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口耳相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口耳相传】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赶紧到座位上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可是黑板上早已写上了3个词:说悄悄话、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太奇怪了,迎接我们的,又将是一堂怎样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呢?

只见章老师神态自若地走到讲台前,一声不响地拿起粉笔,转身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口耳相传,她说:“这些是我从你们生活中捕捉到的……”没等她说完,我就害怕起来:又要挨骂了!可是章老师却说:“所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口耳相传。”天哪,章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我的心里犹如有十五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的。

章老师用她那天籁般嗓音宣布了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成员来抽取一张纸条,并用10秒钟时间熟记上面的话,再通过说悄悄话的方式传给后面的人,以此类推,最后一位成员把听到的话写下、读出来,传话时不能让旁人听见,否则记为“0”分。这个游戏太让人期待了!我们都摩拳擦掌地跃跃欲试起来。

游戏紧张地开始了!每个小组的第一位成员上去领任务,下面的成员一会儿使眼色,一会儿打手势,一会儿又抓耳饶腮,比台上的人都着急。开始传话了!每个人都把嘴巴紧紧地贴在听话者的耳朵上,恨不得直接钻进对方的耳朵,再大声地告诉他要传的话。尚未轮到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地,心里为传话的人捏一把汗。

轮到我了!我紧紧地把耳朵贴着张子圆的嘴,仔细地听着:“……半路遇到一只狼,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唉!怎么就听不清楚呢?我焦急得很,但我还是尽量把话传好,然后半信半疑地转回头,究竟有没有传对?我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接下来,就是验证的时刻了!有“好马不吃回头草,因为回头的时候已经没有草了”,“小良赶着一群羊,半路遇到一只狼,如果是你,该怎么办?”等句子。有的小组八九不离十,有的小组没写全,有的甚至是全变样的,真是搞笑至极!

今天的“口耳相传”游戏,锻炼了我们的反应力和记忆力,更多的是让我们收获了快乐和欢笑,真是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

【篇二:口耳相传】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能将陌生人间的距离拉近,爱能化解种种忧伤悲痛,爱能驱散阴暗,带来光明。

爱是一团火,点燃希望的火焰。

朱敏才和妻子张丽娜曾经是外交官和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夫妇俩支教了五所小学,不仅为学校开设新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朱敏才和张丽娜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点燃了希望,让他们走向更灿烂的人生。

爱是一泓泉,清洗时间的尘垢。

“修路爷爷”张作梓25年里,风雨无阻,修了沈阳大大小小的马路,有碰上正在修路的张作梓,见着他身上破旧的衣衫,想给他一些钱,老人坚决不收:“拿了钱性质就变了,让我理直气壮地做点好事吧”。张作梓爷爷的善举,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浮华的社会,有一股清流流淌过我们的心田。

爱是一阵风,吹走深沉的阴霾。

这是真切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事:高一22班的邓媛媛同学,患上了白血病,治疗费用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学校立即响应,要求全校师生自愿捐款。开始,我们班同学好多不大乐意,还开玩笑说:“捐个一毛两毛”、“捐骨髓也不捐钱”。可是真当捐款的时候,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捐款低于10元的。甚至有捐50、100的人。最近听新闻报道,知晓二中全校师生捐款4万多元,希望这些钱早日让邓媛媛康复,回到学校。邓媛媛同学如果知道后很多陌生人肯关注她,帮助她,是否就有一股清风,吹去了萧瑟的寒意了呢?

爱心就像是世代相传的薪火,能够点燃平凡的生命。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为此,将爱心传递下去吧!

【篇三:口耳相传】

去过很多超市,但总忘不了那位每次都微笑的营业员;坐过很多次公交车,但总忘不了温柔地提醒座位上有水的那位阿姨;去过很多书店,但总忘不那些真诚地推荐好书的一面之交的书友。也许那些人都忘记了他们的一些普通的话语,却让很多人温暖至今。因为友善将心相连,友善让爱相传。

歌手王菲和李亚鹏生有一个兔唇女儿,一开始他们选择将消息封锁,害怕周围的歧视让女儿受伤害。但是后来他们选择勇敢面对,并成立“嫣然天使基金会”,以此来感化关爱更多的人。他们的友善让更多兔唇儿童受到帮助,同时也温暖那些孩子的心,更带动社会爱心的相连与传递。多一点友善,温暖就并不遥远。

