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团扇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团扇之旅】

中秋我很荣幸被中国扇博物馆选中去接待外国友人一起共度中秋。我怀着既期待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中国扇博物馆。刚到那里,讲解员姐姐就发给我们每人一套汉服,我们首先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汉服,袖口好大好大,听讲解员姐姐说,古代袖口是口袋的作用,可以取暖,放东西等等。然后,外面又披了一件绿纱衣,真是全身都是绿呀,感觉自己像一颗绿色的小树。最后,我们带上了书童帽子。不久外国友人也来了,他们也穿着汉服,面对他们,我觉得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小使者。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扇博物馆的临时展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立轴,有:《羲之笼鹅图》,《仿宋人仕女图》……。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叫《仕女图》的清朝扇子,画得是一个女子手拿一把扇子,靠在树旁,而女子手中的扇子里的景物恰恰又是重复的,这个就是“扇中扇”。古人是很有趣味的,这把扇子除了可以扇风,观赏,当然还可以转动这把扇子,这样就可以使女子和扇子的其它东西有三维效果了,因为背面有女子靠在树旁的背影,所以旋转起来才会有三维效果。

最后,我们又看了茶道表演,一起吃了月饼,还和外国友人互赠扇子,我拿到了一把精致的小扇子。我们不仅和外国友人度过难忘的中秋节,而且还观赏了许多优美的展品,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

【篇二:团扇之旅】

一首小小的《团扇歌》,满纸的哀怨忧伤,让多少文人墨客动容

一纸哀婉感人的《捣素赋》,一字一泪哭成,道不尽自古女子的悲凉

一篇绵里藏针的《自悼赋》,悼白日之移光,悼长信之凄凉,悼命运之悲楚,悼红颜在历史洪流下的无奈

千年的时光淡褪了当年的金碧辉煌,淡褪不了亘古哀。似水年华追忆不尽,有如不尽红颜泪。一把团扇,抹不去从前女子颊上的泪痕,动了千载诗人的心。

王昌龄有诗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班婕妤,与团扇相依的女子,在日影下落寞地遥望寒鸦。当年的莺歌燕舞何处去了,为什么留下的是如此的苦涩?当年皇上爱抚的眼神哪里去了,为什么爱情终成水中月镜中花?

清晨,寂寂的阳光落在长信宫琉璃遍布的大门前。“吱呀”一声,门,被打开了,走出一位步履款款的女子。秋风抚过柳树淡淡的影,也拂过她乌黑的长发。这曾经如瀑布一样流泻在帝王的眼前,穿过帝王指间的长发,如今却在风中弹奏着无垠的哀伤。大大的眼睛,曾经像一汪滢滢的湖,倒影着汉成帝的欢颜,如今却如一眼深邃的古井,浓得化不开的悲伤跌进去,就再也不能够出来。淡淡的眉峰,姣好的面容,却已被岁月蒙上了一层暗淡。寂寞的阳光投射在她的身上,她的影子落在长信宫前的阶梯上,她的影子被折成了一节一节,有如她入宫后坎坷的岁月。

笙歌响起来了,如风撩动窗帘,撩开一帘心事。回忆,又把她带到了几十年前,拾起散落的曾经……

她,班况的女儿,那个为汉成帝驰骋于沙场的将军的女儿。《诗经》的韵律装点了她的童年,动听的音符熏陶了她的心灵,厚重的历史铸炼了她的才华。亭亭玉立又才华横溢,铸成了才女声名,远播京城。

