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绍兴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故事的古县城,是不少名人出生的地方。这天,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鲁迅故居。

我们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两旁的房子古朴苍劲,别有一番悠久的景象,各个店铺都为我们呈现了绍兴的特色小吃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真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对于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我们既没有看到低声歌唱的油蛉,也没有听到蟋蟀们的弹琴声,更不认识什么何首乌和木莲了,与我们现在的游乐场、电脑游戏比起来,先生的乐园才是真正的乐园。我看着这一笼菜地,除了敬佩先生的用笔之精妙,更多的是羡慕。

从百草园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三味书屋了。书屋正中有一块牌匾,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也寓意着要想高官厚禄就要读书。鲁迅先生为了激励自己,还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让自己好好读书,勤奋刻苦。这也提醒着如今的我们,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下,在这么优越的学习氛围里,我们再不加紧学习,好好读书,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我们应该向先生学习,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概就是鲁迅先生从儿时到少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吧!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先生曾留恋过的地方,过不了多久,我相信我们应该还会再来的,到那时,我们又会是哪种心态去看待这些呢?再见百草园,再见三味书屋,再见先生!

【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书,自古以来就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书的魅力在于她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她给你指点迷津,让你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在你成功的时候,她以前车之鉴告诉你,使你避免重蹈覆辙,让你顺利地接受下一次的挑战,再创辉煌。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放眼望去,无论古今中外,成大器者,怀大志者,无不读书无数,嗜书如命。读书,就是与高尚学者在进行无声的交流,她能改变你的思想,净化你的灵魂,震撼你的心灵。书,在你和古今中外的学者大师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彼此间用心在交流,用情在感受。我爱读书,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三岁起,我遇到人生中第一本珍爱的书,一本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西游记》,也从那时起,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血液,洗涤着我的灵魂。作为一个男孩,我最喜欢的作家就是凡尔纳,从第一次无意中接触他的《海底两万里》,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幽默又不失哲理的伟大作家。他写的故事大都与冒险有关,让人看了心情跌宕起伏,故事里发生的一切,离奇但不离科学,搞笑但不缺哲理,冷漠但不乏情感。这就是凡尔纳成功之处,更是众多读者喜爱之处。

在文化普及的今天,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还有贫因地区的小朋友们没有书读,这是多么的遗憾!我时常在想,什么时候我能用我的双手和智慧,为贫因地区的小朋友们建立一所“农家书屋”:门上挂着“书香致远”四个大字,里面无需太大的面积,但要错落有致;没有精良的书架,但要井井有条。书香弥漫着整个书屋,环绕着每个读者。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静静地徘徊在书与书之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让他们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几名大学志愿者,主动担当我的图书管理员,他们细心、体贴、周到的服务,给这所贫困地区的“农家书屋”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温馨和无穷的希望。“农家书屋”,让更多的人同我一起读书!

因为书,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想写一本或几本书,即使我可能不是一名作家,但我想有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在我的书屋里!

也许,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陪你走完一生,但书可以。书能伴随着你从小到老,成为你永不消逝的良师益友。所以,读书吧!同学们,为了你未来的前程更加明亮,为了你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读书吧!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温暖,是冬天里的一件棉袄;温暖,是寒风中的一杯奶茶;温暖,是伤心时的一声问候。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暖。

我们学校门口有一个书屋,那里常年有一对夫妻卖书。那里的书我好像都看过,不管是漫画、明星八卦、小说……我都爱看。我与它的故事,还要从三年级的一个下午说起……

三年级的一个下午,我在课间的时候看到别人看漫画,我一时好奇,就借来看看,结果没想到我爱上了画画。我问他们从哪买的,他们告诉我从那个书屋买的。

放学了,我的脑子里只有书屋书屋书屋。我背上书包,迅速出了校门,寻找那个书屋。终于看到了,我在花花绿绿的书里寻找漫画书,根本没有发现书屋主人在旁边。“孩子,你要买什么呀?”一个卷发戴眼镜的阿姨问我。“嗯……我看看……”我羞涩地回答。

书屋不大,就是一个路边的书报亭。但是我们爱看的书不少,漫画、小说、文学……都是我们这个年龄可以看的。

“有没有漫画书?”我声音怯怯地问。“有,有,”一个叔叔说着。这个叔叔有着一个很可笑的大光头,我忍不住看着他笑了。他拿了几本,我一眼看到了同学们看的那一本,我拿起了那本书。“给钱!”我大声跟叔叔说。“嗯,正好!”叔叔微笑着对我说。我向叔叔摆摆手,坐车回家了。

从此以后,我常常在书屋跟前逗留,有时买书,有时看书。时间长了,书屋的叔叔阿姨都认识我了。我们熟得就像好朋友一样。

有一次,妈妈一直不来接我,我很着急。叔叔看到我着急的样子,就把手机借给我,还对我说:“打电话!打不通一直打!”看着叔叔关心的神态,我的内心温暖极了。

书屋阿姨还为我出过气。有一个男生弄坏了我的三根笔,我新买的笔。我生气地让他赔,他不赔还骂我,我很伤心。阿姨看到了对他说:“多少钱给人家,你弄坏了人家的笔,你不赔谁赔?”那个男生见有大人帮腔,不敢骂我,还乖乖赔了我的笔钱。

如今,每次走到书屋跟前,即使不买书,我也会朝叔叔阿姨笑一笑,因为我觉得这个书屋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安全的。

