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黑胡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黑胡同】

我家旁边有一条黑黑的胡同,以前都有路灯照着,但前几天路灯坏了,还没人来修,所以这个胡同变得阴森森的,好像有鬼会飞出来似的。

晚上,妈妈叫住我说:“儿子,家里没有酱油了,你去便利店买瓶酱油。”说着把十元放进了我的手里。我有点迟疑,因为要去便利店必须要通过那条黑黑的胡同,晚上没有人,我有点害怕。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问:“你不敢呀?”为了在妈妈面前逞英雄,我装着自信地回答:“没有啊,我不怕!”说着,我走出了大门。

夜色笼罩大地,外面只有零星几盏路灯照着。我继续向前走了几百米,到了那条黑黑的胡同。我停下脚步,没有再往前走。看着前面黑漆漆的胡同,好像有许多妖魔鬼怪躲在里面。我不禁打起了寒颤,心里胡乱地想着:如果我走过去,可能会被鬼捉走当做晚餐,还有可能被女巫当做奴隶,身体慢慢地被幽灵掏出来吃。可是,如果我不走就会被妈妈嘲笑:“小英雄,酱油呢?是你不敢啦?”我仿佛看到妈妈哈哈大笑的样子。

想到这里,我的冷汗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走,要被鬼吃掉;不走,被冷嘲热讽所袭击。走?不走?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一边站着挥着翅膀的小天使,说:“你答应过妈妈要走,你要勇敢哦。”一边站着长着角的小恶魔,说:“走过去,你就会被吃掉。”我想了一会儿,下了决心,一定要走。

慢慢地,慢慢地,我朝着黑胡同迈出了第一步。这虽然是我的一小步,但是心里的一大步。第二步,我的心里还在打鼓,第三步,我紧张地皱起了眉头,第四步,我又打了一个寒颤,第五步,一颗颗豆大的冷汗浸透了衣服,第六步……

我沿着黑胡同走下去,脑子却又开始胡思乱想。我想起上次去鬼屋时,一个鬼从上面飞出来拦住路,那血红的眼睛盯着我。我又想起了电视剧里那条常常闹鬼的巷子,还有《盗墓笔记》里的塔木坨、尸蟞和僵尸,再想到新闻中提到的在黑夜里凭空消失的小孩……

我越想越害怕,后悔不该走夜路。我吓得脸都白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唇一直在抖动着。此刻,我心里的路灯忽然亮了,它为我照明,让我变得勇敢。路灯仿佛在说:“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光明能驱赶黑暗,冲啊,向着光明冲刺吧。”

我挺起胸膛,脚步变得坚定,不停地向前走着。这五百米是我最漫长的五百米,是我懂得最多的五百米,是不平常的五百米,向着光明前进,冲刺最后的一百米,我浑身充满了勇气。

当我拿着酱油,高兴地走在在回来的路上。因为我不再害怕,不再胆怯,不再彷徨。向着光明冲刺,我不会被黑暗征服,变得胆小。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的心里害怕才会有鬼。在以后的道路上,即使前方没有照明的路灯,你也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心中有盏明亮的路灯,它会永远为你照明,为你指引方向。

【篇二:黑胡同】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旧的红砖土瓦轰然崩摧,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业巨兽正咆哮着吞噬着这座城市,但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胡同,那么有一些古老而又珍贵的东西也会随之消失吧!

初次认识胡同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是在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并不如城中心的胡同一般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是曲折回旋、横纵交错,仿佛是一个谜宫,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胡同中追跑玩闹就成了我儿时的一件乐事。等到累了、倦了,随时可以向相熟的邻居讨个玉米、粽子什么的,便觉得格外香甜。夜深了,我坐在房顶,识那漫天的繁星。忽然一道火光闪过,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巨幅夜花。每每随长辈出门,他们似乎认识每一位迎面而来的邻里……这份惬意、安心、亲切与逍遥,正是胡同给我的童年记忆。

第二次认识胡同是因学业问题搬进了城里,此时,我眼中的胡同,不单单是那份童年的欢乐了,而是脱变成了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城中心胡同井然有序的布局,让我体会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以及帝都设计之初便已存在的威严;胡同的一个个名字,或是按形状,或是按标志物,或是按其功能,或是按其间的名人轶事,让我觉得格外顺耳。胡同中时隐时现的吆喝声,也是一种岁月深处的悠长记忆。走进胡同中的宅子,我便被一间间四合院深深折服——墙的高低薄厚,是先人们经验的汇集;其中屋的分配,又是华夏尊老传统思想的体现……