当今文坛升起的80后的新星,被很多老一辈作家抨击。其实我们友善一点,去了解一下80后的生活,再去看看他们的文字,或许不能堪称经典,但那毕竟有他们的成长与思考。友善一点不要全盘否定,有很多美妙等待发现;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发现精彩并不虚幻。

已经逝去的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是个伟大的人物。为什么很多人只去关注他生前的绯闻、肥胖的体重、满脸的不干净的胡子,财产的瓜分……难道他为音乐史创下的奇迹不隆重吗?就像太阳与风,风的愤怒与暴力只会让人越来越紧裹住衣服,而太阳的温和则让人温暖开怀。对于那些缺陷看得再多还是缺陷,那为什么不宽容一点,友善一点,去仔细聆听一下帕瓦罗蒂曾经的风采,他曾经的辉煌。友善一点,包容一点,其实奇迹在等待发现。

如果生活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友善就是点缀其间的小花,不需要很多但却很美;如果人们是海洋中来回穿梭的鱼,友善就像一点点渗透到海底的阳光,很普通却难得。如果阳光会让很多人温暖,友善就会让人心相连;如果我们都在帮忙收集一点一点的友善,那么爱与文明会像阳光一样温暖照耀,永远传递下去。

在与孩子们讲话时请蹲下身,面对乞丐的碗请弯腰丢一个硬币,与人打听话时请微笑……即使他看不到,但友善让心相连,爱相传。

【篇四:口耳相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牙牙学语时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话语,也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首度记忆。“文化”一词,近年被炒得沸沸扬扬,而何谓文化,可能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此,借余秋雨老师的话给文化下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一切文化的最后成果都是人格,中华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如今的文化现象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同时,垃圾文学的泛滥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令无数青少年沉迷其中。青少年语文水平普遍不高,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考验,而近年来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公众栏目的播出,勾起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也让人重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泯灭和中断的,而中华文化更是绵延了几千年后仍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最普及又最不与其他文化重复的精神价值便是君子之道、礼仪之邦、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体现在外部标志上,君子是仁者,所以不忧;君子是智者,所以不惑;君子是勇者,所以不惧,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周而不比。体现在道义使命上,君子能够超越利益和境遇,追求仁义和道德。

礼仪之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是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精华,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庸之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四字句是中华智慧的最高总结。也是中国人坚守“中庸之道”的根本理由。老子是中庸之道的代表人物。他用“做减法”的哲学把中国人的思维引向简约、质朴以致中华文化长寿。而人的长寿亦是如此,当我们面临种种困境时,不妨抬起头来,看看云端之上,那个白发老人的平静目光。

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

既然谈到了儒家,就不得不提及孔子了,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而造就孔子真正伟大的,是他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之间的行程,一切伟大的行程,往往都是从无可奈何的凄凉开始的。那年,孔子“堕三都”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被迫离去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第一站到达卫国,但卫国国君对于孔子政治上的建议充耳不闻,这大体可以概括孔子后来十四年的行程,但他却毫不气馁,一直在毫无怨言的宣讲中华文化,这位深远影响后世的文化大家。一路冷遇成就了他的伟大,孔子充分显示了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学习孔子的风范,走到万千世界中去,面对千姿百态的生态和心灵,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表述。

无论是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还是孔子、老子的思想文化,都需要明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中华文化缺失之处还需在我们的手中完善,中华优秀文化还需在我们手中传承。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诸子文化,缔造了秦汉帝国,开创了盛唐大宋。几千年后,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要接过孔孟手中的圣贤之书,让璀璨文化薪火相传!

