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龙门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龙门之旅】

周末去哪儿玩,不去龙门还去哪儿?龙门古镇历史悠久,东汉名仕严子陵曾游龙门,观山势异常,赞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此镇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跟随着郁达夫文学社来到了龙门。龙门古镇风景秀丽,神秘祥和。生活在此的人多数都是孙氏后人。

踏足龙门的老街上,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身为“大胃王”的我顿时垂涎三尺,立马迎着香气飞奔,很快来到了一家小店,原来是现炸油面筋,我好想买,但是如果在此处停留就掉队了,在龙门掉队可不是开玩笑的,因为我是第一次来龙门,古镇又地形复杂,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表皮还滋滋作响的油面筋,恋恋不舍的随队离去了。

古镇的街道是由凸凹不平的鹅卵石铺成,道路弯弯曲曲让人难以捉摸,行进间会突然来一个大折角,随后紧跟着一个圆弧……。纵横交错,让我不敢随心所欲的逛街、买特产。

突然一条水波荡漾的溪流横切在道路中央,把龙门古镇切成两个半圆。它就是从龙门山上流下来的龙门溪。许多游人都是因它慕名而来。溪底是凸凹不平的鹅卵石,大大小小杂乱无章而又浑然天成,几条小鱼游戏水中,一旦看到游人接近,它们立马钻到鹅卵石下,此时此刻杂乱无章的鹅卵石成了它们安全的避风港。溪畔两岸的人家虽然被龙门溪隔开,但关系依旧密切,时不时的隔溪交流谈笑,频繁过桥探望。各家门前趴着的懒洋洋的狗,侧躺着身子,眯着眼睛望着对岸。偶尔还有几只精神饱满的猫,注视着龙门溪中的小鱼,甚至下到洗衣服的石台上,用毛茸茸的爪子播着水,企图抓住小鱼,所有一切交织成一派独特祥和的古镇风景。

我们踏着历史足迹,游览着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古镇,这真是一个琼林玉树,流水潺潺,古色古香,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

【篇二:龙门之旅】

我有一只金黄色的小金鱼,远远望去,就像一块会游泳的金子。

它有一双大眼睛,就像一个灌满水的气球,它那娇嫩的小嘴吐着圆圆的泡泡,好像在说:“你看我美吗?”她那一对一眨一眨的大眼睛,好像一个小公主正在看着我,她有几对鱼鳍,就像一个个船桨。把那些吓破胆的小鱼小虾运到对面,真是个无私奉献,大发善心的小公主。她还有一条强劲有力的尾巴,但有时候让她高兴,有时候让她失落。打个比方:当有敌人——小虾,入侵时,她用她的尾巴抽它们,直到它们奄奄一息时,她再享用她的午餐……但她唯一的希望是自己能变成一条鲤鱼,跳过龙门。我的鱼缸中间有一个板子把鱼缸分为两半,一半是一位又潇洒又神秘的将军的地盘,另一半就归于那小公主的地方。所说的“龙门“就是那板子。她从未看到过外面的世界,因此,她想跳过板子看看外面那神秘的将军到底是谁。但是,她就像常败将军一样,就是跳不过去。

我决定让她去看看另外的世界。有一天,我拿着一根小木棒,在上面栓上鱼粮,往水里试探,那小公主已经饿了几天了,一看见食物,立刻跳起来去吃,我就像钓鱼一样引诱着小公主游到了“龙门”旁边。这时我轻轻一抽木棒,小木棒像飞似地奔到了“龙门”之上,当然我的小金鱼也跟了上去。接着,我把小木棒往龙门外一撇,那小金鱼就跃出了龙门,“哎呀,里面咋没水?”那小金鱼似乎感觉到了不妙。“你的死期到了!“有位神秘将军喊着。没想到对面是英勇的小乌龟。原来,小乌龟一直居住在小公主对面,正好那几天小乌龟下了几个蛋,将军自然要保卫将军蛋啦,所以他成了守卫者,这时只见将军那手爪像飞一样拍了下来,由于用力太狠,我那个小公主立即悲惨丧命。

我为此伤心了好几天,但想想,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跳过了龙门,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了。如果她活着,应该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的去冒险,可惜已经晚了。

【篇三:龙门之旅】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王峙达,你们可以叫我小马达。欢迎大家来到河南洛阳。

现在我们正开车前往洛阳龙门石窟。正好大家在车上没事干,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吧!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和同样属于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到了龙门石窟,就必须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里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盘膝而坐,眼睛凝视着远方,显得特别温柔、亲切。他面形丰肥,两耳向下垂着,嘴角微微地向上翘起,像是在向游客们微笑,欢迎他们的到来。

龙门石窟的万佛洞,待大家去看时一定会让你们惊讶。里面有大大小小一万多尊小佛,万佛洞就是这样而得名的。这么多的佛像,神态各异,没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样的,这会让我们不禁惊叹古代那些雕刻师高超的技艺。

对了,大家应该知道释迦牟尼吧。他是佛教创始人,我们在宾阳中洞即可看见他的雕像。宾阳中洞里有三世大佛,“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大佛。端坐中央的释迦牟尼为现在的佛,就是主佛。释迦牟尼和奉先寺的大佛不同。因为释迦牟尼出生在北魏时期,那时候以清瘦为美,所以他长得瘦瘦的,和奉先寺的大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现在已经抵达龙门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几点:由于佛像是珍贵文物,请不要随手触摸,也不要将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区秩序哦!