当然,我也曾去那护国寺,品一品那可口的小吃;也曾去那南锣鼓巷,瞅一瞅老北京夜生活的绚丽多姿;亦曾逛过北京的乐器街……无论是哪里,都不难让我看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丰厚美丽。

瓦砾、碎片、红砖块……昔日的青砖红瓦化为一片废墟,散落在白色的地基旁。就连以前曾见过的那颗参天古树,也不知了去向;耗费百年建立起来的秩序,最终沦为了一片虚无……目睹这一幕,来调查胡同保护情况的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远处,挖掘机仍在轰鸣着、咆哮着,又一座古迹被现代化的洪水冲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几个工人在废墟上围起了巨大刺眼的广告布,昭示着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档别墅区……我们呆若木鸡地举起相机,想留下它们最后的身影。然而我们能如何呢?回到学校,向全体师生做一次研学报告?这又能挡住正在施工的工人还是能牵制住背后巨大的房地产利益链条?我默默俯下身去,拾起一个破碎的瓦片,悄悄揣在兜里,像是拾起了一片历史——破碎的历史。

也许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是改变生活条件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在果腹之后保留些属于我们东方独有的韵味;可不可以不要让几代之后的年轻人遥望四方,却找不到一丝精神的故乡?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胡同,那么可以说我们便失去了生长的根系。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根系,我们和广袤大地上的其它民族还有何区别,而早已忘本的我们又以何宣称,我们是炎黄子孙?

如果有一天没有个胡同——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篇三:黑胡同】

看遍了高楼大厦,再来感受这红砖小房;坐遍了汽车飞机,再骑一骑这老式自行车;走遍了千山万水,再来温故这美好的岁月胡同。

——题记

这是三条像双胞胎紧紧靠在一起,便外貌相似的小胡同,很小很窄,小到毫不起眼,窄到最多只能够两个人并肩走。

胡同内外大不相同,就像两个世界。胡同里空气清新,有着专属于自然的清香,知了喊着热,鸟儿唱着歌,更是使气氛热闹了起来。而胡同外则不同,汽车的鸣笛声轰轰作响,闹的人心烦意乱,胡同里的人过着慢生活,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享受着;胡同外的人过着快生活,他们行路匆匆,不会因为风景而刹车停住脚步,胡同内外的区别可真大啊。

胡同不仅自己就像一个小世界而且他还是有着漫长岁月的胡同。一直都住在这条胡同里的里奶奶用苍老却又地道的兴化话说:“我一直住在这儿,话说起来,这小巷子呐比我都大呢!我家在这儿都住了几代了。这胡同一直在兴化。城里拆了那么多地方盖大楼,大概就剩下这三个靠一块儿的小胡同没动手啦!我们住在里头倒也过的清闲。在家里种种菜养养鸡,每天早上就到后面的菜市场卖点青菜萝卜,也快活的很。这胡同里都是我们这些个年纪的老人,有事没事拉拉家常,散散步,别提有多惬意了!这地儿啊,虽然没你们外头什么大楼好,但咱在里头也高兴!说实话,这胡同真是老了,拿砖头恨不得都被晒脆了呢!”

蝉鸣未停,岁月未满,无论兴化这座城未来如何,这三条胡同都在。岁月胡同,并没有停下记录岁月……

【篇四:黑胡同】

不同于大城市的繁忙与匆匆,位于市中心的胡同却有着不一样的文化韵味,情系胡同,品一品它别具一格的慢生活与旧时光。

凉晨、青瓦、碧树。胡同的清晨是我的最爱。夏天的清晨还有一些凉意,天刚蒙蒙亮,不知是不是阳光的原因,所有的一切都笼上了一股薄薄的雾气。踏在青砖上发出的声音在这个清凉的早晨格外显眼,周围的绿瓦都被岁月薰成了舒缓的黛色。檐下的蜘蛛网和着微风,是否能奏出些声响。杨树下的老自行车,斑驳的白墙上趴着打盹儿的白猫。都不禁让人放缓脚步,融入其中。远远的就能听到骑着三轮车的小贩的叫卖声:“豆浆油条麻团嘞…来来来……”似乎唤醒整座城的不是公鸡报晓,而是胡同售卖早餐小贩。

