往下掉,孩子们的脸微微地颤抖,我摘下自己最有用的花瓣,铺在屋顶的水泥上,这样屋顶变得美丽又不会掉水泥,孩子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甜丝丝的笑容,我悄悄地去了别处。

最后一件事了,既然早晚要离开,不如让死亡成为有意义的好事,我站在黄山上,用自己最后剩下的花蕊努力地散发着芳香,我想让全中国都在芳香之中,我散发着芳香,一刻也不停歇,直到最后,我的花蕊也落下之后,我才与世长辞。不过我没有感到悲伤,反而感到自豪,我知道不管什么事,都要有勇气面对,哪怕最糟糕的事也会成为自豪的事,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和启发,我的茎叶长成了黄山上的迎客松!

【篇二:当我将要离开】

有时候,我怜悯自己;有时候,我祝福自己。远方,不在远方……离开之前,请叫醒我。

奋斗了一个学期,付出也好,有余力也罢,都是为了明年的中考。站在初四的门槛上,我为昨日期末考试试卷上的八个单词而骄傲,我为英语作文而自豪……分分钟就搞定的事情,让我无比幸福。恰恰相反,我的语文或许又不容乐观,我为选择题而犹豫,因意想不到而后悔,因迷失自我,而惋惜、怜悯……

自从八年级之后,我就永远的记住了一句话——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程蕾老师在办公室里对我说的:“不要因为不是蔺老师教你语文,而不好好学。”这句话伴我走过了八年级的时光。我也真正的懂得了“努力为自己”的含义。

九年级,这个学期,很悲惨。多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停留在优秀的边缘。语文老师曾经对我说:“我教不好你,我问心有愧啊,谁不优秀,你也得优秀。”话说,我真的无话可说。

单看这次考试,在选择题上犯嘀咕,我错了一个,减去2分;古诗词又错了两个,减去2个;文言文,起码得减3分。关于阅读理解,第一篇还是很简单的,分分钟的事情;然而第二篇,得减个六七分……因为本身我的底子差,这个我无比清楚。抛开这一切——作文,使我很痛苦。

本次作文依旧是半命题作文——《我和____一起_____》,其实,我的第一感觉是:我要写《我和鲁迅一起流泪》,我要在一个方面镜头化,批判一部分“遭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人。可这样的话,注定这篇作文少了正能量;所以,我没敢冒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个很平凡的、又很伟大的题目——《我和母亲一起读书》。我感觉考场作文,我写的乱糟糟的,那不像我。真是验证了小乔所说的:“考场作文,无法来评价一个人的作文水平。”

面对考场作文,我像是一个见了猫的老鼠,我也恐惧,我也害怕。是的,在平时的练笔当中,我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好写坏都是源于我内心的东西。我可以写题记,我也可以在开始编一首打油诗,我可以一句话占一行、甚至一段;我也可以一句话来回罗嗦……甚至我很少去想读者的感受。

可是考场作文就不同了,在阅卷老师看来,你就得会合理安排卷面,题记也不过是在凑字数;别说你不是在凑字数,题记这东西可写可不写,莫言的文章不也不经常写题记吗?面对考场作文:你需要顾及阅卷老师的感受,也许做不到出类拔萃。可尽管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报复心理,对教育有批判不完的话语,可是有些话你不能说;再怎么批判教育,还不是你妈把你生在了中国;这些东西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是啊,我们无法改变的是出生地,可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后代的出生地,我们未来的生活地点。

你需要“盲目随从”,你需要去响应、去靠近大部分人的心,你说出一个观点要让阅卷老师、要让世界大部分人信服、赞成;这叫思想健康。

你不能随意,不能三句话就一段。

唉,当鹅毛一般的大雪把寒假的第一缕阳光扼杀在摇篮里,我欣欣然张开了眼:哦,离开之前,请叫醒我吧!

(指导教师:蔺青春)

【篇三:当我将要离开】

当初的当初,不顾家人的反对,执著地背上书包独自一人去一个陌生地地方,这将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打工生活——深圳市星龙国科技有限公司。如今的如今,我依旧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了。

我们在家里就吵扰着打暑假工,或许是没有体验过打工的人,才会想着出去打工,因为我们不善罢甘休。初次来到工厂,并没有太多的不习惯,感觉到有点回到学校的生活。每天朝阳刚升起来,我们就得陆陆续续地起床啦。每天叫醒我们的是闹钟,当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我们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身体离开亲爱的床。急急忙忙的洗漱完之后,随便买点早餐吃,接着又要上班了。当你踏进厂门,意味着将度过这整个上午。然而,中午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一下班我们都往饭堂了挤,真希望早点吃饱早点睡觉。当闹钟再一次响起,怎么那么快,我才刚睡着没多久,又要起床了。如果这是学校,我们会偷偷地赖一下床,等到上课铃声响了,就匆匆地跑去课室,说声:报告就可以进了。这里并没有那么简单,迟到必须扣钱。我们辛辛苦苦地上班,才赚那么一丁点钱,不容易的。我们从来不会迟到,迷迷糊糊地走着去上班,又是一个下午,四个小时。将近下班,我们都盼望着拉长地好消息,不用加班。后来,我们没得加班,又盼望着要加班,因为一天赚不了多少,而且伙食费之类的全部要钱。

