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农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农民】

农民是一个卑微、艰难的工作,又是所有工作中最困难的职位。而农民的钱又是农民辛辛苦苦挣来的。农民知识少,也最容易被别人骗。

而那一天却成为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事。

一天,我和妈妈回到老家。接着,幺公和幺婆就急着往地里走。后面紧跟着一个手扛大麻袋的叔叔和一位年过50岁的老婆婆。

妈妈喜欢看热闹就也去了,充满好奇心的我想知他们在干什么,便跟着他们。

到了目的地,叔叔拿出装满水的瓶子倒入盆子里,倒出来的水是黑黑的,幺婆问:“为何水是黑的,都看不清楚了。”叔叔说:“这是消毒液。”幺公开始数鱼了。

过了一会儿,老婆婆把花鲢和草鱼装进一个桶里,让我们两条鱼不同之处,并说:“让我们带回去养。”我们拒绝了。眼尖的妈妈看见叔叔用碗当遮挡物将幺公数过的鱼遮住,假装是在教幺公怎么做,其实又把鱼悄悄地放进去。妈妈看见了就生气的说:“年轻人,做人要老实。”叔叔听见了脸立马就红起来了。过一会儿,妈妈想了一会儿,要求送十条鱼。叔叔听了,连忙说:“要得要得,十八条、二十条,都送你。”过了一会儿,弄完了,我们也回家了。

农民虽然知识少,容易被骗。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好不容易才赚了一点钱,又被别人骗了,那他们得多伤心啊!所以,肯请大家别骗他们了。

【篇二:农民】

提及我眼中的农民,这是一个内涵不断更新,不断丰富的群体。

儿时对农民的认知,也不过是来源于李绅的《悯农》,也就是妇孺皆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并没多高的思想觉悟,只在引导中明白我们所吃的一粒米,一顿饭都是农民带来的,农民伯伯很辛苦,小朋友不能浪费粮食。

农民,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辛勤。

后来上学,识了字,爱上了诗词,看到的是《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看到了大人并没有讲的另一首《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时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农民劳作的辛苦在我心里已然变成了一种难言的辛酸,勤劳的农民用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但他们自己却几乎是两手空空,饥肠辘辘。再明白其中时代的因素,是后话了。

但是始终,农民,在某一个时代有他的难言之痛。

再大些,“农民”在同龄人口中似乎变成了一个有些带着羞耻意味的词:不会用电脑,“你是农民吧!”;不懂得打游戏,“你是不是农村来的?”;没见过游戏机,“农民就是农民”……而“农民工”,也变成了很多所谓的城里人嫌弃的对象。农民,被一些人冠以了落伍、卑微的意义。

农民,在这个号称人人平等的时代依然可能会受到歧视。

当我接触到历史书时,我看到多不胜数的农民起义,有些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我看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是多么重要的力量又有了如何大的发展;我看到袁隆平的卓越成就,他被叫做当代“神农”……

农民,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思想,有着他们自己的智慧。

在老师的描述下,陶潜是个文人,到后来,才发觉,他也同样拥有着农民的身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诚然知其诗内涵远不止如此,但从中,我仍然感受到了农民的那一份满足,那一种悠然。

农民,也有着闲适自得的情怀。

从前心性小,别说以农民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了,连书本,也看的极少。直到几年前《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书的出现,吸引到我去关注中国的农民。其中,我注意到了一个书中的人物——陈奂生,他善良、正直、勤劳、憨厚,“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尾巴一扇,向前直穿,连碰破头都不管”。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某些东西却也从陈奂生的性格深层凸现了出来。他的名言是:“只要不是欺他一个人的事,就不算是欺他”。

农民,他们身上的质朴与坚韧让人肃然起敬,但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性格上的悲哀。

作家绿妖的新作《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通过走访台湾六十余位农民,十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描绘出了台湾农民享受生活的农村生态。台湾农民表现出做农的职业性和自傲,让农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非仅是社会地位的代名词。

农民,他们的尊严也应不可挑战。

的确,农民在某些地方仍处于社会边缘不可否认,但他们依然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群体,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着不同的形象。相信随着信息的日益发达,农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民这一群体的关注和了解也将攀升。我相信时间老去,我对农民的认识也将更加的全面。

【篇三:农民】

民以食为天。在这秦淮线上,我们这地方不南不北,一年四季分明,农民们依据这分明的四季,二十四节气,耕田耕地,收获良实。

一瓣月亮,半阙秋风,梧桐飘黄,推敲张开的翅膀能否经得起露水的重压,大雁驮走一抔抔牵挂,农民靠地成家。

稻子低头弯腰,询问棉花是否丢了一根针。棉花捧着一团棉絮,邀请麻雀来搓绳。枯藤攥着一把种子摸索着前行。豆荚借着晚钟,敲响腰鼓。农民的方寸之地,无不展示着对土地的热爱,对时节的感悟,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囊括着多少大地上的生命。

正值秋季,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频频起舞,它们已经乏了,正低头酣睡,农民们望着金灿灿、反射着金色阳光的稻子,心里乐开了花。在田里转转,正等着明天收割机来收掉。据说这几天天气都好,大家趁着这好天气忙农事。

轰隆隆的收割声从远处传来,似在为这丰收鸣锣喧鼓。将在这天气里晒稻,配麦种,种麦……这些事都能忙活着农民,得好些天才能完成呢!