好了,我的讲解结束了,下面就请的大家去细细游赏这美丽的石刻艺术宝库吧!

【篇四:龙门之旅】

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座落着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今天我们就浏览了四大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到了那里,买过票以后,我们乘坐观光车去景区,道路旁边有一种树,这种树的树叶有黄色和红色树叶,非常漂亮。

到了景区门口,我先看到了一条河,这条河叫伊河,河面又长又宽,长得看不到尽头,河面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桥,叫龙门桥,这座桥是仿照赵州桥建造,比赵州桥要长要宽。

往里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这个水池叫禹王池,是为纪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来,一群群石洞映入眼帘。这些洞有大有小,里面有许多佛像,形态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遗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坏,残缺不全,有的没有了头或者手。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大佛,这个大佛叫“卢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个子还高呢!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旁边有几个小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让人惊叹呀!

还有一个万佛洞,中间是一尊阿米托佛,旁边有四个稍小点佛像,两边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小佛,总共有一万五千个呢!所以叫做“万佛洞”。

游览过西山的石窟,我们通过一座桥,来到了东山。东山有香山和白园。白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走进白园,里面有许多竹林茂密,松柏苍翠,景色十分优美。里面有许多石壁,其中一块石壁上记得着白居易写的古诗《草》。

龙门石窟是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想,那么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发达,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的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真聪慧呀!

【篇五:龙门之旅】

虽然早已立秋,但位于中原地带的“九朝之都”洛阳,仍被暑气所包围。阳光照在宽阔的柏油路上,映出刺眼的光。我们就盯着这烈日走在马路上,汗水不时顺着鬓角淌下,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然而,这些丝毫没有降低我游龙门的兴致,真恨不得一步就到目的地。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12公里处,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她以千年不衰的璀璨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第一次听别人谈起时,就产生了要游览龙门盛景的强烈愿望。而现在夙愿就要实现了,心情怎能不激动?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向目标奔去……

一到龙门,奔腾的伊水从我眼前流过,它以磅礴的气势自南向北注入黄河,几千年来犹如一匹永不驯服的野马咆哮着,奔腾着。而横跨水面上建筑风格新颖的水泥桥,则像是套在野马颈上的缰绳。桥上有陈毅同志亲笔所题的刚劲有力的“龙门”二字。

顺桥而下,沿水前行,右侧陡然立起一座石壁,直冲云霄,成为一座天然的屏障。众多的佛像就一个一个镶嵌在石壁上,数目之多,令人咋舌。仔细一看,佛像神态各异:有的微合二目,盘膝而坐;有的手捻佛珠,面露笑容;有的双目圆睁,杀机毕露……真是惟妙惟肖,叫人不禁拍手叫绝。

顺着石壁前行,我进了千佛洞。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20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满目的佛像令人眼花缭乱。

出了洞,随着人流前进,来到一个喧闹的地方。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沿着顺山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鳞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我也加入了这巨龙之中,大概是充当了巨龙身上的一块龙鳞吧。游龙的巨头和山腰的一块平地紧挨着,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迎面一块陡峭的石壁前端,坐着高大的如来佛祖,两边天王力士瞑目侍立。佛祖眉目清秀,鼻直口方,大耳垂肩,俨然一位慈祥的长者。他身高17米,光头部就有4米有余,仅一只耳朵就足足比我高几十厘米。我不禁被这规模巨大的雕像惊呆了。我赞叹着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更赞美创造伟大艺术的祖先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踏上归途,又望见了奔腾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哗哗的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来,又仿佛在说:欢迎再来龙门。会的,我还会再次来的,龙门石窟,百看不厌。

【篇六:龙门之旅】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从陕西省来到了河南省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中有造像10万余尊,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又经过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只剩下2000尊左右不完整的佛像,大多数没有了头部,只剩下身体。那一座座佛像有的神情严肃,十分威严;有的双眼微眯,嘴角微提,似笑非笑,神秘莫测;有的表面上看起来凶神恶煞,张牙舞爪,但细看那双琉璃眼,却能见其中隐隐含着善良。

龙门石窟中最美、最大的一尊佛像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它高17。14米,光耳朵就有1。9米。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身上已有斑斑点点的裂纹,但看起来还是那样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卢舍那大佛的双眼中镶嵌着两颗琉璃珠,这使得你不论从哪个角度仰望它,都感觉它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也在端详着你。传说,这尊卢舍那大佛的面貌和武则天有些相似,打造这尊佛像的工匠为了讨好武则天,刻意将卢舍那大佛的面相按照武则天的面貌塑造了。

隔着一条伊河向龙门石窟远眺,可以看见那半边裸露的山上一个个蜂窝式的小洞,它们大小不一、形状不同,都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看到这种景象,我脑子“轰隆”一声,一片空白,这场景真是太让人震撼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古都之行带给我的知识远远大于书本上学来的,看来要知道一件事物的真正面目,需要亲自去见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