温暖是叔叔递过来的电话,让我心安;温暖是阿姨的微笑,让我快乐;温暖是那些有趣的书,让我长知识。

温暖的书屋,将随着我六年小学的记忆一起,伴我一生。

【篇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曾经的我不喜欢阅读,今年暑假回老家我却被母亲硬塞进了一个书屋,美其名曰“长见识”!我无法推辞,即便再不情愿也只得硬着头皮进入书屋。

这是一个农家书屋,除了门口竖着一块牌子,写到:朋友,欢迎你书海觅珍,遨游古今。在外形看与其他农家房屋没啥两样。一进书屋,一股宁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本来是一种很美好的境界,宁静的氛围让往常活跃的我仿佛束了手脚,不由得叹了一句“太不舒服了”。

不过,这书屋依旧让我吃了一惊。按我的认识,农家书屋嘛,不过是两三排书架上面排满《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可这书屋却大的超乎想象,上下分为两层,书架大概有几十排,书本花花绿绿的一片,仿佛一条彩虹。莫说,倒还真有些诱惑人的感觉。

我径直走向我面前的书架,书架下还有一个年轻人在那苦读,看他眉头紧皱的,还时不时表现出豁然开朗的样子,我在怀疑我是否走错了。闲着也是闲着,就看一看吧。我随便抽出一本大的,只见书上五个行书“北大哲学课”。你并没有听错,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书上浓粽灯塔,近乎夸张又不失美感的“北大”和书内厚实的纸张摩擦在手上的舒适的感觉,我对它渐渐有了兴趣,翻开它,慢慢看了起来。

不愧是北大哲学,书中的每个词我都懂,但当他连在一起,我又似懂非懂,但我不肯放弃,只因为那文字一个个印在我脑海时那渐渐“崛起”的充实感,满足感。我一会儿便看痴了神,若现在有个朋友在我身边,我一定会指着脑袋对他炫耀:“嘿嘿,你知道这里装的是什么,是哲学。”

渐渐地,来这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挑一本书静静品味。也有一两个挑了一两本拿到一边相互探讨的,但绝不影响其他人。

难道真的能在书海中觅得珍宝吗?怀抱着手中的书本,“北大,北大”,尽管我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但不管是书中的,亦或是外界的,我都能感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海里,他不同于父母的爱、朋友的友谊、老师的叮嘱的,那是另外一种层次的幸福:对于脑海中尽是知识的满足,极需掌握这知识的激情。或许要达成这个目标要很久,但我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

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忘了一切。

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个暑假,这个农家书屋,我寻找到了我的幸福。

【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觉得那百草园的描写真是趣味无穷,乐意融融啊。

那里的一草一木在儿童的眼睛里都无不充满了生机,无不透着灵气。你看,百草园的描写: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样式分布结构,具有文学艺术中的建筑美。作为一个儿童由低处向高处一层层向上爬就象爬楼梯一样,逐一去欣赏真是“乐”于其中。

另外,本文的色彩美,也独具一格,譬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色彩鲜艳,红绿相间,将百草园勾画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将一个儿童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他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真是妙哉啊妙哉!

百草园里好吃的有桑葚,何首乌、覆盆子,这些吃的怎么不会激发天真的孩子极大的“乐”趣呢!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他“好奇”去寻找人形何首乌根弄坏了泥墙,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百草园里的动物对鲁迅更有极大的诱惑力:由于好奇心引诱,他才在认真地观察之后,写出了“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窜”向云宵里去了。蚰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斑蝥从后巧喷出烟雾“等优美的句子。并且鲁迅先生还在描写中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把百草园的行、色、味描写得一应俱全,怎能说不是一个“乐”园?这也足见他对这些动物有着多深厚的感情。

哪怕是生机灵性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的冬天,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也是个乐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后还可以去捕鸟,那个乐啊自然不必形容。

啊!百草园,真是一个儿童“吃喝玩乐”的理想天堂,这是其乐无穷啊!

【篇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袭棉布长衫,身披对襟小马褂,小小的棉帽下一条乌黑的长辫子随身律动。时而拍雪人,时而叠雪罗汉,时而伏在雪地上捕鸟……皑皑白雪映衬下,这幼小的身影为深冬里沉寂的百草园平添了一丝生气。

这便是一个多世纪前,那个幼稚可爱,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儿——鲁迅。那时的他,把自家后面的“百草园”视作是唯一的“乐园”。

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株野草,每一只蝴蝶,每一滴露水,仿佛都能勾起一代文坛泰斗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妙趣横生的世界里,年幼的鲁迅曾冒着手被刮破的危险摘小珊瑚珠,抓斑蝥,和昆虫们嬉戏,玩耍,伏在草丛边陶醉于蟋蟀的琴声,在夏夜的傍晚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个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童梦园,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无拘无束尽情的欢笑。置身园中,仿佛只要嗅一下花草的芬芳,就能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这里,你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去构造一个童心向往的极乐世界。

相比百草园无拘无束的生活,三味书屋的那段日子就显得呆板无趣了许多。“三味”,无疑是指的“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这家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极方正质朴,严厉有加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是“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严格校规,再加上那“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令人费解的诗词古文,都令一个个只有六七岁大的孩子承受不起。所以便有了之后“园中嬉闹”、“课上描摹”一系列的画面。文中,儿童不受束缚,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本性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那个稚嫩无知的小男孩在写下此文时已过不惑之年,饱受了时事变革,尝遍了人间冷暖,当在夕阳下重新拾起那一片片承载着儿时回忆的花瓣时,不禁惘然。童年一去不复返,那段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已然远去,唯有执笔录下心中的怀念,让心灵得到慰藉,更告诫着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珍惜童年,珍惜生活,珍惜时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