我的离开,众人意料之中,在他们眼中,都说我还小,做不了。可是,我不小了,我已经十六了,这又不是搬运工,跟年龄有关吗?只要用心认真地做,人人都可以做得好。我的离开,不是因为我不想坚持下去,我并不觉得会很辛苦,一天下来会很累。我的离开,是因为不想浪费时间,一天辛辛苦苦才做两三十,我想,时间应该花在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吧。

我的离开 ,并不代表我懦弱。

【篇四:当我将要离开】

自从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锋的电影、雷锋的事迹,我们从小知道的就不少。但乔安山呢?作为与雷锋同一班的战友,曾多次受到雷锋的热心帮助。班长,这一个词在他的心目之中是如此的神圣。然而,班长却意外的死在自己车旁,他的心情是何等的煎熬、何等的难受。

雷锋离去了,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伤悲、惋惜,带给乔安山的却是一辈子沉重的包袱。谁都记住了雷锋,他用短短22年的生命向全世界人民树立了一道道德指标、树起了一座代精神的丰碑,人们都惦记着他、崇拜着他。可那个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乔安山呢?他却是用一辈子延续雷锋的精神,用他的一生来向世人诠释何谓雷锋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锋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他作为一名公交司机为难产的妇女改变路线,面对众人的赞扬时,他只是哽咽地说了一句:“如果班长还在,他会比我做得更好!”多么淳朴的人啊,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

别说助人为乐,更别说舍己为人,有些人甚至连严于律己都做不到。在片中,乔安山的儿子也不断劝说父亲:雷锋精神已经不适用了,在现代的社会已经没人做好人了,要做就要做精明人。在他们的车子在野外陷入泥潭后,面对着经过的人的一次次拒绝,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山对一直坚信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否还存在有了那么一点迟疑。可是,当那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清晨的阳光中出现后,他与我们一起坚信着雷锋精神会永垂不朽!

雷锋离开了,但他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它都会带给我们新的诠释,但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也正是我们这个物质性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

的确,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雷锋他一直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像乔安山那样的活雷锋,告诉着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篇五:当我将要离开】

风筝要想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线的束缚自不可少,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约束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个性”这个词在当下确实是很时尚的,譬如有些人做些不合情理的事情,甚至是有悖于公德的,也有人稍加劝告,它便来一句“我就这个个性,我想要张扬,你管得着吗?”无疑这些人是走了极端。他们认为“个性”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丝毫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做点与众不同的,这才叫有“个性”,这样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然而“个性”真的如此吗?不见得。

我们平常说某个人很有“个性”,是说这个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在尊重事实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这里说的“个性”是需要前提的,就如同约束“风筝”的那条“线”。

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根本不存在独立于这种联系网之外的事物,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约束同样如此,切不可搞一刀切,把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看成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尤其是我们当下的青年一族,切莫把遇事使小性子,做工作不如意拍屁股走人看成是“个性”,若每个人都不切实际的张扬个性,那我们这个社会不久乱了套子了吗?

常听父辈们说自己当年个性如何强,可进入社会后个性渐趋泯灭,毫无个性而言,真的如此吗?不过是他们的自我约束罢了,他们日臻成熟,已晓得了利害关系,不会动不动就会用“个性”这个词来贸然行事,我倒觉得他们的个性并非已被社会磨平,而是与自我约束达成某种默契,这样做起事来要比单纯的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要好得多。

社会是个大家庭,进入社会,允许你张扬个性,但你必须尊重现实,学会约束自己。要知道,风筝飞得再高,越没有线的束缚,它肯定会随风漂泊,迟早会摔跟头的。

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加上一个十足的明智的个性等于成功的先导。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不可偏废其一,然而我们很多人只注重张扬个性而忽视了自我约束,仅在此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提醒我们大家:

张扬个性的时候多想想线与风筝的关系。

【篇六:当我将要离开】

迷惘,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感受,经历过成长与挫折,我们变得坚不可摧。追梦的脚步走走停停,一路上,质疑与否认是我们懦弱,但回头看看,我们用汗水与精力打造出来的阳光大道,鼓起勇气,再一次选择踏上征途,你认为我们幼稚,可笑,没错!你的话语成为我们的垫脚石。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它看上去遥不可及,但,他在我心中从未离开过。

梦,看上去多么的不真实,看着镜子里的虚像,目光无神,如同被囚禁的怪物。心里无数次响起那声音:“打破它,打破它”!终于,我鼓足勇气,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想,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梦想绝对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思考的距离,在意与不在意,为何不放手一搏,我偶然间看到这样一段话;“关于祖国的豪言壮志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义中不要变成响亮然而空洞的辞藻,不要使他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暗淡无奇。不要让他们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要让它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与行动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与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当我真心在追寻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多彩的,因为我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