【篇五:口耳相传】

今天,我们西装革履,却褪下了汉家衣裳;我们学会了使用刀叉,却忘记了下箸的方法;我们堆砌起高楼大厦,却捣毁了祠堂牌坊;我们谈论着民主殿堂,却找不到礼仪之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欧风美雨只能侵蚀着我们的肉身,但无法转变我们的灵魂,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对传统文明的大肆摧残。

敦煌莫高窟是西域的明珠,然而今天想要研究敦煌文化的中国专家却只能从外国博物馆借来影像资料。因为在动乱的年代,这个文化宝库的钥匙掌握在一个无知道士的手中,他以几根白菜的价钱,出卖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他将精美绝伦的彩陶锤烂,竖起了几个东倒西歪的罗汉!敦煌在哭泣,文明凝固在碎片中!可悲的是后人依旧重复着毁灭文明的举动。我们肆无忌惮地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反正我们不用这长满绿苔的破缸洗漱;我们嘻嘻哈哈地将课本上古人的面孔涂抹,反正我们不会将他们的思想铭记……无知与遗忘,黯淡了文明之光。扪心自问,五千的文明在我们的思想上烙下的印迹,真的随风而逝吗?

在二零一四年的冬天,一则简洁的公益广告让无数颗在世俗中冷漠的心有了颤动。在这则仅有5分钟的广告中,讲述了好几个有关筷子的故事。福建,父亲阻止了儿子迫不及待伸出的筷子,告诉他“让爷爷先夹”,一个简单的动作告诉我们要“明礼”,是中华尊敬长辈的传统;旧金山,一位年迈的华侨将一双筷子供奉在父母的牌位前,筷子传达了他对遥远的家乡——那片养育他的土地的“思念”;四川,邻居邀请独自过年的老人来自己家吃年夜饭,一句“不就是添双筷子嘛”,是华夏崇信修睦的美德……

当众人以使用刀叉吃西餐为文明的象征时,一双筷子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传承了整个民族情感、道德与文化的体现,让沉迷于西方文明,对伦理纲常丧失信心的我们发现,传统并未丧失,它一直在我们身边与时代交融并存。就如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院长所说,它是“顶天”的,以一个触点将社会诉求放大,让被雾霾遮蔽的人们的良知、情感、文化激发出来,引起共振;它又是“立地”的为观众找到一个承载物,把自己的情感、情怀装进去。

我们欣慰地发现,传统文化并未断绝,历经沧桑的文明有如巨龙一般依旧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依然顽强,好比我们用筷子夹起精神食粮而不是刀叉,用汉字书写历史而不是字母。

铭记传统,保持中华文化的本真;传承并发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传承在你我手中,温暖在我们心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我们的先祖为炎黄,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我们的文明叫华夏。五千年的沧桑锻造了我们的肉体,而灵魂便是那百家争鸣的辉煌!

【篇六:口耳相传】

《礼记》中有“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熹家训:不以善小而为之,不以恶小而为之。流传至今,发人深省。家训、家规的集合称之为家风。家风不仅是一家之品性的象征,更是一国之礼仪的缩影。中国一跃成为经济第二强国的今天,传承家风美德,构建健康国风尤为重要。

家风是什么?小时候我并不明白。许是跌倒时母亲教的“摔倒了再自己爬起来”的自强,许是不学无术时父亲教导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好学,又或许是奶奶说的“谦虚、有礼貌”,爷爷告诉的“勤俭、德孝”……现在我才明白,这就是良好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好家风不仅影响个人成功,还会影响子孙言行,进而使家族兴旺发达。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令人仰慕,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曾国藩的“明俭修德,崇善立德”的家风家训,终让曾家兴盛,人才辈出。无独有偶,以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人为标志的江南钱家个人才辈出,不也是家训造就的学界豪门吗?正如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好家风不仅影响家族兴盛,还会影响邻里和关系,进而形成乡风民风。好的家风能影响个人德行,让优秀成为习惯,这种习惯在待人接物中自然地体现出来,潜移默化中会感染乡邻。以邻为善,则会邻里和谐。著名的三尺巷的故事,就是一个典范。家风清正,则邻里和谐,乡风清远,民风淳朴。

好家风不仅构建良好乡风民风,更进而会涵养健康国风。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凝聚。家风映照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更滋润这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每个家庭自觉培养优良家风,才能成就醇厚之国风,进而形成强大的软实力。一家之勤俭筑一国之勤俭,一家之德孝构一国之德孝,一家之担当成一国之担当。我国古有勤俭德孝优良传统,更有胸怀天下的大义与担当。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放在现代语境就是强调一个人的担当:对公共事业有着参与的热情,对左邻右舍有着守望相助的深情。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样在于担当。

家风从一盏盏豆灯下父辈的训诫中传承,形成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