终于,一纸旨意打破了少女恬静的生活。惜别的眼眸装载不下故土楼烦深深的庭院,亲友不舍的深情浮动在泪眼朦胧中。一刻的离别,竟成了永诀。

经历了长长的旅途,终于来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淑静贤德,知书达理,出口便是妙语连珠,落笔便是斐然成章。丝竹之上,悠扬旋律翩翩而出;谈吐之间,古韵诗思漫漫而涌。宠爱,在成帝的目光中流转。天涯海角觅知音,知音近在宫廷。她羞涩拘谨的笑,如初春的桃花在他眼中绽放;她垂下眼帘的娴静,似一池春水在他心中荡漾。宫前怒放的鲜花,用芬芳记录了他们眼中绵绵的爱意,树林中多如繁星的鸟儿,用啼啭歌唱着他们心中悠悠的情思。闲暇之时,他们畅谈古今,思接千载。一次,汉成帝邀班婕妤与他同乘一车。或许,她应该欣然同意,可是没有。“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成帝即“善其言而止”。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只是成帝不是楚庄王,这美好的岁月突如其来,却又去得匆匆。多少年的春夏在对自我的历练中悄然度过。飞燕的舞步,飞燕的姿色,飞燕的娇嗔,就这么牢牢抓住了成帝的心。面对飞燕合德与皇上的亲密无间,面对她们对自己的飞扬跋扈,婕妤选择了自请往长信宫。妇德之贤惠,妇容之俏丽,妇工之灵巧,又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文思敏捷,却只能寄情于一把小小的团扇,一把在秋风萧瑟中独自落泪的团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曾经在炎炎夏日置于手心的扇,如今在角落里独自悲叹着世事无常。她凝望,她沉思,风雨苍白了琉璃繁华,沉淀了泪光柔弱中带着的伤。合欢扇,何处寻合欢?团圆扇,何处觅团圆!

或许,漫漫历史长河,永无红颜立身之地。她们,如烟花在一瞬间的绚烂后寂寂无声。烟花祭,团扇祭,红颜祭。清醒,爱情的真谛,到底给了婕妤幸福,还是给了她无尽的苦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或许满腹诗书真的不敌能歌善舞,或许冷静贤能真的不敌甜言蜜语,或许无才便是德,或许争宠才是上策。秋虫凄清的鸣唱拉长了记忆,被纷纷落英剪碎,零零落落于她的心,却如重锤击打,如钢刀绞割。“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长信宫的淡月白了乌发,瑟瑟的秋风皱了脸颊,执秋扇以自伤,忆流年而长叹。一把素琴,不再为皇上奏乐,仅为自己慨叹;数卷诗书,不再与皇上共赏,仅独自捧读,咀嚼忧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白驹过际,数年一晃而过。皇上驾崩,班婕妤独自守着冰冷的墓冢,如同恪守一生的传统妇德。守老了容颜,守不住岁月。寂寥的墓碑,埋葬了昨日的欢笑,有如荒芜了的爱情。相看两不厌,只有孤独的团扇。

如果当年她没有被召进宫,她或许能够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尽管平凡,却恬淡幸福。可是,没有。从“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漫长等待,到天宝宫人在梧叶题写下“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的凄楚,再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凄绝,深宫幽怨,女子一代一代,总踏着前人悲伤的足迹。

陈阿娇失宠后的凄清冷落,王昭君平沙落雁的琵琶弦音,李香君溅于诗扇的血泪,李清照面对物是人非的凄凄惨惨戚戚,杨玉环玉颜空死马崽坡的无可奈何……在历史的长河里,天下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只有她低的天空,稀薄的羽翼,和身上沉重的累赘。女子的泪水流淌了五千年,女子的哀诉延续了五千年,在男权的社会里,女子不过是悲哀的附属品。

“日落应门闭,愁思百端生。况复昭阳近,风传歌吹声。宠移终不恨,谗枉太无情。只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长信宫的班婕妤执团扇茕茕孑立,于深秋踽踽独行,用绝世的苦楚跳了一段绝美的舞,文人墨客倾倒无数。

女子悲,女子怨,一把秋扇,足以断肠。

何事西风悲画扇,长信宫怨诉衷肠。玉颜不及赵家燕,却有班姬劝君王。——水灵婳《班婕妤》

【篇三:团扇之旅】

今天早上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去小河路扇博物馆去参加牛通社小记者活动。虽然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晒着身上,汗水直流,却阻挡不了我去参加活动的脚步。

我们先去参观扇博物馆,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扇子,有折扇,团扇,蒲扇等,每把扇子都是那么精致,要是我能拥有一把多好啊!让我印像最深刻的是一把象牙做的扇子,上面刻了各种精美的花纹。刻了小花,人,树等等,我想在象牙上刻这些细致的花纹,得多细心,花费多少时间啊!每把扇子都花费了大师们很多心血,所以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不要去乱摸乱动,万一弄坏了可不好,因此只能眼观手勿动。

参观博物馆后就是让我最期待的手绘团扇了。首先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扇子和一张纸,这张纸上画着荷花或竹子,让我们挑自己喜欢的画。我选竹子,知道我为什么选竹子吗?因为它和梅,兰,菊可是号称花中四君子啊!我先把白纸铺在扇子下面,照着画,然后再用水彩笔上色,这对于我来说太简单了,因为这四君子我学国画时都画过,所以我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然后再写上我的大名,哈哈,一把漂亮的团扇就画好了,看着自己画的扇子,我满心欢喜,赶紧拿起扇一扇,果然凉快啊……

最后大家一起拍了张集体照后就各自回家了,牛通社活动真不错,下次还要多多参加活动!

