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朋友们好!我是磁器口麻花,又名陈麻花,出生在重庆著名古镇磁器口镇。别看我身披黄金甲,形如盘龙精神矍铄,我可有一百余岁了。我家兄弟姐妹众多,有椒盐的、黑芝麻的、麻辣的、冰糖的、黑米的、玉米的等。不是自吹自擂,提起我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的酥、香、脆,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名优特产”和“中华名小吃”等称号。我还去过很多地方和国家呢!

看了我的简历,你们是不是开始喜欢我了呢?那就让我详细地讲讲自己吧!我是选用上好的面粉、核桃油、花生油、芝麻、黄豆、红糖、蜂蜜、糯米等十余种材料经过和面、制面、制胚、备油、炸制等工序秘制而成,这就是我风靡百年的秘诀所在。

说起我的酥呀,那可是不容置疑的,当你一口咬下去,我便用“移星大法”——把整块分成一个个小颗粒,经唾液混合后化成小渣,不等你用力去咀嚼就已经进入食管了。

我不但酥软可口还香脆四溢,你一咬我,我就会“兴歌大发”嘎嘣嘎嘣地唱起歌,那歌声悦耳动听,像一曲优美的二重唱环绕在嘴里,在音乐的伴奏下我情不自禁地在嘴里跳起优美的华尔兹,使人们念念不忘!

酥脆爽口之后,我香的魅力就散发出来了,使人口有余香回味无穷,瞧!人们那摇头晃脑、慢慢品尝,吃完了还垂涎欲滴的样子就知道我香得口味纯正了。

这就是我——磁器口麻花,一道魅力小吃,欢迎您来重庆和我交朋友哦!

【篇二: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重庆,一个蕴藏着历史长河的地方。

曾经,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着祖国和人民的解放浴血搏杀﹑奋勇杀敌。谁知,几十年后的今天,重庆这个地方已是驰名中外﹑家喻户晓了!

今天,我和姐姐们就来到了重庆颇有盛名的磁器口游览了一番。

站立入口前,“磁器口”三个醒目的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步入磁器口,只见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各形各色的吆喝声﹑乐曲声,还有人们的鼎沸声杂乱无章地汇在一起﹔烤串儿与各种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里的商品令人琳琅满目﹑啧啧称叹。栩栩如生的画像,美轮美奂的彩绸,精彩热闹的川剧,还有让人垂涎三尺的佳肴,可谓是一饱眼福﹑大开眼界了!

但是…就在我们谈笑风生之时,一股怪臭怪臭的气味迎入鼻中,我们就像是被勾了魂似的由它去了。“是臭豆腐!”我惊喜的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臭豆腐,所以我有些穷汗捡了狗头金―乐疯了!臭豆腐虽然臭,但口感极好。一如一个人,一个人的相貌虽然长得不太咋地,但也许心灵是美好的。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外表就去评价他(她)﹑鄙视他(她),从而导致他(她)心灵的落差。

漫游在街上,一堵普通的墙吸引了我们。(也许在我们看来很普通,但在磁器口人民看来,却是他们的骄傲。)这堵墙上布满了所有在磁器口拍摄的影视作品的剧照,原来,在这若小的磁器口内,曾拍摄过一部又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真是不容小觑啊!

……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所画像馆,墙上挂满了历史人物及大红大紫的明星们的画像,如︰毛泽东﹑孙中山﹑范冰冰﹑黄晓明…画得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磁器口的美景数不胜数,我们拍了几十张照片,回家与家人分享今天我们在磁器口的游历。今天,有幸到重庆磁器口一览,真是不枉此生了。

【篇三: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今天早上,我突然想吃炸麻花,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炸麻花了,能去买些吗?”“我们可以自己炸啊!我小时候可是炸麻花高手呢!”妈妈笑着说。妈妈这番话,让我对炸麻花有了很大的兴趣。

吃过早饭,我兴冲冲地问妈妈:“麻花怎么做?快教我,我中午就能吃到自己炸的麻花了!”说着,我还摆了个V字形。妈妈把炸麻花的步骤一一写到了纸上,让我自己照着做,我一拿过纸条就飞奔到了厨房。

“先盛三小碗面粉,倒进一个盆里……”我边一字一句地念着,边动手做着。“接着,打一个鸡蛋,放两勺白糖,再放一些发酵粉……”。做着做着,我不小心把一些面粉撒到了盆外面,等收拾干净后,我洗了洗手开始和面,然后发酵了半个小时。等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就开始了制作麻花:先把面团揉光滑,然后分成小剂子,搓成长条,对折后反向拧成花。做好后,我兴致勃勃的喊爸爸快来炸麻花,爸爸高兴地到厨房忙活了一阵子,我在一边手舞足蹈着等着我的胜利果实出锅。不一会儿功夫,爸爸端出来一盘麻花,我一个箭步冲过去,把金灿灿的麻花分别递到爸爸妈妈嘴里,自己拿起来一个咬了一大口,只觉得外焦里嫩,香甜可口,比在外面买的美味多了。

爸爸笑着说“好老师教出好学生!”我和妈妈一听都笑的合不拢嘴。

【篇四: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我们的班长是一个架着一副小眼睛的可爱女生,大名李佳乐。但我们更乐意叫她“李麻花”。

啊,数学课终于结束了!李佳乐站了起来,挥挥手,叫道:“大家把课堂作业本交上来,没写好的赶快。”

之后又若有所思:“‘鱼丁’、‘小猪’,我们走!”说完,左手勾在“鱼丁”手上,右手搭在“小猪”肩上,一路说笑,扬长而去……

快上课了,李佳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还是勾着“鱼丁”、搭着“小猪”,一直陪着她们回到座位。看这态势,不就是一根麻花缠在她们俩的身上吗?