晒稻子是有学问的,把稻子铺在院里,要不时地翻动它们,或者在稻里“走”出几条“回形针”样的沟壑,让阳光能深入到稻子的中间。而这“走”回形针,便是小孩子们的趣事了。他们的小脚留下的沟壑虽是浅浅的,但却让太阳收走了露水的浸润,于是稻香便漾满整个家园。

西北风飘到我家串门,枝叶遮挡住谁家的门牌?仿佛一道有奖竞猜,以一场久违的雪作盛宴,等看你把答案说出来。

我想剪一方白云当镜子,我想掬一缕秋风当梳子,我把蓝天卷成行囊,装一弯瘦月,罩一只孤雁。农民的方寸之地,节气的智慧,掌握节气的时机,耕耘方寸之地。

【篇四:农民】

我的姥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最近几年因年老体衰而光荣地“下岗”了。

记得我六岁,还在东北老家读学前班时,每逢期中、期末考试时不但我很忙,姥姥也忙得脚丫子朝天。所以我只好快速写完作业,赶紧复习。之后,坐在小板凳儿上帮忙干些农活儿。放假时,我就同她一起去农耕,不管风吹雨打。

每一次放暑假时,我就与他们忍受着太阳的照射和汗珠的“蠕动”。当我在犁过的地上放进一颗种子,用小铲子挖土把它盖起来,浇上水,我就会等待几天后观察它那蓬勃的样子(绿芬)。种完一粒,我就蹲着往前挪动,再一次重复之前的“功作”。我就这样蹲了一个上午反复的重复之前的动作,直到中午。

每到中午时,我们有时就会聚在一个三个人合抱都抱不住的大树下休息。从地中用手往两边挖土,不一会儿,一个大土豆就在眼前了。随便再抓一把秫秸用火点燃,把土豆扔进去。过了一会儿,香味便四处“飘荡”。再拿一个稍微尖利一点的,长杆的物品到田中小沟儿里叉几条鱼。孩子们则去半山腰处用新鲜的玉米叶盛山泉水喝。在回来的路上还要摘几个新鲜的玉米。土豆的焦香、鱼肉的鲜美、山泉的清凉和玉米粒儿的香甜让人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都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与这些像姥姥一样淳朴、善良、憨厚的农民打交道,你不必处处小心、谨慎。他们会把你看作比亲人还亲。他们出门时并不用锁门,没有人偷偷摸摸去拿东西;他们因为你受伤而难过,去山上采集草药为你疗伤;他们在你需要帮助时不会漠视,而是伸出援手。

那一幢幢房子,是他们用饱经风霜的手盖出来的;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由汗水“浇灌”出来的;每一个农耕的样子是那么熟练、认真。他们会把幼苗当成自己的孩子呵护。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还舍得将饭菜冷酷无情地丢进垃圾桶吗?你还会笑话这些你真正的衣食父母吗?你不会,因为你知道他们不容易。

农民的朴实、善良和憨厚深深打动了我。他们作为社会最底层并没抱怨,而是为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提供生活的保障。停止你的浪费吧!将碗里的饭吃干净吧!因为那是他们的心血……

【篇五:农民】

农民伯伯,您辛苦了!

那次亲身体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正午时分,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而我却要自愿性的下地劳动!我脱下外套,拿起锄头,准备干活—挖洋芋。

由于是人生第一次,我刚开始时显得笨手笨脚的。我先把锄头的后面对准我开始挖。这时,妈妈提醒我拿反了,我把锄头调个个儿,人一动不动。老妈气急败坏:“错啦!错了!是你的方向站反了!”我也只能乖乖就范。

我把锄头向地下掷去,什么也没有,把土推平后,我又继续挖前面的洋芋。我狠狠一锄头下去,发现了一个黄色的圆东西。啊!就是它没错!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把它刨了出来,才发现只是一个小家伙,我有些失望了。

刨着刨着,我再次发现了一个和前面类似的东西,可用手挖了半天也没挖出来,我又下去一锄头,哎呀!洋芋是挖出来了,但被我这“农盲”劈成了两半。我拾起它的遗体,悲哀的说:“洋芋啊,我对不起你哪!”

挖了约摸半小时,我已是精疲力竭了,回头一看,竟才挖了地的十分之一,再看四爷爷,已经挖了两三列了。

等我稍作歇息后,又开始埋头苦干了。“1、2、3、4、5……”挖出的“金蛋蛋”越来越多,我的体力也随之下降。挖到一半时,我再也吃不消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腰部也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我干了这么一会儿便吃不消了,更何况起早贪黑的农民伯伯呢?

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粮食。农民伯伯,您辛苦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