【篇四:团扇之旅】

“新制齐执秦,皎洁如霜雪”。皎洁如雪的团扇看了便让人感觉有阵阵凉风。听说要自己画团扇,更是让我们激动不已,老师今天就来教我们画团扇。

画团扇

既然要画团扇,那肯定需要准备些什么。于是我提前就准备好了彩笔,期待着今天画团扇。终于,开始画团扇了,开始我还犹豫不决,不知道画什么好。但是当我看到了屏幕那幅图那幅画时,一下子就决定下来,就画这幅了。我先拿出铅笔在本子上画出来了大概的样子,接着再把透明团扇印在纸上勾画出来。最后再给它涂上颜色。而我画的这个扇子,就叫做“鸟嗅梅花”。

鸟嗅梅花

说到“鸟嗅梅花”,大家脑海里肯定都浮现出几只鸟站在梅花枝上的模样。今天我就把“鸟嗅梅花”与团扇结合了起来,画了这样一幅团扇。团扇的扇面上有一枝香气扑鼻的腊梅,在棕色的枝桠上错落着朵朵小梅花。在枝条上有两只小鸟站着,梅花的清香让小鸟沉浸其中,但是吸引小鸟的也许并不仅仅是梅花的芬芳,而是他的品格。坚强不屈的梅花不仅让小鸟流连忘返,也让我们中国人赞叹这梅花的品质。扇子上还写了一句小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啊,梅花尚且在寒冷中独自开放,更何况我们人呢?只要有这样的品质,不论是谁,都能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花!

团扇历史

中国的团扇出自于东汉时期,流传了很多年。以前古代的女性都会手摇团扇,以此来体现自己天真活泼的个性。在魏晋南北时期团扇变成了友谊的代表。所以你手中的团扇虽小,但蕴含着无数历史信息呢!

今天的画团扇活动传承了古代的文化,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团扇历史。团扇给我带来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篇五:团扇之旅】

今天我来到快乐作文,推开门一看——“咦,为什么大家都带了彩笔?”——原来我们是要画团扇。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最早出现于殷代,当时,扇子并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游玩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才开始被用于取凉。东汉时,羽扇大都改为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般的扇子,就称之为团扇,有团团圆圆之意。”听老师讲解完团扇,我对国扇就有了些大概的了解,真是一把团扇绘春秋啊!

开始画团扇!老师把空扇面的团扇发给了我们。我拿到团扇,把它从塑料袋中抽出。白色的扇面,木质的扇柄,真有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啊,我心想。

说于就干,我借来马克笔,拿出铅笔尺子,开始描出轮廓。我的设想是,在中间画一个太极图,上下同两个“H”形木栏,左右写上“太极”二字。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它的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也称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哲学含义,属于图形哲学范畴。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仅四画,构成的图却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太学”),不是几千字的论文、几十万字的书能够穷尽其含义的。当我准备勾出太极图的轮廓时,却犯难了——没有圆规,怎么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呢?若是随手一画,整个画面就变得不美观了。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恼之时,我的救星王老师来了。我对王老诉说了我的苦恼,王老师听了,立刻解决了——她手拿两支铅笔,一支立在圆心上固定,一支画圆,手转着团扇,帮我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yes!”我大喊。接下来,我又勾勒出了上下的装饰。现在,我就要开始上色了。

上色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工作,我小心翼翼涂色,生怕涂出去,不然就会破坏团扇整体的美观,再怎么补救也无济于事。怀着这样的心思,我一笔一画认真地涂者。涂完之后,我感觉整个身体都是僵的。

“Nice!终于画完了!”我自豪的拿起我的团扇让老师给我拍了张照。

扇动团扇,徐徐清风迎面奉来。我想,团扇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一定要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用一把团扇去传承千年的历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