“李麻花”绰号由此而来。

体育课,老师大发慈悲,让我们自由活动,我和“李麻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双杠那边跑。平时我们俩都喜欢双杠,而且都有绝活:双脚一勾,“嗖”地一声,就能翻上去。

我们俩悠闲地坐在双杠上面,欣赏校园风景。我坐累了,于是便双脚一蹬,像转盘似地转了下去。

刚站在地上,就只见“李麻花”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掉下来了,我赶紧捂住眼睛,不敢看这幅“美丽的画面”。奇怪了,怎么没有声音?真神了,掉地上都不发出声响。

耳朵里传来了笑声,我还以为“李麻花”摔傻了,睁眼一看,惊得我下巴差点脱臼:“李麻花”稳稳地用脚勾住双杠,身子缠在上面,正悠闲地吹着口哨呢!

真是条不折不扣的麻花啊!

【篇五: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我看着面前的麻花,不言不语。

记得许多年前的秋天,我牵着他的手,漫步在小道上,和风阵阵,温柔的抚摸着我的脸——就像他的手一样温柔。阳光抛撒在我的身上,就像他的手一样温暖。他将另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指着从树上落下的树叶,低声吟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你更护花。”

我不知是什么意思,但我还是闭上了眼,静静的沉寂其中。又一阵风带来了淡淡的麻花香。我突然睁开眼睛,用力的甩着他的手,指着前面的小摊:“外公我要吃麻花!”我放开他的手,独自向前冲出去。他一边喘着粗气,一遍嘴中还叨着:“小心点,别摔着。”他在后面追着我。我转眼间就到了麻花摊。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麻花当时的样子——被油炸的麻花上撒满星星点点的芝麻、桂花、冰糖和核桃仁,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香气将我的魂勾了过去。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一把嘴角的口水。

他好不容易追上了我,双手扶着膝盖,汗珠滑到了嘴角,他用袖子下意识地擦了一把,我并没有理会他的到来。依旧站在那里,双眼放光的看着麻花师傅手中的麻花。看着师傅搓、切、粘、拉,随后撒上调味料一扭,放在油锅中一炸。

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一份麻花。”我一惊,小心翼翼地捧着麻花,迫不及待的向嘴中送去。

“咔”

嘴中嚼着,甜甜的滋味在舌尖游荡,不一会儿,便游入了心中。如口中含的丝滑的蜜般,虽甜,却甜而不腻。我如同坠入了仙境般……

时过境迁,这个甜甜的味道印在我心中,可惜父母不同意吃麻花,也渐渐的在生活中不断淡去,而他也远在异乡,短短的300公里,将我们远隔。

当走出校门时,我在街道转角处,瞅见了一串串麻花。我不加思索地冲上前去,看着眼前从机器取出的麻花,意外产生了一种陌生感。我一口咬下去,毫无滋味。这是我以前所认识的麻花吗?我看着麻花的一个缺口,心中五味杂陈,怅然若失。秋风刺着我的脸,又是那么寒冷。

我看着眼前四处飘散的落叶,一句熟悉的话,在我耳边响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的心中激起点点涟漪,刹那间,波涛汹涌。这种失去的,正是亲情的滋味呀!

我孤独地站在冷风中,看着手中的麻花,不言不语。

【篇六:磁器口麻花的自述】

看了这个题目,你可别好奇:麻花怎么能"编"呢?这麻花其实是纸蜗牛的编条。

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家闷得慌,便想做些事情解闷。在家里搜索了一会儿之后,我便把目光停留在刚买的皱纹纸上。

我先拿了红、黄、绿三条一样长也一样宽的皱纹纸,把它们搓的又细又长,然后我又找了一样较重的东西固定住三根"麻绳",便编起来"麻花"。

开始编了!我按照网上的课程,先用右边的红条压住中间的绿条。再用左边的黄条,压住中间的红条,再用右边的绿条,压住中间的黄条……

当我编完的时候,发现编得太松了。我想了一会儿,哦,原来,编的时候要拉紧了编才美观,不然会很松,我想:也许我可以拉紧它们(三条绳子)。每编一条都要拉紧,开始的时候还不错,可是,稍不留神便把它弄松了,这样编下去。一段儿紧一段儿松,十分不协调。于是再拆了重来,大约拆了4到5次,终于把"麻花"编好了。

编好了,下面到粘了。

我拿出固体胶,绕着一个"麻花"的头转了7到8圈,再用一张细纸条包住"麻花"的外围,便成为了一个"蜗牛壳"。

我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涂上颜色,接着,又把它分成八等分,再把它裁下来,把八张纸条贴在一起,在头上画两只水灵灵的眼睛,蜗牛的身体便完成了。

接下来,我找来一根钢丝,切下两根五厘米的铁丝,用两厘米围成一个圆圈,蜗牛的触角变完成了。

我把他们粘贴起来,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这只小蜗牛一直趴在我的书桌上,从未离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