躁午、鸣蝉、倦扇。胡同的正午会使任何一个人感到困倦,就连早上在门口穿着马褂下象棋的老头们,也都各自回到家中午休了。搬一把躺椅,拿一把大蒲扇,便是午休的最好装备。老大爷打开收音机,调到那个几十年不变的频道,躺在椅上,手拿着蒲扇一晃一晃的,鼓出一阵阵凉风。收音机里有些参差的京剧,和窗外响亮的蝉鸣声,似乎都是最好的催眠曲。大爷手中的蒲扇又晃了几下便不再晃了。躺椅也渐渐停止了摇摆,这时正午的胡同又会夹杂着这独属北京老大爷的鼾声。

安夜、流月、碎星。胡同的夜晚是最让人感到舒适的,搬一把小木凳,和奶奶坐到大门口,看着天空中细碎的星子闪烁着,围在轻若云烟微弱的月的旁边,点缀着一成不变的夜空,这时候奶奶就会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有时讲到兴处,还会绽开一抹笑,似是昨天刚发生的事。小孙女也会一边晃她的小凳子一边听奶奶讲,时不时插上几嘴,等到月光淌在青砖上的潺潺流水流向远方时,人们才会搬着小凳子回家休息,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情系胡同,岁月的沉淀让它一天天的变老,变慢,但它所拥有的,却是大城市所缺少的,享受岁月静好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篇五:黑胡同】

“卖冰糖葫芦啰!卖冰糖葫芦啰!”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你是否会想起大街小巷,以及那些把大街小巷就串联起来的北京胡同?

非常有幸,春假期间,我跟随旅游团走进了北京胡同。看似普通的巷子,可是如果你仔细去品鉴的话,就会发现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北京的胡同,有数百年的历史,胡同里的四合院,大部分建于清朝初期,规模宏大。轻轻触摸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能感觉到穿越历史时空而来的那种神秘气息。

胡同,也叫里弄或巷,用于联结不同的居民区或四合院。其中的南锣鼓巷,是一条非常著名的胡同,在北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巷子里头儿卖的风铃、镜子、手镯、手链等等小玩意儿,生意好得不得了。北京烤鸭、涮羊肉、爆肚、炒肝儿、炸酱面等等北京特色小吃在这儿也均有卖,整条胡同飘着阵阵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我比较喜欢的有冰糖葫芦和涮羊肉。冰糖葫芦甜甜的、酸酸的,外酥里嫩,非常美味!涮羊肉味道微咸、肥肉几乎没有,嚼感十足,越涮越美味!

我曾想,一条普通的巷子是如何流传到今天的呢?也许,是人们喜欢这儿丰富多彩的玩意儿,或是这儿美味的小吃。也许,大多数人喜欢这儿是因为这里的热闹气氛,能带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回忆。也许,这就是胡同里那小小的狭窄地儿的奇妙之处吧。

行走在北京胡同,亲身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验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奥妙,实在过瘾!

【篇六:黑胡同】

人们常说北京那是“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北京的胡同也确实如俗语里说的这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胡同还真不少,胡同有宽窄、长短、大小之分,叫法也不同,有的叫胡同、有的叫巷;胡同都是以居住为主,也有商业化的和功能型的,比如“功能型的”车辇店胡同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孔时停放车辇的地方;“商业化的”南锣鼓巷是当时有名的富人居住区。

最有趣的就是胡同名字的由来,如黑芝麻胡同原名“何纸马胡同”,因为这里曾有一个姓何的人以糊纸马这一行业为生而得名;寿比胡同原名为“臭皮胡同”,只因此胡同有一熟皮作坊而得名。

走进胡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名字,还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比如方家胡同里的循郡王府、秦老胡同里的清内务府总管明善的“绮园”、沙井胡同里的清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宅邸;还有名人故居,如后圆恩寺里的茅盾故居、雨儿胡同里的齐白石故居,还有细管胡同里的作曲家田汉故居等,这些都仿佛让我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封胡同为“历史见证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看啊,胡同是多么有意思呀!光这几点就能让人足足品味了。改天有空,我还要去胡同里好好遛遛,品味品味北京胡同里的韵味,去看看胡同中的历史,探索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